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保罗·尼特代表的伦理-实践的宗教对话在宗教多元主义的基础上,力求把宗教的他者与苦难的他者紧密结合起来;以伦理为宗教对话的中心和进路,强调宗教的伦理化;以实践为宗教对话的首要和原则,凸显宗教的入世性和实用性;并呼吁和引导各宗教积极进行伦理一实践的对话,共创宗教和谐和生态-人的和谐等。这些观点与中国宗教有诸多契合相通之处,对中国宗教对话、宗教和谐乃至社会和谐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全球治理是基于一定伦理共识的全球协调行动,其深入推进日益需要全球伦理。全球社会的共生依存性以及全球治理的实践推进为全球伦理奠定了基础,但一定要区分理想层面与现实层面、意识层面与实践层面的全球伦理。从现实维度看,全球治理中的全球伦理在其伦理目标、伦理特性、伦理内涵和伦理过程等要素方面应该更具包容性。从实践路径看,需要在强化全球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上培育责任伦理,在推动全球交流互动中增进对话伦理,更要在解决全球现实问题中逐步形成正义伦理。  相似文献   

3.
宗教冲突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国际关系中的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在信仰多元化的时代,宗教和解和对话已经成为关系到国际关系、世界和平、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大问题.宗教和民族冲突的解决需要新思路,包括民族和宗教宽容,国家对宗教信仰采取中立立场,尊重民族自决,避免以武力来解决民族宗教信仰上的分歧.而对话的基础不是具体的信仰本身,而是信仰之上的普世伦理和重叠共识.  相似文献   

4.
四、评孔汉思的“普遍伦理”20世纪90年代 ,国际上一个“走向普遍伦理”和促成“世界伦理宣言”的风潮日渐高涨。早在1991年 ,当代普遍伦理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德国著名神学家孔汉思 ,在他的新作《全球责任———寻求新世界伦理》中提出“普遍伦理”或“全球伦理”的问题。孔汉思认为 ,当今世界面临着种种危机 ,只有靠“全球伦理”才能拯救人类 ,“科学技术和哲学都无济于事”①。1993年8月 ,为纪念“世界宗教议会”召开一百周年 ,来自世界各地的120多个宗教团体的代表参加了在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在大会上讨论、…  相似文献   

5.
1993年 ,“世界宗教议会”发表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自此 ,全球伦理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 ,成为 90年代伦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们对全球伦理在概念上各有提法 ,大致有8种 :1.“普遍伦理” ;2 .“普世伦理” ;3.“全球伦理” ;4 .“世界伦理” ;5.“世界道德” ;6.“底线伦理” ;7.“全球意识伦理” ;8.“普适伦理”。一、对普遍伦理持赞同态度的观点在国外 ,首先倡导全球伦理的是孔汉思博士。他说 :“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 ,……是由所有宗教…  相似文献   

6.
牛苏林 《中州学刊》2005,(2):135-141
马克思的宗教理解既不是"鸦片论",也不是"幻想反映论",而是对世界的"掌握论".把宗教视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马克思从最高层面宏观把握宗教问题的一个深具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重要命题.从宗教掌握世界的角度认识宗教,不仅有助于揭示宗教认识和再现世界的问题,而且有助于揭示宗教掌握甚至改变世界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揭示宗教的意识形态特质,而且有助于揭示宗教的社会特质和实践特质.马克思关于宗教掌握世界及其方式的命题,为进一步深化理解宗教问题和转变宗教研究的思维方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全球伦理的儒家诠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993年世界宗教大会发表的普世伦理宣言中明确指出 ,孔子思想是普世伦理基本原则的源头活水之一 ,但儒家的缺席实为一大遗憾。同年 ,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的构想 ,把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明相提并论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世界的对立面。在文化宗教领域内沉默而在经济政治领域中曝光 ,使儒家的优点黯然不彰而缺失则暴露无遗 ,这对新儒家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孔汉思深信宗教之间的相安无事是人类社群得以和平共存的先决条件 ,其普世伦理便是通过宗教对话而消解矛盾冲突的权法 ,但其淡化和削弱的诠释策略必然导致抽象的普世主义。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从西方 ,特别是美国的战略立场设思 ,有着浓郁的冷战情结 ,视儒家为权威主义和中国威胁论的理据。我们认为儒家具备关切政治 ,参与社会和重视文化三种属性。世界宗教集会领导小组曾提出持续性、进步、差异和了解四大议题作为构建全球伦理的基础。面对文明冲突的危险 ,我们务必强调对话的重要 ,通过文明对话来考虑生态环保、社群整合、文化多元及相互参照的可能 ,这比以抽象的普世主义为前提的伦理宣言更切合实际 ,这就是全球伦理的儒家诠释  相似文献   

