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魏太和十六年,孝文帝开始爵位改革,并实行实封爵制.北魏孝文帝为实封爵规定了明确的品级序列.这一品级序列以王爵为最高爵位,并包括不同品级的开国爵.在后《职员令》制定前,实封爵与虚封爵有各自的品级序列,但与国家的职官体系没有联系.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后《职员令》制定后,将实封爵与虚封爵(散爵)的级别相互交错编制一起,构成新的特殊品级序列,并将这一爵位品级序列融入职官品级体系中,因而形成了官、爵一体化体制.但国家在爵位的封授上,只能依据实封爵本身的品级序列,因此,实封爵的等级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2.
以王新英辑校的《全金石刻文辑校》和姚奠中主编的《元好问全集》两书作为蓝本,从中辑录出有关金代汉制封爵史料82条,以供研究金史的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读周晓光先生《论明代崇祯年间的宦官》(上海《学术月刊》1992年2期),所论多有精辟之处,启迪甚多。但周文结论中称:“崇祯年间宦官参预政事,作为一种制度,具有监督官员和强化官僚机构的作用。这种作用,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考察,应予肯定的评价。”但我认为,崇祯朝宦官参政的主要作用,是败坏军政,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无论从崇祯一朝还是整个阶级社会,宦官制度从来未作为一种制度发挥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沛 《东岳论丛》2005,26(4):116-119
宦官养子并形成为宦官世家,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宦官这一特殊阶层的特殊反映;这又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大凡宦官世家的形成,与宦官阶层攫取政权,即所谓宦官专权的形成有着紧密的关联。宦官养子是宦官专权的结果,由养子而形成宦官世家,又成为宦官专权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宦官是中国三千年封建专制社会的特殊产物,尤其是明代,宦官擅权乱政,势焰熏天,历来是明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南京作为明王朝的兴国所在和江南政治中心,是仅次于北京的又一宦官聚集之地。我们就明代宦官和南京的关系加以了解,对于全面、系统地认识明代宦官制度,以及南京地方史的研究,均具有一定的意义。一、明代南京宦官的设置早在明王朝正式建立(1368年)之前,朱元璋自称吴王(1364年)之后,就已开始在当时的应天府城使用宦官并设立宦官机构了。如王世贞《群山堂别集俄八六就收录有龙凤十二年(1366年)十一月,朱元璋派内使李顺…  相似文献   

6.
葛承雍在《不应一概贬斥东汉宦官》(《西北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一文中说:“近两年来,史学界论及东汉宦官的一些文章,颇见功力。但往往出于针砭时弊的用意,时有贬斥太过,不符史实之处,而且有的文章似乎走向了观点与言词都偏激的极端。”他“不赞成这种研究方法,更不同意由此而得出的结论。”葛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史学界对宦官政治已作了较深入广泛的讨论,但往往孤立地就东汉、唐、明几个重要的朝代加以论述,而对宦官势力形成与发展的秦、西汉时代却较少提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旧唐书·宦者传》:“宦官之兴,肇于秦汉、”对秦、西汉宦官势力形成,发展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东汉宦官专权的内容与实质,也可以使我们在研究中国封建政治史时获得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8.
(一)在明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看来需要有一个专门学科,即宦官学。阉人存在于古代一些民族和今天仍然保有古老风俗的个别民族。他们或者是战争中的俘虏和罪犯,或者是王公贵族和富商的家奴,或者是陈规陋习的牺牲品。第一种情况已经成为古老的历史。第二种情况见于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和一些东方国家,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和寺尾善雄的《宦官物语》均有生动叙述。至于第三种情况,不妨阅读美国人约翰·根室的《非洲内幕》,那里描写了若干黑人部落的习俗:割去其他男子的生殖器赠给心爱的姑娘,竟被看作是爱情忠贞的信物。  相似文献   

9.
南汉宦官势力初探张金铣在中国历史上,宦官弄权屡见不鲜。然而宦官人数之多,势力之盛如南汉者,十分罕见。本文试就南汉宦官势力的形成及其对政治的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宦官势力的兴起及其发展南汉宦官势力兴起于高祖刘岩后期。刘岩又名刘团、刘龚、刘美、后梁乾化...  相似文献   

10.
承袭与变异:秦汉封爵的原则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封爵是最富时代特色的制度 ,其封赐原则既承袭先秦旧爵 ,如因功封爵和因亲封爵等 ,同时又有明显变异 ,总体看更加复杂多样 ,等级更加繁细 ,也更加轻滥 ,特别是普遍赐爵和买卖占爵 ,可谓最具时代特色。对君主和国家而言 ,封爵的作用和影响与先秦旧爵也有明显差异 ,如果说周的封爵主要体现的是国家统治形式 ,那么战国后发展起来的秦汉新爵制 ,则主要体现为统治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是在全社会广泛推行的利益交换手段和激励措施 ,特别是爵位通过买卖获得 ,更使得其利益交换性 ,甚至可以说是商品性暴露无遗。而封爵对于占有爵位的个人的好处 ,比旧爵更是复杂细微  相似文献   

