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冷战结束以来,跨国暴力冲突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国家行为体之间的暴力冲突虽然仍在发生,但数量逐渐递减;而国家行为体与恐怖组织这类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跨国暴力冲突的数量持续上升,已成为国际暴力冲突的重要形式。新型跨国暴力冲突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对称性。在此背景下,规约国家行为体之间暴力冲突行为的既有国际战争规范面临挑战,存在进化的必要性。尽管武装无人机的使用给予国家行为体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的"相称"能力、强化了新型跨国暴力冲突结构的不对称性特点、延长和再造了新型跨国暴力冲突结构,但其并不会直接引发既有国际战争规范的进化;只有新型跨国暴力冲突结构的形成才是引发既有国际战争规范进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冯内古特在小说中描写了两种战争:二战、美国内战和越南战争这种敌我双方武装暴力的军事行动以及和平时期的革命和暴动。人类的好战本性和杀戮行为贯穿于作家的多个小说文本中,使相互指涉和联系的战争和反战主题构成了冯内古特多部小说的一种文本间性。  相似文献   

3.
在"十七年"文学中,革命与"暴力"具有不证自明的合法性。在革命战争小说中,"我方"实施的"暴力"被赋予了正义的、合法的权力;"敌方"实施的暴力则是罪恶的、非人道的。在反映土改运动的小说中,"暴力"是革命群众合理地发泄愤怒的方式。"十七年"革命题材小说中,人道与暴力的关系问题一直作为"潜话语"存在着,作家如不触及这一问题,他对战争的描写就只能停留于革命的胜败这样的浅层次上,而不能具有人性的深度和文学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性别的暴力,特别是性暴力,已经成为一种战争武器,成为当代武装冲突中的鲜明特征之一。本文关注的是武装冲突中的女性保护问题,以及女性在冲突解决和和平缔造过程中的中心作用。作者描述了妇女及少女在战争和冲突状况下的经历,分析了女性在参与冲突之后的和平缔造时遇到的限制,还剖析了联合国通过安理会第1325号决议在和平创建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当代战争小说表现战争生活中人与人的冲突主要是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以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为轻是其原则,个别作品虽有出入但从未丧失民族的底线,这是由民族观念所决定的。革命战争小说和南线战争小说处理革命、国家与个人三者利益时,虽也遵循上述普遍原则,但已开始思考其悲剧性内涵。这是战争小说表现这类冲突的新质,预示出战争小说的新趋向。在处理方式上,“联系比衬”与“人物聚焦”是20世纪80年代后战争小说处理战争环境下人与人冲突的两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朝鲜战争爆发初期,美国政府的战争政策随着战事推进而不断调整,逐步确立了"有限战争"的目标,其中重要的参照点之一就是对三八线态度的变化.美韩之间在这一阶段围绕三八线的分歧和争执反映了美国全球战略与地区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美国调整朝鲜战争目标时,韩国的地位和作用表明了其在美韩关系中的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7.
色彩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不仅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更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在此以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小说《骏马》为蓝本,从色彩叙事的角度出发,试图揭示在小说《骏马》中,科马克.麦卡锡通过一系列的色彩应用,书写了主人公约翰·格雷迪在追寻自我旅程中的困惑和期盼。  相似文献   

8.
王天晞 《人文杂志》2002,(4):127-131
中国战争的起源 ,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中国战争起源的历史过程 ,有四个明显特征 :部落间的暴力冲突 ,已发展为掠夺性的战争 ;部分生产工具已分化为专用于战斗的兵器 ;酋邦首长已有了具有军队性质的“营卫” ;出现了保卫部落及酋邦不受侵掠的早期防御工事─壕沟、围墙及城堡  相似文献   

9.
<永别了,武器>是美国著名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反战题材小说.评论家普遍认为它是体现海明威最高成就的小说.它深刻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战争现实,揭示了人们被战争无情摧残的命运.在小说中,作者以"雨"为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主背景,成功地描绘了令人难忘的"雨"的意象,烘托了主题,显示了独特精湛的艺术创作技巧和特色.本文主要从象征角度来解读其在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井"是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常用的意象之一,在其代表作《奇鸟行状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村上春树笔下的"井"一方面象征村上春树内心中的战争、死亡阴影;另一方面象征由现实世界通往潜意识的黑暗世界的出入口。作家透过这口"井"与和战时一脉相承的封闭国家暴力组织进行对抗,不难看出村上春树作为作家的担当意识。本文分析了"井"的象征作用及从战争年代到当今日本社会中暴力的传承性,以期更好地了解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11.
赵广发 《理论界》2010,(4):129-130
在二战后出现的战争文学中,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1948)被美国学术界认为是二战后最著名的战争小说之一。小说选择以战争为背景,通过战争的表象探讨了人性和社会的深层问题。梅勒通过自我毁灭和悲观主义两个方面,践行了文学的黑色幽默创作思想。小说的黑色幽默表现,不仅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也对战后美国人民的心理作了深刻的剖析和探寻。  相似文献   