8.
儒家伦理:一种普世伦理资源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90年代初以来,普世伦理(the universal ethics)问题随着所谓“全球化”或“全球一体化”(globalization)的问题逐渐凸显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挑战性的跨世纪课题。无论是199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议会”上所签署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还是“国际互动会”(“inter-action council”)有关“人类责任宣言”的倡议,抑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部所倡导并实施的“普世伦理计划”(“the universal ethics pro-ject”),都表明了这一点。现在的问题似乎不再是或主要不是普世伦理这一课题探究本身的合法性问题,而是这种探究的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2002,(6)
杜维明在《文史哲》2 0 0 2年第 6期撰文《全球伦理的儒家诠释》指出 ,1 993年世界宗教大会发表的普世伦理宣言中明确指出 ,孔子思想是普世伦理基本原则的源头活水之一 ,但儒家的缺席实为一大遗憾。同年 ,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的构想 ,把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明相提并论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世界的对立面。在文化宗教领域内沉默而在经济政治领域中曝光 ,使儒家的优点黯然不彰而缺失则暴露无遗 ,这对新儒家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孔汉思深信宗教之间的相安无事是人类社群得以和平共存的先决条件 ,其普世伦理便是通过宗教对话而消解矛盾冲突的权法…  相似文献   

10.
“全球伦理”的口号首先由德国神学家孔汉思于1990年在《全球责任》一书里提出 1,在国内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对很多中国学者而言 ,“普遍伦理”与“全球伦理”这两个概念是等同的 :“普遍伦理”指伦理规则的普遍性 ,“全球伦理”则指其应用范围的广泛性。但是 ,对于“全球伦理”的提倡者孔汉思而言 ,“全球伦理”绝不等同于“普遍伦理”。他在最近出版的关于全球伦理的新书《为了全球政治和经济的全球伦理》中 ,明确地指出 ,以为全球伦理是没有宗教的伦理 ,那是“对全球伦理计划的根本的误解”。他说 ,自启蒙运动以来 ,“要伦理 ,不要宗教…  相似文献   

11.
全球伦理的建构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全球性问题的出现,迫切需求建立全球伦理。全球伦理的建构不仅体现了当下时代的要求,而且有着深刻可能性。经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政治和经济不断相互依赖的结果,也是人类多元文化由冲突走向对话的需要,更是现在人全球意识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发展公正性是权利伦理与责任伦理、现代伦理与历史伦理、主体伦理与生态伦理、个体伦理与整体伦理的具体统一。全球发展公正性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现代性、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总体逻辑进行更加全面的把握,需要观念、制度、行为等方面的全面调整。在权利与责任的具体历史统一中,有限全球权利与有限全球责任相统一是建构全球发展公正性的重要原则。中国新殖民论与西方中心论有内在相关性,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全面发展的实践,及其对全球发展公正性的历史推进,是对中国新殖民论的有力批驳。  相似文献   

