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中产阶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社会主义中国不允许出现一个“中产阶级”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讲话中说,“极少数人企图在中国制造一个所谓‘中产阶级’,作为他们的依靠力量,来颠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不能允许的,这个阴谋也是注定破产的。 什么是“中产阶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它是相对于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而言的中等资产阶级。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具体分析了“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它们的政治态度。他指出,  相似文献   

2.
"橄榄型"社会是中产阶级占社会大多数,以"中间大、两头小"为基本特征、形同"橄榄"的收入格局的社会。"橄榄型"社会被普遍认为是稳定社会。从国内阶级关系和国际角度分析,美国不是真正稳定的"橄榄型"社会。正确认识美国"橄榄型"社会,对正确认识美国和如何构建真正稳定的"橄榄型"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中国中产阶级的产生从历史上看,最早的中国中产阶级属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20世纪前后。新中国成立前, 中产阶级生存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夹缝之中, 它的成长一直充满着艰辛。解放后,经过经济改造和各种政治运动,中产阶级一度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可能。中国中产阶级的重新产生和发展是在1978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且其内涵与原来意义上的“中产阶级”不尽相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 从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转变。社会的转型促进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来海外学者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国家性及其争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中国当代国家性的讨论,一直是当代海外中国研究学者关注的重要话题。由于经济改革转型所引发的国家转型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海外当代中国研究学者们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家特征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也引发了一些学术争论。本文运用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将海外学者对当代中国国家定位的观点整理成国家能力、政府—市场以及国家—社会三个维度,并在每个维度内部对已有文献中的观点进行分类归纳,力图展现有关该论题的整个研究图式。此外,结合文献梳理的成果,本文作者也提出了有关当代中国国家定位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2011年埃及变局主要归因于中产阶级的民生问题。萨达特—穆巴拉克的政策以及各种外力导致了埃及社会结构的扭曲,引发中产阶级的政治地位下降、经济能力减弱、生活困难加剧,使中产阶级由社会的引领者变为政权的抗争者,最终颠覆了穆巴拉克政权。本文分析了中产阶级与这一社会变化之间的逻辑关系后强调,2011年埃及变局将有利于中产阶级的重新崛起与社会结构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2011年埃及变局主要归因于中产阶级的民生问题。萨达特—穆巴拉克的政策以及各种外力导致了埃及社会结构的扭曲,引发中产阶级的政治地位下降、经济能力减弱、生活困难加剧,使中产阶级由社会的引领者变为政权的抗争者,最终颠覆了穆巴拉克政权。本文分析了中产阶级与这一社会变化之间的逻辑关系后强调,2011年埃及变局将有利于中产阶级的重新崛起与社会结构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产小区:阶级构成与道德秩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出现了重大转变,一个新兴的中产阶级逐渐形成。在北京,我们采用民族志的方法对一个中产阶级的住宅小区进行了访谈,并分析小区之内道德秩序的构建:关键要素之一是对公共和私人的界定与协调。我们试图了解居民们常态下的日常生活,并考察他们内部的微观政治学。从如何恰当饲养宠物到区内居民的着装问题,由业主之间讨论的话题,了解到中产阶级如何在社区内打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对于当代中国中产阶级研究来说,2007年可能成为一个不寻常的转折点。2007年4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周晓虹教授主编的“中国中间阶层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对中间阶层的消费行为、文化品位、教育传承、身份认同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剖析;7月,在湖南长沙召开的中国社会学第17届年会上,“中产阶级的比较研究”论坛成为此次会议级别最高、最吸引人的论坛之一;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资深记者魏城与其团队编辑、采写的《中国中产阶级调查》系列报道和讨论,获得2007年亚洲出版人协会卓越解释类报道奖之后,最近又由中国南方日报出版社结集成书,名为《所谓中产》。这又为当代中国中产阶级研究注入了新的力量,也已经并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在今后十年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机遇的关键时期。中国以企业家和城市中产阶级为社会基础的理性稳健的保守力量能否成长,中国政府能否缩小贫富差距和消除官员腐败现象,能否引导知识界进行理性建设性的社会批判和监督,直接关系到中国转型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转型所导致的中国社会分层问题,引起了美国社会学界的瞩目,并且在90年代还引发了一场学术论争。由边燕杰主编的《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社会学者分析中国》(三联书店版)一书主要选译了这方面的成果。1975年怀默霆率先发表的《中国的不平等与社会分层》一文认为,当时的中国,上层阶级确实享有一定的特权,但特权阶级的圈子同苏联、东欧相比较小,因而他认为,  相似文献   

