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不断加快,使我国进入了世界贸易大国行列,贸易额连年增长.2004年,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进出口总额达1.1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贸易大国.但随着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和直接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不断增多,出口货物逾期应收账款额也迅速增加,甚至成为呆账或坏账,直接影响了出口企业的正常运作与经济效益.据统计,目前我国出口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已超过1000亿美元,并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以2004年为例,我国企业海外应收账款欠账率达4%,逾期未收汇金额达200亿美元,其中,约1亿美元应收账款将会成为呆账或坏账.被欠账款成了不少出口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时遇到的一个新难题.中国出口企业海外应收账款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怎样规避出口贸易信用风险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也使我们看到我国企业加强出口贸易信用风险管理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以来,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出口、对外投资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主要模式。为了考察企业生产率与资本密集度对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影响,本文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按非出口、仅出口、仅投资和既出口又投资将全部企业划分为四种国际市场参与模式,使用多值Logit模型及相对风险概率对企业国际化模式选择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较高生产率的企业更可能选择对外投资;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可能出口,资本密集型企业更可能对外投资;不同地区企业的生产率与资本密集度对企业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具有差异。最后本文进一步从对外投资经营形式角度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引致出口效应”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沈巍 《统计与决策》2004,(5):119-120
制造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中国制造企业由于本国市场地位和廉价劳动力而形成的优势,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已被蚕食.欧美、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的国际化运营告诉我们,企业的国际化运营不是某种浪漫思想,而是一种切实的重要利益.它给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意味着各个市场可能并不处于同一消费阶段,这也意味着固定成本可以得到更好的摊销;更大的市场空间,还意味着可以规避某一经济区域的周期景气循环……  相似文献   

4.
一、民营科技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化"模式主要有四种:即在海外办厂的模式、通过资本运作的模式、靠低成本和低利润将产品卖到海外的模式和借助海外品牌进行委托加工的贴牌模式.  相似文献   

5.
马丹  何雅兴 《统计研究》2020,37(3):3-19
在进口中间产品的贸易格局下,我国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难以持续增长的深层次因素需要从出口国外增加值的演变动态过程中进行分析。本文根据出口中原材料的来源地和国家间增加值的核算平衡关系建立生产核算模型,直观地测算了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将出口中国外增加值的变化分解为进口国增值能力、进口国技术水平、国际贸易联系、我国技术水平、出口水平变化五部分,并讨论了我国出口边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沿着二元边际变动是影响我国出口国外增加值变化的最主要原因。进一步从微观层面分析出口边际的变化,通过对比不同技术水平企业发现,国际贸易环境、规模经济和政策扶持仍然是我国制造业企业持续出口的外在条件,而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因素则为我国高技术企业在海外市场生存提供了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转向了建立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物流业蓬勃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物流业的推进力度不断增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扩张迅速;物流市场开始启动;物流人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物流标准化建设有所突破;物流理论研究与物流知识普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物流界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彭建平 《统计研究》2008,25(3):110-111
外国直接投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相比,是否具有更强的出口能力,不同学者根据不同国家统计数据得出不同结论.Kumar认为因时、因地而异;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显示跨国公司对中国、哥斯达黎加、匈牙利、爱尔兰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增加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外资企业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电子行业19家跨国公司的实证分析,验证了自1980年以来,跨国公司研究开发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技术开发政策以及研究开发的国际化扩展已是跨国公司全球化竞争的重要技术战略.而本国的研究开发中心的性质并没有变化,在海外建立的研究开发机构形成了多国间国际化研究开发网络.  相似文献   

9.
鲁晓东  李林峰 《统计研究》2018,35(12):56-67
借鉴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的思想,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2000-2012年的出口交易数据,检验了企业在产品和市场组合上的多样化水平对其出口波动的影响,并对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多样化水平在经历了加入WTO之后的急速上升之后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但是,企业间的多样化水平在贸易方式、区域和产业等层面呈现明显的分化特征;其次,出口多样化指数对企业出口波动的影响呈现 “倒U型”的动态特征。从平抑出口波动的效果上来看,市场多样化要比产品多样化更为有效;另外,本文还进一步通过分解出口方差的方法,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以揭示了市场多样化策略影响企业出口波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宋潇  柳明 《统计研究》2016,33(10):46-56
通过增加企业的海外融资和金融加速器机制,本文建立了一个可以改变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用于分析自贸区模式和全开放模式下海外资本市场冲击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当海外资本市场波动较小时资本项目开放更有利于经济体的稳定;而当海外资本市场波动较大时,盲目开放则会加剧经济波动。短期来说,无论海外资本市场是否稳定,资本项目的开放都会增加经济体遭受海外冲击的风险。相比于全开放,自贸区所设定的局部开放模式能够有效地缓解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对于本国投资和产出的短期负向冲击。  相似文献   

