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七世达赖的认定与对清初治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上达赖和班禅的转世、认定、册封、坐床等一系列问题,向来是事关信教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民心顺应的头等大事,因此,亦受到清朝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它往往成为清朝中央治藏策略实施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所在,清朝中央推行的金瓶掣签制度就是这种历史的集中体现,而七世达赖喇嘛的认定,则是清初最有意义、也是对清初治藏策略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七世达赖噶桑嘉措(17O8——1757)是藏族历史上杰出的宗教领袖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始终处于清朝中央政府实施一系列治藏方略的重要时期。而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出现则与清…  相似文献   

2.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祖国其他兄弟民族结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即使中央政权多次改朝换代,西藏地方政权数次更替,中国对西藏拥有的主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3.
<正> 明朝对西藏的统治是对元朝在西藏近百年统治的历史继承。但由于明朝本身的政治条件以及民族关系方面的背景与元代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对元朝政治遗产加以继承的基础上,在统治西藏的政策和方式上作了许多新的调整。本文着重对明初在西藏政治统治权的确立、明朝对西藏的行政与宗教管理以及西藏地方的朝贡制度诸问题,作一浅略的叙述和分析,从而说明明朝对西藏实施了有效的统治。  相似文献   

4.
蒙古汗王固始汗统治西藏,并建立第巴政府,以五世达赖喇章职员为政府长官,时地方政权是蒙藏统治者通过第巴政府联合掌政。达赖圆寂后,蒙藏争权第巴被杀,清朝委任世俗领主总揽政权,逐与僧侣集团矛盾。清朝授七世达赖掌政,以驻藏大臣和达赖为最高首领,由达赖喇章和噶厦组成政教合一制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清朝通过该体制施以中央集权促进西藏封建农奴制封建化。  相似文献   

5.
从藏族历史看西藏与祖国内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论证了自古以来藏族历史与中国历史、西藏地方与祖国内地的关系密不可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所谓"西藏自古独立说"是对历史的歪曲。  相似文献   

6.
西藏封建领主经济源于吐蕃奴隶制崩溃后,历经僧俗领主结合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元朝在此基础上分封始推行领主土地占有制。至清朝确立三大领主土地占有制,实行以达赖喇章和噶厦组成政教合一体制,加强喇章在政府中的权势。清以中央集权制将喇章的政治、经济纳入噶厦内,实施政治上统一经济上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8.
“达赖喇嘛与清朝皇帝之间仅有檀越关系说”是“西藏独立”论的核心论点之一。本文依据新近首次刊布的五世达赖喇嘛给康熙皇帝跪叩称臣的奏章原文和七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给清朝皇帝跪拜稽首的历史史实,对此谬说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用达赖喇嘛自己的言行,确证达赖与清朝皇帝之间是臣与君的关系,即政治上的属领关系,从而彻底揭穿了贝尔和夏格巴之流编造的政治谎言,证明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以习近平、李克强为代表的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履职以来,改革已经成为"习李新政"的关键词之一。他们重视改革问题,坚定改革信念;放远改革眼光,创新改革道路;突出改革实效,落实改革行动。在"习李新政"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与期待。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是清朝走向衰落的时期,内忧外患并剧,边疆危机日益加重。多数学者只注重对鸦片战争后的殖民侵略进行研究,而忽视了19世纪初期西方列强在中国西北边疆的殖民侵略。本文通过对张格尔叛乱的分析阐述了早期殖民侵略的特征以及由这一事件所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高高的喜玛拉雅山, 堆的是农奴的白骨; 滚滚的雅鲁藏布江, 流的是农奴的血泪。 ——《农奴的血泪》 一 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的农奴制社会。 西藏封建农奴制的最初形成,可以追溯到公元九世纪,由于大规模的奴隶平民起义,吐蕃王朝的奴隶制政权崩溃了,代之而起的是缓慢发展的农奴制社会。其间经过四个世纪地方割据的局面,直到公元十三世纪中叶,元朝统一西藏后,西藏各僧俗首领  相似文献   

