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楠 《社会》2018,38(6):155-179
在我们这个似乎已实现了“价值自由”的时代,马克斯·韦伯很少被人视为一位伦理教育者。本文尝试从韦伯身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出发,以其关于学术与政治之伦理意义的论述为重点,结合其书信和传记,来揭示韦伯思想中之伦理教育的面向。面对威廉二世时代的精神危机,韦伯力主社会科学虽具有抽象的观念性,但能够向人们揭示文明与历史中的超越性价值,并通过对其客观化实践的描述,令人们看到这些价值理想如何落实于现实,并产生复杂的变化与后果;由此,学术能够令人明确自身的价值立场及其实践后果,从而培养人的自我清明和求真务实的品质,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朴实地践行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韦伯还告诫我们,要警惕主观理想潜藏的暴力性,认清实践的复杂性和悖谬性,将信念与清醒的现实责任感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李荣山 《社会》2005,40(3):1-31
韦伯在权力与伦理之间的纠结,鲜明地体现了马基雅维里主义“国家理由”学说的双重性。和马基雅维里一样,韦伯看到,随着近代国家的兴起,政治成为一个独立的价值领域,与其他价值领域相冲突,但又不能彻底脱离其他价值领域。因此,他拒绝纯粹信念伦理,主张效果取向的责任伦理。不仅如此,他还直面马基雅维里时代尚未凸显的现代官僚制问题,把政体伦理降格为行政管理的正当性,从而使官僚制与伦理的关系问题走向前台。从这个意义上说,韦伯是一位“新马基雅维里主义者”。韦伯没能也无意彻底解决权力与伦理的冲突,他接受政治的“手段—目的”在伦理上的不一致之非理性现实,但他留下的官僚制与伦理的关系问题早已不只是一个德国问题,更是一个当代政治的普遍问题。今后中国的国家和社会治理研究不仅要从制度层面,还要从观念层面解释中国如何从传统伦理性的“家产官僚制”演变成今天的官僚制。  相似文献   

3.
上海和香港中层管理者工作伦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星 《社会》2004,(7):15-21
工作伦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韦伯的著作中。在《论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他论述了"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伦理"。A·Levin认为"这种伦理被定义为  相似文献   

4.
路畅  蒙克 《社会》2022,42(2):1-28
理性化在韦伯思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韦伯对行政领域理性化(即官僚制的出现)的论述并没有像对经济领域理性化(即资本主义的诞生)的分析那般细致和系统,尤其是韦伯没有如揭示资本主义精神背后的加尔文宗教义那样,揭示官僚制的宗教伦理基础。通过重返被韦伯视为理性官僚制典型的普鲁士官僚制于17—19世纪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路德宗虔敬主义在此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对普鲁士官僚制精神的兴衰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以启发我们从官僚化的价值伦理角度对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5.
马克斯·韦伯的学说自诞生以来便引发广泛的研究和关注,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研究韦伯学说的韦伯热。当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韦伯的学说对于协调市场经济与伦理价值两者关系,仍然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对韦伯经济伦理价值观解读的基础上,反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伦理价值根源,探讨传统伦理价值实现现代转型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条件,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价值体系问题上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解读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一种关于社会发展的观念,其背后都蕴藏着一定的伦理思想,都以某种伦理思想作为其价值依据和精神支撑,科学发展观也不例外。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解读与分析,探讨其蕴含的生态伦理意蕴和生态伦理价值。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意蕴体现在:以人的生态利益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内涵、和谐共进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要求、生态正义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本质。其生态伦理价值表现为:在政治层面意味着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党和政府必须加强生态执政;在经济层面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在社会生活层面表现为转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优化人居环境;在文化层面体现为树立和谐友好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念,走生态文明之路。这些都从新的视角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为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提供伦理指导。  相似文献   

7.
张浩 《社会》2007,27(4):195-195
一百年前,《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下简称《新教伦理》)首先以论文形式发表于《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文章初一刊登即引发了学界广泛的争论。在其后的几年中,马克斯.韦伯(M.weber)不得不先后四次写出正式的答辩文字,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最后的一次,他称之为“反批评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社会理论的开创者之一,韦伯从"知识宰制"(学术为业)、"心性结构"(新教伦理)以及"技术政治"(支配社会学的类型重建)等三个维度为"未竟的现代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技术政治作为合法性论证的一条至关重要的理论进路体现在韦伯学说的各个角落.当代社会,政治科学使得政治的实质日益被中立化的知识和科学的话语外观所遮蔽,韦伯关于技术政治的论述不仅将这种外观以类型学的方式重新表述出来,而且引导我们对技术政治中政治的实质加以反思与追问.  相似文献   

