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满舞、哈库麦舞、哈库曼勒舞等为达斡尔族的主要舞蹈形式.娱乐性、艺术性、竞技性、继承性为达斡尔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特征.在达斡尔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创新精品意识、大力宣传民俗活动、深化整合研究力度、创建有效的保护文化机制等都是关键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达斡尔,意为"耕耘者",是达斡尔人的自称,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清康熙初年,出现了"打虎儿"的译名,以后又常译为"达胡尔"、"达虎里"、"达呼尔"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研究认为达斡尔族人可能是辽契丹族的后裔.  相似文献   

3.
达斡尔族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以哈库麦舞、哈库麦勒舞,以及萨满舞为主要;达斡尔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为继承性、竞技性、艺术性、娱乐性。在该民族舞蹈的传统与创新方面,主要的举措应该是:建立有效的文化保护机制;加大整合研究力度;通过民俗活动大力宣传,以精品意识助推作品创新。  相似文献   

4.
达斡尔族在不同时期经历了显著的文化变迁,近年学界对之作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章主要从七方面考察了清朝至清末民初时期达斡尔族的文化变迁概况:一是中国达斡尔族的文化变迁概况研究;二、达斡尔族语言文化变迁;三、达斡尔族体育文化变迁情况;四、达斡尔族文化变迁与教育的关系;五、达斡尔族农业方面的文化变迁;六、达斡尔族婚姻习俗变迁;七、具体包括法制变迁和经济模式变迁。  相似文献   

5.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在长期同各个兄弟民族的语言接触中,达斡尔语保留了古老的蒙古语族词汇,从满语、汉语和其他外语中吸收了借词,从而使达斡尔语词汇日益丰富和纷繁,语言表达系统更加完善.从达斡尔族语言的变化能够体现出历史上达斡尔族与各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情况,是研究考察民族发展史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6.
达斡尔族传统工艺美术,是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达斡尔族生活史中,始终像一面光洁的镜子,反映出达斡尔族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因此,对它的研究整理,对于了解达斡尔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以及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美化人民的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田野作业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民俗学的理论知识,主要从达斡尔族信仰习俗、礼仪习俗、丧葬习俗、禁忌习俗、原始医术这五个方面着手分析研究,探讨达斡尔族原始宗教思想对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的影响。可以说在达斡尔族的许多风俗习惯中体现出其原始宗教的印迹,达斡尔族原始宗教对当时的达斡尔族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此论题的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研究达斡尔族历史文化有积极意义,并能为此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达斡尔族乌钦口头文化不仅是达斡尔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因此保护传承达斡尔族乌钦口传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从政策层面、观念层面、技术层面、体制层面探讨了达斡尔民族口传文化保护传承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据国内外有关专家考证,达斡尔族为东北古老民族契丹人的后裔,早在13世纪初,就居住在黑龙江北岸。清朝初年,黑龙江流域的达斡尔族开始大批南迁至嫩江流域,齐齐哈尔是南迁的达斡尔族聚居的重要地域,从此这里成为达斡尔族的第二故乡。本文试就达斡尔族迁徙齐齐哈尔的原因、经过及部分外迁的情况加以简要论述。一、达斡尔族迁徙齐齐哈尔的原因达斡尔族13世纪初居住生活在黑龙江流域西起石勒喀河,东越额尔古纳河,沿黑龙江直到精奇里江(今俄罗斯结雅河)、牛满江(今布列亚河),北到外兴安…  相似文献   

10.
亘古典雅 余音未央——达斡尔族萨满歌舞音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斡尔族是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历史上族人大多有信奉萨满教的传统.萨满教是兼具自然崇拜、动物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多神教.作为达斡尔族萨满教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萨满歌舞音乐,是植根于原始社会渔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记忆,达斡尔族民歌形成了独具民族特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在其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在达斡尔族民歌发展的新阶段,存在着"利"与"弊"的关系转换。  相似文献   

12.
作者采用教育人类学质与量的研究方法,深入达斡尔族最大的聚居区--内蒙古莫力迭瓦迭斡尔族自治旗进行实地调查,获得了该地区达斡尔族双语及双语教育现状与问题的新近资料,井给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达斡尔,意为“耕耘者”,是达斡尔人的自称,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清康熙初年,出现了“打虎儿”的译名,以后又常译为“达胡尔”、“达虎里”、“达呼尔”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研究认为达斡尔族人可能是辽契丹族的后裔。清代,达斡尔族被编入八旗,并不断被征调镇守边关,甚至被远戍新疆,  相似文献   

14.
达斡尔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部和新疆塔城。关于达斡尔族的起源,20世纪50年代陈述先生曾进行专门的研究,指出达斡尔人主要是契丹后裔,是辽末、元末北迁的契丹人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有新成分渗入。其结论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采纳接受,也为达斡尔族人所认同。新世纪以来,出现了许多异说。有人提出达斡尔即中亚的吐火罗,又称大宛、大夏。关于达斡尔族出现的时间,或称是唐代、或称是北魏、或称是黄帝以后。这些异说均缺乏可靠的证据,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达斡尔族萨满"雅德根"词义经过语言学解析,是由表示预兆、知晓、首领三个词汇合并而成的新词,其含义应为"预言者"或"占卜者".从早期萨满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分析,把他们理解为氏族部落的预言者、占卜者,也比较符合萨满在社会生活中担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达斡尔族是生活在中国北方黑龙江流域的民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达斡尔族的族源探讨始于清前期,形成了满族同源说、源于蒙古说、契丹后裔说,源于室韦说四种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7.
新疆达斡尔族是1763年由东北西迁至新疆进行戍边的达斡尔族的后裔,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其传统工艺是记录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新疆塔城阿西尔乡达斡尔族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工艺,它是无可替代的宝贵文化遗产,应保护并传承下去。虽然政府与民间已经意识到保护民族传统工艺的重要性并为此作了很多努力,但是保护与传承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民族传统工艺都后继乏人、濒临失传,甚至有一些已经失传。其保护和传承不是一个部门或文化组织可以解决的,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本民族民众的参与非常重要。文化自觉在传承和发展中是基础,只有相关政府部门、民间各组织与个人共同努力,才能使新疆达斡尔族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达斡尔族的文化源流及其在不同时期经历的显著变迁进行了回顾与梳理:达斡尔族早期与汉文化的历史渊源,形成其发达的农耕文化;清朝和民国时期,达斡尔族文化与满族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碰撞与交融;伪满时期,达斡尔族遭受了文化侵略和奴化教育;新中国成立后,达斡尔族语言文化受到了切实的尊重。本文试图揭示文化接触与变迁的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19.
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是达斡尔族具有独特魅力的舞蹈艺术,在达斡尔传统文化艺术领域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对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及各时代发展、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的类别及艺术特征、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及传播、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性及意义等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介绍,为更好地宣传和保护达斡尔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达斡尔族是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历史上族人大多有信奉萨满教的传统。萨满教是兼具自然崇拜、动物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多神教。作为达斡尔族萨满教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萨满歌舞音乐,是植根于原始社会渔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