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小说的发展,由上古神话传说的萌芽,至魏晋六朝笔记小说的雏形,而至唐人传奇,渐趋成熟;宋元话本的出现,又走向繁荣;至明清,则成为文学的主流。三国题材的小说也有大体相近的发展过程,它始于魏晋六朝笔记小说(即古小说)。元末明初成书的《三国志演义》是历代三国题卡才的民间艺术与文人创作的集大成。过去,研究《三国志演义》的继承关系,首先都谈到平话,其次论及元代三国戏,对于古小说,几乎未见有人作系统论述,故不揣浅陋,作此初探。听谓古小说,专指魏晋六朝文言笔记小说,包括志怪与志人小说。鲁迅《古小说钩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向以“诗论”、“文论”为正宗。至元明清,繁荣的商品经济、更新的思想观念,推动文学的发展,各种通俗文学样式诸如话本、戏剧、小说蓬勃兴起。尤其是雏型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于唐宋期的小说创作于明清达到高潮。名篇巨制相继问世、短篇饾仃汗牛充栋,并因创作手法迥异形成诸多流派。这客观地对文学理论家提出了批评总结的要  相似文献   

3.
讲史平话的体裁特点主要由内容层面(体制)的开场诗与散场诗、入话与头回,形式层面(款式)的插图、节目、卷次等构成.经过与小说话本的比较,结合古代通俗文学发展史、书籍印刷出版史,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讲史平话是介于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发展过程之间的产物,其体制特点受到说唱文学的影响,同时受到书面化款式要求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文言小说虽然不象诗文那样起步很早,作品众多,重湖叠擜,美不胜收。但从汉魏六朝以迄清末,也是绵亘不断,洋洋大观,构成了一个丘峦起伏而又双峰前后对峙的发展过程。宋以前,除唐代有某些用接近口语的文字写成的话本如《(山卢)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等外,小说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文言小说的发展历史。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至唐代形成了文言小说的高峰。从宋代开始,小说发展便由文言单轨转向文言与白话双轨并行的格局。但是,这双轨的发展很不平衡。白话一轨,从民间而来,生机勃勃,大步流星,颇有兼并文言而一统天下之势。文言一轨,继唐传奇盛兴局面之后,便难乎为继,开始出现了一个较长的滑坡阶段。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文言小说的创作活动虽然从未间断,也产生过一些优秀作品,但总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蒲松龄在创作该小说集的过程中,除了吸取传统的诗词歌赋、史传文学、文言小说的营养等因素外,借鉴和吸收通俗文学尤其是宋元话本小说的营养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试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艺术形式三个方面论述宋元话本小说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以此说明蒲松龄是一个兼容并蓄、广收博取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6.
<三遂平妖传>在"王则起义"的历史框架下,填充了大量灵怪片段,使小说主题显得模糊不清.这种组合"妖术"、"灵怪"等短篇"小说"话本的写作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说的"讲史"框架性质,使<三遂平妖传>成为早期讲史小说向其它类型小说转变的过渡作品.由此可以看出,自<水浒传>之后,神怪类话本故事的组合,客观上对小说的"纯讲史"主题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并为神怪小说以及其它类型小说的最终出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讲史平话的语言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元讲史平话一直被认为是讲史的话本.其实,平话是一种在民间口头文学和传统著述的双重影响下产生的边缘性文体.从现存平话语言特征中可见平话中白话和文言混用的现象及其形成原因,这种边缘性特点的形成,主要是由平话的加工整理者的文化心态所决定的,对主流文化的趋同心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晚明小说家冯梦龙的创作实践昭示了文言小说集的评点对话本小说叙事有重要影响。比较冯梦龙《太平广记钞》《情史》《智囊》《古今谭概》等文言小说集中的评点与以之为蓝本改写的话本小说集“三言”的叙事及评点,可知话本小说家改写文言笔记时,蓝本中的文人观念仍引导着话本小说叙事。针对晚明世风日下的时代弊病,冯梦龙在小说中以“泛情”作为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又以适应“俗情”为标准,改造了其在文言小说评点中曾大为赞赏的“奇情”叙事。这种改动彰显了话本小说叙事对文言小说评点所透露的审美观念的继承与偏移,及小说评点对小说改写与故事流变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就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来说,之所以文言小说成熟在前而白话小说成熟在后,就是因为只有作为语体的白话文有了一定的标准性和规范性,才能谈到白话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它成熟于16世纪初的明代中叶,就正是民族融合的促进、宗教活动的影响以及印刷术的发展、纸张生产的扩大,加速了白话文普及的结果。之所以我国的白话长篇小说成熟在前而白话短篇小说成熟在后,则是因为白话小说源于讲史,而说话之中又以讲史为最盛,因而也成熟最早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文言小说虽然不象诗文那样起步很早,作品众多,重湖叠(山献),美不胜收。但从汉魏六朝以迄清末,也是绵亘不断,洋洋大观,构成了一个丘峦起伏而又双峰前后对峙的发展过程。宋以前,除唐代有某些用接近口语的文字写成的话本如《(山卢)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等外,小说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文言小说的发展历史。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至唐代形成了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南宋的“讲史”和“说经”话本的著名艺人及代表作品,分析了如《五代史平话》、《问答录》等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及其走向,指出它和小说、说铁骑儿话本同样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城市商品经济的产物,而在我国小说发展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话本和本事的分析比较,我们可知话本基于本事而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如通过改变故事时间、地点和人物,增加环境描写、重视心理描写等。正是这种再创造使本事(文言小说)和话本小说在文体上有了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中国白话小说的源头可上溯至宋元话本,但长期以来,它们都以单篇形式流传,直至明代,才有文人收集整理,加工出版,出现了《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刊小说四种》等选本.冯梦龙的“三言”集白话短篇小说之大成,不仅对宋元话本进行编订、修改,而且对民间艺人编写的拟话本,也予以增删、润色,此外,还自己创作拟话本.由于冯梦龙的创造性劳动,“三言”在思想、艺术方面都达到以往短篇小说所未能达到的高度.它为话本小说确立了某种审美范式,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  相似文献   

