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产业价值链分拆理论的产业高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价值链是由众多的价值环节构成,但并不是每一环节都创造等量价值,高附加值的环节一般是全球价值链上的高端环节,产业链具有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的能力和趋鼢势,其实就是一种产业高端化的趋势.产业高端化包含三层含义: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业的不断创新和高层次生产要素的支撑.我国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产业战略以及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以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攀升全球产业链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审视,并结合中国典型的服务外包聚集地——宁波的服务外包产业进行价值链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粗具规模,但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实力并不强,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为了真正摆脱“低端道路”的束缚,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必须努力寻求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新的服务外包发展道路。通过培养适合服务外包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培育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高端环节的大企业,以及发挥上海、北京等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辐射作用,可以使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尽快进入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相似文献   

3.
新工业革命对人类的技术、思维、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也推动了全球制造业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和发展格局的变化。全球制造业出现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高端化和国际化等发展新趋势,制造业格局正随着世界科技变革和产业迁移进行重新调整。新工业革命及其驱动的制造业发展趋势与格局变动,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和融合提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进而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过程中,西方跨国垄断资本形成了中心—外围的双层垄断结构。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西方跨国资本不断向中国产业核心渗透,并力图把中国产业纳入垄断结构之中。在中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秩序的过程中,这种跨国资本的垄断结构已经开始挑战并威胁中国的产业安全。在参与全球经济的进程中,国家必须发挥作用,并通过反垄断、扶持战略性产业、注重高端产业的整体性来维护中国的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江静  巫强 《南京社会科学》2012,(8):12-18,27
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产业组织优化需要从多个维度理解。除了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优化以外,还应该包括所有制结构的优化以及空间结构优化。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产业组织优化呈现出不同的路径。开放条件下,国际分工向要素分工转变以及产业国际转移使产业组织的调整优化具有了新的特点,即要以全球价值链作为载体。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形成并嵌入了俘获型全球价值链。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需要对俘获型全球价值链实现超越,进而形成由自己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TiVA最新数据库以及2009—2018年间WIOD世界投入产出表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实证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可以有效提高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且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U型”关系。这意味着低端嵌入不利于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入“拐点”后的中高端嵌入才能够明显改善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上述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及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识别检验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促进和抑制的双重影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竞争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三个机制实现;抑制作用主要通过低端锁定效应和吸收门槛效应两个机制实现。因此,中国应该抓住全球价值链重构和产业分工格局重塑的机遇,推动数字创意产业积极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中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许多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在现有的要素禀赋条件下不得不接受的选择,但发达国家在其处于落后地位时拒绝融入领先国家的全球商品链并创造本国高端产业而崛起的历史经验说明,中国通过廉价劳动力融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并非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在目前的东亚分工格局中,中国出口低端产品并进口高端产品是不可能再像历史上从英国到韩国那样富国裕民的。目前,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外部生存空间正在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挤压,东亚分工格局有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战略将为改变其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中的不利地位提供历史机遇。以内需为核心和高端产业价值链为龙头,重新构建中国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中的地位是中国可以作出的一种重大选择。但是,由于中国已经通过产业价值链低端深深地嵌入到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之中,这种选择无疑将是一种艰难的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深化,中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遇到诸多障碍。发端于计算机产业的模块化生产模式正在取代传统的一体化生产而成为新产业结构的本质,新的生产模式不仅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的重组和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也为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提供了契机。模块化生产模式为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拓展了创新空间,提供了有效的创新激励,为集群企业提供了重构竞争优势,摆脱"悲惨增长","迂回"进入全球高端价值链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话语霸权的建立,它已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意识中,并影响到中国工业化的战略。面对新自由主义的误导,文章从韩国模式出发,指出从静态的比较优势出发进行的国际分工对中国十分不利,只有采用韩国式的产业干预政策,不断进行技术、产业升级,才能占据产业链的高端,改善中国的贸易地位,实现中国的赶超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城市化和城市全球化的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中国城市政府以何种方式推动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地方城市政府在应对全球一体化挑战时,区域城市生产力的提升应当采取何种对策?在全球化的产业价值链中,中国城市竞争力和城市能级的成长动力是什么?这些问题是中国所有城市都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竞争应该探寻的战略与战术模式。全球价值链的建构是通过全球城市价值链的建构来完成的,因此,全球城市价值链介入的方式和区位占有的方式,是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中国城市全球价值链高端介入的成功,也就没有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现代化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数百年的产业转移过程中,不断成功上演落后国家赶超领先国家的案例。