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斯托雷平土地改革一直是俄国历史上一个老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斯托雷平其人及其改革一直存在着误解,以“六三政治”和“斯托雷平的领带”来全盘否定斯托雷平的政治措施,以解散村社的成效甚微来否定其土地改革。本文主要对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远因(村社对经济  相似文献   

2.
社会进步的标准问题,学术界曾以生产力标准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笔者在学习研究中,对“生产力标准论”产生了许多疑问,实在不敢苟同于“生产力标准论”,因而本文想对社会进步标准问题重新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生产力标准论”的最早理论来源是列宁1907年11—12月写的《社会民主党在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中的一段话。列宁是这样写的:“我们为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不应该支持地主式的资本阶级演进,而应该支持农民式的  相似文献   

3.
论《复活》     
一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活动,主要是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这一时期。这是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日益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在准备和醞釀的时代。托尔斯泰的晚年,更是列宁所领导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开展的伟大时代。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被列宁称为“臭名昭彩的”改革。农奴主借“解放”农奴的名义,割取农民大量的土地,榨取巨额的人身和土地的贖金,把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胜利至今已有75年,但是对其历史必然性的争论仍未停止。当代西方众多研究者认为十月革命是“革命唯意志论”的产物;前苏联史学家普遍认为,俄国已发展到资本主义最高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十月革命是俄国社会合乎规律发展的结果;苏联解体后,一些人认为十月革命是“列宁主义的产物”,怀疑十月革命,咒骂十月无产阶级革命是反民主政变;我国史学界普遍把十月革命看作是马克思所揭示的历史必然性的直接体现。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和专家。一十月革命在饿国爆发决不是偶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俄国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列宁指出:“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就不能取得成功。”但是决不能人为地拔高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得出“十月革命是俄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的公式。列宁在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年代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命运问题成为俄国各党派争论的焦点,尤其是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问题引起激烈的争论.列宁从历史的和辩证的角度出发,充分肯定了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渗透到俄国农业中并逐步发展起来;资本主义把俄国农业宗法式的停滞状态从"最后的避难所里排除出去",大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历史暂时性,并指出其发展必然造成的农村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提醒农民大众要认清资本主义的剥削性.  相似文献   

6.
从二月革命结束到十月起义胜利,是列宁思想演进的第一阶段,他主张在俄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但反对立即将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反对立即直接实施社会主义。长期以来学术界误解了列宁这一阶段的思想。从十月起义胜利到1918年1月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列宁思想演进的第二个阶段,他提出俄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进而提出了消灭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1921年春以后,是列宁思想演进的第三个阶段,他提出,相对于俄国落后的生产力和经济条件而言,资本主义是“幸福”,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必须发展和利用资本主义。这意味着列宁找到了俄国发展生产力并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国家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在这方面,苏维埃俄国是有经验教训的。列宁曾经认为农民小农经济是“资本主义基础”,甚至认为农民“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敌人”,把农民当作主要打击对象。因此,十月革命后,在城乡曾实行过左过急的经济政策,使农业生产遭致大幅度地下降。然而列宁善于及时总结经验,改正错误,他的《论粮食税》就是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关头,  相似文献   

8.
斯托雷平的改革正值沿袭三百多年的俄国罗曼诺夫王朝倾覆前的最后十年,是革命民主与君主专制针锋相对的关键时期。斯托雷平虔诚地维护专制制度,希冀通过改革来维护沙皇专制统治,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斯托雷平改革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俄国近代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确定农民的土地政策,开展农民的土地斗争的过程中,既给予它理论上的正确指导和实践上的积极帮助,但也因自身对中国实际了解不够与某些错误而有所干扰和影响。深入探讨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土地革命的思想及其贯彻,将有益于我们全面而正确地评价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一在党的创立时期,列宁和共产国际初期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民土地政纲的重要依据之一。列宁早在1907年就对俄国的土地问题作了全面的阐述。他在论述土地国有化问题时指出:要在俄国建立起真正自由的农场主经济,“必须废除全部土地——无论是地主的土地或份地——的‘地  相似文献   

