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斯大林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三日在同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的谈话中,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公式”而首次提出来的。 斯大林在讲“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时候,使用的俄文是“ ”(参阅《斯大林全集》俄文版第十三卷、《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俄文版)这句话是完整的句子,但是不完全句。根据逻辑和俄语语法,这句话如果把省略的句子成份恢复过来,将是:。如果把这句话译成中文,它的完整的意思是:社会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来要求他劳动,又根据每个人的劳动来分配个人消费品。  相似文献   

2.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它的第一阶段又称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最本质的概括,在今天已经是家喻户晓了。然而,也有人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对“各尽所能”颇有微辞,说:“这句话译错了,马克思所讲的是按每个人的能力从事劳动,并没有尽其所能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八大党章和十二大党章总纲中都肯定“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最近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明文规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在我国,“按劳分配”正在逐步实现,理论界对此也有较多的论述,而对“各尽所能”,则  相似文献   

4.
共产主义道德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二者的关系能否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为“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是有关社会主义发展的经济规律,共产主义道德是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消灭剥削、消灭阶级的精神武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上,这本是已经明确解决了的问题。但是,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书刊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提法:“‘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公式”。并且强调“按劳分配以各尽所能为前提”。这种提法值得商榷。大家知道,“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个公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明: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具有共产主义的萌芽,但是它的基本性质仍然是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那么,在这一新分配制度的实践中,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上述性质的具体体现呢?共产主义按需分配原则的萌芽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怎样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大文献指出,要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英明决策。当前人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疑惑之处在于:按劳分配与精神文明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很需要认真探讨的理论问题。 一、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素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马克思说:“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一种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因为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因为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着分配的特定形式,即参与分配时所采取的特定形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力也不是商品,但与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相比,又不够完善,生产力仍不够高,劳动产品也不够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也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唯一合理的就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奖励制度与计件工资是根据“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的。谈奖励制度和计件工资问题,首先要对“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各尽昕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这是由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努力发展生产,不断增加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这就必须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充分发挥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各尽所能”这个“各”字,就是指有劳动能力的每个劳功者;“按劳分配”这个“劳”字,就是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这就是说,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劳动,凡是有劳动能力而又参加劳动的人,社会在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按照他所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分配制度?理论界有几种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分配制度。另一种意见认为,光说按劳分配不全面,还应加上“各尽所能”作为前提和必要条件,“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经济基本分配制度。还有一些同志认为,以上两种说法都对,在“按劳分配”前面加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农村人民公社中貫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則,是通过“劳动日”来实現的。对“劳动日”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我們对社会主义农业集体經济內部人与人之間的經济关系的认識,对巩固与壮大农村人民公社,会有实际意义。在現阶段,我国的农村人民公社一般实行生产队、生产大队和公社的三級所有制,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因此,本文对“劳动日”的研究,只以作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一个生产队的范围为限,至于从更大的范围来考察“劳动日”的問題,則留待下一步研究。一劳动目的經济职能社会主义的农村人民公社的生产队,必須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則来发展生  相似文献   

11.
赫鲁晓夫在他那篇历史性的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通常被称为“秘密报告”)中说:“斯大林首创‘人民敌人’这个概念.”在报告中,他揭露斯大林利用这一罪名加害一大批老革命家和其他人.后来的事实证明.斯林大迫害无辜者,这不是赫鲁晓夫的捏造.不过,说“斯大林首创‘人民敌人’这个概念”,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在斯大林之前,列宁就正式使用过这一词语.而列宁本人明确指出,他是从18世纪法国革命家那里学得的.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实践”今年第五期刊登了杨樾同志的“关于按劳分配与政治挂帅”一文。读后颇受启发。文内关于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我们应该积极的利用这个经济规律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并创造条件逐渐向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原则过  相似文献   

13.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地域性共产主义”扬弃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它是在扬弃“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局限和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斯大林模式”和我国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深受“地域性共产主义”的影响,搞闭关自守。在这个特定视角...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不假思索地认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或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原则,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区别于社会主义的主要标志,是共产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现在看来,这个近乎天经地义的观念,是需要重新考虑的。一、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把按需分配当作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众所周知,关于共产主义的最根本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历来认为是公有制。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提出共产主义者以“废除私有制为自己的主要要求”。《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是以发达的社会主义为前提的。马克思明确指出它赖以存在的客观经济条件和特点:第一,这种“按劳分配”是以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为基础的。第二,已经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第三,货币已不存在了,“按劳分配”的方法是通过“劳动证书”来进行的。第四,这里通行的是调节商品交换的同一原则,即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带有旧社会的“痕迹”。按照恩格斯关于逻辑研究方式的说法,这种“按劳分配”,就是一种“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按劳分配”,或者说,是完全的“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6.
<正> 所谓“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尽其所能地为社会提供一定量的社会劳动,在扣除为社会提供的生产基金和消费基金之后,按照他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量的多少,分配其相适应的个人消费品。马克思说:“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显然,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不是象有些人所解释的那样,是指物化劳动,或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统一,而是指活劳动。同时,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按劳分配中所通行的原则就是调节商品交换的同一  相似文献   

17.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党的十一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四人帮’全面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衣的反革命阴谋集团。”长期以来,“四人帮”打着“反修”的幌子,随心所欲地歪曲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贩卖修正主义黑货。本文试图就列宁、斯大林领导时期苏联如何贯彻按劳分配的问题讲一些情况,批判“四人帮”的谬论,并供同志们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以下基本规定性设想 :(1)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 ,创造了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 ;(2 )消灭了一切私有制 ,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 ;(3)在消费品分配上实行“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的原则 ;(4 )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 ,造成了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 ;(5)国家不再具有压迫工具的性质 ,只具有社会管理职能 ;(6 )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 ,实行产品经济。这种社会主义不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而是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9.
“领袖” 一词,究竟是复数还是单数?我以为要看具体语言环境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来看,从列宁、斯大林到毛泽东、胡志明、铁托、金日成等领导人,人们在习惯上都称为“领袖”。他们都是本国最高的领导人,很受人民的爱戴。这是人们形成领袖是指个人的原因之一。 从俄语“领袖”()一词看,辞典与教材里都讲是阳性名词,单数,用法上常与“伟大的”()一词连用,指单个人。句子中,通常都是“伟大的领袖斯大林”、  相似文献   

20.
根据"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论断,马克思将从资本主义国家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过程划分了三个阶段:"革命转变时期",即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这一理论在宏观方面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经济上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和政治上的"国家走向消亡".这一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再认识这一理论,对我们今天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基本国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