11.
舒少泽 《统计与决策》2005,(21):139-140
国际化企业在国外设立生产子公司是企业采用的一种重要的经营策略,也是企业国际化进程进入跨国经营的一个重要阶段.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迅猛发展,但一些国家从本国利益出发而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仍然是企业国际化的主要障碍.这导致国际化企业的产品,由于受到进口国的种种限制(如进口保护关税和进口配额制),不易进入目标国.为达到出口目的,绕过贸易壁垒的限制,国际化企业在国外设立生产子公司是一种有效的经营策略.具体来说,在国外设立生产子公司是因为:(1)出口产品运输成本高,产品体积和重量过大或远离销售市场,运输费用高昂,使产品成本增加;(2)进口国关税过高,即使进入该国,产品竞争力也不强;(3)当地政府法规限制,如政府采取保护国内厂家的措施等等;另外,当目标国的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比较低时,在国外设立生产子公司也有利可图.  相似文献   

12.
1994年我国进行外汇体制改革,建立了强制性结售汇制以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开始并轨,因而本文以1994年作为我国IS-LM-FE模型研究的起点.该模型描述了一国经济在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与外汇市场三市场的均衡.其中,FE曲线的斜率取决于国际资本对本国利率变化是否敏感.我国资本项目下实行严格管制,外资流入主要是外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规模都很小,利率政策对资本流出入作用不大,因此在模型中FE曲线几乎是垂直的.1994年以来,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94-1996年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实现经济"软着陆",在此期间,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第二阶段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期间,我国宏观政策重点在于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缩小了汇率浮动幅度,1997年以后我国实际为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第三个阶段是1999年至今,政策重心重新回到内部平衡,政策目标瞄准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对外实施贸易配额制限制,不仅仅关系到出口企业和生产同类产品的进口国民族企业的利润,还关系到该类产品在进口国的市场价格、进口国的消费者利益得失及进口国整体利益的变化.即,不能把眼光局限在实施配额制后给进口国民族企业所带来的利润上,还更应注意到配额制给进口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及消费者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两阶段动态配额收益博弈模型,并与最优关税模型和零关税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了在实施配额制以后,国内消费者、国内企业以及国外出口企业的最终收益得失,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并购理论的逐步发展,对于企业并购的绩效评价研究进入新的阶段.文章构建了财务收益绩效、资本运营绩效、偿债能力绩效及可持续发展四大类的13个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对2014年150个上市公司的并购前后的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并购对上市公司的绩效影响是短期内绩效有微弱提升但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磨合,企业的收益绩效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对上市企业并购绩效研究发现中国并购市场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市场是原材料、零部件、设备、设施、系统及相关服务的交易市场.在产业市场经营过程中,企业主要通过价值让渡、整合传播、互动等手段,不断加强与客户联系,使其产品、服务得到客户信任,逐步建立企业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形成企业或产品、服务特有的形象;这种形象,就是产业品牌.科学的产业品牌管理,要依靠统计方法进行量化研究,而指标体系则是进行量化研究的基本工具.  相似文献   

16.
最近,山东省企业调查队对全省155家重点企业(分别属于国家重点联系企业、省政府确定的重点企业集团母公司和我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原试点企业等)的经理(厂长)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分析,我省企业家队伍构成呈现以下特点:男性占绝大多数。调查的155家企业,...  相似文献   

17.
于建勋 《统计研究》2012,29(10):85-89
WTO规则禁止给予企业出口补贴。在这一背景下,关于生产补贴对企业出口促进作用的研究,正成为贸易政策研究的重要方面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文章从生产补贴能降低企业的边际成本和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两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利用企业数据使用logit和线性模型分析生产补贴与出口之间的关系。从结果来看,生产补贴对企业进入出口市场有着促进作用,对于企业出口规模的提高也有着促进作用,在控制了行业、地区以及国有企业变量后结论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18.
探讨和总结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演化和经济理论取向之间的联系,对于推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深化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结发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经历了计划经济时MPS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阶段,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MPS体系和SNA体系并存的阶段,市场经济深化发展时期SNA体系下的发展阶段;概括了中国经济理论界在三个不同时期理论研究,特别是价值理论研究的进展。从中可以看出,随着SNA体系在中国的建立,中国理论界在价值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化的理论动因,但面临SNA体系在中国的深化发展,中国理论界在自然资源的定价和新经济贡献的测度上,还有诸多理论命题需要突破。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企业国际化程度研究述评在企业国际化理论研究中,关于如何衡量和比较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国外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不少的探讨和研  相似文献   

20.
万波  杨超  陈琴 《统计与决策》2017,(13):185-188
针对连锁企业新设施选址问题,文章基于最大俘获模型,考虑市场的需求弹性,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Z1最大化和本企业已存设施的市场份额损失Z2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选址模型,以武汉市某区医院选址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在新进入设施数量M相同情况下,当目标权重γ增大时,Z1增大,Z2减少;在γ相同情况下,随着M的增加,Z1增大,Z2也随之增大;在γ确定情况下,随着M的增加,系统需求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