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梅诗派是北宋仁宗天圣至神宗熙宁年间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为主要成员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长期的诗文唱和中他们形成了基本一致的诗歌风貌:创作题材上取材广而命意新、创作风格上追求宋调风味、创作技巧上追求"状难写之景"和"意新语工"、创作方法上转益多师和博采众长.这些共同的创作特点开创了宋诗的主体风格,奠定了他们的诗歌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宋代相沿成习的优游唱和之风为宋诗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文化空间,唱和诗示才过人、追慕仿效的心理动机和唱和双方互动的运行机制是宋诗新变的重要内驱力;欧梅唱和正值诗歌变革的关键时期,迎合了当时诗坛普遍要求革弊创新的社会心理,二人唱和中超越常规的新奇因素便很快得到诗坛认可,成为宋诗新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3.
王禹偁作为宋初白体诗代表人物,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诗歌思想内容反应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叙写生平怀抱,诗歌的社会价值和历史影响远远超过了同一时期白体诗人流连光景的唱和之作,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对北宋初期诗歌的革新。本文从诗歌题材内容、艺术特色、成就地位三部分论述他在宋初诗坛的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4.
论欧梅唱和诗的创作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大顺 《学术论坛》2004,(1):142-145
"以韵相挑,示才过人"的竞争心理和相互学习、相互追慕的崇拜心理,决定了欧阳修与梅尧臣唱和诗在题材内容、形式技巧上创新求奇的创作动机。欧梅唱和双方的互动效应和运行机制成为宋诗新质生成的重要内驱力,导引着宋诗向重议论、讲才学、散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欧梅诗派指北宋仁宗天圣年间至神宗熙宁年间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人为主要成员的一个诗歌流派。在其形成、发展、鼎盛、蜕变的40年历程中,形成了基本相同的诗歌主张、大体一致的艺术风貌,自宋以来,论诗者多以欧梅、苏梅并称,实已具备诗歌流派品质。其诗学主张和创作实绩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宋诗散文化、好议论、讲才学与重格力的特色和审美追求,使宋诗一代面目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黄庭坚的诗歌,适应由唐到宋诗歌审美意识的嬗变,在意象表现上独辟蹊经,耳目一新,其革新精神与"陌生化"理论相契合.在语象空间的拓展上,他的诗歌有四个特点好用奇语;好用话语;好作翻案语;好作谐谑语.在从奇崛到自然的诗风改变上,体现为三方面以俗为雅;以拙见巧;以放致浑.黄庭坚诗歌意象"陌生化"的革新,应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唱和是唐代诗人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唱和集几乎占唐代诗歌总集的三分之一。与刘禹锡有关的唱和总集有九部,尽管这些总集均已散佚,但通过文献考察和辑佚钩沉,我们能从中了解刘禹锡交往唱和的以下情况:九部唱和总集中,现在尚存世的诗歌在350首以上;与其交往唱和的诗人较为广泛,由此可见其在中唐诗坛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唱和交往,可见其与白居易等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8.
文人分司东都对文学创作及洛阳诗歌唱和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中唐诗人韩愈分司东都期间,在洛阳任职或居住的孟郊、卢仝等人与之进行了较多的诗歌酬赠唱和。同时,洛阳便利的交通条件、韩愈在文坛的影响及其喜欢奖掖后进的作风也吸引了贾岛、刘叉、李贺等人。诸多诗人在此会聚,促进了韩孟唱和群体的形成,并在彼此的相互影响中形成了共同的诗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9.
朱学东 《云梦学刊》2001,22(1):47-51
杜甫生活在具有浓厚浪漫气息的盛唐诗坛,生前不为时人所重,诗名不彰,与之交往唱和的众多著名诗人竟无人称赞他的诗歌;传至中唐,受到了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和韩愈等人大力推崇,从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块无法逾越的丰碑;传至晚唐,诗人学习杜诗和批评杜诗,纪念、凭吊并神化杜甫,从而把杜甫推向诗歌的神坛.  相似文献   

10.
海子的诗歌集中而显著地体现了中国当代诗歌的现代性悖论.一方面,他的诗歌致力于现代性批判,批判现代世界的“祛魅”,为幻象辩护,试图恢复灵性与整体性;另一方面,他的诗歌又具有鲜明的现代性表征,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批评、主体性上的浪漫主义色彩、思想遭遇上的虚无主义与激情方式的反抗以及诗歌写作的先锋性等.这种现代性悖论体现出海子对时代的挣扎与不算成功的克服.  相似文献   