中国若要成功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就应在高度重视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民族产业,充分利用中国科研的人才优势,切实做好新技术产业化,进而掌控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重塑中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竞争优势。这也是第二种"机会窗口"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所提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产业结构进入开放领域 ,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以及产业技术结构、组织结构、投资结构的立体式调整 ,科技产业的结构变动不仅仅表现为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素质结构的整体变化以及技术创新、产业经济规模扩张和集团化的迅速发展 ,而且表现为全球范围的需求结构的变动 ,以及国际贸易、国际资本等导向性作用。研究转型期科技产业结构调整的运作模式以及产业结构演进趋向 ,对认清中国在全球科技结构调整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走出自己的科技产业转型道路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后危机时代全球生产体系下产业链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第三次工业革命、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可能导致全球要素市场配置方式与生产体系的革命性变化,引发全球财富的流动。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控制力的相对性和阶段性,决定了不同国家实现产业控制力的方式或途径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其中产业技术标准与生产组织方式是产业控制力重要的实现形式。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民族资本可以积极参与先进制造业等现代产业体系的全球分工,深度融入代表先进技术水平的全球生产体系,争取在一些重要产业领域,实现由对一般加工制造环节的竞争优势升级为对关键制造环节和研发等高端环节的控制。如果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达到一定高度,能够积极跟踪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标准制定范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标准制定,将极大地提升后发国家民族资本在该产业主导产品定价权的谈判力,从而有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创造更多的财富。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重组与新产业价值链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被中国发达城市"切割",导致由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聚集而成的新产业空间快速生长,并成为统领城市和区域空间重组的主导力量。不同类型、主题的产业空间通过集聚—扩散—升级—再集聚—再扩散,构成开放型的新产业价值链空间,优化了城市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了城市空间价值,并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多元重构,促进了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转型与能级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要想在世界产业价值链中占据高端的重要地位,在世界制造业的分工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就必须重视和依靠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创新,通过对产业价值链高端的控制,进而获取高额利润,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许多企业由于研发资源短缺,很难占据产业价值链的最高端.中国在构思向"世界技术创新中心"发展的战略中,应该积极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到中国来设立研发机构,与中国企业联合组建企业研究联合组织(RJVs).本文针对向价值链上端转移中的RJVs国际合作问题,提出构建企业自主创新RJVs国际合作的新概念,运用期权理论探讨RJVs持续发展问题,实现中国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同时向"世界技术创新中心"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推动装备制造业从传统向高端跃升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需要.但是,推动装备制造业从传统向高端跃升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投资拉动型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难于消除、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本与风险较高、高端生产要素培育与集聚机制不完善、基础创新与合作创新不足、区域配套能力弱等等.政府要构建从传统向高端跃升的动力体系,根据区域传统装备制造业基础去选择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培育创新驱动型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装备制造业从传统向高端跃升的途径,支持现有骨干企业主攻核心技术、高端产品以及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打造产业链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国际分工形式限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攀升,虽然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程度较深,深入全球生产网络的趋势在不断上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呈现"右偏V"型发展趋势,国际分工地位表现出向上游攀升的特征,但分工地位仍相对较低,制造业行业间差异显著。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具有促进效应,盲目地深入全球分工体系不利于制造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分工地位来推动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制造业整体升级。中国制造业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节点转移的过程中,需转变垂直分工到水平分工的思路,构建以技术进步主导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制造业价值生态体系,在多个价值环节与全球伙伴进行水平合作,增加中国国内间接附加值率,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以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8.
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致的全球经济危机,是世界经济周期作用的结果.发达国家启动新一轮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必将带来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全球产业转移.我们要把握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扩大开放,吸引先进生产要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利用巨额外汇储备,进口先进成熟技术和高端人才,继续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之路,走低成本制造和服务之路,保持中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任务,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基本现代化.经济危机并没有改变当前国际产业资本转移和重组的根本格局,没有改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没有改变中国现阶段的比较优势.我们需要做的,是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构建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二元结构"的解释模型,说明经济全球化使产业生产与资源配置在世界范围内两极分化的过程;指出发达国家价值链高端位置的实质决定因素和发展中国家附属型产业价值链的风险性;进一步探索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二元结构"制约下产业升级的现代战略要素,着重强调从传统要素的静态比较优势向动态比较优势转变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产业政策存在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偏向,尽管这种政策导向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的快速增加,但同时也出现了中国高端产业低端化、制造能力提升缓慢以及地方政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无序竞争等相关问题。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存在内在的互动关系,正是通过和传统产业的互动,高新技术产业才能促进生产率增长,推动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互动,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应用或扩散于传统产业,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平滑过程,存在巨大的产业政策空间。未来中国产业政策需要进一步明确政策的着力点、调整中央和地方产业政策的分工、构建地方产业政策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