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7,(1):45-55
马克思衡量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效率和技术进步,如何理解效率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方式,就要深入分析其结构和机制。经济增长方式即扩大再生产类型划分为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任何一种扩大再生产类型即增长方式都是由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决定的。马克思提出全要素生产概率概念——TFP,是经济增长理论一个关键性概念或变量。TFP作为资本积累规律的内在变量,它的变动主要是一个资本积累的总体结构的日趋合理化的过程。对TFP的衡量和模型的建立,对经济增长有着深刻清楚地剖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其收敛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服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提高,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距也日益明显,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根据1985-2007年数据,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变动的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期间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的下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距,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率虽然快于中西部地区,但其技术效率低于西部地区,并出现恶化现象;全国各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不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而且会向自身的稳态收敛.  相似文献   

3.
从行业异质性分析的视角出发,运用DEA-BCC模型从静态角度测算了2006-2013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九类细分行业的综合技术效率、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并运用RD-Malmquist模型从动态角度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行评价,对产业内细分行业效率的异质性及其原因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讨论.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文化创意产业TFP显著增长的主要源泉,但技术效率尤其是其中的规模效率低阻碍了产业效率进一步提升;产业中细分行业效率不稳定,产业发展尚不成熟,易受外部环境变动影响;细分行业静态和动态效率特征均存在明显异质性,其产生的原因也迥异;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细分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4.
运用基于非参数DEA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对中国钢铁产业在2002-2005年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期间中国钢铁产业的生产效率总体上呈现提高之势,且效率的增长较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或创新;与之相反的是,此期间因纯技术效率下降而导致的行业技术效率的变化对钢铁产业生产效率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说明中国钢铁业在不断通过规模扩张或重组以提高规模效率、获取规模经济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资本分为建筑资本和设备资本两类,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阐释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利用资本质量指数调整设备资本存量,考察资本即期服务效率调整后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设备资本投资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4.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6%,占资本贡献的14.8%。技术进步贡献呈阶段性变化,且不同类型技术进步贡献出现分化。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贡献呈下降趋势,而中性技术进步贡献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特征,但降幅大、升幅小。  相似文献   

6.
李青 《唐都学刊》2014,(6):90-97
以西部民营企业为视角,通过对西部地区民营企业投入要素的描述性分析得出,西部地区的生产率增长率具有赶超东部的潜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基于Kumbhakar的三因素分解方法,将西部地区民营企业2007—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动态分解。分解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现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过度依赖于规模扩大而非具有持久性的技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从而在短期内仍无法赶超东部地区。这次结果对西部地区未来期技术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即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力度,通过技术合作共赢和技术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才能使西部地区生产率产生质量上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求是学刊》2017,(3):45-52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心是以推进全要素生产率来寻求新的增长动力。经济增长动力既可在需求端发力,亦可在供给端发力,二者的区别在于需求侧增长动力更注重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而供给侧增长动力更注重于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相应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和技术创新,并配以资本的协同互动,这符合于供给侧增长动力特征。对于后发追赶型经济体而言,供给侧增长无非是资本与技术二者协同转换的结果,亟待将供给侧增长与后发理论相结合,强调资本与技术在供给侧的后发动力效应和路径机理,以期对中国的后发增长和供给侧动力转换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17,(6):37-45
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经济增长率,而且直接形成实质的经济增长,是各地区收入差异最为重要的原因。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使命是寻找一条能够推动文化产业走向"集约型"发展道路。而文化要素在行业间、区域间的错配将导致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因此,在现有资源约束下,不用再增加要素投入,而通过放松文化市场的准入门槛、增强文化企业创新活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文化产业集聚,以此减少文化企业要素错配程度,提升行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技术进步偏向性取决于技术进步收益率、要素稀缺性和要素相对生产率的增长率。通常技术进步偏向性使资本和技能型劳动生产率增长更快,资本和技能报酬更高并导致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及其偏向程度加深,资本报酬更高且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更具掠夺性,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并恶化劳动力市场地位。而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使劳动力市场需求分化并出现技能溢价。若任凭市场经济自由发展,技术进步偏向性不断强化,技能型劳动需求增长、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和工资不平等现象持续存在,最终将阻碍一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刘备  黄卫东 《求是学刊》2023,(1):96-106
前沿研究关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却普遍忽视其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为此本文采用2008—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结合动态面板模型,考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及作用条件。研究发现:第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提升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体现在绿色技术效率提升与绿色技术进步明显。第二,从传导机制来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主要通过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式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三,从作用条件来看,随着人力资本水平与市场化程度提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1.
通过理论分析,经济学中三种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各有优劣之处.通过导入数据可以估算出黑龙江省1978-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动趋势,并分析出资本、劳动力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可以测算得出结论:目前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特别是重工业化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还主要依靠资金等要素投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市场分割问题仍严重影响着中国地区间资源配置效率乃至TFP.利用文中提出的测算模型及1992-2015年省级层面数据,测算结果显示:省际资源错配导致TFP年均损失9.71%,其中劳动错配导致TFP损失8.62%,资本错配导致TFP损失0.86%,劳动错配程度远高于资本错配;2003年以来劳动错配程度一直在逐年缓解,而2008年后中国资本错配程度却在逐年加重.对各省要素投入过度或不足程度的分析发现,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要素投入相对过度,而东南及环渤海地区却相对不足,尤其是劳动投入;虽然省际劳动配置效率在逐年提高,但截至2015年中西部仍相对存在50%的过多劳动投入,而东南及环渤海地区却存在着40%的缺口.  相似文献   