11.
杜瑛是金元之际的学者和诗人,他在当时的彰德地区卓有成效地从事着文化活动,对当时这一地区文化的复兴,起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他晚年写了大量吟咏相州风物的诗歌,人称之为"相州诗".他的文化活动和诗歌,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今人应该给予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打量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史,食指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文革时期,他的地下写作在凋敝的文坛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他的诗歌所体现的精神状态是复杂的:既有对当时时代的控诉,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主流.挣扎与顺从成了食指诗歌精神的标志.他的独立批判精神直接启蒙了白洋淀派诗人的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金陵四家”对明中叶南京文坛复兴的贡献可从两个时期进行分析.在弘正时期的南京文坛上,“金陵四家”掀起了唱和集会的热潮.同时,他们积极倡导复古,与北京文坛上的复古运动遥相呼应,扩大了南京文坛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在正嘉时期,他们既影响了南京文坛的发展方向,还着意培养南京的后辈文人.  相似文献   

14.
"元和体"是指唐代元和、长庆时期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用通俗的语言所写的以唱和为主的长篇律诗和以言情为主的"小碎篇章"."元和体"创作所体现的文学思想是诗歌内容由普适性向感受性转移,诗歌功能由讽谕教化向审美娱乐转移,诗歌书写由歌唱向描摹转移,诗歌语言由典雅向通俗转移."元和体"文学思想的形成是元和时期"尚怪"的世风、文人仕途的坎坷以及言情文学传统"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李正春 《江汉论坛》2007,(7):106-109
组诗的形成与民歌的传播、朝廷的祭祀活动及文人间的唱和等密切相关.作为一种诗歌形态其有独特的文体学意义和文化学意义.先秦两汉时期是组诗的孕育产生阶段,存诗不多,但在组诗文体的定型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居易祖籍是西域人,受家族传统影响,对西域音乐情有独钟.他一生写了许多有关西域音乐的诗歌,在诗中表现了对西域音乐的独到的感受,为人们留下了一千多年前美妙的西域音乐风貌.他将对西域音乐的理解与诗歌创作艺术相沟通,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飘然即逝的音符化为优美的诗歌语言.<琵琶行>中对琵琶女演奏技艺的精湛描摹,不仅体现他的高超的诗歌艺术,更体现了他对西域音乐的高超鉴赏力和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7.
邓恩诗歌中的数字意象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恩在其诗中巧用各种意象为主题服务.其种种陌生化意象在他的抽象思维中集思辨与智慧一体.他的意象包罗万象,其中数字意象最具特色.邓恩精通数字命理学,数字在他的诗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体现出独特的智慧,还散透着寓于诗歌中的丰富内涵.数字在诗人邓恩眼中不是没有感觉的数字符号,而是思想工具,借助于数字来表达诗歌主题,甚至预示了现代的生态观和生态意义,因此邓恩的诗歌极具现代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8.
唱和词集与词坛风会关系密切.明清之际唱和词集较多,文章仅限于明天启至清顺治年间,共有五部唱和词集.这五部唱和词集重小令,内容多绮艳,风格尚婉丽,表现出<花间>词风的特征,这与当时词坛<花间>余波仍旧盛行有关.明清之际,<花间>余波有起伏消长.<幽兰草>体现它高潮开始的标志,<唱和诗余>体现它的新变;而<遁渚唱和集>的黍离之悲,<随草诗余>的人生感怀,则体现出运渐背离<花间>词风的趋向.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新体诗歌”观 ,对当下新诗的文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的新诗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的意见 ,他概括的民歌和古典诗歌在形式上“精炼 ,大体整齐 ,押韵”的特征 ,都是我们倡导新诗的二次革命 ,推动新诗的再次复兴的旗帜。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华语诗人川沙的汉诗,通过英译,在北美颇具影响力.川沙的诗歌,富有激情与力量,在语言节奏上追求打击乐的音响效果,在诗歌意象上重视自然事物色彩的美丽描摹.他的《裙子组歌》,体现了诗人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崭新追求.诗人的故乡与异乡之思,显示了汉诗深度探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