12.
在清朝治理西藏的过程中,四川、云南、甘肃三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三省军事力量是清朝经略西藏的主要军事支撑,三省在行政资源和后勤供给上为清朝管理西藏提供了保障,也是清朝管理涉藏朝贡和交通的依托。三省在清朝管理西藏中的特殊作用,反映了清朝经略边疆中的直省角色,即清朝实现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和管理,需要直省地区特别是同边疆接壤直省的支撑,也反映了"大一统"政权下直省与藩部的密切联系和休戚与共。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文化的变迁曾经发生过三次重大转向,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了长时间的碰撞和交融、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体系,表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和深层内涵,典型地体现了文化的互渗特点。作为客观因素和条件,沟通和交流的路线如茶马古道、唐蕃古道、丝绸之路、各个时期的驿道以及其他通道都作为文化之路起了重要作用,对藏族文化变迁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从根本上讲,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现代化建设有没有后劲,关键在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在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西藏长期以来,处于落后状态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智力开发之不足。西藏要迎头赶上内地先进地区科技、经济发展水平,不但要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更重要的是大力开发智力资源。今天,探究西藏智力开发落后的原因以及智力开发的条件、内在机制、途径等,从而促进西藏科技的发展,民族经济的繁荣,已成为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西藏智力开发领域,为我们进行这一课题的探讨提供了一个独特而又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澳门作为广东的一个外港,自明代中叶以后,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展开而日显重要,成为联接海外、沟通东亚各国的一个著名商港。清朝统治时期,虽然澳门的对外贸易已出现衰退,但在对外交往方面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清政府不仅继续利用澳门作为广州的外港开展对外贸易,而且通过澳门与外部世界发生着各种联系,其中处理海上遭风事件就是一个重要方面。清代有关澳门的档案还没有充分开发出来,①但我们仍然可以利用已经出版的档案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以充实澳门研究的基础。本文拟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近来编辑出版的《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续编…  相似文献   

16.
清代对于蒙藏的文治武功,达到了鼎盛时期,清朝政府作为统一的中央政府,虽然对西藏拥有明确的统辖权,但由于西藏所处的地理位置,则为统治者的军事力量所鞭长莫及。为了有效地行使中央政权对西藏的统治,清朝政府实行了一条“恩威相济,怀之以德”的靖绥边计。这条施政方针,同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政策一样,只不过是玩弄了征剿与抚绥的手法而已。这条政策的实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客观上安定了边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尤其是清初的“平准保藏”,促进了汉藏人民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17.
白旭 《北方论丛》2016,(2):132-135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十分复杂与深刻,由于黑格尔哲学使得辩证法的否定性发展为中介性的内在否定性,从而使得辩证法建构起概念形而上学,使得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合一。这种概念形而上学体现着辩证法对形而上学超越与和解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18.
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在首都南京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这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从而可以看出此次追悼会的意义重大.国民政府一方面想借此增进同西藏地方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十三世达赖喇嘛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卓越贡献的考虑.我们应当肯定此次追悼会的重要意义,笔者试图通过这篇文章对此做出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把酒与诗的关系直接联系起来的 ,陶渊明使酒和文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紧密的、重要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第一 ,有些时候陶渊明通过酒来韬晦免祸 ,自我保护 ,委婉地表达自己对当时政治的看法。第二 ,陶渊明时常借酒来化解人生的种种感伤、焦虑、痛苦。第三 ,陶渊明在酒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和慰藉 ,并借酒寄傲养真。  相似文献   

20.
西南官话属官话方言,是与湘语完全不同的汉语方言;但官话作为一种优势方言,对湘语的渗透影响则是巨大的,加上西南官话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以及湖南、湖北、广西等省的部分县市,与湘语区紧密相连,两种方言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因此二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从词汇的角度来反映湘语与西南官话的区别与联系。一、湘语与西南官话在词汇上的区别湘语与西南官话在词汇上的主要区别是:湘语多“子”尾词,西南官话多“儿”尾词:西南官话多用重叠方式构词,湘语极少采用这种方式构词;湘语和西南官话还有一些其他的词形各异的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