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之研究李贺者,皆以为贺年二十七而卒。恐盖本之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一语。又沈亚之《序诗送李胶秀才》亦云贺“年二十七,官卒奉常”,其说似是。然李商隐《李贺小传》则云:“长吉生二十四年,位不过  相似文献   

2.
幻觉思维:李贺歌诗探秘林继中(漳州师范学院)杜牧《李长吉歌诗序》称李贺诗“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只要“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自此,李贺诗“少理”几成定论。然而,李贺自有李贺的理,不在君臣理乱,不在美刺怨怼,而在生与死的美学沉思...  相似文献   

3.
李长吉歌诗五卷,历来为人们重视,自宋以来,不断有人为它作校勘、笺注、评论;清王琦总汇前人的研究成果,作《李长吉歌诗汇解》,更是长吉诗注的佼佼者。前人的笺注,对于我们阅读、研究李贺诗,极有帮助;他们披寻搜讨的功绩,不可低估。当然,读李贺歌诗,还有不少疑点,尚待解决,前人的诠释,也有一些未尽、不实之处。笔者因拾掇若干条,作《长吉诗注质疑录》,就教于评论界。  相似文献   

4.
杜枚《李长吉歌诗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评论李贺诗的专文。其以精采凝炼的语言,对李贺诗瑰诡奇谲的风格艺术作了形象概括和热情赞美,同时也指出了于“理”不足的缺点,持论中肯。后世学人多沿其说。至今仍为研究者所重视。但由于古代文论中“理”的含义甚广,解说亦多有分歧。其中以“理”作“思想内容”解者,颇不乏人。建国以来,论者多持这种观点。认为杜牧“理虽不足”,“少加以理”,即指李贺诗的主要缺点是“思想内容不足”。此说似有道理。因为李贺诗确实存在着思想内容不足的缺点。但这是否切合杜牧的原意,就很值得考究了。为此,本文。拟对《序》中“理”的含义,作一番粗浅的辨析。  相似文献   

5.
正南宋吴正子注《李长吉歌诗》为李贺诗集首个注本,影响极大,但历来对吴正子其人所知甚少。周金标《吴正子〈笺注李长吉歌诗〉三题》(《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推断吴正子"大概生于公元1200年左右,主要活动于南宋宁宗、理宗时期",有发覆之功。惜未考其卒年。黄震《黄氏日抄》卷九五有《祭国史吴校勘正子》一文。此文虽未提及吴正子去世时间,但根据黄震仕履经历和《黄氏日抄》编排体例,可推知此文写作时间,而间接考知吴正子卒年。黄震咸淳七年(1271)始知抚州(治所在临川),咸淳九年(1273)离任。吴正子世居临川,系陆  相似文献   

6.
最近中华书局出版了一种《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它以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为底本。附以姚文燮:昌谷集注和方扶南批本李长吉诗集。另外根据各本文字做了校勘。此书对于研究李贺的歌诗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版本。关于李贺的诗,颇有争论。有人认为他是现实主义诗人,也有人认为他是唯美主义诗人。有人肯定他在诗史上的贡献,也有人认为他是反现实主义的。其实,李贺的诗自有其独创的艺术成就。他虽不如李、杜、元、白那样享盛名,但在中国诗史上,却又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典型。  相似文献   

7.
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贺诗歌集注》是清人王琦编注的。王琦是清代研究唐诗的专家。他的《李太白集注》,跟仇兆鳌的《杜诗详注》齐名,但《李贺诗歌集注》卷首,选登了戴叔伦《冬日有怀李贺长吉》的诗。据权德舆所作戴叔伦墓碑铭,戴是德宗贞元五年(789)死的,而李贺则是贞元六年(790)生的。这首诗或是伪作,或是所怀李贺长吉另有其人.总之不是诗人李贺。王琦盖误也.  相似文献   

8.
何新所 《中州学刊》2012,(1):181-183
王庆澜的《和长吉诗》是现存唯一的对于李贺诗歌进行全部唱和的作品。唐代天才诗人李贺的作品,以其瑰奇的风格独树一帜,受到历代读者的广泛喜爱,拟长吉体、和长吉诗,代不乏人,构成了李贺诗歌接受史上的重要层面。关于李贺诗歌接受史方面的研究,专著、论文已经很多,论述可谓详尽。馆藏王庆澜文集更正了以前研究中对其生平及著述的错误记载,论述了王庆澜《和长吉诗.自跋》的理论价值并阐述了王庆澜《和长吉诗》在李贺诗歌接受史上的重要价值,极具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卷一七一《李汉传》:“(大和)八年,(李汉)代宇文鼎为御史中丞。时李程为左仆射,以仪注不定,奏请定制。……因李程奏,汉议曰……议者以汉奏为是。”(4454页)按:“八年”误。其上叙大和四年任职,其下又叙大和七年、八年、九年历职,此当为大和五年或六年之事。《旧唐书·文宗本纪下》云:“(大和六年)秋七月辛卯朔……以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宇文鼎力户部侍郎、判度支。八月辛酉朔……以驾部郎中、知制法李汉为御史中丞。……甲戌,御史中丞李汉奏论仆射上事仪,不合受四品已下官拜。时左仆射李程将赴省上故也。”此详载李汉迁…  相似文献   

