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古代日本没有文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使用汉语言文字作为其交流的工具。在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通过吸收和借鉴汉字的草体笔画及正楷的偏旁部首,逐渐地发明了假名。假名的出现,标志着日本民族文字的诞生。由汉字和假名为主组成的日本语,加快了日本的文明进程。汉语言文字在日本古代文明进程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元四、五世纪,汉字传入日本后,从借用汉字的音,发展到借用汉字的意,以至于后来根据汉字创造出日本的文字--假名文字.日本人把两个发音、构造、特性等方面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融合在一起,将汉字改变成适合他们本民族的文字,使汉字成为有别于中国汉字的独特体系.虽然,在其使用的过程中也受到过种种怀疑、排斥,并由于外来文化的涌入,也受到了并将继续受到冲击,但汉字在日本文字乃至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它将以自身的价值确立在日语中无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汉字传入以前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汉字的传入,对日本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使其在使用和假借汉字的过程中逐步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其中包括平假名、片假名,还包括表现日本文化特色的国字。严格的说,中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两个使用汉字的国家。本文主要考察了汉字在日本最初的用法,论述了假名的产生过程以及日本国字的释义,对与中国汉字相关的几种日本文字做简要、基本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以汉字为基础的万叶假名中的音假名,借用的是中古时期汉字的读音,在7世纪以前就使用,到8世纪日本人民借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假名之后还一直在使用,直至平安时代,它们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汉语中古音的一些特点.这一点,可通过<日本书纪>中的万叶假名及其音节和汉语中古音的声母对比得以证明.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我国东方近邻,中日两国人民有着两千多年友好往来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交往中,两国人民在语言文字方面有着广泛的交流.据传在一千四、五百年前,汉字就传入日本了,日本人民不仅会认读汉字,还采用汉字记录本国语言,后来又根据汉字字形创造了日语字母——假名.日语接受汉字年深日久,汉字已成了日语书面语不可缺少的部分.仅1946年11月16日公布的《当用汉字表》就有汉字一千八百五十个,以后又多次增删汉字数,目前得到日本政府承认的汉字有一千九百四十五个.  相似文献   

6.
汉字在韩国、日本的传播历史及教育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字在韩国、日本的传播历史非常悠久 ,其过程经过了几个阶段。现在两国文字中仍然使用汉字 ,但与中国现行汉字相比有一定差异 ,汉字教育状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周有光的文字类型三相说认为,文字有符形相、语段相和表达相,文字按表达相分为表形、表意、表音、意形混合、意音混合诸种.这种分类法是不科学的.文字符号具有能指(书面形体)和所指(语言及语音单位)两个基本要素.所指的性质是区分文字类型的主要依据,首先分为实符文字和虚符文字,然后从前者分出词字和语素字,从后者分出音节符号和音素符号.三相说的缺陷使它错误地把汉字和日文一同列入意音文字.日文混用汉字和假名,可说是实符虚符兼用的(或意音)文字.汉字是只用一套符号的实符文字(表意文字),虽吸收了少量外来词,但决不能说它已具有表音文字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物语文学”是日本古代文学的,种体裁。“物语”指的是用汉字、日本假名混合写成的传说、故事、传奇之类的小说。它出现于假名文字之后,其根源是民间的口传文学。“物语文学”产生于日本的平安时期。古代中日政治、文化的交往始于七世纪。中国的思想和文化随着交流大量地传进了日本。在这一时期,日本仿效中国,实行律令制(始于大化革新,645年)。在文化方面,形成了所谓的“唐风文化”。从那以后的漫  相似文献   

9.
一、《常用汉字表》是怎样产生的? 1981年3月24日,日本颁布了《常用汉字表》,汉字数为1945个。这个表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知道,自古以来日语就以汉字和假名(即日本字母)同时并用的方法写成,这是许多年代的普遍习惯。明治时代(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以后,使用汉字有了增加的趋势。但是由于汉字的字数多,笔划多又复杂,大多数汉字的读音又有音读  相似文献   

10.
日语汉字读音初探张葆华日本人引进汉字,用于记事,后又用其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冠盖创造了字母──假名,即平假名和片假名,同时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这样日语就成了假名和汉字的混合体。据统计在一般日语文章中,汉字词汇约占40—50%,日本政府虽颁布了常用汉字表...  相似文献   