9.
从意图伦理到责任伦理:中国政治伦理精神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图伦理和责任伦理是马克斯·韦伯提出的政治伦理的两种类型.长期以来,我国政治生活践行的是意图伦理.本文分析了我国政治生活的意图伦理及其消极影响,简约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责任政治的成功实践和责任伦理的基本精神,并分析了促发中国政治伦理精神嬗变的诱致性因素.怂  相似文献   

10.
傅济锋 《社科纵横》2009,24(6):117-118,124
廉政建设中需要内、外两个方面的建设,即伦理精神的自觉和制度规范的建设。本文尝试着阐扬传统的"忠信伦理"基本精神,揭示这一伦理精神在公共管理活动的突出地位及其在廉政建设这一特定伦理情境中与制度建设的基础关系,为当前廉政建设提供可资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方玉 《唐都学刊》2006,22(2):36-39
道德价值是道德本质的真正体现,对于元伦理、规范伦理、美德伦理具有根本性和终极性的意义。现代伦理学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对于道德价值的忽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伦理学的发展与社会道德的进步。建构起公正与幸福的道德价值,可以生成内在的激励机制,促进个体道德的提升、增强规范伦理的有效性,可以促成元伦理、规范伦理、美德伦理的统一。人类为实现幸福的公正而制定的规范才是真正的道德规范,人类为实现公正的幸福而完善的德性才是真正的美德。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伦理的全部意蕴,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市场运作主体的科学素养、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平。坚持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应把社会实践作为人与自然协调的基石,以人为本作为人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取向,以统筹兼顾作为生态文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理路,修正市场主体的生态价值意识,以提高人类生态伦理道德素质的崭新内容。  相似文献   

13.
冀德荣 《唐都学刊》2002,18(3):111-113
我国传统道德文化在道德教育方面集中表现为它的系统观、内省观、中道观、德治观及其传承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继承我国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 ,对于提倡以德治国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加强和改进当前的德育工作都具有积极意义。道德教育创新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导向 ,给传统赋予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不合理的内容与方法 ,创设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广泛而有效的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Most accounts of social work values contain two central conceptualstrands: social work ethics and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Within social work,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to the potential of feminist approaches to ethics, groundedin identity to bring these two strands together. Narrative ethicsis an approach which, like the feminist ethic of care, takesidentity as its starting point and therefore has the potentialto bridge these two distinctive approaches to social work values.However, in asserting the centrality of narrative in the constructionof our identities, it moves beyond the feminist approach. Narrativeapproaches to ethics have been widely adopted in medicine. Thispaper explores their applicability to social work practice,particularly in the light of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narrativeas a basis for practice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5.
关注民间:传统伦理文化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宾 《唐都学刊》2006,22(1):40-44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不仅存在以正统教化伦理为代表的“大传统”,而且还存在以民间伦理为代表的“小传统”。在两者的共时关系中,民间伦理虽然在社会文化体系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并受正统教化伦理的影响与指导,但由于它拥有最广大的民众基础,并切实地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会生活,因此不仅没有被正统教化伦理完全同化,反而以其自身强大的亲和力和无所不在的渗透力,通过对正统教化伦理的异质言说,显示出边缘对主流的反向同化作用和自身的相对独立地位。因此,要想接近和描述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原型”,就绝不能忽视民间伦理的存在。由此也就决定了,对传统伦理文化的研究,不仅要重视传世经典的爬梳和整理,而且对来自民间的各种思想素材,尤需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6.
郑文宝 《唐都学刊》2013,29(1):59-62
传统父子伦理关系在诸多封建伦理关系中的凸显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它是封建社会秩序文化自觉的必然产物。父子伦理是双向度的伦理体系,既包括慈父伦理又包括孝子伦理,慈父伦理有父义母慈、正身率下、端蒙重教、爱子有道等,孝子伦理有养亲、尊亲、谏亲、显亲、继亲、祭亲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斯·韦伯将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视为人类活动中的两种基本伦理导向。其中,信念伦理强调善良动机的重要性和目的对于行为选择的支配性。公共危机管理理念之下,需要有信念伦理的自律,作为公共管理者的行为导向与约束,这既出于公共事务管理本身的需要,也基于公共危机应对的要求。同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当将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两种行为导向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陈艳  孙峰 《唐都学刊》2006,22(6):66-69
和谐首先是人们精神心理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宁静。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政治和法律的事情,而且也是道德伦理的事情。习俗作为社会“隐性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建构和谐社会中的道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习俗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约定俗成的模式化的生活方式,以其所独具的社会调控功能而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要素。习俗与道德具有密切关系,道德教育要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起到引导人们有意识地选择优良习俗而摒弃、批判陋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