12.
:《红色英勇勋章》历来被视为 19世纪末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一部描写美国内战的经典作品 ,然而作品并非一部单纯描写战争的小说 ,作者斯蒂芬·克莱恩以生动客观的笔触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及行为表现 ,探究了特定的现实环境与人物内心世界的对抗冲突 ,提炼出“恐惧”这一要素以验证人在强悍无比的环境中的受控性 ,在环境这个无形“控制器”的左右下 ,人陷入绝望与恐惧的深渊 ,受控于自然法则与本能 ,自由意志与尊严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13.
多萝西·戴是现代美国天主教会和平主义思想的奠基人,她的思想与行动对现代美国天主教社会思想影响十分深远。西班牙内战时期多萝西第一次系统表达她对战争和暴力问题的看法。在这场争论中,她站在了美国天主教会领袖和绝大部分天主教媒体的对立面,没有盲目支持佛朗哥。她从信仰和基督教人道主义,而不是意识形态和现实的地缘政治利益出发,去看待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战争与暴力。  相似文献   

14.
陈思广  朱彤 《江汉论坛》2005,(4):108-111
战争本体美向艺术美转化的艺术途径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通过错落有致的艺术布局、丰富多样的叙述方式、人物内心冲突自在转化的情节设置,以及具体的战斗细节的刻画,多方展示交战双方的谋略艺术,使克敌制胜的谋略美成为艺术的美,实现战争艺术向小说艺术的智性转化;二是以紧张激烈的战斗进程与战争生活,构成战争小说强弱有别的力度美,以浓烈的战争生活与散淡的平和生活交错叙述,构成战争小说浓淡有致的色调美,以战役战斗的适度把握,呈现战争小说动静相宜的节奏美、以奇险叠出的情节建立情节链,构成战争小说的传奇美,使战争力学与战争奇观得到美的展示.  相似文献   

15.
陈颖 《北方论丛》2002,(2):89-100,104
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是在近代反侵略战争背景和近代小说革命的浪潮中发端的,并义无返顾地担当起为社会政治服务的使命;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20年代末"反战"小说曾昙花一现;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的第一个创作热潮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和国统区各涌现了众多风貌各异的抗战小说,解放区战争小说则题材新颖、风格独特;50年代掀起了战争小说创作的第二个热潮;80年代中期之后战争小说创作逐渐摆脱了政治的单一影响而走向了多元.  相似文献   

16.
"冲突学"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综合学科.该学科既具有社会学等学科注重实证方法和应用功能的特征,又充满对现实社会的宏观哲学思考.俄学者从研究当今社会冲突的各个领域和各种表现形式入手,对各种社会冲突现象的深层根源和解决社会冲突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其研究内容涉及冲突与矛盾的关系、社会分层理论与方法、暴力与非暴力、社会紧张度及社会和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杨亚茹 《阴山学刊》2021,(1):33-37,74
《蛙》延续了莫言小说对暴力的关注。不同于以往小说对直观暴力特征的肆意渲染,《蛙》的暴力因素隐藏在平淡的叙述和琐碎的生活事件之下,高密东北乡民众在时代风云的拨弄下承受着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双重摧残。莫言对暴力毁灭性本质的厌恶使《蛙》在暴力处理上融入了柔和的人类情感,弱化了“显微镜”式暴力描述的视觉冲击力,赋予了暴力温和的特征,彰显出作家对复杂人性的洞悉及内心深切的生命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8.
大部分志力于研究战争的社会科学家 ,尤其是历史学家 ,都自动“忽视”了战争暴力的问题 ,尽管这很少是他们刻意的决断。本文旨在揭示和分析战争处境下的极端暴力以及战士们的极端暴力。这些战士既是这种暴力的制造者 ,也是其受害者。我并不是要蔑视或者诋毁就武装人员加之于非武装人员的极端暴力所进行的研究 ,而是要反思那种忽略了发生在武装集团之间的暴力行为的先入之见。战争暴力并不是某种不需描述和分析的“恒久”战争现象。这种有意回避构成了我们对战争暴力进行实际研究的障碍 ,它的“语言”在揭示行为人的表意系统时 ,往往非常僵硬。它也导致人们忽略了战争暴力与平民暴力之间的界限非常脆弱这种现象。跨界限的对话需要批判性的考察 ,———如果我们所希望弄明白的不仅仅是战时极端暴力行为的某个方面 ,而是这些行为的整体的话。  相似文献   

19.
《黛丝.米勒》作为亨利.詹姆斯早期创作的"国际题材"短篇小说,以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美国人为主要对象,运用现实主义的写法向读者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欧美文化的冲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小说女主角黛丝.米勒交际失败的悲剧根源对我们深刻理解情感冲突背后的文化差异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亨利·詹姆斯小说中欧美文化冲突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亨利·詹姆斯擅长写"国际题材"小说,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矛盾冲突都受19世纪欧美文化冲突的影响.文章以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为切入点,论述在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背景下,古老欧洲大陆与新世界美国从文化相遇到文化碰撞的种种表现.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这种跨文化互动中,亨利·詹姆斯通过小说创作试图找寻欧美文化冲突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