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哲学思维的研究,需从思维本身出发并在思维内部寻找其根据。思维的主体要真正成为自为的而非自在的,就必须从起点开始对思维进行考察。黑格尔逻辑学以存在论为起点,思维将通过有与无同一的"变易",从定在自身的规定性发展到质,经过质与定在本身的矛盾运动,自在存在过渡至自为存在,并最终使得存在从"质"的规定过渡至"量"的规定。存在论当中的"界限"是贯穿这个逻辑阶段的重要概念,其辩证发展的过程是对整个黑格尔逻辑学方法的印证。"界限"的辩证运动,是对扬弃这一辩证运动的最为明确的体现,也是进一步探究同一性本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春梅 《兰州学刊》2011,(7):198-200
逻辑学以绝对为其研究对象,决定了必须以纯存在或纯有作为开端。逻辑学的开端演绎是解决如何从纯有合乎逻辑地分析出定在的演绎,但黑格尔在逻辑学的开端演绎中,从无过渡到变易,从变易过渡到定在的逻辑分析,缺乏一些必要的逻辑环节,致使其逻辑学开端演绎显得缺乏内在的必然性。按照黑格尔的逻辑演绎原理,有必要对无过渡到变易,变易过渡到定在作内在的逻辑分析,使黑格尔逻辑学开端的演绎更合乎其一贯的逻辑分析风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关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实践原则和社会批判原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之过程的现实展开;而后者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马克思的生存论辩证法早在他的"1844年手稿"中就深刻地蕴含着,已经贯穿于他对人的存在、社会发展以及自然科学等关系的辩证分析中.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哲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政治哲学上的,即"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异化",所谓"解释世界",另一条线索是生存论意义上的,即为人类的生存找到一条现实的解放的道路,所谓"改变世界"。解释世界是为了改变世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个笔记本也通过这两条线索体现了其逻辑统一性,即,通过对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分析揭示外在的世界对我们来说只是"存在着的无",通过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则是揭示黑格尔的抽向世界也是"存在着的无",而马克思认为真正"存在"的世界是生产关系的改变,是人向人的本质的复归,是共产主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面对现代世界出现的各种危机,哲学家们由生命本位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现代性"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以此为"问题域",生存论立足于人的现实生命,在肯定生命的生成性、辩证性、多样性、开放性的基础上,展开对现代性困境的深入反思,在对其内在的逻辑进行颠覆性批判的同时,为克服和超越现代性困境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6.
先刚 《社会科学》2023,(7):27-34
关于黑格尔哲学的“无前提性”,学界通行的观点是要么把它理解为一种单纯的怀疑主义或批判精神,要么去论证作为黑格尔逻辑学开端的“存在”本身是“无前提的”。文章首先指出怀疑主义或批判精神不足以刻画黑格尔哲学的根本特性,以及所谓“无前提”的“存在”在黑格尔那里是自相矛盾的,然后辨析了黑格尔哲学在“无前提”“本原”“开端”等关键概念语境下的开端问题,最终通过澄清黑格尔在逻辑学之本质论部分里关于“设定”和“预先设定”等概念的思想,表明黑格尔哲学的“无前提性”的真正意义在于破除一个绝对在先的开端,扬弃开端和终点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7.
自然美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是受到轻视的;黑格尔的自然美论历来也未曾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但是,自然美作为黑格尔整个美学体系的一个必然环节,作为具体体现黑格尔的辩证思维的美学范畴,它在黑格尔的美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对我们的自然美研究仍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开端问题就是所谓的哲学"本体论"问题.康德对纯粹理性的批判就是为寻找一个哲学的"开端",他把哲学的开端奠定在先验理性的层面,为德国古典精神哲学开了先河.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则是要消解开端和自在之物之间的紧张关系,他的辩证法是要把开端和结果统一起来.黑格尔主张开端一定是与人的精神,人的可经验的世界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性爱论:叔本华唯意志哲学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爱论是叔本华哲学的关键环节。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到悲观主义人生论,再到神秘主义的直觉论,叔本华都是用性爱欲求来加以说明的。在叔本华哲学中,"世界是我的表象",意志即"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质,而意志是一种无意识的意志,是一种不可遏止的欲求和冲动,其基本特征是求生存,故又称"生存意志",为了生存就要生殖,因而性器官是意志的焦点,性爱是种族意志或生存意志的存在方式,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性爱欲求,摆脱痛苦就要否定生命意志。  相似文献   

10.
王世贞的核心诗变观一是"诗之变由古而近,则风气使之"。这里的"风气"不单指时代政治风气,还包含社会心理、民俗、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等方面。首先反映在他的审美意识史和他对文学历史本质的认识上;其次反映在他对"习"和政治对诗歌影响的认识。虽然他不放弃"盛唐范式",但已经从整体风貌和审美特征视角关注四唐诗歌的变易。二是王世贞的诗变论体现在他细致的"辨体"功夫,以"辨体"发现"诗变",并将"诗变"归于"体"之变化。其格调论的特点,是以"意"渗透文本话语的整体,这一整体由材、辞、运笔、精神、意等五个要素组成;可见其从诗之"法"论诗歌变易,离不开主体与客体、内质与外形等方面;这使他能够在格调论的范围内引入变量,改正格调论的理论缺陷,使"格调"本身具有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做法,后来在胡应麟、许学夷等人那里得到承续并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1.
