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中,效能低下,执行难辞其咎。效能建设到底应该拷问执行什么?从行政管理体制来看,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传统管理方式方法创新不足,条块关系不明,管理权责不明,行政权力部门化,利益驱使等都阻碍了执行力。从行政决策主体来看,"一把手"价值取向有真伪,使执行偏离方向;决策行为闭门造车"衙门化",使执行力悬在空中;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存在偏差,使执行行为被异化;决策层不为执行层分忧担责,使执行者被边缘化。从决策执行主体来看,"一把手"不是执行主体,但执行能力被无限放大;执行主体队伍整体素质令人堪忧,但执行的整体力量被长期忽视。从监督评价机制来看,监督评估执行的内容不集中,使执行力考核缺乏针对性;监督评估执行的制度机制不够健全,使执行力考核存在随意性;监督评价执行的主体错位,使执行力考核缺乏公正性;监督评价执行的结果运用不到位,使执行力考核缺乏约束性。因此,加强效能建设、提高执行力,必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实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必须提高执行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诉讼活动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基础之上的主体间的交往活动.由于认识对象、认识过程、证据规则和诉讼程序、认识方法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对于案件事实的主体性认识存在永恒的局限.在主体间的交往活动中,个别主体将自己的经验或感知转换成对客体对象的语言性解释,在不同主体间流转,并求得其他主体的理解和共识,形成具有主体间性的认识.主体间性认识在诉讼中的引入消解了主体性认识的局限,对诉讼认识规律的探究应从主体性认识向主体间性认识转变.  相似文献   

3.
姜雯 《社科纵横》2011,26(4):76-78
医疗行为具有高度救济性、高度风险性、高度专业性的特性。在类罪设置方面,"危害公共卫生罪"的所有罪名应该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之中分离出来,列入"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中。增加医疗机构为"医疗事故罪"的犯罪主体,将有利于医疗机构的自律,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在刑事责任方面,宜设立前科消灭制度,增设资格刑和罚金刑。在刑事程序方面,宜鼓励刑事和解,并设立暂缓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4.
徐卫民 《社科纵横》2010,25(9):143-144,149
进入新世纪以来,"80后"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的主体。本文从分析"80后"群体具有的背景特点入手,分析了高校"80后"辅导员的价值观现状,提出了队伍建设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先天概念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其内涵代表了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先天概念的内涵经历了从康德的先验主义、舍勒的直观经验主义,到杜夫海纳先验的经验主义的转变,代表着从主体性哲学走向主体间性哲学,从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朱淑华 《社科纵横》2011,26(4):108-111
本文在句法分析描写研究的基础上,从语用、篇章等角度,着重考察了"此(斯)"、"是"名词性回指的指示特点与规律,比较得出名词性回指中,"此(斯)"、"是"处于相同显著度的位置,"此(斯)"先行语位置的显著度却低于"是"先行语位置的显著度,由此推断,"此(斯)"的指示功能要强于"是"。  相似文献   

7.
吴艳 《社科纵横》2012,(3):36-37
中国进行的历次乡镇机构改革都难以逃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之中,为了解开让乡镇处于怪圈之迷,本文以民族行政文化为切入点,分析"宗法"、"官本位"观念,"集权"观念,"人治"观念,"封闭保守"观念的民族行政文化对农业税取消之后民族地区乡镇机构改革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以便从中找到阻碍乡镇机构改革的根源,进而有针对性对乡镇机构进行改革,从而实现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理论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突破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困窘和局限性,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修正和超越.研究、探讨主体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现单一式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解决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亲和力能够有效推动教育内容触达受众、触动内心、触发行为,对此需要高度认识,着力提升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的提升要围绕话语空间、话语内容、话语平台三个维度进行优化、创新,基本要求是建立以主体间性为主导的对话关系,输出符合受教育者需求和兴趣的话语内容,加强话语平台综合治理,鼓励受教育者参与话语平台建设,从而增强受众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近感、趋同感和悦纳感,实现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0.
朱淑华 《社科纵横》2011,(9):105-107
学者们对"彼、夫"与"其、之"的界定众说纷纭,本文把指称人、物和情况等,并且起连接功能的词视为指示代词,在此基础上考察上古9部传世文献,得出"彼"对举出现时,当句中"彼"与"此""是"对举,无论其出于何种句法位置,"彼"为指示代词;"彼"单独出现时,"彼"处于宾语位置,指称处所的情况(多为虚拟处所),"彼"为指示代词;"彼"处于定语位置,"彼"为指示代词";彼其"格式中,当"其"后除名词外,还有对该名词论述的谓词性成分,"彼"为指示代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