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宋之争”与朱彝尊、查慎行宋诗观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文学流派纷呈,各流派或宗唐,或崇宋,围绕尊唐尊宋、唐诗宋诗孰优孰劣等问题产生诸多争议,唐宋之争成为明清文学史上一大公案。朱彝尊的诗学观主要是尊唐黜宋,以唐诗为源为正为盛,以宋诗为流为变为衰,呈现出的是一种传统的源流正变的文学史观,强调伸正黜变。晚年其对宋诗态度虽有所缓解,但仍认为宋诗不能成为诗坛主流。查慎行与朱彝尊有表亲关系,两人经常诗文唱和,在对待宋诗问题上,查慎行不同于朱彝尊,朱彝尊认为唐宋诗是继承关系,查慎行对唐宋诗的认识则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变化过程。最初,查慎行认为唐宋诗是继承关系,后来逐渐认识到宋唐诗是并列关系。查慎行改变了长期以来所流行的以唐论宋模式,提出唐宋互参的模式,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此外,与朱彝尊排斥宋诗不同,查慎行以宋诗为尊,诗学苏轼、陆游,尊宋而不废唐,兼法唐宋,以高超的创作成就使浙诗派呈现出独特的宋诗特质。  相似文献   

2.
朱彝尊山水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初顺康诗人朱彝尊的山水诗创作以追求“醇雅”为主要艺术特征。但其内容与风格却是不断嬗变的:抗清时期以山水寄寓民族兴亡之感,游幕时期借山水抒发个人情思,归田时期咏山水反映闲适心境;诗风早期学王孟之冲谈,中岁学杜甫之遒壮,晚年则兼学苏轼等宋诗。从朱彝尊的山水诗创作可窥探清初诗坛创作逐渐远离政治功利性与由学唐向学宋转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朱彝尊不但是清词大家,还是南宋雅词的推尊者和词脉的接续者,词史上的分量非同小可。本文通过揭示朱彝尊《静志居琴趣》自传性叙事结构的存在,以及这一结构给阅读所造成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清词阅读和评论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清代的词论,比了词的创作,成就要更大一些。而在浙派词人占统治的清初词坛,徐釚的《词苑丛谈》,可说是在“家白石(姜夔)而户玉田(张炎)”(《静志居诗话》)的一片卑弱的词风之中,透露了一点要求补偏救弊的呼声;对后来兴起的常州词派,在思想和理论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徐釚(公元1636—1708年),字电发,号虹亭,江苏吴江人。据朱彝尊《徐电发南州集序》及《清史稿·朱彝尊传》载:釚于康熙十八年与朱彝尊等同试博学鸿词,并同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徐釚与朱彝尊不仅同入史馆,而且“又僦舍同居”,在  相似文献   

5.
陈雪军 《兰州学刊》2007,(12):123-125
明末清初的梅里词人有很多,和朱彝尊年岁相近有缪永谋、李良年和李符等.《浙西六家词》刻成于康熙十八年(1679),浙西六家中,梅里居其半.除朱彝尊之外,李良年、李符也同是梅里人.素与朱彝尊为文字交的缪永谋却没有入选,缪永谋其人其词也因此鲜为人知.《全清词·顺康卷》也失收其《南枝词》.文章粗略地勾勒缪永谋的生平、与朱彝尊等梅里词人的交游以及其词创作的风貌.通过考察缪永谋的词,可以了解梅里一地词坛创作的情况,亦可以明白早期浙西词派形成过程以及由云间词派向浙西词派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坨,又号金风亭长,小长芦钓师,家居秀水(今浙江嘉兴)梅会里,朱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望族,祖与父辈均尚诗书,家中藏书丰富,他自幼在书卷纷披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朱彝尊是词家又是诗人,他的词集附于《曝书亭集》内,原本共七卷,自定为《江湖载酒集》三卷、《静志居琴趣》一卷、《茶烟阁体物集》二卷、《蕃锦集》一卷。共有词一百九十七调,五百一十六首。加上《曝书亭词拾遗》和《曝书亭删余词》所补辑的词,以及《叶儿乐府》等,共收朱彝尊的词  相似文献   

