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译《古兰经》中,马坚教授的通译本,是孕育过程甚长、准备阶段很久、公开发行量最多、社会影响面最广的一部.这是海内外知名的穆斯林权威学者、毕生从事阿拉伯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大师、传播中、阿文化而成果丰硕的翻译家所奉献的心血结晶. 它虽然出版较迟,按问世顺序为第七位译者翻译的第九种版本,但从1981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初版于北京以来,已传遍全球各大洲.广大穆斯林群众,多引用它的译文.学术界有关论著或正式出版书刊,介绍《古兰经》内容,也多以此译本为主要依据.在伊斯兰教发源  相似文献   

2.
马坚先生去世后3年,1981年4月,他的《古兰经》中译本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回族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白寿彝在评价这个译本时说:“这个本子的出版,是中国伊斯兰教史上、中国伊斯兰研究工作上、中国翻译工作上的一件大事。”他还说:“子实在序文里说到他在翻译的时候‘力求忠实,明白,流利’,我相信他的这句话。在‘忠实、明白,流利’三者并举的要求下,我相信这个译本是超过以前所有译本的。”可以认为,在汉译《古兰经》中,马坚教授的通译本,是孕育过程长。准备久、公开发行量最多、社会影响面最广的一部。 1983年,我参加伊协朝觐团在麦加朝觐期间,世界伊斯兰联盟的负责人曾与中国朝觐团商量过关于出版中阿文对照的《古兰经》问题,主要是中译本的选择。一位主管东方穆斯林事务的负责人向我征求意见,我就向他详细介绍了马坚先生的知识水平、治学精神和对信仰的虔诚,我认为马坚先生的中译本最合适。他说他们听到了一些不同看法。我说这是正常的,对《古兰经》阿拉伯经文尚有不同的理解,何况是把它转换成另一种文字?在用词选字方面肯定会有不同意见,但不能因此而废。1986年(伊历1407年),马坚先生的《古兰经》中译本,经中国伊协认可与世界伊斯兰教联盟同意,山伊斯兰世界最高权威出  相似文献   

3.
1995年6月6日,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伊斯兰学者、阿拉伯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已故教授马坚先生诞辰90周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这位知名学者,借以表达北大师生对马先生的一贯敬重之情,同时也是激励我们继承他所开创的阿拉伯伊斯兰学术研究事业,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科学事业服务,为我国与阿拉伯各国的友好交流事业服务。 马坚先生一生从事阿拉伯语言文化教学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勤奋耕耘,成就卓著。1946年,北大聘请马坚先生到校任教,请他参与北京大学东语系的创建工作,并负责组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阿拉伯语言专业。马坚先生以巨大的心血,开创性的努力,走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此后,又有数代教师在他的领导下,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使北大成为中国阿拉伯语言文化教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基地,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中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大批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马坚教授在教学之外,以巨大的精力从事学术研究。他在国内外发表的著作、论文等60余篇、部。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他的《古兰经》汉译本。《古兰经》汉译本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沙特阿拉伯将马坚先生的译本附同《古兰经》原文一同出版,发行到世界各地。它对操汉语的穆  相似文献   

4.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它在穆斯林的精神世界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也是指导穆斯林一切言行的准则.然而,《古兰经》究竟有多少个译本,这个问题却鲜为人知. 可以称为《古兰经》第一个译本的是塔伯利用波斯语注解的注释本.发表于回历310年.回历712年,解释波斯语注释本的土耳其语版本问世.由马拉纳·沙·拉菲丁用乌尔都语注释《古兰经》的第一个乌尔都语版本则发表于回历1190年.这三种最初的译本,是伊斯兰教迅速向外传播的产物.它们都是由虔诚的穆斯林信徒来完成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5.
林松先生撰写的《汉译<古兰经>史话》,对我国在本世纪内先后出版的12种汉文通译《古兰经》版本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与评述。同时,对最近出版的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译本也作了评介。这本小册子的出版发行,不仅使人们对《古兰经》在中国的传播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而且势必对伊斯兰教的研究及中国穆斯林的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88年7月,由中央民族学院(现改名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在北京同时发行的阿汉文对照(上、下册)和汉文单行(全一册)两种版本的《〈古兰经〉韵译》是《古兰经》在我国的第一部完整的汉文韵译本.译者是林松.这一译本独创一格,以韵散凝结的文体,抑扬顿挫、鲜明和谐的节奏和音韵铿锵、顺口悦耳的旋律,赢得了各国穆斯林,尤其是华侨朋友的普遍关注.这一新译本按问世顺序是本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第8位译音奉献的第十种汉文通译本,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继马坚译本之后出版的第二部译本,它发行后即以别开生面而迅速传遍国内外.1988年秋,这部新译本在中国新书展览会和国际博览会上首次陈列,一批样书很快被抢购一空.《中国日报》(英文版)、《中国文化报》、《云南侨务报》、《春城晚报》、《宁夏社会科学》、《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甘肃民族研究》、《香港穆民先驱报》以及阿拉伯地区报纸和《菲律宾日报》等10数家报刊杂志都进行了报导或专文介绍.近年来,学术界有关介绍《古兰经》内容和阐述伊斯兰教的论著.除引用马坚教授的译文外,林松的韵译也被大量引  相似文献   