13.
国际气候问题引发了针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深度思考,全球环境正义理论正是环境伦理学面向这一实践难题和破解自身理论困境的逻辑产物;全球化为全球伦理和全球正义提供了社会文化条件,而全球正义为全球环境正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环境正义分析,为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环境保护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伦理责任和政治义务提供了有效的道德说明。  相似文献   

14.
生态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中备受瞩目的热点,致力于建设一个可持续的社会是现时代人类的一项宏伟事业.世界的构建有赖于观念的改变.综观宗教伦理观念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曾存有的一种重要影响,因而从宗教伦理的视角对生态问题进行诠释将更有利于作为行动司南的--人类观念的厘正.在这一方面,特别是基督教的劳动伦理是富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15.
价值虚无主义是现代社会最深刻的精神危机,它的核心内涵在于传统社会神性立法权的剥夺与主体立法的失效引发精神价值与意义世界的萎缩.扬弃价值虚无主义成为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自由主义将责任伦理和社会正义的构建作为价值和意义的现实载体,却未能解决个人无家可归的根本问题;社群主义立足于社群共同体的构建,将美德传统或多元化的宗教视为超验神性在经验世界的支点,却未能解决价值诸神的冲突;马克思主义则确立了辩证的生命原则,力图在历史的维度中寻求价值的确定性,为祛除价值虚无主义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6.
1988年,第十届国际人道主义和伦理学会世界大会在美国巴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召开,会议通过的《相互依存宣言:一种新的全球伦理学》①(以下简称《宣言》)中这样写到:这种全球伦理学的基本前提是“我们每一个人对于发展普遍的道德自我意识都有利益关系,我们每一个人对于世界共同体都有高度的责任”。这份文件强调全球化时代建立人类共同伦理的必要性,它在1988年的时候提出,其预见性正得到当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验证。但是这份文件一直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事实上,它展示了在全球化时代,使用人道主义精神资源,倡导一种全球共同伦理的可能和方…  相似文献   

17.
赵瑜  周江伟 《浙江社会科学》2023,(1):109-118+159-160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大量的人工智能治理原则。这些文件通常采取“原则主义”的策略,通过提取“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对伦理共识进行清单化的列举。这种策略固然有益于回避争议、促进协同,但也难免在具体情境中陷入概念模糊和自相矛盾。为了明晰概念、澄清语境、促进对话,本文搜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88份原则文本,在伦理学理论脉络中定位人工智能治理核心议题和相关主张。研究发现治理原则围绕着价值立场、价值目标和正义原则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在不同的理论脉络和现实情境中,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系统的问题域。推动人工智能的治理实践,需要在静态的对话框架之上进一步构建动态的规制措施,而整合原则文本的伦理基础和治理框架,有助于推动抽象的伦理主张转变为具体的治理实践,以应对复杂现实情境中的道德选择和行动需求。  相似文献   

18.
全球和谐是经济伦理引向的终极旨归,全球和谐隐含着"本体性"的经济伦理价值,掩隐着经济与伦理的同构层序;人类发展关乎着发展之善深层的伦理运演,本质上隐喻着伦理的特征,在当代全球经济发展中衍生了深刻的伦理问题。全球和谐与人类发展是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两大伦理主题,是后危机时代经济伦理学的最核心范畴,具有全球性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宗教与伦理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共融的亲缘关系,而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关系则为宗教伦理的生成提供了一种逻辑上的必然.在现世世界中,经过时代转换的宗教伦理对宗教的健康发展、伦理内涵的丰富以及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伦理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复并填补中国文化在实现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价值断裂与规范真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伦理学研究的大背景.从价值取向和学科建设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伦理学研究取得了四个重要的进展:权利与正义主题的突显;从个人美德伦理视角向制度伦理视角的转换;对阶级道德视角的超越;应用伦理学研究的兴起.我国的伦理学研究要想在近期内取得重大突破,就必须直面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伦理瓶颈,理性地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的伦理资源,同时兼顾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参与全球伦理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