7.
南北宋词异同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北宋词发展演变的轨迹显著.北宋词多风花雪月之吟唱,无寄托可供寻觅,多即席配乐而作,多自然感发、率情之作;南宋词多黍离芰麦之悲苦,多用比兴寄托手法,以费心构思、巧妙安排为主,逐渐演变成为文人案头的雅致文学.清人在朱彝尊之前大都喜爱北宋词,朱彝尊之后南宋词备受推崇.事实上,北宋、南宋之词,各有所长,不可偏废.北宋词处于词的兴起期,南宋词处于词的高峰期,这是词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经义考》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朱彝尊(1629—1709年),字锡鬯,号竹坨,浙江秀水人,是清初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藏书家、目录学家。《经义考》是朱彝尊归田以后编撰的一部大型经学文献工具书。它著录了自先秦以迄清初八千四百多种经学著作,并博及人物,著作流传等方面,实为二千年间经学的总汇,从文献的角度,总结并反映了历代经学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十七世纪中叶,明清朝代更迭带来社会的动荡和文化氛围的变迁,新的学术方法和观念随之产生。以金石、考据为特色的实学运动风起云涌,在此背景下产生的"访碑"活动令文人士大夫趋之若鹜。清初的著名学者朱彝尊便是这一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于访碑所得碑板的研究是其金石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曝书亭集》中关于访碑、读碑的文字是研究朱彝尊学术活动的重要材料,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读碑、考据的心得体会,如实反映了一个学者、士大夫的活动和感受。从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清初学者对于新的学术方法的尝试,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新观念,对于研究十七世纪文化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纳兰词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熙十二年,年仅十九的纳兰性德投书客居潞河的朱彝尊。这时,朱彝尊主持编选的《词综》已在上一年着手,他与陈维崧合刻的《朱陈村词》更是早就蜚声朝野,而纳兰的《饮水词》要过四年后才正式刊行。名动天下的竹垞与陈髯恐伯不曾想到,就是这位少年公子,日后在清初词苑会成为与他俩鼎足而三的又一名家。纳兰性德曾被推许为“国初第一词人”,这未免过誉。不过,当朱彝尊与陈维崧双峰并峙,从康熙直至嘉庆年间的词坛风尚,不是追慕姜(夔)张(炎)就是学步苏(轼)辛(弃疾)的时候,唯独纳兰能以自然深挚的情致和婉丽凄清的风格别开生面,另辟蹊径。至少应该说,他是清初在朱、陈而外独树一帜的词人。纳兰词生前就享有盛誉。“内家争播管弦声”,这是姜宸英在纳兰三十寿辰时的赠句;“家家争唱饮水词”,这是纳兰病逝十年后曹寅追怀的诗句,都说明纳兰词脍炙人口的盛况。纳兰身后以迄清末,评价纳兰词者不乏其人,虽立论或有轩轾,都不能不承认纳兰在清初词坛的特殊地位。无疑他是清词中兴运动中具有影响的作家。这里,我们想就纳兰词评价的几个有关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朱建新字剑心,以字行,浙江海宁人。远祖传为清初著名文人朱彝尊。因生辰八字与朱彝尊暗合,朱剑心成名后又曾以“竹垞后世”为别号。初中阶段他在嘉兴中学求学,嘉兴中学系一历史悠久的学校,出过不少名人,如语言学家王力、目录学家赵万里 (又为同班同学)等。毕业后,朱剑心到了上海,为国学大师章炳麟的入门弟子。未久,在陈仪将军资助下,他与另一学子同赴东瀛留学。遗憾的是,由于缺少社会经验,留学经费被人骗去,最后竟无法完成学业而回国。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朱剑心执教于杭州之江大学,与文学家郁达夫同事,两人颇多交往,友情甚深。当时朱剑心的母姨为张元济的妾媵,在张的介绍下,他离开之江而入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在商务印书馆,他一方面编注了不少明清文学读物,如  相似文献   

12.
<尚书>学案肇始自宋吴NDE69、朱熹之疑窦,历元、明二代学者考辨,迄清初才有系统归纳辨伪成果之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出现.其与同时的顾炎武、朱彝尊诸儒可谓清初<尚书>案的开风气先者.朱彝尊与阎若璩<尚书>学观点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钱穆关于阎若璩<疏证>之部分观点来源的质疑,揭示出清初考辨伪<古文尚书>运动背后隐藏着的深层理学动机.  相似文献   

13.
王士祯等清初诗人眼中的岭南风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 《学术研究》2004,(3):104-109
本文以王士祯康熙年间奉祭南海神庙的行踪和入粤诗为对象 ,梳理了他入粤的时间和行程 ,依次分析了他入粤所作风物诗、览古诗及民俗诗 ,认为其诗较全面表现了岭南的自然风物、民俗和历史文化遗迹 ,较之早前到岭南游历的诗人朱彝尊、施闰章 ,王氏的诗中少了些对岭南文化先入为主的偏见 ,但与朱、施二人一样 ,都是用古朴、诗意的眼光去看待岭南 ,没有体察到岭南在近代化过程中经济与社会民风的新变。  相似文献   

