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鲁迅关于汉字改革有许多深刻的论述,特别是对于拉丁化运动,他曾撰写了一系列杂文,就汉字改革问题,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字改革理论遗产。 (一)批判“仓颉造字”的唯心史观,阐述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指出汉字改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立论阐述文字改革的语言学根据。汉语是缺少形态变化的孤立语,汉字从产生当初为记录单音节为主的古汉语发展到为记录双音节为主的现代汉语服务,汉字改革事出必然。汉字改革是进步的社会事业,它的进程受制于政治、经济、文化及语言文字各方面的合力,时起时落。本文站在现代化的高度,评论了近百年来的汉字改革并对汉字改革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一、汉字简化与拼音化 文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在实现拼音化以前,首先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的应用,同时进行拼音化的各项研究工作和准备工作。——这是毛主席在一九五一年就汉字改革问题所作的指示(见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社论)。这一指示为我们规定了汉字改革的总任务、总方针,也指明了汉字简化和汉字拼音化之间的  相似文献   

4.
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对汉字改革的方向作出了明确的指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各国共同的拼音方向。”这一指示,科学地给新中国的汉字改革工作展示了最终的战略目标——采用拼音文字。毛泽东同志关于汉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的这一有远见卓识的指示,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而是有充分的理论根据并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历史证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按照它们固有的规律发展变化的。尽管各种文字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实行拼音化,乃是人类所有文字发展的共同趋势。  相似文献   

5.
汉字改革是一个既有现实意义又有理论依据的文化革命工作。汉字改革的理论研究工作,实际上是“汉语书写形式学”——汉字科学的建设过程。在这个新科学的建立过程中,汉字性质研究是一个重要关键。只有认识汉字性质,才能发现它的主要矛盾,掌握它的发展规律,正确地估计它的历史地位、现实作用和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才能结合实现社会生活和需要指导具体的文字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同时经历了文字改革的历程,但各因其文化背景的差异而走过了不同的道路.中国经历的文字改革思潮最终为汉语拼音和简化字的推行做了一个铺垫;日本的文字改革之风也为简化字的出台和汉字范围的限定起了推动作用.汉字改革的实践结果同时也证明:汉字深深根植于两国文化土壤中,不可偏废.了解两国文字改革的运动轨迹及其实现途径,对正确认识汉字的发展、评价汉字的价值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日本文字改革的警示,中国亦可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要求加快文字改革工作进程的呼声已越来越高。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通讯、印刷和情报检索等工作自动化的迫切需要,已把实验和创制拚音文字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方快汉字的彻底改革势在必行。科学技术的春天,即将使文改工作进入一个繁忙的耕耘和播种季节。 早在一九五一年,毛主席在谈到汉字改革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彭泽润按语:2006年3到4月之间,在北京召开了两个重要会议:一个是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的“纪念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50周年座谈会”,一个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以及7个语言类型的全国性学术团体联合主办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学术研讨会”。我应邀出席了这次座谈会和研讨会,并且报告了论文《普通话词典词意识的发展和词典的规范》。会议结束以后,我应邀到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中文系、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和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做学术报告———“从词和字看语言共性和汉语个性”和“论词的声调模式化”。我的发言和演讲基本上围绕中国语言规划的热点问题进行,引起了在场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以及邀请我的俞士汶、黄国营、赵丽明、李锦芳、李泉等教授和其他老师的积极提问和热烈讨论。讨论中有人认为我的观点前卫。其实,思想前卫的不止我一个,《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就具有这种“前卫”的编辑思想,我应邀在这里主持这个栏目,也就是要引发大家科学理性地讨论一些中国语言发展的前卫或者前沿问题。为了促进当前的中国语言工作,又跟前面已经讨论的话题衔接,这一期我们组织了3篇相关论文来纪念“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召开50周年。西北师范大学李敬国的论文从普通文字学角度讨论文字分类,指出科学认识汉字的理论问题,有利于促进对汉字改革的理论认识。山东师范大学王开扬的论文从汉语信息处理需要出发,提出把字式书写的汉字和词式书写的拼音夹杂使用的汉语文本的改革构想,有利于促进发挥汉语拼音的威力,进一步改革汉字。湖南师范大学彭泽润、吴碧辉的论文从文字理论出发探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苗语的文字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的完善。另外,组织了1篇介绍这次学术研讨会主要观点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走的是一条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 ,以表意为特征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就把汉字的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汉字改革要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 ,必须有持正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0.
一、汉字改革的必要性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它跟语言一样都是为全社会的人民服务的,它应当促进社会发展,促进杜会文化教育不断地提高.如果文字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应当改革.汉字起源很早,从商代甲骨文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这种文字是  相似文献   

