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刑事诉讼中控辩平等只是立法者对诉讼各方法律地位认识的反映.控辩平等对抗不是刑事诉讼的关键而只是基础性条件,审判独立作为控辩双方力量平衡的支点才是诉讼能否公平公正的关键.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的地位并不构成对控辩失衡的重要影响,而对此有着直接影响的应当是其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侦查权,因此,检察机关在拥有法律监督职能的同时不应拥有侦查权.  相似文献   

2.
控辩平等是刑诉法治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相比审判阶段由控辩双方提出证据平等对抗以体现控辩平等而言,对证据的取得和掌握的重要阶段,侦查阶段的控辩平等尤为重要。但我国目前由于侦查权力过大,犯罪嫌疑人权利受限制较多,在控辩关系上体现出"一边倒"的特点。因此应当对侦查机关的权力进行合理规制,赋予犯罪嫌疑人更多的诉讼权利,从而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以达到侦查阶段实现控辩平等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保护人权是刑事诉讼的两大功能之一,而诉讼构造中的控辩平等是保护人权的前提。本文探讨了控辩平等原则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并从控辩平等的视角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护(主要是对被控方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刑事诉讼模式下,控辩平等的保障机制要求任何一方诉讼地位不得优越于另一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虽然在立法上体现了与国际立法、司法接轨的趋势,但是控辩诉讼地位平等的机制在设置上仍存在诸多制度缺陷,辩方的诉讼权利受到制约,被告人通过正当程序接受公正审判的理念难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5.
论法律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平等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从理论禁区到理想化的憧憬 ,无不体现了人们对法律平等的关注。本文认为 ,应理性认识法律平等 :法律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公民 (包括罪犯 )面前 ,主要是司法、执法和守法上的平等 ,而在人民内部 ,则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司法上 ,应一律平等 ;法律平等是实体权利上的平等 ,更是程序权利上的平等 ,在审判中控辩双方法律地位也应平等 ;法律平等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平等”不见得“等同” ,“等同”也未必是“平等” ,法律面前不平等与不平等法律是两回事  相似文献   

6.
文章深入分析了长期以来在公平与效率问题上的思维定式与理解误区,指出对平等概念的平均主义的狭隘化理解是导致效率与公平被对立起来的思维模式的深层原因;进而深入分析了公平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与关系,指出公平概念包含平等与公正两重含义,从而指出公平与效率并不形成真正的对立;深入论述了公平与效率概念的意义领域与相关问题;然后针对我们的理解误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种更恰当地理解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程序正义与自由、法治、民主、人权等紧紧联结,旨在约束公权力与捍卫私权利,对检察机关实现法律监督职能提出程序参与性、中立性、对等性与控权性的基本要求。强化法律监督过程中的多方参与,恪守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祛除检察官当事人化倾向,通过控辩平等和控辩对抗达致动态的平等,对法律监督权予以正当化的控制,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中遵循程序正义的细化安排,也是依法治国视角下检察改革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平等理想是政治哲学中重要的价值标准.平等价值追求的核心问题是"对什么方面平等".通过对平等概念相同性与公正性含义的解析,论证了平等与不平等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以此为起点,从政治哲学维度对平等进行了分类,并采取了对待平等的两个不同原则.  相似文献   

9.
邵博文 《河北学刊》2014,(2):148-151
良好的刑事程序对于判明案件事实、确定责任归属、保障公平正义意义重大。程序控辩与平等对抗至为关键。同时,新《刑诉法》规定,诉讼参与人可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这是朝着增强庭审实质对抗迈出的重要一步,有助于打破"鉴定垄断"。  相似文献   

10.
平等原则作为人类的美好梦想由来已久.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所产生的"刑无等级"、"法不阿贵"以及"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思想,对后世与今世的人们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这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名言.正确地理解刑法中规定的平等原则,无论对于定罪、量刑抑或行刑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为了更好地实现刑法上规定的平等原则,我们都必须对此有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论刑事诉讼中的法官中立及其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官中立是程序正义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保证刑事司法公正的基本“底线”。刑事诉讼中的法官中立包括五方面含义:法官与案件结果或者各方当事人没有任何利益上或其他方面的关系;法官不存有支持一方、反对另一方的预断或偏见;法官具有独立性;避免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单方面接触;明确法官的职能划分。法官中立在刑事诉讼中的功能主要实质和程序两方面及探明真相和保证控辩平等。为保障刑事诉讼中的法官中立,应从保证法官的独立地位、把握审检关系的科学定位、调整裁判者内部关系以及法官素质等方面予以制度上的考虑。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平民知识分子在"人民问题"上的实践探索独树一帜。在柴科夫斯基小组道德主义的引领下,为了让俄国人民认识并参与革命,建立平等社会,平民知识分子发起了"到民间去"运动,并主要分为两大实践路径:一是煽动人民暴动,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另一个是通过平等交流与教育,使人民对文化和革命皆有充分的认识。第一条路径由于不了解民间实际的冒进和功利主义而找不到出路,第二条路径则由于知识分子与人民之间无法有效交流而失败。这两条路径的实践和其最终结局,体现了平民知识分子在"人民问题"上的启蒙困境。  相似文献   