13.
李国璋  谢艳丽 《创新》2010,4(2):29-33
分阶段考察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首先利用传统的份额—转换法对劳动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考察劳动要素转移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接着引入资本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充分考察资本要素以及劳动要素转移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又进一步考察在Verdoorn效应下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劳动转移和资本转移存在明显的阶段特征,劳动转移一直存在"结构红利"现象,资本转移效应在近些年才开始出现"结构红利"现象;与结构效应相比,产业内部增长效应是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资源分散利用导致规模效应缺乏,结构转换滞后导致协调发展困难,利益机制扭曲导致发展动力欠佳,制度安排缺失导致运行质量不高等问题。经济持续增长的路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城乡统筹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途径。应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从制度安排、统筹计划、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为实现效率型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贾世奇 《创新》2021,15(5):93-104
长期以来,基于文化服务业时空同步性和不可储存性的经济属性,一些经济学家将其视为低效率的停滞部门,发展潜力不被看好.但是,近年来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使这一传统观点受到质疑,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研究发现,文化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波动中保持增长态势,细分行业基本实现了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率增长贡献显著.同时,文化服务业的特殊性质使其可以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形成以内容、创意、科技为动力来源,通过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实现价值增值和外溢的发展逻辑,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温馨  刘晓雅  殷艳娜 《学术交流》2023,(10):120-136
数字化能力建设对制造业价值创造和竞争优势带来了本质的提升,同时也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化能力对于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化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产业链协同度对数字化能力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作用起到了显著的正向调节,有利于引导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进入中国。因此,为了推进制造业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未来制造企业应注重培养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实现资源有序流动与高效配置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制造行业整体应打破原有的产业链发展壁垒,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与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7.
全要素生产率指资本、劳动及其他所有要素 所带来的总和的产出增长。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近20年来日、美等发达国家各产 业的生产率进行了比较,并对日本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生产率低下及产业竞争力下降做了 分析,指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强化产业竞争力、促 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关联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设备工业品与建筑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指数,构建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指数,考察蕴涵在设备投资过程中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动态规律及其与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关联性.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关联效应,发现短周期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特征不同且二者不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中周期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率变化呈现较强的共变特征且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长周期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率变化呈现完全共变性且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得出二者的周期波动关系显示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是体现在短期而是表现为中长期.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19,(4):45-53
技术进步的偏向方向和要素禀赋结构的错位会导致生产要素配置的错位,降低生产要素的投入效率,这是出现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并直接影响着工业结构的调整和竞争力的培育。文章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方法,选取2006—2016年中国工业行业创新要素的投入产出数据,重点探讨创新技术进步偏向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创新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呈现下降的趋势,创新人员的产出弹性呈现上升的趋势,创新人员近年来对创新产出的贡献程度逐步增强。在创新技术进步方向的选择上,中国各个工业行业创新技术进步的偏向方向和程度有所差别,并存在部分行业创新技术进步方向的选择与要素禀赋结构相失衡的情况。因此,结合工业行业自身要素禀赋结构选择相适宜的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行业创新驱动结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利用工业企业大型微观数据,构建计量模型,首次从企业层面实证分析了中间品进口贸易对北京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可以显著促进北京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口贸易对于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中间品进口贸易能显著促进轻工业、混合工业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对重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不同行业的表现差异很大.因此,北京市政府应该鼓励企业通过进口贸易进行国际资源整合,促进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提升生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