7.
《古兰经》随着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兰经》的原本是阿拉伯语,长期以来,《古兰经》在我因一直没有中文的译本。明末清初,信仰伊斯兰教的南京人刘智(刘介廉)(1660——1720年)写过《天方典礼》、《天方性理》、《天方至圣实  相似文献   

8.
女士们,先生们: 故去的马坚先生是现代回族中有卓越成就的学者。他的一生是勤奋学习,忘我工作的一生,他译作甚丰,并为国家培养了不少大学生。作为一个回族穆斯林和阿语工作者,我感到马坚先生是我们的骄傲。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马坚先生诞辰90周年,我愿借此机会就马先生的优良品格谈几句。 马坚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翻译伊斯兰教著作,使回族穆斯林了解伊斯兰教的真谛。他刻苦学习阿拉伯语和宗教著作,造诣颇深。后来译经工作方面也表现得非常顽强。这种坚强精神,与马坚先生的名字“坚”是一致的。此外,马先生在处世为人方面的一大优点,是正直、坦率。他敢于提出个人看法,不作违心之论。在逆境中,不肯屈从,很有骨气。这种坚贞不屈的精神,与马先生的名字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是伊斯兰国家法律、道德、精神生活及伦理关系等一切准则的最后依据。由于《古兰经》的文字是最规范的阿拉伯语,所以每个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不但在做礼拜时诵读《古兰经》,而且把它当作学习阿拉伯语的读本。回历25年(公元645年),由哈里发奥斯曼主持抄写的《古兰经》奥氏本成为最后定本。在奥斯曼统治时期,伊斯兰帝国的疆界已由阿拉伯半岛扩展到埃及、沙姆、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第一个完成《古兰经》汉译全文本的人,是非穆斯林学者、不识阿拉伯文的汉族人,译者署名为“铁铮”。此译本是根据坂本健一的日文译本《コ-ヲン》,并参照罗德威尔(Rodwell)的英译本“The Koran”转译的。书名题为《可兰经》,于1927年由北平中华印刷局出版发行。尽管译文并非直接以阿拉伯原文为蓝本,但它的刊行问世,总算填补了一项空白,排上全译《古兰经》的第一把交椅。在积极宣传伊斯兰经典和文化方面,起了刺激、促进  相似文献   