13.
庭审交际中,"控辩对立"规定了权力分配的不平等,表现在语言表达方面就是拥有话语权势的一方对会话结构的微观控制。为了达到预期的问话目的,问话主体必须根据问话客体的心理、思维特点等多种因素,在问话句型句式的选择、问话语义焦点的确立、问话语用意向所指等方面作出准确的判断,围绕法庭对话的目的,沿着本案事实与法律适用的内在思维逻辑构建会话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包括律师辩护制度,长期以来深受前苏联的影响,现在,俄罗斯的刑事辩护制度发生了重大的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中国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俄罗斯刑事辩护制度进行了探讨:第一,辩护人介入诉讼时间提前,对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提供了可靠的制度基础;第二,力图建立控辩双方平等对抗的诉讼机制,有利于促使法官平等地考虑控辩双方的意见从而更客观地作出判断;第三,新型辩护制度在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说明任何一项新的制度的确立都需要相关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与司法关系的日益紧密,在线诉讼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大量增加,在线诉讼在刑事诉讼中主要适用于远程讯问、远程作证和在线庭审等场景。在线诉讼在给刑事诉讼程序带来高效与便利的同时,也对实现直接审理原则、控辩双方有效质证以及诉讼参与人权利保护等方面产生潜在不利影响。为实现在线诉讼与刑事诉讼程序的协调发展,应理顺刑事诉讼中在线诉讼与线下诉讼的关系,保障辩方在在线诉讼中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以实现控辩平等原则,并建构完善的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6.
尽管儒家社会不是平等的社会,古代儒家也没有将普遍"平等"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价值转换中的现代人依然在儒家传统中发现与现代平等有连续性的思想资源:古代中国有与西方封建社会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设置,如有科举而没有世袭的贵族.儒家反对贫富差距悬殊的传统,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为代表的"天下大同"的理想中成为了现代传统.农业社会主义或者平均主义也是有儒家传统因素的.儒家纲常中次要的原则"友道"中潜在的平等(或对等)观念被发掘出来,做了现代性的解释.尤其是从性善论发端的圣凡平等的理论,似可与现代平等尊重的原则直接对接.平等在近代的嬗变,其一是政治的,为个体争取权利;其二是伦理道德的,为了建立道德主体性.圣凡平等由此呈现出了现代性.它同不能脱离群己关系来讨论的认识主体性一样,同样渗透着平等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本身并不足以改善性别不平等状况,即性别平等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它需要坚定的政治承诺和可持续的政策机制。如果仅仅依赖财富的增加,认为生产力的发展自然而然会带来妇女地位的提高;或把经济发展和性别平等对立起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以求得经济发展,这种片面的发展观和经济决定论不但会导致性别平等事业的停滞和倒退,而且也不会真正推动经济的发展。因为以发展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改革弱化了国家对妇女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上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和在工资、招聘、提升等方面对女性的歧视。  相似文献   

18.
经过近十年的司法改革,中国法院始终没有摒弃那种通过行政审批来进行司法决策的惯常作法。这既造成审理权与裁判权的分离,也使得合议制度变得难以实施。这种司法裁判的行政审批机制之所以盛行不衰,首先是因为法院普遍存在着司法裁判职能与司法行政管理职能的混淆问题,使得具有较高行政级别的司法官员难以与普通法官平等地行使司法裁判权。另一个原因则是在现行司法程序中没有建立一种"通过诉权来制约司法裁判权"的机制,使得控辩双方无法对法官的裁判权产生有效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实证资料深入分析了社会转型过程中就业机会性别不平等的变化模式,认为社会转型具有多重纬度,快速的市场转型使得就业机会性别不平等问题明显化,就业机会性别不平等是市场转型与不平等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已有的研究模式进行反思,认为在认识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不应刻意追求"统一"模式,而应该致力于贴近具有多重纬度的真实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21,(3)
政治哲学的任务取决于其所处的时代,时代不同,任务自然有所差异。平等是一个兼具历史性与结构性的概念。从时间维度上看,平等是一个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的概念;从结构维度上看,平等概念呈现出"道德平等"与"待遇平等"的二元结构。"道德平等"强调每个人都应被视为平等的主体,应受到平等的尊重与关切;"待遇平等"主张人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应得到平等对待。平等概念的发展史,就是"道德平等"逐步发展,进而推动"待遇平等"实现的过程。具体而言,此过程呈现为由差别平等推进到形式平等,最后迈向实质平等的历史过程。从历史与结构双重维度上探究平等概念,有助于我们科学界定和精准把握社会主义平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