11.
拼音化是指拼音字母在语言文字乃至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依照世界文字的发展规律,为创制汉语拼音文字做准备,是语文现代化的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拼音与汉字并行不悖,基于现行汉字的改革与坚持拼音化方向并不矛盾。“一语双文”将为中国文字改革史书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法家代表人物。他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推行了一条反对分裂、坚持统一的法家路线。其具体策略是:以荆、益二州作为根据地,整顿好内政,同东吴孙权结成联盟,安抚西南各少数民族,等到曹操统治地区发生变故,就分兵两路,打垮曹操,进而统一全中国①。要认识诸葛亮提出的这条法家路线,必须把这条路线放到当时的阶级斗争和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环境中去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13.
(一) 文字改革的拚音方向十四年前(1940年1月),毛主席在經典著作「新民主主義論」里写道:“文字必須在一定條件下加以改革,言語必須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無限豐富的源泉”(毛澤東選集第680頁)。文字改革研究工作者根據這一英明的指示,频年以來已不斷地倔强地為文字改革運動進行種種艱巨的斗爭;然而有人這樣說,還不曉得毛主席說的是文字改革或是文體改革呢,看他下句講“言語必須接近民众”,大半指的還是文體改革,像文言改成白话那样的改革。這樣就大大地损害了文字改革的宣传姨澢澳?1952)毛主席已經更明確地指示過郭沫若先生:準備走拚音的道路,字母必須採取民族形式謱Ξ敃r中央教育部马敍倫部長說,文字必須改革,要走世界共同的拚音方向,形式應該是民族的(均見『中國語文』月刊創刊號第3—4頁)。這樣文字必须改革、必須走世界共同拚音的方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文字改革的历史源远流长,两千多年来曾经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变革,出现过几次文字改革的高潮。每次高潮都涌现出了一些热心文字改革的人物,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回顾一下我国文字改革的历史,总结一下这些方面的经验,对进一步统一文字改革的认识,推动文字改革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当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言语、文字的  相似文献   

15.
本来是准备写论中国穆斯林教育的,因为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各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有许多共同之处是可以并论的。但回族之外的其他少数民族都有个和汉族不同的本民族语言问题。其中仅维吾尔、哈萨克有本民族的文字,还有的使用以阿拉伯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言的非正式文字,有的连这种文字也没有。这就在教育上有了不同于回民教育的特有问题。因此本文只以研究回民教育为主。其它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在教育上有共同性问题者也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开展的反孔斗争,曾经有力地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大好形势的发展。这场斗争,也推动了汉字改革(主要是简化汉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详见《光明日报》一九七四年七月十日刊登的《太平天国的反孔斗争推动了汉字改革》一文),为我们今天的文字改革工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狠批孔老二迷信  相似文献   

17.
《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的制定,既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成就,也是我国汉字改革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并对后来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兴起以及《汉语拼音方案》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加深对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的汉字改革运动与国语罗马字运动背景的理解,促进对汉字改革的发展方向与汉语拼音的发展前途等问题的思考,论文分甲午战争前、甲午战争至二战、二战之后三个时段,对日本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平文式""日本式""训令式"等多套日语罗马字拼写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最终结局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日语罗马字运动明显带有民族主义色彩,其矛头最初指向的是中国,后来则转向了美英等国。中国的汉字改革运动与罗马字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哈萨克新文字的制定和推行,是维吾尔、哈萨克族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对于新疆各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对于反修防修斗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十几年来,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维、哈文字改革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维、哈族干部、群众学习新文字的热情越来越高,掌握新文字的人数大大超过掌握旧文字的人数;新文字出版物成倍增加,新文字使用范围更加扩大,已用新文字出版了相当数量的马列主义和毛主席著作,并准备从明年起全部改用新文字。这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是坚持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基础进行文字改革的正确方向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二年三月一日至五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学会会长倪海曙同志,偕同全国高校文改学会秘书、中国人民大学文字改革研究所刘敬俭同志、全国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学会副会长、华东师大颜逸明同志前来我院及金华地区视察、指导推广普通话和语音教学工作,并召开座谈会,举行有关文字改革的学术报告会。三月一日上午,倪海曙同志与我院汉语教研室教师和爱好语言、文字的同学举行了座谈会。三月五日上午,倪海曙同志又到我院,为中文系全体师生及全院文改爱好者作了关于文字改革的学术报告。他说:“语文改革运动”虽然已经搞了九十年,但还没有全部完成任务,目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体制的改革。文体改革  相似文献   

20.
西汉武帝执政时,汉朝政府为了联络月氏、乌孙,对付匈奴,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黄文弼先生曾发表过《张骞使西域路线考》(载该氏《西北史地论丛》一书)一文,略述其出使年代和路线。文中称,出使时间“第一次为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使大月氏,元朔三年(前126)还,居外凡十三年;第二次为武帝元狩四年(前119),使乌孙,元鼎二年(前115)还,去来凡五年。”其出使路线,黄文也有考述,但文字过于简略,有些问题仍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