"Ontology"格义     
Ontology的汉译问题并非单纯的语言翻译问题,而是直接关联于西方哲学及文化传统的深层次的学理及义理问题.Ontology纯粹属于传统西方哲学的理论建构方式.从学理上看,古希腊哲学关注的主要还是系词意义上的"是"及"是论",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关注的是"有论"及"存有论",海德格尔等现代生存哲学家试图挖掘的还是"生存论",但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的.作为一种学说的Ontology,承载并通向西方超验的精神传统及其信仰关怀.存在论的论阈包含三方面一是"是"作为系词的共相普遍性及逻辑整全性,在此,"是"表达的是一种信念;二是确立起作为"是"之殊相及谓词样式的"是者"及"存在者",并由此构成一个"世界"结构;三是对"是"的状态或"存在"的状态的先验构造,这一构造旨在通向超验者的存在(出场).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理论是在存在论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 ,存在论的自我意识理论的确立从欲望出发 ,经过主奴关系的辩证发展最终在普遍独立的精神存在的实现中完成。在存在论的自我意识理论的确立过程中 ,黑格尔充分地阐明了欲望、死亡恐惧和劳动等非理性因素与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的内在相关性。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理论是对非理性与理性的辩证综合 ,这一存在论的自我意识理论改变了近代哲学关于自我意识理论的狭隘视域  相似文献   

13.
辩证法的原意是"对话",而马克思却强调自己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马克思反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思辨性",强调自己辩证法的"现实性",却又称黑格尔的辩证法为"非批判的实证主义";恩格斯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表述为"自然辩证法",而马克思却表述为"社会历史辩证法"。这些问题,既是当代马克思辩证法研究所必须面对和认真解答的重大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如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辩证法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儒家"重生轻死"的生死观不同,王夫之的生死观不仅重视"生",而且重视"死",全程关注、重视生死问题。在王夫之看来,生死本于气,气之阴阳、动静交感,表征为一个"生非顿生、死非顿灭"的自然变易过程。更重要的是,王夫之把生死气本论、生死过程论上升到了生死人本论。既重视人生在世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又重视人生在世和离世后道德生命的升华与转换。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道德的发展变化呈现出千姿百态。但其基本的形态可以分作道德流变、道德演变与道德变易。为了把握住纷繁复杂的道德流变,必须从辩证道德论的立场出发,坚持道德认识的辩证性,具体把握道德流变、道德演变与道德变易的基本形态,才能对道德现象获得真理性的认识,从而推动人类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将黑格尔《逻辑学》中的体系性和方法性分别对待的做法,表明了其观念论的一面和方法论的一面的各自特点。对马克思来说,虽然黑格尔的泛逻辑主义本体论并不可取,但其《逻辑学》,尤其是"本质论"这部分所蕴涵的方法论却极其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和后来的《资本论》,是它们的方法论基础。文章从五个关键词出发,表明马克思对黑格尔方法论的这种吸收利用。但与此同时,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作了一种转换:他对五个关键词都作了新的理解,特别是用劳动取代了精神作为对象的本质性概念,将有机的、动力学的观念论转换为一种唯物论——马克思用"本质论"的方法论批判了19世纪的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本身,同时他又在著作中延续着这种来自黑格尔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道教生命观主要涵盖三方面的内容:生命结构上的"形神相依互持"论,其典型表述为"形者,宅也;神者,主也";生命本质上的"道生气化"论,即生命形态万千殊异,本质上却都是禀道受气的结果;生命能级上的可化论,就是说,生命存在以气为基础,气是生命能级的标识,而气本身是可以变化乃至升华的,提升气的层级,就意味着升华生命能级,当下形态的"人"可变化气质而迁化成"仙","仙"就是化气合道而"长生久视"的"人",是"人"应然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黑格尔的作为规范和标准的"真正的自由"概念,建立在互主体性哲学模式之上,是一个伦理实体的自由概念.在这一自由概念中,黑格尔完成了古代伦理实体与近代道德主体之间的综合,并把它表现为概念各个环节的辩证发展,从"家庭"经过"市民社会"到"国家",体现着自由意识的发展."市民社会"对于黑格尔的伦理概念及其辩证运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正是在伦理概念的运动过程中,"市民社会"表现出了深刻的辩证性质,黑格尔结合古代与现代熔于一炉的伦理实体的自由概念才真正是可能的,或者说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的"合力论"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机制的认识论概括,它是一个具有辩证张力的理论表述:第一,"合力论"直接描述的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现象,因此是一个古典政治经济学模型.在其中,盲目性构成历史进程的主要特征,历史的必然性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第二,它同时是历史进程的"内在的一般规律",在其中蕴含了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自由(即合目的性的实现).恩格斯表述的张力源自辩证思维,这种思维本身也提出对经典作家理论表述进行历史理解的要求.从这一要求出发,我们必须反思恩格斯借助"合力论"所回答的社会历史问题,其前提是否仍然存在,因此结论是否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7,(5):63-69
"哲学是什么"作为哲学的一个前提性问题,本身是无定论的。但是,哲学的无定论并非"无定性"或"无解论"。哲学不仅是可定义的,而且在其众多的定义中存在相对的共识。从辩证的观点看,"哲学是什么"既是不确性的又是确定的,既是多维的又是一维的,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将其割裂开来必然导致不可知论或独断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