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们的部门主任是今年才调来的,表面上看,他非常有绅士风度,而且好像很有知识。如果你以为他会听从你的意见、肯定你的成绩,那你就错了。”在办公自动化设备公司服务的阿静,对新的主任不满。她说;“因为他对所有的人,都摆出一副‘没问题’的好脸色。结果真的出了问题,他却把责任推到下属的身上。”在一家贸易公司上班的周丽,一谈到上司,就有一肚子的牢骚:“经理每次指示营业方针,总是很啰嗦,一件芝麻绿豆点的小事,说了又说,重复三四遍,我不是刚进公司的新人,他根本不需要这样仔细叮咛,简直是贬低我的能力和智慧。我老实告诉他,不需要多言时,他竟然说我不喜欢他的工作作风。后来他好像故意地把一些难缠的客户都丢给我处理,真受不了他。”很多的上班族都有自己的牢骚:我的上司只顾拍马屁,哪顾得了我这样的小人物。我的上司软弱无力,从不为我们的部门争取福利。我的上司总爱批评,从不表扬我们。我的上司喜怒无常,捉摸不定。  相似文献   

2.
禁忌之一:不宜当众与上司持相反意见上司虽然不像老虎的屁股那样摸不得,然而他们的尊严却是绝对不容许受到伤害的。纵使你的意见很有道理,也难免会使他感到你并不尊重他。当然,他并不是真的事事正确,而只是在表面上他不能接受下属的反驳。这种要“面子”的心理是人们普遍都有的。有一点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办公室是不会有绝对民主的。当上司“鼓励”下属勇于提出对自己的意见时,他所期望听到的“意见”,是那些符合他本人想法的“意见”,而绝不是相反。不识好歹、十分勇于表现个人独特见解的员工,是最惹上司反感的一种。禁忌之二。…  相似文献   

3.
伸手     
她打开窗户时,发现了双手搭着窗沿壁虎状吸在墙上的他。她用双手捂住了嘴,惊吓得几乎要窒息了。他也惶恐得不知所措。她准备关上窗户再打手机报警时,那人低低地哀求:“大姐,求你别喊了。我这就下去。还不行么?”  相似文献   

4.
一位女士参加一个进修班,她接班上要求,请丈夫写下使她可以成为更好的妻子的六个意见,要丈夫在第二天早晨写好,而在第二天早晨,她得到的却是一束鲜花,她丈夫说:“我想不出要你改变自己的六件事,我爱的就是现在的你。”她丈夫对同事说:“你猜,当天晚上我回家谁在门口等我?”“你猜对了。我的太太。她的眼睛里几乎充满了泪水高兴地感谢我对她的赞美。”  相似文献   

5.
同事间,有时还是麻木一点好。神经过于敏感的人,关系肯定搞不好。过分的敏感,就像天平,米多了一粒,就马上显出重了;米少了一粒,就马上显出轻了。如此灵敏的东西,多么难操作! 同在一个单位,或者就在一个办公室,搞好同事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关系融洽,心情就舒畅,这不但有利于做好工作,也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倘若关系不和,甚至有点紧张,那就没有滋味了。导致同事关系不够融洽的原因,除了重大问题上的矛盾和直接的厉害冲突外,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细节也是一个原因。下面这些言行,是办公室中十分避忌的,检查一下你自己是否忽略了。  相似文献   

6.
[案例] 一想到明天就要到公司正式报到上班了,王亮内心别提多高兴了。这家公司是业内很有实力的“新生企业”,名牌大学毕业的他要到该公司网络中心开始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工作。王亮认为明天公司肯定会为他们这几个新招来的大学毕业生安排一些“精彩节目”,比如高层管理者的接见与祝贺,同事的欢迎,人事部对公司各种情况的详细介绍和完整的员工手册等。然而,第一天却令他非常失望。 他首先来到人事部,人事部确认王亮已经来到公司,就打电话告诉网络中心的张经理过来带王亮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过了好大一会,张经理才派自己的助手小陈来…  相似文献   

7.
当《西游记》续集在龙年的新春佳节播出时,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正坐在家里,守着9岁的女儿,当起了“家庭主夫”。他说,他让爱人跟着朋友们去欧洲旅游了:”她自从认识我以来,十几年了,从来没有出去玩儿过,一直在为我忙。直到去年夏天,我才抽时间陪她到韩国、香港玩儿了一趟。这次我叫她去,她说:‘算了,我就不去玩儿了。’我说,‘你去。花点儿钱就花点儿钱,一定要去! ’”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出生于绍兴的一个艺术世家,一家四代人都以扮演美猴王著  相似文献   

8.
崔鑫娟 《人才瞭望》2009,(12):64-64
工作10年的厂子.说倒闭就倒闭了。一起下岗的同事津津最先找到了工作.她在市里的一家大商场做促销.找到工作的第一天.她给我打电话说.一整天都堆着一张虚伪的笑脸迎来送往.简直像个傻瓜!听得小她很郁闷.我便安慰她,傻什么傻,职业无贵贱.劳动最光荣.无所事事才最傻!  相似文献   

9.
微小说     
我酒量很差,两瓶啤酒就能把我灌醉过去。女友平时如果想套我什么话,就会哄我陪她喝酒。今天早上我从宿醉中醒来时,发现女友正满面泪痕地看着我。糟了,一定是昨晚说了不该说的话。“老婆,无论我昨晚说了什么都不是真的!”我辩解道。“笨蛋。”女友狠狠打了我一拳,“你昨晚向我求婚了。”  相似文献   

