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城市盗车潮     
(一) 当今中国千家万户出门办事上班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它已成为盗窃的目标,近来,自行车被窃成了城市中的一大公害,自行车被窃的数字已没法统计。令老百姓怨声不止。 从南到北,一股城市盗车潮正在涌起。 以北方的哈尔滨为例,该市自行车交易市场仅92年一年就在这里查出了500多辆“黑车”。该市一所理工科大学派出所92年、93年共有百余辆车子报失。 上海的情况不容乐观,这个拥有700万辆自行车的城市,93年每天有几十  相似文献   

2.
最近,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UNFPA)发表了《世界人口白皮书·1986》,对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大城市人口作了预测.所谓大城市,一般指拥有1,0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1970年超过1,000万人的大城市只有纽约、东京、上海;1985年,墨西哥城、圣保罗、加尔各答又加入此列.据《白皮书》预测,到2000年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到20个.墨西哥城和圣保罗的人口均在2,000万以上.20个大城市的总人口将接近3亿,几乎相当于美苏两大国的人口之和.20个大  相似文献   

3.
郭沫 《东西南北》2012,(16):70-71
它破破烂烂,它通达四方,这就是俄罗斯,这就是俄罗斯的电气火车。 在莫斯科,或者说在俄罗斯,除了地铁和公交以外,要说还有哪一种交通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一定会是电气火车。这是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火车使用电力,距离辐射到大城市周边的若干小城镇,是大城市与小城市、城市与乡村紧密连接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4.
《社会》1992,(6)
城市分5个等级,一般划分的标准是:人口在20万以下的叫小城市;人口在20万至50万之间的叫中城市;人口在50万至100万的叫大城市;人口超过百万的叫特大城市;人口超过千万的特大城市叫超级城市。  相似文献   

5.
当前,商品经济的发展,开放观念的深化,人们的视野不断开阔,打破过去封闭型的人口活动方式,从而使一些大中城市的外来流动人口呈现了日益增多的趋势。上海是个特大开放城市,人口密度居世界各大城市前列,现有市区居民人口700多万,而外来流动人口却达200多万。但是急骤膨胀的外来人口缺少同步  相似文献   

6.
虽然世界人口增长率较前放慢下来,但仍在继续增长。每年全世界增加的人数达7,700万,这意味着到公元2000年,今天地球上每两个人中还要增加一个人。因而在这资源日益减少的地球上,要解决这样多人的吃饭和居住问题就很不容易。除非当前的趋势有所逆转,世界各地将会出现很多超级城市。预计墨西哥城在本世纪末将会有居民3,200万人,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卫星城而居民最稠密的大城市。另一个拉丁美洲大城市——巴西的圣保罗,将有居民2,580万人。东京-横滨将会成为世界第三大城市,人口将达2,400万。这还并不是由于世界人口继续增长所致,而是由于  相似文献   

7.
自行车归来     
李莎 《青岛画报》2006,(7):58-61
当中国大城市逐步现代化,汽车如过江之鲫拥塞道路之时,国际新时尚又绕了一圈,向全世界宣告:自行车回来了! 说到自行车,七十年代以前生人都会有亲身感受,由于其灵活方便,成为了当时人们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但随着城市公交和市政道路建设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大量进入普通百姓家庭,自行车代步的时代已离人们渐渐远去.  相似文献   

8.
到 2 0 1 5年 ,拉各斯 (尼日利亚 )的人口将超过埃及的开罗 ,达到 2 5 0 0万 ,成为非洲最大的城市。东京则以其 2 90 0万人口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 ,印度的孟买将以 2 6 0 0万人口位居第二。在美洲 ,巴西的圣保罗将汇聚 2 0 0 0万人口。 1 90 0年时只有1 1座城市人口超过 1 0 0 0万 ,据联合国估计 ,到2 0 2 5年 ,人口超过 1 0 0 0万的城市将达到几百个 ;世界 6 0 %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当中 ,而今天 ,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在城市中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几乎不存在的一些城市也逐渐跻身于世界大城市的行列。但是有一些城市和“超级城…  相似文献   

9.
墨西哥城的人口从1950年的310万增加到1984年的1,700万,并且有逐渐超过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京的趋势。这种曾经被引为自豪的人口增长,现在却是一场灾难。以每天约1,000人的速度从农村不断涌人大批无业农民是这场灾祸的起因。人口过度拥挤、贫困、环境污染和腐败堕落搀杂在一起,不仅向世界所有其他大城市(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大城市),而且也向纽约或洛杉矶提出了警告:墨西哥城正发生的事情也在威胁着它们。  相似文献   

10.
与人口转变错步进行的中国城市化,在1949年以来的40多年中,表现为一个扭曲的过程。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前30年里,城市化异常地陷于停滞;而在人口因计划生育而开始减慢的后10多年里,城市化又急剧地发展。其结果是,和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形成鲜明对比的大城市,虽经严格控制仍不断膨胀,终致形成人口压力之下各种各样的人口问题。从几个大城市显示的迹象看来,除了各类城市普遍存在的住房、交通、拥挤、污染等城市问题外,人口负增长、人口老化、人口流动等与未来城市发展休戚相关的城市人口问题已日益显化,足堪引起严重关注,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所谓大城市,是指那些拥有25万人以上的城市.1983年,在苏联这样的城市共有140个,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这些城市是行政中心,拥有生产、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巨大潜力,这些潜力能否得以发挥在许多方面取决于对这些大城市的管理.大城市是两个方面的统一体:一方面,城市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一定"表现形式",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思想的中心;另一方面,城市不仅仅决定于社会,它还以一定的方式脱离于社会,是一个"独立的机体".上述认识对确定城市作为管理客体的特点还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明确城市的社会职能,即  相似文献   