10.
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是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列宁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观点,逐渐形成了具有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模式,即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中利用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发展生产力的手段。这一理论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单一的公有制模式,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着政权和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逐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因此,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俄国革命民粹派运动前期史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革命民粹派是十九世纪中叶出现的一个小资产阶级派别,其基本力量是一批平民知识分子。民粹派提出了一套相当完整的民粹主义学说,它的基本点大体是:农民是俄国的主要革命力量,应由知识分子领导农民实行社会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消灭农奴制,把土地分给农民,建立以小农经济和农民村社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俄国可以绕过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民粹派运动在俄国革命运动史上占主导地位的时间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这个阶段的运动具有反对封建农奴制残余、反对沙皇专制制度、传播民主主义的革命意义,因此历史上称为“革命民粹派运动”。列宁指出,这个时期的“民粹派  相似文献   

12.
原苏联理论界和当代中国理论界大多数人认为,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即武装起义胜利后“最初几天起”就领导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对列宁思想和实践进行脱离俄国实际的、激进化的装扮。实际上,这一时期列宁在俄国农村社会变革问题上主张对农民平均分配土地,发展小农经济;在城市变革特别是工业变革问题上主张在工业企业实行“工人监督”,即在不剥夺资本家财产的前提下由工人组织对企业的生产和分配过程进行监督;领导进行了国有化工作,但这一时期已实现国有化的大中型企业在全国大中型企业总数中的占比极少,而且在1918年4月提出必须暂停国有化,把“工人监督”的任务提到首要地位;主张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措施,并要求学习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因此这一时期列宁的思想和实践属于务实、渐进的政治性质:充分地关注到了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政策;认识到了俄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长期性,主张渐缓地、平和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只有这样认识和把握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的思想和实践,才可理顺十月革命后列宁思想和实践的发展脉络,即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国内战争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他都主张务实、渐进的发展和过渡。只有这样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列宁后期经济建设思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并且揭示了列宁经济建设思想的演进倾向:由监督、限制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演进为支持、引导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由必须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思想演进为必须促进小农经济发展的思想,由利用现成市场的思想演进为积极发展苏维埃国家商业与市场的思想。他思想的演进,具有务实的特点、缓和的特点和深层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历史的马克思主义式的考察与分析,早期的列宁阐述了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的思想,即: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是一种历史进步,它极其有力地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前进.今天重温列宁这一思想,对于深化认识列宁资本主义发展观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对待资本主义的应有态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关注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认为沙皇政府支持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他们论述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状况,认为外国工业品的输入使中国的生产者受到很大的损害.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从转变工作重心、增强国家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等视角,阐述了无产阶级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性,探索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论证了,无产阶级是唯一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他们指出,无产阶级为了战胜剥削阶级,能够并且应当把劳动农民群众团结在自己的领导下。列宁发展了这些基本思想,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动力的学说,这个学说已经被世界革命进程的经验所证实,并被俄国和其他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所验证。确切地理解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动力的主张和农民各社会阶层在伟大十月革命的准备和进行中的作用,是现代史学的迫切任务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马克思关于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表态,是为了支持反对沙皇政府的俄国革命民粹派同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论争而不得不做出的。后来恩格斯和列宁对马克思的表态做了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8.
针对俄国民粹派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先后给予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普列汉诺夫在与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的比较中,通过例举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有力批判了民粹主义;列宁则从具体研究俄国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出发,揭示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从而彻底粉碎了民粹主义的理论基础。列宁认为,俄国资本主义有不同于西欧资本主义的特殊性,只有具体分析,才能说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帝国主义为了消灭共产主义,推翻社会主义国家,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式,恢复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总是使用暴力和“和平”的反革命两手,有时两手并用,有时交替使用,有时侧重于暴力,有时侧重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妄想使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从美国总统杜鲁门到布什,从英国首相邱吉尔到撒切尔夫人,从西德总理阿登纳到科尔,都主要奉行着一条“和平演变”的战略。 1917年,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由科学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这是对旧世界一个致命的打击。所以西方把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正>列宁作为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建设者,不拘泥于经典理论和教条,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找到了一条农民占人口多数、资本主义经济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的道路,即改良主义道路。列宁关于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揭示了“小农结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般规律,成为目前仍是小生产者汪洋大海、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商品经济国内市场极为落后的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正如邓小平所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因此,学习研究列宁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