10.
李贺入蜀为宰考黄震云李贺仕途虽无多繁曲,但一直未能很好理清。尤其他任奉礼郎官的所从来,至今不详。我以为,李贺曾入蜀为宰,然后入京补授奉礼之职。《全唐诗》卷八一四僧无可《送李长吉之任东井》说:“江盘栈转虚,候吏拜行车。家世维城后,官资宰邑初……万里千山...  相似文献   

11.
李贺是中唐时期富有理想、抱负、立志改革黑暗现实的进步知识分子。由于仕途坎坷,政治失意,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寄情于诗,在诗国中驰骋。在元和诗体变新中,李贺表现了创新才能。诗作被誉为“长吉体”,张碧、李商隐等相继效仿。然而由于他的早亡,和当时统治者不注重人才,有关他的生平事迹的记述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同时又由于当时有传奇创作思潮的影响,对他的记述多杂有神鬼内容的传奇情节,什么“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见李商隐《李长吉小传》)“今为神仙中人甚  相似文献   

12.
在中唐众星璀灿的诗坛上,天才而短命的李贺以其瑰奇诡异“虚荒诞幻”的诗作卓然独立,大放异彩.然自晚唐诗人杜牧那句“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的评语一出,长期以来,在我国诗评界,李贺诗歌“少理”便成为大家的“共识”.如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说:“元、白、张籍以意为主,而失于少文;贺以调为主,而失于少理”.王礼锡先生也说;“他的‘怪’的修辞法有时几乎超出了情理之外,所以招‘稍加以理,可以奴仆命《骚》’之讥”.刘开杨先生则说:“余以为长吉诗多佳句,然短于篇法,……  相似文献   

13.
《李贺入蜀为宰考》商榷房日晰黄震云《李贺入蜀为宰考》(载《江海学刊》1995年第5期)一文,提出了李贺研究中的一个大问题,令人耳目为之一新。但其中有的论据,却不可靠。黄文云:《全唐诗》卷272戴叔伦也有《冬日有怀李贺长吉》诗说:“月冷猿啼惨,天高雁去...  相似文献   

14.
李白生于神龙元年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已成定论;笔者却认为李白生于神龙元年(705),较之传统的定论应后推四年。现考证如下。说李白生于长安元年,是由李阳冰《草堂集序》署“时宝应元年(762)十一月乙酉”推算出来的。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载:(李白)“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由宝应元年上推六十二年,恰是长安元年。其实李阳冰所署乃其作序时间,非指李白的卒年。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  相似文献   

15.
关于晚清谴责小说作家李伯元的卒年,近来有些文章记载不一。一九七九年版的《辞海》“李伯元”条,记载李的卒年是一九○七年。魏绍昌在《李、吴两墓得失记》(载《钟山》1979年4月号)文中认为李的卒年是光绪三十三年(当1907年,却注1906年)。任访秋的《李伯元论》(《河南师大学报》1980年第5期)记李的卒年是一九○六年。  相似文献   

16.
关于唐代诗人杜牧的卒年,钱大昕《疑年录》谓杜牧卒于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年五十岁;而岑仲勉先生在其《唐人行第录》及《李德裕会昌伐叛编集证》中均认为是大中七年(公元853年),年五十一。今人缪钺教授亦曾游移于杜牧卒于大中六年和大中七年之说,最后在其发表于1962年的《杜牧卒年考》及后来的《杜牧年谱》里乃辨析杜牧卒于大中七年之误,考定杜牧卒于大中六年冬,公元852年,年五十。  相似文献   

17.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云;“茂陵刘郎秋风客。”王琦注曰:“以古之帝王而渺称之曰刘郎,又曰秋风客,亦是长吉欠理处。”苏州人民纺织厂与江苏师范学院合编之《李贺诗选注》则云:“李贺能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直呼帝王为郎,这是他的可贵处。”二者“道”不同,故褒贬异辞,而其不中腠理则一。其失盖在一“束于教”,一“笃于时”也。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两首乐府诗,在器乐演奏的描绘方面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无怪乎清人方扶南称,白香山江上琵琶,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演奏者的高超技巧,通过诗人的表达,传递给今天的读者丰富的听乐感受.文章从音乐空筐、善意的偏离和物我两忘等三个层面来梳理这两首中唐的乐诗.  相似文献   

19.
张祜之卒约在大中十三年(859),如至咸通十一年(870)才十二年虚,到咸通十三年才十四年虚,均远不能称未二十年。此即可证《后序》非咸通三年前后撰,反之可证张祜大中八年卒可信。张祜既卒于大中八年、杜牧大中六年底卒,二人去世均在大中十年前,而《后序》谓包括两人在内诸人之卒至《后序》撰时才二、三年,则《后序》大中十年作又再得确证。《唐诗类选后序》若撰于大中十年,则诗人许浑与侍御史许浑并非一人。如此,罗时进君的诗人许浑咸通二年或稍后卒的观点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0.
张祜是中晚唐之间的一位诗人,两《唐书》皆无传。《新唐书·艺文志四》上仅有“张祜诗一卷,字承吉,为处士,大中中卒”这样一句。我们从《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唐摭言》、《桂苑丛谈》等书的片断记载和张祜的诗中,可以看出他的一些大致情况。张祜,字承吉,(《唐诗纪事》为“长吉”),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是清河(今属河北)人。关于他的生卒,今人有几种说法,我们同意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中的提法,即生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大中”一共是十四年,“大中中卒”,我们暂定为大中七年(853)左右。这样,可以说张祜生于公元292年,卒于公元853年左右,享年六十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