12.
1940年到1976年间,苏联的离婚率增长了3倍,仅1976年在100万人口以上的24个大城市就有16万8千起离婚案件,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列宁格勒市自1974年开始试验一项新的事业——家庭  相似文献   

13.
顾星 《社会》1988,(11)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发达的水平。然而近年来,人们已日益注意到,城市的发展,也存在一个“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这就是说,城市发展也有一个临界点,现代化并不等于大城市的无限制的发展。当前整个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日益城市化,正在引起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住宅、交通、环境污染、疾病等等,从而被人称为是一种“城市病”。然而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大城市往往都同时伴生着极为严重的高犯罪率,如美国纽约,在1982年时人口为707万,犯罪案件达到167.5万件,犯罪率高达每万人3218件;又如英国伦敦,1980年时人口为700万,犯罪案件达到66.3万件,犯罪率也达到每万人947件。尤其是当一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候,犯罪率更是明显呈现出相应激增的现象。据日本法务省对东京、大阪、名古屋和全国在1973年、1975年、和1978年三年犯罪情况的对比统计(附图),可以不难从中看出以下几点带有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社会》1991,(9)
1988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沈阳、西安、重庆八大城市的流动人口日均规模合计近600万人,相当于1987年武汉市常住人口总量。由于流动人口的增长,使这些城市实际容纳的人口超出常住人口总和的10%左右,达到7400万人。上海是目前八个城市中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1988年140.8万人,以下依次是广州(117万人)、北京(111.9万人)、天津(110万人)、成都(53万人)、西安(50万人)、沈阳(50万人)、武汉(30万人)。在1981~1988年7年间,这八个城市的流动人口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自1984年以后,各城市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据统计,1984年至1988年以下五城市的流动人口的增长幅度分别为:北京48%、天津2.7倍、上海1倍、广州1.3倍、沈阳2.5倍。五城市流动人口总量合计由250万人上升到536万人,增长幅度达114%。流动人口在短短几年形成了庞大的群体,成为大城市人口变动中最活跃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人口流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它与其他社会过程有机地相互联系在一起,并且实际上影响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许多著作认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阶梯式的,即先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型的村镇或小城市,然后再迁移到大城市。不能完全同意这种意见。这是因为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农庄庄员想迁移到城市去还有一定的困难,这种迁移方式可能确实存在,但也只具有地方性的特点,并不是在任何一个地区都起作用。根据1979年在萨拉托夫州的调查,90%的农村迁移者直接进入了大城市。  相似文献   

16.
薛涌 《东西南北》2011,(1):68-69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10年中国汽车销售将达到1700万辆,使中国新车销量达到美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车害,也就是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成为中国的又一大危机。这些年,我一直呼吁限制汽车,并且经常被斥之为不懂“国情”。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大城市圈又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居住功能日益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战后,日本的大城市圈是20世纪60年代后与社会经济日益高度发展同步协调开发建设起来的。目前,日本全国已开发建设起了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等一系列大城市圈。日本的大城市圈主要是以圈域结构为地域特征的社会综合活动的集合体,它有效地发挥出了城市设施主体布局合理化和循环经济体系化、内外联系有机化,而且实现行政管理圈、工业生产活动圈、流通集散营销圈、居民生活居住圈、文化娱乐活动圈等多结构并存,布局合理的城市结构体系。目前,我国也正在开发“长三角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一系列大城市圈,因此,研究日本的大城市圈开发建设无疑对我国正在开发建设的“都市圈”有其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城市超先增长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无论人们的认识有怎样的分歧,大城市超先增长是事实,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大城市之所以超先增长是因为这种模式具有经济、社会和人口的聚集优势,在城市化进程中有辐射和扩散作用,有比较完整的城市化内涵。然而大城市在其增长过程中也有自身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规律,发现困扰大城市发展的矛盾焦点是城市人和城市区位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杭州是一个人口密集型城市,1984年末市区人口为122万余人,现有从业人员(不包括郊区农民)66万余人,占市区人口的54%。1984年杭州市经济建设,在整党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全市工业总产俏突破百亿大关,市区也达到669,579万元,工业规模已进入全国十大城市的行列;多年来待业与就业的矛盾,已基本得到解决,劳动力的流向也发生了新  相似文献   

20.
二元社会结构与城市化(续)——四、城市病与城市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发展小集镇的指导方针有一个重要依据,认为城市规模大了就会带来一系列无法解决的城市病。城市病是指大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诸如住宅紧张、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犯罪率高等等。我国大城市不仅存在这些问题,而且还相当严重,那么城市病是不是一切大城市都注定要存在?我们认为答案应当是否定的。退一步说,即使要患病也有轻重之分。如同没有绝对健康的人一样,有轻微病症的人照常工作,有轻微病症的大城市照常运转,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泛泛地笼统地强调城市病,认为我国大城市存在的种种严重问题就是城市本身应有之义,似乎是“天灾”而不是“人祸”,以此作为控制城市发展的根据是相当片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