14.
在考察《封神演义》等长篇章回小说及"三言二拍"等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中,我们发现了"但见"、"怎见得"等领起语与俗赋之间深厚的血缘关系。在此类领起语带动之下的文字板块,应归属俗赋。先秦至唐,俗赋仍以独立的形式存活于民间。然而,似乎自唐开始,俗赋便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形态,从而,变成始自宋元,而成熟于明代,繁盛于长篇章回小说、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之中的俗赋。讲唱文学中俗赋的发现将大大有益于对赋本体及秦杂赋的破解。  相似文献   

15.
考察《封神演义》等长篇章回小说及“三言二拍”等话本和拟话本小说,我们发现了“但见”、“怎见得”等领起语与俗赋之间深厚的血缘关系。在此类领起语带动之下的文字板块,应归属俗赋。先秦至唐,俗赋仍以独立的形式存活于民间。然而,似乎自唐开始,俗赋便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形态,从而,变成始自宋元,而成熟于明代,繁盛于长篇章回小说、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之中的俗赋。讲唱文学中俗赋的发现将大大有益于对赋本体及秦杂赋的破解。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阶段.一是唐代文人有意识地创作文言体传奇小说阶段,鲁迅先生将它的出现称之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二是明代文人在民间话本的基础上模拟编写“拟话本”阶段,这促进了由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群众创作向作家创作的转变.突出代表这两个发展阶段成就的有两篇作品:一篇是自行简的《李娃传》,这是唐传奇中的艺术珍品,鲁迅先生评之为“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从语体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小说基本上可以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类.20世纪的小说史著,多半依循鲁迅的观点,将唐代文言小说作为古代"有意为小说"的证明,而将宋元话本视作古代白话小说的开端.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化产品的小说文体在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又由于新的文化场的出现而发生变迁.历史叙事与说书艺术孕育和制约着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文体的建构,在语言表述、叙事方式等诸多方面形成与西方小说文体迥异的语体和体制,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9.
论《三国演义》的文学性及其创作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文学的标准是艺术感染力。《三国演义》的文学性在于它有意突出的情感因素是渗透弥漫于全书的本质特征 ,使一部主要以故事取胜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诗意 ,成为耐人咀嚼的“有意味的形式” ,标志了《三国演义》的文学水准和创作性质。进而表明 :我国历史小说由“讲史”话本向章回说部的过渡 ,其实是民间创作向个人创作的转变 ;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 ;中国古代由个人创作长篇小说的历史从罗贯中《三国演义》开始。  相似文献   

20.
从宋元小说话本到清代拟话本,这种特定的短篇白话小说样式绵延发展了数百年,而冯梦龙于明代天启年间编撰的“三言”则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宋元旧篇和明代前期的小说话本而言,“三言”是一个精彩的集结;对于从晚明到清末的拟话本创作而言,“三言”又是一个光辉的起点。那么,“三言”是如何起到这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的呢?大体上可概括为三点:融合、超越、示范。对此,笔者曾在《论冯梦龙对旧话本小说的改造》(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一期)一文中已有初步涉及。这里,再以“三言”中某些篇什为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