11.
从鼻音n、ng与拨音ん的关系看汉语对日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日语的语系问题,尽管目前语言学界尚未定论,但是汉语在日本语形成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却是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汉语的大量传入,使日本产生了书面语言,产生了汉字、假名夹杂使用的文体。大量汉字、汉语词汇被吸收到日本语当中,充当着日语的根干,成为日本文字体系形成的基础和基本词汇的主体。这点已经为人们所承认。然而,在语音体系方面日语对汉语的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人引进汉字,用于记事,后又用其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冠盖创造了字母——假名,即平假名和片假名,同时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这样日语就成了假名和汉字的混合体。据统计在一般日语文章中,汉字词汇约占40—50%,日本政府虽颁布了常用汉字表共1945字,但实际使用的仍有3000多字。由于中国汉字传入日本的历史背景不一,时间久远,在发展过程中,中日两种语言各自经历了巨大变化等原因,使日语汉字书写、读音、释义等方面与中国汉字颇有差异,尤以后二者为显著,而且极为复杂。本文仅就日语汉字读音作一初步探讨和扼要归纳,旨在提高这一领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引言日语是汉字和假名的混合体。日语中由汉字构成的词,通常称之为汉字词。众所周知,日语里有大量的汉字词存在。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1964年进行的词汇调查表明,现代日语中汉字词占4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日本文字是借助于汉字而创造的。其“假名”部分源自汉文草体或楷体的部分笔划;而“汉字”部分则几乎完全与汉文中的字一样。虽然日语中有很多汉字词汇与汉语中使用的词汇外形完全相同,但是有时其意思却相去甚远,甚或毫无关联。今试举数例如下: 花子:在汉文中为“乞丐”之义;但在日文中却往往用作为姑娘或妇女的名字。  相似文献   

15.
日语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了学习汉字 ,运用汉字 ,发明假名 ,创造国字 ,引进外来语的演变。尤其国字的创造体现了日本对异文化进行融合、改造的才智。本文以国字为中心展开 ,揭示日本对异文化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自从三世纪后期,中国书籍和文字传入日本,遂使日本逐渐有了以书面表达思想的有效手段——汉字及“万叶假名”,以后又经过日本人四百多年的努力,于是八世纪(中国盛唐,日本奈良时代),在日本先后诞生了四大文学巨著:《古事记》、《日本书记》、《怀风藻》、《万叶集》。四书中都深深打着中国经书典籍的烙印,连日本民族色彩最强烈的《万叶集》,也正如小岛宪之指出的那样:“万叶人的痕厨中有汉籍”。而且日本书面文学一诞生,就形成了两个系统,即一个是“和文学”,一个是汉文学。迄于十一世纪初期(中国北来前期,日本平安时代后期…  相似文献   

17.
现代日语常用汉字中既有和现代汉语完全一样的简体字,又有繁体字。有个别的汉字,有的场合使用其简体字,而有的场合则使用其繁体字,即一个汉字的简体和繁体共用。对现代日语中这部分简体、繁体共用的汉字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正确书写、使用这些汉字。  相似文献   

18.
日本古代没有自己的文字,公元285年,汉字、汉籍从朝鲜传到了日本,结束了日本无文字的历史。在以后的五百年中,汉字成了日本的通用文字。随着汉字在日本的普及,日本开始用汉字来注日本语的音,经过一系列的简化,形成了注读日本语音的注音符号——片假名。而后又创造了平假名,从而形成了日语片假名和平假名两大系统。这两套字母都是从汉字脱胎而成,但它标志着在公元八、九世纪日本已有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字。日本文字的产生和汉字在日本的传播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钱玄同提出废除汉字曾招致许多非议,事实上其文字革新主张在汉语应用的现实中是不断修正的,从废除汉字、汉字革命到减省汉字笔画,其间万国新语、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母与简体字的取舍等问题又互有穿插。迄今为止汉字改革仍然属于争议性话题,梳理钱玄同文字革新思想的来龙去脉是必要的,其意义不仅在于厘清历史功过,也在于应对现实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日本学术界素有“汉字”一词由该国首创之说,最早文献为入唐僧最澄817年撰著的《照权实镜》。迄今为止,中国人或其他国家学者也未对此提出质疑。然而,早在8世纪初以前,唐僧义净的《梵语千字文》已使用“汉字”一词,时间比日本早百年以上,因此推断最澄所用“汉字”概念源自中国而非其独创。此外,在中国书法史上,“汉字”相对于魏晋以后流行的草书、行书、楷书等,指称“汉代之隶书”。然而,梵汉对译实践中产生的“汉字”及中国文字书写形体流变过程中萌生的“汉字”,均限于特殊语境及历史时期,并未演化成代指“中国文字”的泛称。清末赴日的中国官绅接触到日本语境中与“假名”对应的“汉字”概念并将之引入国内,创造出一个涵盖东亚的“汉字”新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