11.
《古兰经》自问世以来就以宗教性(超越性)与社会性(世俗性)的二元一体结构确立了“认一论”信仰体系,改变了阿拉伯社会,催生了阿拉伯伊斯兰帝国,也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得以诞生。但作为纲领性经典的《古兰经》并没有就所涉及的广博的内容逐一展开论述,只是以点带面地概而言之。因此,只有对其进行全方位注释,才能进一步彰显其文化内涵、社会价值及现实意义,从而深度解读伊斯兰教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古兰经》注释也就成为阐发伊斯兰教义、研习和具体运用《古兰经》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回族穆斯林学者都在致力于《古兰经》的翻译,并陆续奉献成果。侨居海外的华裔学者,埋首译述者也大有人在。继闪目氏·仝道章先生的译本之后,本世纪刚跨入90年代,又喜传佳音,另—位侨胞的新译《古兰经》传入国内。这是汉译全文本的第12个新品种。译者周仲羲先生,经名奥斯曼,50年代曾留学巴基斯坦,在阿哈默底亚大学进修阿拉伯文、乌尔都文,攻读伊斯兰教和比较宗教学等课程。毕业后,留在该校,孜孜不倦地研究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13.
林松教授潜心收集史料,悉心探索推敲撰成的《汉译<古兰经>史话》终于要结集出版了,这是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作者多次盛情相邀,嘱我写几句话,只得不揣浅陋,试作涂鸦。 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最多的宗教之一,伊斯兰文化根深叶茂,具有巨大的历史作用和现实影响,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明白的阿拉伯语言”降示和录写成集的《古兰经》,则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经典,也是传播或研究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的根本。 在伊斯兰教的发展史上,对《古兰经》是否可以和是否能够译成其他语言,教法学家们一直存在分歧。反对者主要担心译者歪曲《古兰经》的原意,速成误导,甚至招致攻击。然而,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不断地超越国界和民族疆域,要各国、各民族中的穆斯林都通晓阿拉伯语毕竟不易,翻译《古兰经》遂逐步成为时代的必需。至本世纪30年代,举足轻重的埃及爱资哈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不少非阿拉伯人成了穆斯林。他们为了学习《古兰经》,纷纷攻读阿拉伯语。语言是相互影响的,这些非阿拉伯人在学习阿语的过程中,也给阿语带来了各自的语言成分。这种现象到后来越来越明显,引起了学  相似文献   

15.
一、伊斯兰伦理的缘起伊斯兰伦理的基本成型大约是在阿拔斯朝。阿拔斯时期,随着阿拉伯穆斯林思维的不断成熟,随着外城思想文化的不断渗透,在宗教训言基础上的伊斯兰伦理道德被广大思想家、哲学家、法律学家所重视。综览伊斯兰伦理的全部,可以发现伊斯兰伦理实际上是从伊斯兰教律之中衍生出来的。自伊斯兰教创立以来,尤其是伊斯兰经典《古兰经》在阿拉伯地区流传之后,穆斯林就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伊斯兰教律看成是自己行为的规范。因为,所谓阿拉伯伊斯兰伦理,实际上就是宗教伦理,即便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过来自波斯、希腊等外部伦理思想的影响,但它所具有的伊斯兰宗教色彩始终是十分浓郁的。如英国著名学者诺·库尔森所言,“所谓《古  相似文献   

16.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权威的经典和最根本的立法依据,是研究伊斯兰教的主要和首要的必读文献。它的原文是阿拉伯语文,穆斯林们都尊称它为“安拉(真主)的语言”,即“凯俩目·安拉”。随着伊斯兰教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7.
早在伊斯兰教的兴盛时期,阿拉伯人就建立了—套系统的教育制度。在初级教育中,小学生们要学习阿拉伯语,背诵《古兰经》。接受较高级教育的学生则在清真寺中,集中学习《古兰经》、圣训、神学和法学。典型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向围坐在四周的学生们朗读和讲解权威性的经典,学生则记忆和背诵。当时麦地那、开罗、纳贾夫、卡尔巴拉等名城圣地的清真寺,吸引着许许多多穆斯林青少年前来接  相似文献   

18.
海维谅是位闻名海内外的回族学者,青年时期就读于印度来克劳大学和埃及爱资哈尔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阿文界之新青年”中,“当以留学埃及的云南人马坚、纳子嘉及湖南的海维谅为著称”(《湖南回族》1988年版),其大半生涯在台湾驻穆斯林国家的外交部门任翻译,在阿拉伯语言学和汉语言学方面均有较深造诣,在伊斯兰教学术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先后出版著作和译作10余种,对拓展中阿文化的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古兰经>自问世以来就以宗教性(超越性)与社会性(世俗性)的二元一体结构确立了"认-论"信仰体系,改变了阿拉伯社会,催生了阿拉伯伊斯兰帝国,也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得以诞生.但作为纲领性经典的<古兰经>并没有就所涉及的广博的内容逐一展开论述,只是以点带面地概而言之.因此,只有对其进行全方位注释,才能进一步彰显其文化内涵、社会价值及现实意义,从而深度解读伊斯兰教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古兰经>注释也就成为阐发伊斯兰教义、研习和具体运用<古兰经>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20.
说到中世纪阿拉伯文学,首先应该提出的是《古兰经》。《古兰经》既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和第一部律书,又是阿拉伯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不朽名著。《古兰经》从文字上来说,是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