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工商资本下乡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工商资本下乡的领域在逐步拓展,方式呈多元发展,效益在逐渐显现。然而,工商资本下乡在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引发的土地流转无序混乱、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生态环境恶化、农户财产权益受损等多种风险也不容小觑。全面乡村振兴需要对工商资本下乡从多维度全方位进行规制,通过完善工商资本下乡的制度政策、健全工商资本下乡的投资环境、优化工商资本下乡中政府职能、强化工商资本下乡中生态保护措施与保障工商资本下乡中农民权益五个方面进行风险防范,充分发挥工商资本对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严小弟 《金陵瞭望》2011,(22):58-58
区级工商机关.肩负着承上启下、依法履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线指挥部”作用。党风的好坏对基层工商所(分局)的影响很大,因此,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增强区级工商机关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观念.对于加强区级工商机关的党风建设、展示工商机关的新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宁  杜薇  徐波 《金陵瞭望》2011,(14):83-83
1992年.崔金宝从部队转业至建邺工商分局,先后在工商所、人教科、监察室、商广科、重大项目办等部门任职。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一如既往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着。  相似文献   

4.
无锡是一个具有国际化趋向的现代都市,无锡城市文化的主要内涵是讲尚德务实的工商文化。工商文化是无锡城100多年以来文化发展的主脉。尽管工商文化很有可称道的地方,但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文化构成和韵调来说,它也造成了文化格局的单面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后,工商人类学成为应用人类学中增长最快的分支在欧美迅速发展,21世纪初在中国也逐渐兴起。本文从工商人类学的学科基础、近年来推动工商人类学研究和发展的学者、组织机构、开展的学术活动、代表性期刊、最新的论著和本土化研究等维度对工商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尽管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工商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理论范式突破等诸多挑战,但中国工商人类学的发展开端良好,在一大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中国工商人类学研究者的积极倡导下,必将推动有中国特色的工商人类学的发展,并逐渐成为国际工商人类学的新力量。  相似文献   

6.
抑商与重商──中西文学中商人形象描写殊异成因论周旋我国历来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早在战国时代的李悝、商鞅、管子等便积极倡导以重农抑商作为立国之策,韩非在他的《五篇》中公开咒骂“工商之民”为蛀虫,认为他们会损害国家的根本利益。秦汉大统一的帝国建立后,重...  相似文献   

7.
邵勇麒 《成才与就业》2012,(Z1):117-118
创业的过程,拼的就是意志。顾志浩: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毕业生,现自主创业顾志浩毕业于上海工商信息学校。熟悉顾志浩的人都知道,在他那憨厚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敢冲、敢闯的心。年纪轻轻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毕业后短短几年间就干出了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传统的工商性会馆继续存在,并随着社会变过日益损失自己的功能。在建立行业规范、对外开展商战,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商业性会馆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商会与工商性会馆有一些共同的职能,会馆可成为商会的团体会员;会馆组织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整合组织,而商会却先天孱弱,因而在许多地方不如会馆那样具有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沈利2008年毕业于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机电专业,现服务于日立电梯上海有限公司电气制作科。工作还不满一年的他,已经带起了徒弟,成为新一届实习生的“带教师傅”。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黄宗羲是一个具有伟大地位的杰出人物。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在于他作为中国早期启蒙学派的最主要代表,提出了一些超越前人、影响和启迪后者的朴素民主思想。文章试图主要从主权在民意识、政体监督意识、法治与民主意识、工商皆本意识四个方面来论述他的朴素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1.
迁琼《海氏族谱》是研究古代著名清官海瑞及海氏家族的重要史料。论题对现存的历代迁琼《海氏族谱》及版本进行了调查和梳理,并对海南现存迁琼《海氏族谱》的刊刻情况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将海南省博物馆的"明代"刻版,考证为清代"光绪二十五年所刻",有助于海瑞及迁琼海氏家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论明清长芦盐业重心的北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芦盐业自“汉以来率皆注重沧州”,沧州不仅是“盐产中心”,而且为“盐运总汇之区”,管理长芦盐业的机构———长芦盐运司又驻其地,因此,直至明中叶,长芦盐业的重心一直在沧州。但明中叶以降,长芦盐业的重心逐渐北移,到清代,天津则取代沧州成为长芦盐业的重心。运道的变迁和晒盐技术的推广是长芦盐业重心北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明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政策是复杂而又多变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简单地以重农押商来概括明代工商业政策既不符合历史实际,也无法解释其问政策变化的情况,更无法说明明中后期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文章试图通过从制度、制度环境和明中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入手,对明王朝的重农押商政策和举措进行分析,以探究其政策的内在逻辑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4.
扬州盐业之兴始于西汉,最盛期是在明清之际,南河下与扬州盐业的关系主要也就在这个时期。明代中期,扬州建新城,南河下是新城的一部分。这里,盐商聚集。经过历史的积淀,南河下留下了很多盐商与盐业经济的遗迹、遗事。扬州能成为“淮盐”产销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市街”的街名能说出其中的道理。扬州在中国盐业中的独特经济地理,还可以通过“四岸公所”及其“岸”字来说明。南河下是扬州盐文化旅游的重要区域,南河下见证了扬州的半部盐业史。  相似文献   

15.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晚清的中国社会被迫走上了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湖南绅士为了抵御外来的经济侵略,在清末新政的热浪中,掀起了一个实业建设的新高潮,一批受过西式教育、拥有近代经营理念的新派绅士逐渐取代了旧派绅士,成了晚清实业建设的主要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谈迁,一生著述不辍,著有《国榷》《北游录》《枣林外索》《枣林集》《枣林诗集》《西游录》《史论》《海昌外志》等,其中《国榷》是一部反映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学巨著。这些著作中蕴含着他丰富的编纂思想,即秉笔直书,持之以恒,求真求实,详今略远。研究谈迁的编纂思想对推动谈迁研究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代是苏松地区棉纺织业大发展的时期。明初推行的一系列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了棉作区域的扩展,至明中叶以后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为棉纺织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料。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提高了纺织效率,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棉纺织业内部初步出现专业化分工、棉布品种花色的增多,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棉布加工运销体系。棉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苏松地区专业市镇的兴起和棉货贸易的繁荣,使得以棉布折征赋税成为定制,但伴随之的苛重的布解,成为当地百姓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18.
公安派结社始于万历八年,讫于天启初,前后持续40余年,总计达到37例.它汇入到明代文人结社的整个洪流中,大大丰富了明代文人结社的内容,对于公安派的形成、发展以及文学思想的传播、文学影响的扩大等皆有深刻的影响.公安派结社经历了由兴到衰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恰恰反映了公安派兴衰演变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19.
清初,易堂九子以文章、气节声震天下,除惮力著述授徒之外,遍交天下之友也是他们所苦心经营的一项重要“事业”,其中主要以遗民为主。吴中历来为人文荟萃之地,易堂九子于国变后频繁往来于吴地,与其地诸遗民缔结良谊,这既与其遗民情怀有关,又是其经世思想的体现,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在清初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亡之后,不肯出仕满清的明遗老们,怀着对故国的眷恋之情,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了明亡的根本原因--政治腐败.深受官场之苦,对腐败有着切肤之痛的他们指出明朝政治腐败之种种为君者昏庸奢糜,不理朝政,将权柄交予宦官,造成宦官专权的黑暗局面;为臣者植党而营私,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玩忽职守;矿监税使搜刮掠夺,荼毒生灵.疯狂的掠夺使得民愈贫,国愈弱,畸形发展的政治体制向恶性运转转化,并日渐形成积重难返之势,终将明王朝拉入了覆亡的深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