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 ,是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理想的集中概括。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所追求的自由生命的精神家园。意境的内涵、创造过程、结构特点都体现了意境的这一特征。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意境产生的哲学背景 ,庄子的“游心”思想则是其具体的精神来源。气韵生动的自然成为人类追求的自由生命的精神家园。意境创造的根本途径是“澄怀观道” ,在静默中观照活跃的生命 ,才能达到艺术上的最高灵境。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点 ,“虚”是空灵和韵味之所在 ,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独特的空间意识和审美情趣。综观中国古代文化 ,体现出一种整体的空灵动荡、深沉渺远的美学追求。意境不仅是艺术 ,也是人生的极境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很独特的一部分.相较于西方的理性科学主义,中国的“意”在艺术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中国的艺术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它描绘的是可以神游的意境,重视的是作者透过画面所透露出的思想情感.从“天人感应”到“有我之境”,中国艺术随着“意境”的提出和不断的深入,形成了一种与“道”协调,重视笔墨情趣的特殊内涵.而“意境”是依靠形体存在的,因而“形”、“神”、“情”、“理”的统一是中国“意境”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意境”在辞源学上是“意”与“境”的融合,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一般只适用于艺术领域。在中国艺术理论中,“意境”最为充分地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美的存在方式。“意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意”和“境”构成的完整整体:以情理结合的“意”为其精神内旨,指向天地之道;以“境”标识出其本质特性,空灵含蓄。追求“意境”的中国艺术因此而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就中国传统美学“意境”说而言,其意义域建构追求一种空灵性和生成性,推崇意义域营构的自明性和开放性,注重构筑的自然态势,强调意义域生成的张力和弹性,追求象外之意。这与中国哲学所谓的“言不尽意”、“立象尽意”说的影响相关。“意境”美学思想可以说最早就包含在老子对构成宇宙万物之“有”、“无”一体的“道”及其富有生机活力的描述中,并规定着“意境”所要透过“境”以表现其意义域的开放态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意境理论入手,在分析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 艺术特点的基础上,认为陶诗的特点是“自然”与“真”,是“自然天成”,是“无我之境 ”,是一种“意境”;而谢诗则在描绘山水的基础上,注重声色,注重物象,追求形似,是 一种“物镜”。文章还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散文创作 ,要不要有意境 ,这是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立足散文本体 ,从文学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认为散文意境创造自有存在的合理性 ;散文意境创造与诗意境创造是相通的 ;散文意境创造在于创造一个“层深”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7.
意境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 ,其美学思想贯穿于中国文学艺术的整个历史过程 ,并体现在每个具体的艺术领域。书法艺术的意境是书法艺术作品的灵魂 ,它使作品氤氲着灵虚之气 ,其特征表现为 :语言寓意的模糊性、审美时空的无限性、格调审美的超逸性。简逸玄淡而饱蕴张力的线条 ,是意境创造的基础 ,旷达空灵的构图是意境创造的关键。书家具有与“道”冥合的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才能使作品意境天成 ,而达到天籁自鸣的自然之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艺术以体“道”为鹄的,超越广阔的艺术时空,充分展示“道”的无穷魅力,乃是中国古代艺术家自愿承担的历史使命。魏晋人对中国美学与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是其审美意识的觉醒和对“江山登临之美,泉石赏玩之胜”的真正发现。他们眼中的山水田园之所以美,正在于它顺从朝夕晦明的变化而运转斡旋,一如“道”自然而然;山水田园是人们悟“道”的中介,是人们遗弃尘累物欲,进而实现与“道”合一的桥梁。唐代的山水诗脱离了对形似的追求,而致力于达到神似,讲究“思与境偕”,突出地表现为对言外之韵的追求。显然,“道”的玄远幽深给唐代山水诗人的创作倾向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意境翻译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境是文学艺术的终极本体 ,意境论阐释从创作到接受过程中创作主体与客观世界融合所形成的艺术世界。意境是艺术创造的结果 ,获得境界靠艺术节奏来完成。意境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是所指 ;艺术节奏则是艺术的形式 ,是能指。艺术的节奏、境界是一个四维时空的统一体。作为空间的境界 ,它是一种心灵、思维的生命时空之美。从古典美学与思维科学交叉的角度来构建意境翻译理论是当今翻译学的全新课题 ,探究译者意境创造的可操作性的途径亦是新世纪象征交换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艺术意境即一间审美场 :主、客体三层面双向交互作用发生共振效应生成的四维空间形态。艺术意境以第三审美层面显呈 ,故外表上若“镜中之花”、“水中之月”、“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但深入其第一、二层面根基 ,则可以把握到它隐涵着的主体求真、求善、求美的人生追求与投入。在深层次上 ,艺术意境创造的动力是以自由生命力为主导的、有自然生命力和自为生命力悄然参与的三统一的合力运动。从而 ,导致其创造的艺术作品的外在形态 ,自然显呈出“象外之象”、“味外之味”等诸多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