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重要组织形式,构建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网络。从罗伯特.普特南对社会资本的定义出发,围绕着信任、规范、网络这三个方面,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社会资本的表现,探讨社会资本对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正负效应,提出提升社会资本贡献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综合体,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探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期性、稳定性的成立条件。选取生态共生系统视角,创新性地采用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问题进行研究。以食物链理论为基础,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行本质和联盟运行战略性和稳定性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基本思路,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释。探析联盟“食物链”模式与共生体系模式,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知识(技术)共生网络,提出了未来联盟运行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机制障碍、动力源泉、驱动机理等方面,分析了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构建了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中心模式、区块模式、联盟模式,明确了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发展定位、重点领域、保障措施。发展定位包括培养高素质信息人才、推动自身创新发展、服务信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包括加强信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筹划国家和地区网络空间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完善政府引导机制、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形成科学有效的科研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4.
武峥 《新疆社会科学》2024,(2):20-28+148
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何影响?从动力机制及其未来路径等方面深度解析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价值维度。在经济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产业效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助推经济结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社会层面,通过优化人民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和全面进步;环境方面,新质生产力推广绿色发展模式,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上,分别通过技术创新效应、组织创新效应和制度创新效应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技术创新为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组织创新优化管理,释放创新活力;制度创新构建高效公正的治理体系,保障现代化进程顺畅进行。未来,需要构建双支柱举国体制促进技术创新,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完善组织创新,构建长效的制度创新机制,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在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中国三大区域高技术产业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并从区位因素、人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知识发展战略和创新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形成各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原因,指出只有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进而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陈良华  何帅  李宛 《江苏社会科学》2023,(3):148-158+243-244
新型科研机构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体制新颖、机制灵活的创新研发组织形式,全面系统地研究其本质特征与运行机制对指导其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梳理新型科研机构的演变发展过程与运行特点,从学理层面辨识新型科研机构补充观、机制观与融合观等三种本质观点,提出其本质是一种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下的创新联合体。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与分析工具,从现实过程和特点中映射出新型科研机构运行的知识输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三个子系统,厘清各个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构建新型科研机构运行系统的动力学流图;从静态视角分析得出人才集聚机制、协同创新机制、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机制和保障与激励机制四种运行反馈机制。最后,从动态视角对新型科研机构的运行系统模型进行仿真演化分析,揭示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多元化研发资金、科技成果产出与创新收益的动态演化规律。通过探索新型科研机构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运行机制,为科学推进新型科研机构高质量创新、引领战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产业共性技术形成的需求机理主要有4个:一是地方政府经济和政治利益驱动;二是产业集群内企业规模发展的需要;三是产业组织战略联盟发展的需要;四是产业集群创新的需要.政府应当在重视产业共性技术的发展方面作好规划和引导,促进各经济主体对产业共性的有效需求,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联盟具有不同的技术创新偏好,不同产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技术创新特征.因此,短期中,技术创新联盟类型与产业发展阶段之间具有良好匹配性质;长期中,随着产业的发展,个体理性选择与市场法则将促使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形式发生动态变化.这一特征蕴含着几个重要的管理环节:产业发展阶段的判断、技术联盟类型的选择以及适时引导技术联盟类型的演化升级.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能力是评价一个区域科技水平高低的核心标准,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效益能力、创新扩散能力和创新环境四个方面选取了20个技术创新能力指标,建立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四大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就中部六省与其他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异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中部六省技术创新能力在四大区域中处于中下游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略低于东北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中部六省中,湖北省的技术创新能力最强,湖南次之,安徽、河南处于中游,山西、江西最弱。  相似文献   

10.
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能力机制是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与财务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创新过程适应能力和满足市场需求能力密切相关,而创新主体意识、激励机制、创新战略选择等方面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特点、形式、动机、目的等内容的分析和论述 ,得出了以下结论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新经济时代企业外部组织形式和制度的创新表现。通过这种联盟 ,企业建立了一种不同于纯粹外部市场关系或者纯粹一体化关系的新型关系 ,形成了一个互相交叉、互相融合的外部网络 ,以适应新经济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装备制造业是甘肃省特色产业之一,是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何振兴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竞争力、商标创新四个方面的深入剖析,发现甘肃装备制造业真正缺失的是品牌,惟有品牌可以突破瓶颈约束,实现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试图为甘肃省产业发展提供思路与战略支撑;也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探索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论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技术创新的载体,企业在进行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过程中,靠的是企业自身的员工队伍,如何培养和留住创新人才成为企业最关切的问题。文章从组织气氛、绩效考核、激励方式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四个方面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得出结论,创新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保障企业未来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姜子莹 《学术研究》2024,(1):98-105
C919大型客机被誉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典范。本文以此为案例,探究国家应如何打造新型举国体制以在重大科技与产业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发现,新型举国体制构建的本质内涵在于: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特征(战略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出发,建立一套满足技术创新实践需要的组织运作原则(政治性和组织性)。中国分别借助创新政策联盟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两个组织载体,成功建立起嵌入式自主性的政企关系结构——国家既能够排除局部短期利益群体的干扰,作出独立的战略判断,又能够与产业界持续互动、沟通协商。基于此,国家在打造新型举国体制过程中有效发挥战略控制和组织整合作用,从而提供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所需的组织运作原则。  相似文献   

15.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国有大中型企业是自主技术创新的主力军。结合2006年对我国六大产业中的2130家大中型企业进行的技术创新实证研究数据,发现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持续开展存在经济因素、知识因素、市场体制机制、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的阻碍。基于自主技术创新价值链分析框架,各阻碍因素的实际影响程度与人们对此重视程度的主观评价之间存在差距,因此,要消除创新障碍因素,关键需要在创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上深入推进市场化;强化对技术创新链的社会支持网络;建立健全创新风险的分散机制;整合创新要素部门的合作和竞争,推动自主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需要与实施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实现有机衔接,重构黄河流域各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黄河流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制约因素表现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形势依然严峻,与东部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的发展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以水资源利用为核心的流域经济合作机制尚未形成。创新驱动战略的目标是将科技创新作为首要目标,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作为主要任务,以提高全流域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的机制体制创新作为制度保障。黄河流域创新驱动战略的总体思路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解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问题。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构筑积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创新高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战略实现路径在于在节水产业、新能源技术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长期布局,依靠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新动能培育,推动黄河全流域合作发展和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福建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分析,以联盟综合效率值为被解释变量,选取联盟所属产业融资金额、联盟所属产业科技中介机构数、联盟所属产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等指标作为分析影响联盟绩效的解释变量。并运用Tobit模型对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得出其外部影响因素与联盟绩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结论,并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高技术虚拟企业中组织间学习的层次、过程、内容进行分析,构建其组织间学习模型,提出了影响组织间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成员间知识差异、知识特征、成员学习能力,及联盟因素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联盟内知识转移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对中国木材加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木材加工业国际竞争优势不仅仅来源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木材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国木材加工业正面临着对外贸易环境不断恶化的不利局面,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是新形势下中国木材加工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途径,这包括:加大木材加工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育的力度;积极推动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坚持走自主创新为主、模仿创新为辅的创新模式,大力提升木材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体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有效融合创新资源成为技术创新的关键,社会资本具有加速这种融合的作用。本文从社会资本的信任机制、要素获取机制、创新扩散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社会资本在加速要素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社会资本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并以清河羊绒产业发展为案例对理论进行了验证,说明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和培育社会资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