11.
青年是社会历史发展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运动是社会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青年群体从"自发"转向"自觉"、由"不成熟"转向"半成熟"的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尽管当代中国的社会历史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但从历史中走来的中国青年运动的宝贵精神,以及在革命实践中锤炼形成的中国青年特有的群体特质和集体品格,依然是激励当代中国青年拼搏向前、发展进步、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面向未来,执政党的强力推进是中国青年运动未来发展的根本依靠,宏观目标具体化是中国青年运动未来发展的重要前提,青年组织调试转型是中国青年运动未来发展的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术界对于中国社会结构形态的认定还存在较大分歧: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认为,一个“洋葱头形”现代化社会分层结构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已现雏形;而李慎明主持的“当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则认为,我国已经形成了“两个阶级三个阶层”的“类金字塔形”社会结构;孙立平则认为,我国当前社会结构呈现为贫富差距很大的“蜡烛台形”。  相似文献   

13.
英国文化研究的伯明翰学派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青年亚文化,成为影响深远的理论流派。伴随着网络社会与消费社会在中国的崛起,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日益成为文化生产的主体。在当代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研究中主要有两种范式:"阶级形成"范式强调这一群体的苦难、集体抗争与阶级的形成,"市民化"范式强调在城乡二元文化对立中,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城市文化的融入。这两种范式都忽略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青年的文化生产。杀马特和庞麦郎这两个个案的出现彰显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和突破既定范式的需要。借鉴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理论,以一种"亚文化范式"切入新生代农民工考察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和"理念是人类追求社会和谐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分析当代中国"和"理念的发展历程,总结"和"理念在当代中国政治实践中的应用价值,阐释和拓展当代中国"和"理念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描述并分析中国人是否卷入民事纠纷并采取行动,以及如何行动的决定因素。我们特别关注的是社会阶层属性的影响力。研究表明,中国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对民事纠纷如何反应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统治精英相对来说更少依赖政府渠道而更多诉诸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中下层社会阶层成员更多地信赖政府渠道,把日常纠纷诉诸政府。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中产阶级更多地利用法律解决民事纠纷。此外,教育也是决定人们如何对民事纠纷采取行动的重要因素:受过更多教育的人,更少把问题诉诸政府渠道而更多地把纠纷诉诸法律途径。基于这些经验研究,我们进一步探讨了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化的法律涵义,并认为对中产阶级兴起的法治意义应当抱谨慎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技术型人才,对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学生廉洁意识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要重视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廉洁意识的培养。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背景下,对高校学生开展廉洁教育这项研究对整个国家的防腐工作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高校学生廉洁意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提出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在培养学生廉洁意识上展开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韩国社会阶级意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与韩国比邻相居 ,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1 9世纪后半期 ,又几乎同时受到西方文明的“挑战”。从那时开始 ,两个国家都开始了痛苦而艰辛的社会转型进程 ,即由经济上传统的农业文明国家 ,向现代工商业文明国家转型 ;由政治上专制集权的世袭政统 ,向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主体制转型。在这重大的历史变迁中 ,各自的社会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也由此形成了各自的社会阶级与阶层的体系。因此 ,两个国家的社会阶级阶层的比较 ,有助于学人们了解和感悟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在本文中 ,我要将两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的比较研究汇聚到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当前中国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德育体系的实效性依然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特征与现行德育体系的矛盾,提出了通过立目标教育、社会实践和感恩教育等模式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力求加强大学生群体的主题意识,进一步将德育"内化"以实现良好的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19.
曾亚玲  王钊 《现代交际》2012,(12):111-112
庙会作为一种社会风俗,同样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东北地区庙会从民国到当代,无论是民俗风情,还是社会功能,都发生着特有的嬗变.庙会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在当代焕发了新的活力,体现的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时代特色,宗教信仰功能减弱、休闲娱乐功能凸显、新增民俗旅游功能.当代东北地区庙会在新形势下应该得到转型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周琦 《社会学》2001,(1):28-30,42
中国的白领阶层作为中国市场体制的新兴阶层,给中国原有的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带来了质的飞跃,也带来了全新的社会结构,对中国市场转型的中间阶级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白领阶层内部,也有一定的分化,其上层白领,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被称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