10.
对待争功的同事 同事是个好大喜功的人,工作效率一般,魄力也不突出,总之是一点也不出色。但他最擅长的,是在上司和老板跟前,把你的努力一笔抹掉,把所有功劳都抢到自己头上。 一开始,你还不大在意,渐渐连其他同事也看不过眼,谣言开始漫天飞,令你再难以忍受一切。这时候如果你公开  相似文献   

11.
1965年,我在西雅图市内景岭(View ridge)小学当图书管理员,一天,有个四年级老师来找我,说班上一个学生完成作业比其他同学快得多,她简直应付不了。“能不能打发他到图书室来帮帮忙?”“那就叫他来吧!”我答。 几分钟后,一个瘦削、褐发、穿着体恤衫和牛仔裤的男孩露面了。“您有活儿给我于,是吗?”他问。 我把整理图书的“杜成十进分类法”教给他,他一听就会。接着,我交给他一叠超期借卡——因为时间拖得太久,我怀疑这些书实际上已经归还。万一我把卡片张冠李  相似文献   

12.
推迟会议     
周波 《人才瞭望》2017,(1):84-85
东沙上任后的第三天,办公室主任进来请示:镇长,什么时候开会?当时,东沙正埋头看手中的材料.他一言不发地拿眼瞧了瞧主任,心里思忖:我才到岗几天啊,开会可不是随便想开就能开的.既然已是镇长,上台就要讲有分量的话,可脑袋空空讲什么好呢.他觉着自己的状态和傻瓜没啥区别,东沙见主任还等着,应付道:再说吧.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后,她到南方工作。 那天,母亲打她电话,她被手机铃声吓了一跳!宿舍里几个上零点班的同事正在睡觉,这么大的声音果然有两人惊醒,她们抬起头看看她,翻个身又迷迷糊糊地睡去了。 她走出室外低声嘱咐,妈,我们宿舍住了15个人,有人要上夜班,以后等我打电话啊,别影响了别人休息。  相似文献   

14.
在本职岗位上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地工作了数年.表现没得说.业绩没得说.可就是得不到上司的青睐和提拔、同事的赏识和赞扬——职场中的这种经历恐怕很多人都遇到过。面对这种境况,有些人自怨自艾.产生了破罐破摔的想法:也有些人会想方设法为自己寻找“拨云见日”、崭露头角的机会。其实.面对这种境况和遭遇.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伯乐”.实施“职场自救”工程!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我打电话给朋友,他的秘书拿起手机说:“对不起!我老板正在上大号,请您待会儿再打过来。”我强忍着笑把电话挂了,扑在沙发上乐了半天,真是个“有趣”的秘书,我如果是老板,肯定不会重用她。因为,她什么都敢往外说,分不清该说和不该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原来工作高效的自己怎么变得磨磨叽叽了?原来才思敏捷的自己怎么好像江郎才尽了?本来很认真敬业的人怎么变得应付差事了?干了半天也得不到上司的重视,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了? “不在状态”的情况很多人都出现过,有的人持续时间短,有的人却能持续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出现这种情况的间隔期,有的人长一些,几年才出现一次;有的人短一些,一年会出现几次。怎样走出这种工作疲软的尴尬境地?不妨对症下药。 情况一:高效快速派变成磨磨叽叽派 个案:做编辑的石磊最近就“沉浸”在这种惰况当中。本来她是个做事非常有效率的人,但最近发…  相似文献   

17.
另类经营术     
我当业务员不久,就接了一个订单:两百床床单。发货时,老板吩咐把正品压下,先把次品发过去。我急了,说:“那怎么行!这是一家大客户,要做回头生意的。”老板笑笑说:“就是要他成为回头客才如此。你只管发货,出了事我兜着。”  相似文献   

18.
职称遐想     
近日,去参加一位同事的葬礼,看到一缕青烟袅袅上升的时候,大家知道那就是这位同事酸甜苦辣、坎坎坷坷的全部了,无不唏嘘同事的一生。同事死于心肌梗死,起因是他得知自己在职称评定时第三次走了麦城,直到临死,已全无语言功能的同事伸了一个指头在空中乱摇。围立在他病床旁的人都明白,他始终不甘于自己未得到那个“一级”(教授)。在他残存的一丝意念中,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唯有他没有得到的教授职称。 目睹同事之死的人无不心惊胆颤,领导立即做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遇见了不少知名的外国朋友和外籍华人,但最令人难忘的是澳大利亚籍华人“草菇先生”张树庭教授。去年12月22日下午,山西省省委书记王茂林和副省长郭裕怀会见了张树庭教授。记得,那天晚饭刚开始,张树庭先生突然站起来说:“我不是外交官,今天回到自己家了,也不拘泥外交礼节了,我得先讲几分钟话。”他说:“首先,我要先向家乡的父老,家乡的领导报告一声,张树庭没有给家乡丢人!我为咱中国人、为咱山西人争了光!”接着,他如数家珍似的,把他这些年来取得  相似文献   

20.
自信还是自负? 小胡今年从复旦大学毕业了,留在实习时的一家公司。与她同时进公司的同事们要么学历没她高,要么学的专业没有她好,她说自己心里是很有一番优越感的。当领导要她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时,她觉得以她的条件,实在是大材小用了。一次,在计算效益时,她把一笔投资存款的利息计算了两次,帐面多出了整整两亿元,虽然最后没有造成实际损失,但整个公司的财务计划被全部打乱了。小胡说当时心里没觉得问题特严重,她说这就像做错了一道数学题,改过来,下次注意就是了。而在公司的眼里,这孩子把自己的能力估计得太高了,自信是应该的,但过了就成了自傲和自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