14.
刘熙载的词品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词学极盛,词的创作也很繁荣;而且词的理论批评和创作实践又能互相结合,成为这一时期词坛上的特点。这期间,主盟词坛的,中叶以前为渐(江)派;以后为常(州)派。浙派以朱彝尊和厉鹗为代表,提倡清空俊快而宗白石,尊南宋;常派以张惠言为代表,提倡比兴寄托祖清真,尊北宋。虽然各与其所尊有矛盾,但他们的理论、创作都是为了补弊救偏而发的。浙派提倡清空以救明末词流为纤巧之失;常派提倡寄托则防当时的“淫词”、“鄙词”和“游词”之患(金应珪《词选后序》)。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社会的主要矛盾已逐渐由民族矛盾转为阶级矛盾,清政府“恩威兼施”,封建知识分子在清廷的淫威和利诱之下,甘愿为异族统治政权服务,讴歌它的“太平盛世”。这样的社会政治条件孕育了和培养了浙派词人,他们宣称“词则宜于宴嬉逸乐,以歌咏太平。”(朱彝尊《紫云词序》)这就走上了脱离现实,追求声律之美的道路。自嘉庆、道光以后,阶级矛盾愈来愈尖锐化,终于爆发了太平天国伟大的农民  相似文献   

15.
张世斌 《江淮论坛》2005,(2):171-173
纳兰性德是清代词人中引人注目的一位满族天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被并称为“清初三家”,而朱、陈二人都曾提出了自己明确的创作理论,并开创浙西、阳羡二派。纳兰虽未开宗立派,但其词学见解、思想在诗、词、文中亦多有涉及,而目前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将重点论述纳兰词学思想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朱彝尊对七子派诗文批评是对七子派辩证接受的体现,也是清初诗风转变的侧面反映.《静志居诗话》在评论且肯定前七子模拟汉魏盛唐诗文所具有的神韵基础上,接受并提出诗歌在创作过程中要做到对神韵性准确把握的观点.朱氏还指出后七子陷入机械模拟的泥潭,致使诗文创作失去了生机.  相似文献   

17.
顾贞观是清初的重要词人,与陈维崧、朱彝尊有“三绝”之称。光绪四年(1878),秦赓彤在《重刻弹指词序》中指出,“唐宋以来,词格凡几变矣,先生之词,穷其变而会其通,而极其至,神明变化,开前人未开之境,洵乎为一代之词宗”①,对顾氏之评价不可谓不高。但总的来说,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积淀,顾氏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实远逊于陈维崧、朱彝尊。顾贞观曾无限感慨地说:“古今名迹,显晦有数存焉。”(《水龙吟》词序)由其生前自视己词“可信必传”的信念与身后己词颇受冷落的现实之间的反差,我们完全可以顺着他的话说:古今名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文献学与文本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朱彝尊<经义考>所载汉、宋<春秋>学著作条目及相关文本为依据,从著述形式、经传关系、三传关系、理论学说等四个方面,论析汉、宋<春秋>学的延变异同,以期有助于推进汉、宋学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司尊彝》是《周礼·春官宗伯》中的一章。举其要是这样的:“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春祠、夏禬,裸用鸡彝、鸟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献(牺)尊,其再献用两象尊,皆有罍。……秋尝、冬烝,裸用斝彝、黄彝,皆有舟。其朝献用两著尊,其馈献用两壶尊,皆有罍。……凡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大尊,其再献用两山尊,皆有罍。”张桂光举出“裸用鸡彝、鸟彝,皆有舟”二语,以为舟乃盘字之误(本刊今年第2期)。张是从字形和郑司农注:“舟、尊下台,若今时承盘”考虑的。但是它涉及到祭祀的全过程和用器的问题,那就必须结合祭仪和青铜器来考虑。裸用彝,献用尊,舟随彝用,罍随尊用。彝与尊之为器用,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彝是祭器的共名,尊是酒器的共名;狭义的:二者同为盛酒器。这里所用是狭义的。再说舟和罍。罍是独立的一器,舟在祭中的地位与罍相当,因而也应该是独立一器。倘如郑说,舟必与其所承之物并存,方显其用,已失独立之意。著名的考古学家郭宝钧谈到舟的问题,也认为“台下座”是其本训,但是他又指出;“但通常所谓舟,是指两耳深腹的椭状器。它可以饮酒,也可注水代(?)之用。”(《商(?)铜器群综合研究》第152页)舟,在河南新郑和辉县玻璃闯等地,都有发现,可为实物之证。不过,有一个问题必须说明,舟这种器物的出现,是在春秋和战国时期,然而也必须知道,《周礼》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它的记载反映的基本是东周时的情况,所以,载入春秋,战国时期的器物,是完全合理的。现在该探究它的用途了。这需要与罍称合着来看。金石的《小辞典》曾为指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词综注》之前言,分析了浙西词派的形成及其共同的审美宗趣。论述了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派词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即在审美风格上崇尚醇雅,在源流上宗法南宋,在具体取法上推尊姜夔和张炎。以及《词综》行世后产生的较大影响,从而指出《词综注》编纂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