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宪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中国宪法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在这方面我们目前的努力主要是吸收国外先进的成果,一时还难有创新。中国宪法学者首先应当关心的是中国的宪政问题,尤其是当前的宪政问题。中国宪法学者应逐步树立一种独立思考的学术品格,以探询宪政发展之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后,中国宪法学界的两代宪法学人对宪法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但是方法与问题的结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方法自觉性要进一步加强.确立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首先要对方法本身进行探讨;其次要注意区分宪法学研究方法与法的一般研究方法、政治学研究方法、宪法解释方法的差异与联系;同时确立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还要有中国问题意识,要对中国宪法文本持相对"中立"的立场,处理好宪法学研究中的普世性价值与中国特性的关系,正确处理"时差"问题.确立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的根本难题在于宪政实践的亏缺. 相似文献
3.
宪法学为何需要方法论的自觉? --兼议宪法学方法论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学方法论是学科独立、实践需求及宪法学任务的内在构成,须与政治学等学科相分离,还原其法学品性.宪法学方法是一种法学方法,重点在于以宪法关系分析宪法事实.宪法学方法与宪法方法并无实质区别,分别侧重学术研究与司法实践,具体包括形而上学的宪法方法、分析方法、历史方法、比较方法和解释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宪法学方法论的开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多元化的景象已次第呈现于中国宪法学研究中.于此背景中应运而生的规范宪法学,一方面主张适度地接近规范主义,但又不至于完全退到法律实证主义的立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保持着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作为实践面向的方法论,它重视学理解释与有权解释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围绕规范形成思想的基础上,强调着方法的多元性;作为价值导向的思维,即使对于规范外的价值与事实亦保持谨慎的开放性.宪法解释学是中国宪法学者强调的另一股强音,通过两者的比较可进一步突显宪法学方法论的开放性取向:两者在核心立场上更多的是具有交叠共识,微小的区别仅体现在价值立场上的开放性形态. 相似文献
6.
7.
宪政与方法:走向宪法文本自身的解释--宪法学之研究方法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法学之研究大致基于三个层面:价值宪法学、规范分析宪法学和宪法解释学,公允说,当前宪法学之研究还多停留在价值宪法学与规范分析宪法学层面的研究上,宪法解释学虽然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尚未成为一种学术主流.在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依法行政就是依宪行政的当下,必须把宪政所蕴涵的真理性价值转换为制度性的选择与建构;学术界的贡献则主要是为国家宪政机制提供一套得以运行的方法,这套方法就是宪法解释,研究这套解释方法的学问就是宪法解释学.因此,走向宪法文本自身的解释,就是关乎宪法学研究方法转型的大问题,也是确立宪法解释学的核心与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为指导 ,从哲学史、现实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一问题的论述等情况出发 ,从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抽象和具体、相对和绝对的四个统一 ,全面、系统地揭示了范畴和唯物辩证法范畴的实质、基础、形成过程以及运动、转化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宪法学为什么要以宪法文本为中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宪法学是在法体系内的、规范导向的、直接或间接为宪法解释服务的研究,是法律系统的“自我观察”。而政治学以及其他学科对宪法的研究是法律系统之外的“异观察”,其问题视角和基本任务与核心意义上的宪法学(宪法解释学)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宪法学应该以宪法文本为中心,坚持以“规范性”为基本特征的法学品格,非此无以建立宪法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在传统话语体系中,欲由于其本能欲望的指向而受到种种压制,无法在美学领域取得自身的话语权.但从明中叶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心学的解体以及西方文化哲学的渐入,欲,范畴及其所代表的自然人性开始被重新认识,在美学领域它不仅在理论层面被视为文艺的本体,而且也在文艺实践中得到有效实践.欲范畴在我国美学话语中经历了从初步确立到中期徘徊再到自由嬉戏的三大历史阶段,并表现出进步性、曲折性和不彻底性等三个特征.在大众文化日益繁荣的今天,深入探讨欲范畴的美学内涵和价值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白马湖作家群的命名及研究范畴论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在浙江上虞白马湖畔出现的"白马湖文学",是一个相当突出的区域文化/文学现象。本文从白马湖作家群的命名、研究范畴等方面对此现象作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时间是任何一种存在形式无法回避的法则,空间是任何人无法离弃的冰冷刻度,他们共同地决定了所有存在形式的命运。空间与时间一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纬度。空间作为本源性的存在和对象性的存在统一,既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场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先在性统摄。空间性在当代的凸显和重视源于实践的改变和理论自身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5.
"范式"是科学哲学的术语,把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的研究领域时,关注的是它的内涵。"范式"概念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领域包含两重含义,区分开这两重含义可以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的学科体系构建扫清思维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作者试图把超验哲学当作超验语义学、超验句法学和超验语用学来理解和确立.本文首先从超验语义学角度阐释、改造康德的范畴理论.所谓超验语义学也就是关于可供人类先验认识能力使用的符号及其意义的学说,作者据此把超验图式理解为一种感性符号,而范畴则是这种感性符号的纯粹意义.这种先验的纯粹意义使区分和解读现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18.
构建科学权力观是实现宪政文明之增进自由、维护人权这一价值目标必要条件,也是宪政文明建设的逻辑诉求.在人权保障日益成为政治生活的主题、人文主义渐趋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的当代中国,惟有以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为指导、在批判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权力观的基础上,调谐权力的必要性与有限性的紧张关系为基本主题,从本源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等基本范畴的哲学维度深入、全面研究科学权力观,才能真正回应理论创新的需要与时代精神的召唤,并构建出科学的权力观,即以"权力由民出"为本源论、以"权力为民用"为价值论、以"权力受民限"为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近年来在国际关系舞台上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国拥有无比丰富的软实力资源,但中国公共外交能力尚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从软实力的战略视角出发,深入发掘中国的软实力资源,尽快构建起一个较为完备的中国公共外交体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