11.
明代宦官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中,都曾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然而,学者论明代宦官,大多“始于王振,卒于魏忠贤”。魏氏败亡后,崇祯十七年中的宦官活动情况,则语焉不详。本文拟详细考察这一时期的宦官活动,并据以论述宦官在历史上的作用与性质,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教正。  相似文献   

12.
无论旧史以至今日史书,对宦官向来没有好评,认为这些“刑余之人”多不是善类,专权乱政,又将其专权主要原因归之于皇帝昏庸。其实这一结论并非中肯。从出现宦官专权的各朝代看,重用宦官的皇帝,许多并不是昏君。而且汉末至唐初四百年历史中,昏君淫主不少,宦官在政治舞台上却几乎消声匿迹。而且所谓宦官之祸,至少自秦代的赵高、汉代的弘恭、石显等,已昭著史册,足以垂为后戒,但为什么其后许多朝代的皇帝还要重用宦官?显然,宦官专权,乃至宦官制度数千年延而不废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深究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3.
清朝以努尔哈赤之父显祖塔克世一脉为宗室,这些人是皇帝的亲支近派。对于他们,除规定可以系金黄色腰带以示尊崇外,还封赐给他们以不同等级的爵位,给予很高的地位,目的即是在于团结亲族,维护爱新觉罗家族的封建宗法统治。 清朝宗室封爵制度,从太祖努尔哈赤时开始出现,经历了较长的时间,终于得以逐步完善化、制度化,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办法.本文拟就个人搜罗所及,对此进行介绍,并向专家和学者们请教。  相似文献   

14.
唐代宦官养子制度探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斌 《云梦学刊》2002,23(4):42-43
德宗前,宦官收养子嗣之风盛行。德宗时颁布诏令,在收养资格、养子数量等方面加以限制,但却给宦官收养子嗣以制度上的保证,宦官养子在德宗时成为一种制度。养子制度与宦官典掌禁军及出任监军在德宗时的制度化促成唐代后期宦官大权独揽,以致废立皇帝如同儿戏,对唐代后期的政治冲击剧烈。  相似文献   

15.
唐代宦官婚姻及其内部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宦官娶妻在我国古代由来已久,而唐代宦官娶妻成家之风尤为兴盛,不仅上层宦官如此,即使中下层宦官只要财力状况尚可,亦普遍地娶妻养子。宦官是所谓“刑余”之人,本不具备婚娶的条件.所以宦官婚姻问题只是一定政治体制下的特殊社会现象。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尚无专文论及,本文拟对唐代宦官婚姻关系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重视和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宦官政治是明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明代宦官普遍信奉佛教 ,积极营建寺院 ,是天下佛教寺院重要的檀护力量 ,各处的佛教僧团也呈现趋附宦官势力的倾向。因此 ,这成为明代宦官政治史和佛教史的一大特点。宦官营建寺院的活动 ,有种种复杂的表现形式 ,总体上是借助于皇家背景 ,使其势力由宫廷渗入民间社会 ,其实际意义也远远超出宗教范畴 ,具有了更多的社会及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代宦官多崇信佛教.他们向寺院布施,礼敬僧人,修建寺院,怂恿皇帝违例度僧建寺,吃斋念佛,逃而为僧,组织养老义会,死后葬于寺院.明代宦官崇信佛教,既有与当时一般民众信仰佛教共同的原因,也有其个人或者说宦官集团的独特的原因,表现为其所处的特殊环境、悲惨而苦难的生活和境遇以及明代的宦官政治等.明代宦官的崇佛建寺之举,使佛教势力得到了一定程度地发展和膨胀,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统治;耗费了难以计数的民脂民膏,对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起了阻碍和破坏作用,总体上应予否定.当然,它也有一些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王朝在处理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上,利用自身优势,对前代制度斟酌损益,终于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制度。其中许多成功之处,值得后人借鉴。这些制度内容繁富,包括许多方面,“外藩封爵”制度即其一也。清朝“自松花、黑龙诸江,迤逦而西,绝大漠,亘金山,疆零丁、鲜卑之域,南尽昆仑、析支、渠搜,三危既宅,至于黑水,皆为藩部。”①这些地方,包括今天内、外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广大地区,容纳着蒙藏回等少数民族,光绪朝《大清会典》统以“外藩”称之。清朝廷设立理想院管理外藩事务,对于这些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9.
宦官是拜占庭帝国宫廷内极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宦官参政与伊琳娜女皇政权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伊琳娜摄政时期,宦官的突出作用主要体现在负责监军或担任军事指挥、参与内政和外交。在宦官集团的助推下,女皇称帝;在宦官集团的内斗中,女皇陨落。伊琳娜统治的兴衰与宦官参政脱离不了干系。  相似文献   

20.
齐畅 《兰州学刊》2007,(9):161-164,179
明代宦官研究是明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明代宦官制度的全面研究和公正、客观的评价,是透视明代国家机制运行和推动明史研究不断深入的重要突破口,文章通过梳理和分析前辈与时贤对这一传统政治史课题的研究,提出三条反思的途径:一是对于宦官的道德评价问题;二是国家权力网络中的宦官群体研究;三是宦官与民间社会的新视角的运用与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