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红楼梦》的最大隐秘,便是作者曹頔和他的孪生弟弟曹颀是康熙皇帝的“私生子”,说清这一点当然不是该文所能完全胜任的,笔者准备从各个方面,用数十万字的篇幅对此详加阐述.要将这点讲清楚就需要对作品的人物及本事索隐考论清楚.本文拟从一条脂批人手,将其确切含义考出,并由此进一步理清作者的一些思路. 一1回“不想这日三月十五日,葫芦庙中炸供”,甲戌本有一重要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南直”即指江宁,“南直召祸”系指曹家后来于曹頫任上受到雍正的抄家打击,“实病”二字最富含义,它分明是在告诉我们,雍正对曹家实施制裁的真正原因是这“三月十五日”的“炸供”,论者们所多方搜求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即便确凿,也不过是雍正的种种借口.所以弄清这“炸供”的含义不仅是了解曹家遭遇的关键,也是解开红楼之谜的症结所在,可以说,没有这“三月十五日”的“葫芦庙中”的“炸供”,也就不会有《红楼梦》这样一部千古奇书了.  相似文献   

2.
红学研究的一个热门方法,是以“作者家世”诠释作品。这种方法,从“道人亲眼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 (甲戌本:《凡例》),推演出“石头记‘石头’”,即“通灵玉记贾宝玉”、即“作者写《石头记》”,亦即“曹雪芹著《红楼梦》”。这种方法的运用者,尽管所论细节有时不同,但把江宁织造《曹氏族谱》作为《红楼梦》的发祥之地,则一;将悼红曹与织造曹联宗,以艺术形象印证世间实人,则一。如此一来,曹雪芹著《红楼梦》,就被说成了传写自己的显赫祖先。作品中的贾法、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人发感慨说:“今天所有文学刊物都有讨论《红楼梦》的文章,独无一字提《金瓶梅》。”“连它是《红楼梦》的渊源,没有《金瓶梅》就不可能有《红楼梦》这一点,也无人知道了。”①的确,长时期来,对于《金瓶梅》本身以及它对《红楼梦》等的影响,几乎无人进行深入研究。究其原  相似文献   

4.
前篇一、辨识脂评作者的必要性脂砚斋评者是《红楼梦》创作计划的参与者和最早的评论者。一般来说,文学评论应该晚于文艺作品的创作或至少晚于文艺作品的问世,但《红楼梦》的脂砚斋评,却不仅与作品的第一个手抄本同时问世,而且还在曹雪芹定稿之前即已开始进行了。这一点,在古今中外的文艺批评史上,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脂砚斋评从它一开始流传,就受到了《红楼梦》的研究者和欣赏者的高度重视。这不仅因为它是《红楼梦》的第一个评论者,而且还因为这个评论者和小说的作者同是作品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目睹者和所描写生活的经历者,同时,批评者还參与了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5.
郑庆山同志著《<金瓶梅>论稿》一书,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印行,蒙作者惠赠一册,每次翻阅,常有所感,固述拙见,或可供参证。《论稿》一书值得重视之处,并不在于对《金瓶梅》研究有重要突破,或发现前人所未曾发现的文献资料,也并没有标榜运用新奇的研究方法。作者仍然是采取平实稳重的研究态度,朴实无华的表达方式,阐述他辛勤劳作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十四篇相对独立的论文,而又互相联系而成为有系统的整体,每一篇文章都能使人感受到作者对这部被世人称之为千古奇书《金瓶梅》内部所蕴藏的奥秘,那种深沉执着的探索与追求,在平淡质朴的叙述文字中,时时跳动着作者的炽热感情火花。这是值得赞赏的。因为从这里我们可以体察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一文中指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的确,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者,他写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文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深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更受到前代文学传统的影响。《红楼梦》确是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但这种“打破”,是在继承基础上打破的,《红楼梦》第一回就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丙子本考     
鲁迅先生说过,要探讨创作过程,最好看大作家的手稿。从事创作的同志,对《红楼梦》的版本也有颇感兴趣者,他们当然是想从这部书的手抄本中学习写小说的经验。这是我们研究各种文学作品版本的终极目的。同时,因为《红楼梦》和《石头记》的抄本很多,通过这些版本的会校,写定一个接近曹雪芹原著的本子,也是一项重要任务。这对于研究曹雪芹的思想和艺术意义很大,于疑是一种基础性的工作。中国古人对于儒家经典奉若神明,而对于稗说则随意改窜;如果我们把他人的涂鸦也误认为是芹溪的笔墨,《红楼梦》研究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有一部书能够代表中国的古典文化,那想必就只有《红楼梦》了。曹雪芹的祖籍在辽宁,《红楼梦》里的衣食住行都有浓郁的辽河风情,辽宁大地上也涌现过许许多多优秀的红学家。从本期开始,让我们通过这些红学家的智慧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部书。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简直是一个碰不得的题目,只要一碰到它就不可避危地要惹出笔墨官司”。不少红学家这么说。我们之所以不知深浅,触及这部大书中一个古老而敏感的议题,主要依仗着我们不是专门家。“文贵丰瞻,何必称善如一口乎”? 每碰到上面的话,就不免联想起《红楼梦》。如同中外古今一切伟大作品一样,《红楼梦》的主题也不具有简单明瞭,可以一语道破的性质。这是作者、作品、读者(批评家)自身矛盾及其相互关系中的复杂情态所决定的。远的姑且不说。1978年以来,有关主题的讨论不是已经取得某种突破性进展了吗?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自传说”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是《红楼梦》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脚色。他提出过青年们要多研究问题,不要被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等荒谬言论,说明了他学术观点的错误和政治立场的反动,今天仍应继续批判。但他在《红楼梦》研究中也有一定的贡献。例如他曾给《红楼梦》及其作者以很高的评价,他主张《红楼梦》应列为文学的正宗,他认  相似文献   

