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容”是语文辞书中十分重要的释义提示词。不过当前并没有关于“形容”使用的规范和标准,且“形容”在辞书的编纂、修订和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发现,词目在释义时使用“形容”与否和音节数量关系不大。“形容”主要用于提示形容词性词目的词义,也可用于提示非形容词性词目的词义。在形容词性词目的释义中,使用“形容”提示词义,能够使释语与词目词性相匹配,或提示由词目特殊结构或词义派生带来的非字面义。在非形容词性词目的释义中,“形容”也存在两个提示功能,即提示拟声词词目的词义和提示拟声词以外的其他非形容词性词目的性质、状态义。今后在修订《现代汉语词典》时,不表形容义的非形容词不宜用“形容”提示词义,非形容性释语形容词、词目具有特殊结构的形容词以及拟声词词目则宜使用“形容”提示词义。此外,应将“用于形容”调整为“用来形容”。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形容词是个颇有争议的类别,各家讨论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从词义和句法两个基本维度出发对现代汉语中一组意义和功能接近的形容词“仔细、细心、细致、精细、详细”进行了一个横向的比较研究,是研究近义形容词不同功用的一个尝试,同时也清楚地揭示出同一组形容词之间存在的差别是对外汉语形容词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沂蒙文学"较全面地承载了沂蒙地区流传的"方言土语"。其中的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叹词、拟声词、助词等)方言,从词义来看,一部分有着明确的词义来源,一部分的词义来源存在疑问,还有一部分的词义来源难以查考。这些方言不但颇具研究价值,还赋予了"沂蒙文学"以独特的地域风情。  相似文献   

4.
通感既是生理或心理现象又是语言或文化现象,在英汉语言词汇里通感语义现象随处可见,通过对比分析英、汉感觉形容词词义转移之间的偶同、迥异或无对应性探讨通感对感觉形容词词义转移的影响,并提出在理解或翻译此类形容词的派生意义时应考虑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性范畴"一般通过具有性范畴的属性名词、非属性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词类来体现,本质上属于词义范畴。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由"对象义、属性义、特征值义"三个词义要素和"指示义、蕴涵义"两个词义层组成的词义球结构模型。对具有性范畴的非属性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词义球结构来说,性范畴都是蕴涵的,是蕴涵于词义之中的词义内容,都处于隐性的蕴涵义地位,属于词的性范畴蕴涵义。词与词之间的性范畴蕴涵义是否一致影响句法。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中有一特殊句型,目前未引起国内学者注意。这种句型经常被古人自觉应用,出现频率高。它的表现形式是:句中状语为一形容词、并带有形容词词尾,句中的谓语由形容词、或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作状语用的形容词词义与作谓语用的形容词、动词的词义相同。这里所指的同义(确切来说,应是近义),是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说的。这种形式组成的句子强调了谓语所表示的内容,使句子的文  相似文献   

7.
借词的语音变异学界谈得较多 ,而较少关注词义和语法意义变异。壮语有丰富的汉借词 ,其中一部分出现了词义和语法意义及语法作用变异。词义变异包括词义转移、词义范围缩小、词义范围扩大几方面。语法变异包括词性转变、动词的主动被动转变、形容词虚化成后附成分。  相似文献   

8.
今文《尚书》作为文献语言的源头语言材料,语料价值无可替代。形容词在汉语实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容词的词义发展和通假可以引起词的虚化,探讨今文《尚书》形容词虚化的原因和原则,对上古汉语虚化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拍案惊奇》中很多词语的词义在现代汉语中发生了变化。在以义位为研究单位的基础上,可以看出一些词语在义域的改变方面,出现了组合能力下降,搭配方式消失的现象;在义位的消失方面,出现了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虚词性义位的消失现象;在词义的派生方面,有着词义的引申、虚化等变化。  相似文献   

10.
文中把表示积极意义的形容词称为正极形容词,与之相反意义的形容词称为负极形容词。受主体世界、语言世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汉语形容词存在词义向正极倾斜现象。本文通过对汉语词汇系统和新词语词汇系统两个系统中正负极形容词的数量、构词能力等的统计、分析,说明这一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汉语中,直接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的结果的补语为结果补语。做结果补语的词为形容词或动词。 形容词做结果补语,词义一般不变,维语中多有与其相对应的形容词表示。如: 你说错了。  相似文献   

12.
O强化语(intensifier)或称强调成分,是指加强词义的程度状语。英语形容词前常带有强化语。这些强化语或是增强形容词的语意,或是减弱形容词的语意,即对形容词作出程度上的限制。本文旨在探讨形容词前的强化语的种类、功能作用及其使用规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日语学的领域中对日语形容词的研究始终围绕着属性界定和义项提取展开。传统理论根据其客观描述和主观描述的词性特征将其划分为属性形容词和感觉形容词。在此理论基础上,文章根据形容词的词义中是否含有主体的可控成分将其划分为自主性和非自主性形容词,通过对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进行缜密的分析和记述,探索其中所包含的日本文化,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汉语ABB式形容词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ABB式形容词在文言文中并不很常用,但这种构词形式在先秦即已萌芽,汉代已发展成熟。在唐宋及以后的文献中,ABB式形容词出现得越来越多,并在构词、词义及语用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词的多义现象,主要集中于对名词和动词的研究。文中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隐喻这一认知工具,通过分析汉语中部分基本形容词隐喻性搭配,探讨汉语基本形容词多义现象,得出形容词词义由字面义和与搭配中名词相协调的附加义组成。字面义所表达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共有的基本经验。隐喻是属性概念抽象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中,常有一些词形相近而词义用法不同的形容词很难用好。初学者对此更是束手无策,不是在写作中造成笔误,就是在交流中出现口误。形容词是英语中使用率较高的一个词类,既可用来形容人或物的特征、形态和性质,又可用来表示其行动、行为和变化。英语中的形容词数量很多,用法也多种多样。用的恰如其分,句子显得生动优美,文章也会顿时生辉,增强感染力;可是,用得不好,则适得其反。 英语中词形相近而词义用法不同的形容词大致可分为两类,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汉语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一类词。从客观事物的表现方面来看,人们往往很难在事物的这一性质与另一性质、这一状态与另一状态之间划出一个清楚的界限。因此,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用来表示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时,也就相应地产生了形容词词义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8.
在对英语形容词词义、结构、特征、类型、修辞作用以及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较为详细的论述的基础上,针对其理解和忠实、通顺地进行翻译的方法问题予以研究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寒”“冷”词义辩证发展的认知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域形容词“寒”与“冷”,在词义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彼消此长,互动互补,形成了各具特色、表情丰富的词义系统,发挥了同中有异的表达功能。从感知突出、范畴典型性、认知隐喻性三个认知角度,可以考察这一格局形成的认知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对外语词汇注义时"的"用于指示外语形容词,具有词义描述作用,被称为"的外".通过对若干外语一汉语形容词的分析和外语形容词的交叉分析可以发现,"的外"揭示了汉语形容的原始形态、词根和变异.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外"只是表示了形容词原始形态,在汉语语篇中,形容词有两种变异"……的"和"0的"形态.这一发现可充分解释汉语相关语篇中"的"的空缺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