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长期以来"中国有无悲剧"的理论争执,文章提出不要急于作出判断,首先要对这一命题进行辨析.指出在这一命题中对"悲剧"范畴的把握上存在"戏剧形态"与"美学范畴"两种不同取向,分别按照这两种不同取向对"中国有无悲剧"这一命题进行分析,确定其中的虚假命题与合理命题,并澄清以往理论争执中的某些混乱.  相似文献   

2.
内格尔式理论还原观念的前提假定主要有两个:理论是一个公理化的命题演绎系统,从属理论和基本理论的命题之间存在着术语上的可连接性与命题上的等值翻译。为了克服可连接性的困难,斯盖夫奈尔对从属理论和基本理论都进行了理性重构或修正。但是,理论的可推导性仍然得不到保证,这种理论还原进路仍然面临很多困难。这些困难表明,内格尔式理论还原从根本上是失之偏颇的。  相似文献   

3.
理论创新是新形势、新任务、新历史使命决定的。它既是一个社会性命题,也是一个时代性命题,应把握住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视野,处理好指导思想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具体层面的理论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程仲棠 《学术研究》2000,(10):19-24
本文上下两篇分别对休谟法则即“不可能从‘是’推出‘应该’”的哲学根据和逻辑根据提出质疑。上篇主要检讨休谟法则的哲学根据——事实与价值二元论。这种理论在20世纪引起重大争议,它得到韦伯和摩尔的支持,被卡尔纳普、艾耶尔和黑尔等人发展为非认识主义伦理学,但受到石里克、普特南、罗蒂和麦金太尔的反对。本文认为,二元论者把事实命题和价值命题的区分加以绝对化是错误的,症结在于忽视社会事实的特殊性。与自然事实不同,社会事实具有内在价值,描述社会事实的命题本身就含有价值意义,所以,从事实命题推出价值命题,即从“是”推出“应该”,不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也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既是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石,也是实践美学鲜明的话语特色.本文通过考察、探讨这个命题的发展历史、理论渊源及其理论阐释的合理性,阐明该命题的确是揭示美的本质的科学命题.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必须假定自然现象中有规律,这是他全部工作的信念基石。因而,科学家必须认为世界是合平理性的,即合理的,理性要求规律是简单的,于是,科学家把简单性设定为客观世界的本质属性。因此,当人们说简单就是美时,应当加上一句:简单就是合理。追求逻辑上简单的心理倾向,在假说产生中起着巨大作用。这里首先应区分假说和理论,我们不赞同把理论看作被广泛接受的假说,把假说看作尚未被接受的理论的观点。假说必须是经验命题,而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除了经验命题还必须包含一些逻辑命题;科学理论还必须包含命题变形规则,运用这些规则,可从经验命题(其中有一个或几个是该理论独有的假说)和逻辑命题演算出无限的经验命题——其中若干可同观测结果相对照以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规定就是否定”(拉丁文为:determinientsatoegatio)是十七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黑格尔曾多次提到这个命题,并把它和古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哥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同称为伟大的命题。恩格斯和列宁也分别在《反杜林论》、《哲学笔记》中谈到这个命题,并作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张磊 《船山学刊》2009,(2):230-232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本主义命题,开启了从“自然哲学”向“人事哲学”的转变。而繁荣活跃的民主政治是普罗泰戈拉命题产生的社会前提。原子论哲学思想是普罗泰戈拉命题产生的理论前提,人的自觉是命题产生的内在逻辑,颂扬人性是普罗泰戈拉命题的精神实质,相对主义感觉论是普罗泰戈拉命题在认识论上的显著特征,开辟人本主义思想是普罗泰戈拉命题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论先秦关于逻辑命题的理论周云之应当承认,逻辑命题历来是逻辑史上最难捉摸的一个问题,它不像正名、推理那样比较容易直观地为人们所理解。在先秦,除少数名辩家讨论了命题和判断的性质和关系外,只有后期墨家是真正讨论了有关逻辑命题的理论,他们在这个领域的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与时俱进这一命题的科学性和重要性,从而说明十六大将与时俱进写进党章并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的。与时俱进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命题,既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又是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