11.
严铭 《社科纵横》2013,(11):137-140
俞平伯先生很早就指出":《红楼》作者心目中固以《水浒传》为范本"。笔者认为《红楼梦》与《水浒传》在写群体人物的手法上确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本文试图从设计人物群体生存和活动的理想环境、表现人物群体的价值取向和风尚追求、安排人物悲剧命运的轮回观等方面进行比较论述,说明《水浒传》在抒写群体人物的手法上对《红楼梦》有影响的迹象,也说明《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能继承开新。  相似文献   

12.
在台湾红学研究史上,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是一本有影响、自成一家之言的红学论著,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真伪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他从"补"与"续"的内涵、《红楼梦》有无残稿散稿等方面论证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全书,并针对胡适"首发后四十回高氏伪作之论"进行了驳论。  相似文献   

13.
漫谈《红楼梦》中的妾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漫谈《红楼梦》中的妾文化杨丽我们的目光从《红楼梦》中女主子身上转到女奴隶身上时,就会发现居于主子与奴隶之间,还有一个极特殊的阶层,这就是《红楼梦》中的妾。尽管妾在《红楼梦》中所占篇幅不多,只有很少的几回书,或是零星散见于几回书的某些细节,但是它仍然为...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的两条线,一是贾府的经济由盛到衰,一是宝玉黛玉爱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两者的关系,我们不能说贾府的经济衰败是宝黛的爱情造成的,但我们不能不说贾府的经济衰败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这两条线所包含的内容完全不同,但却都是悲剧结局。一、“富贵流传,已历百年”的贾府终成衰败之家《红楼梦》第五回借宁荣二公之灵告诉读者“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但到《红楼梦》开篇时,贾府就不怎么景气了。面对贾府的不利形势,宁荣二公也不能不为之太息:“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运终数尽,不可挽回”,作者借宁荣二公之口道出了贾府衰败、封建社会衰亡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王人恩 《社科纵横》2011,(11):93-98
在台湾红学研究史上,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是一本有影响、自成一家之言的红学论著,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真伪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他从"补"与"续"的内涵、《红楼梦》有无残稿散稿等方面论证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全书,并针对胡适"首发后四十回高氏伪作之论"进行了驳论。  相似文献   

16.
孙玉明 《学术交流》2006,(9):158-161
松枝茂夫是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在日本汉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他所翻译的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出版问世,在日本红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个译本出现以后,日本才算有了名副其实的《红楼梦》全译本。在“日本红学”领域,松枝茂夫在《红楼梦》的研究方面,并没有投入多少精力,成果也不算十分突出,但也有一定的独到之处。他对红学事业的贡献,主要还是在《红楼梦》的翻译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新发现的林钧《题陈厚甫红楼梦填词》诗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发现的林钧《题陈厚甫红楼梦填词》诗发微王人恩在“红学”史上,以诗词曲赋的形式评论《红楼梦》者,有“题咏派”之称。如果我们稍加宽泛一点看,那些题咏以“红楼”故事而改编的戏剧、曲艺、绘画等的诗词歌赋,也完全可以归入题咏派之列。一粟编的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典小说精于情态的刻画。是传统美学思想在小说创作上的体现。尤其是《红楼梦》,对人物情态的刻画更加出色,成了表现意态、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王安石“意态由来画不成”(《明妃曲》之一)的感叹,在曹雪芹的笔下得到实现。他在《红楼梦》的创作中,正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情态描写,使人物气韵生动、性格鲜明。当然,情态也是多层次的,有静态的和动态的。有无声和有声的。这里仅就《红楼梦》的有声情态——笑、哭、骂在人物塑造上的意义,谈点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9.
据“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并及《月小山房遗稿》、《兰墅砚香词》、《兰墅制艺》的相继刊行,高鹗除去补续《红楼梦》后四十回外,并有诗文传世,也是为人们所知的。尽管高鹗的会试同年对其续书有那么一点一鳞半爪的叙忆,只因多用模糊语言表述,不是过于简略,便是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20.
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书中有两个宝玉:一个是甄宝玉,一个是贾宝玉。贾宝玉是书中的主人公,是作者着意刻划和描绘的艺术形象,他在书中几乎是贯穿始终的,我们不待读完全书,一个活生生的宝玉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与之相比,作者对甄宝玉的描绘与刻划却是很少的,在前80回中作者没有对他进行直接的描画,只是在第2回、第56回通过贾雨村和甄府的几个老仆妇之口道出了他性格上的一些特点及他的相貌与贾宝玉一般无二,仅此而已。就是他身上的这些性格特点,也都是与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相重复的,没有他自己的独特性,因而他给我们的印象也是模模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