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福利的文化透视:观点与简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学阶层继承和地位获得的研究范式,源起于先赋性与后致性理论。基于此,社会分层学家提出的操作性假设是:如果大多数社会成员在等级有序的阶级结构中获得的社会位置,主要是阶级出身和家庭背景所决定,这个社会就是封闭型社会(或传统性社会),在这种社会中,阶级继承是社会成员获得社会地位的主要形式;如果大多数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家茶座》2003,(4):155-156
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认为,如果社会结构不能调入良性轨道,中国有可能栽倒在类似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经济泥潭中,长久无法自拔。培育中间阶层既是经济健康发  相似文献   

3.
社会声望,也被称为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综合性价值评价。换言之,是指个人或群体所受到的社会尊敬程度与经济地位差异相比较,社会地位的等级差异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持久的影响力。韦伯在其著名的《阶级、身份和政党》一文中,对经济分层(阶级)与社会声望分层(身份)加以区分并进行比较。他认为,社会声望分层由社会价值评价体系所决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人们的身份认同、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直接影响,而经济分层对这些方面的影响则不那么直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韦伯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差异导致了社会差异,或者说,经济分层与社会声望分层相吻合,社会分化才得以结构化,即产生了阶级或阶层,形成了阶级结构或阶层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当前我国各职业的社会声望。  相似文献   

4.
阶级阶层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分析阶级阶层状况的主要依据。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系统地分析了阶级的产生的前提条件,阶级形成的必备条件,阶级内部的阶层构成,阶级消亡的过程等。该理论对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分层研究仍具有指导意义,必须客观分析马克思阶级阶层理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能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阶层状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文革"时期:"中产"阶级子弟向下流动 中国最近的60年风云激荡,社会结构巨变,不同阶层在结构中的位置也是起起落落。谁在中间,这在西方稳定结构中不言自明的问题在中国也变得扑朔迷离。在有些历史时期,不要说中产的含义、应该包括哪些群体,就是用中产这个词都有些可笑。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中产阶层的定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提出了一个以公共权力、资产控制权和技术资本为基础的中国城市阶层地位划分的理论模式,进而建构了一个由社会上层、中产上层、中产下层、技术工人及小职员、非技术工人及个体劳动者5阶层构成的阶层结构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阶层地位是制度化的、由资源占有关系所规定的社会位置;居于这些位置上的人们是这一阶层的成员,他们享有相应的生活机遇,甚至在主观上认同这一社会身份。对中产阶层的界定应置于社会整体阶层结构中进行;中产阶层地位是位于基本阶层地位之间的阶层地位。据作者提出的阶层分析框架对"2003年中国全国综合调查"(CGSS2003)资料所作的分析显示,中国城市的社会上层占大约0.6%,中产上层占7.6%,中产下层占22.8%,技术工人及小职员占25.7%,非技术工人及个体劳动者占43.4%;中国城市社会的阶层结构是较典型的"金字塔"形结构。统计结果还显示,这一阶层框架对收入、家庭住房面积、阶层地位认同、幸福感等生活机遇和主观社会态度变量的方差的消减,具有高度的统计显著性。这些结果表明,作者所提出的阶层分析框架对当前中国城市社会的阶层结构而言,是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改革中的阶级结构的变化和对策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以提高编辑人员的学术素质和刊物质量是本刊的业务建设措施之一。本刊编辑人员以作者身份在本刊发表的文章,同其他作者一样,都只代表其本人意见,不代表编辑部的意见和倾向,本刊编辑部也同对待其他作者的稿件一样处理。 这篇文章的作者王颉同志是本刊编者之一,他在这篇文章里鲜明地就我国当前的社会阶级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研究改革中的阶级结构变化及其对策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指南;反过来,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中的阶级结构的变化,处理好阶级、阶层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又是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改革顺利进行下去的根本保证。我国现实的阶级、阶层研究是“七·五”期间国家社会学重点研究课题。我们期望通过不同意见的讨论将这个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经济收入问题,从来就是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分析中一个重要的内容,特别是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我国社会原来意义上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阶级关系已不是剥削性的,而是差别性的,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收入的分析,对于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并进一步进行社会分层,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韩国社会阶级意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与韩国比邻相居 ,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1 9世纪后半期 ,又几乎同时受到西方文明的“挑战”。从那时开始 ,两个国家都开始了痛苦而艰辛的社会转型进程 ,即由经济上传统的农业文明国家 ,向现代工商业文明国家转型 ;由政治上专制集权的世袭政统 ,向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主体制转型。在这重大的历史变迁中 ,各自的社会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也由此形成了各自的社会阶级与阶层的体系。因此 ,两个国家的社会阶级阶层的比较 ,有助于学人们了解和感悟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在本文中 ,我要将两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的比较研究汇聚到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10.
周运清  胡蓉 《社会学》2004,(3):22-27
社会分层研究历来就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传统领域,也是社会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这一领域内,受到关注最多的就是社会分层的结构研究,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兴趣主要基于这样的假设:阶级阶层是最主要的社会行动单位,阶级和阶层的共同行动是最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居民社会网络资本的阶层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采取了在社会网络领域长久被忽视的阶层分析的视角研究中国城市居民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通过对2000年北京城市居民社会网络调查资料的定量分析,我们发现,阶层地位对城市居民的社会网络资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专业行政管理阶层的网络规模大于工人阶层,前者的关系种类比后者更多元化。专业行政管理阶层和白领阶层比工人阶层拥有更明显的“结构洞”社会资本,前两个阶层与网络成员的交往频率低于后者。专业行政管理阶层的社会网络在性别、年龄和职业异质性方面高于工人阶层。总之,占据高阶层位置的专业行政管理人员比工人拥有更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本。社会网络结构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行政管理阶层和工人阶层之间,可能与中国阶层结构的不充分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20 0 4年 1 1月 2 4日由中国社会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联合举办的“和谐社会及其运行机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举行 ,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及“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成员约 2 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陆学艺研究员主持 ,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做了主题发言。孙立平的主要观点是 :现在我国面临的问题不是能否建立市场经济的问题 ,而是能否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经济问题。这一问题是吴敬琏首先提出的。好的市场经…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阶段的阶层存在很多问题,城乡二元结构,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等。重视阶层中存在的问题,谋求解决方案,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观点     
从“邓玉娇案”的舆情看社会的断裂 《中国青年报》5月22日刊文说,“邓玉娇案”的舆情中,网民将邓玉娇喻为替天行道的“抗暴英雄”,而对被刺死的官员却几乎没有半点同情。这种反差,凸显中国社会两个阶层——以官员为代表的权势阶层和以底层民众为主的弱势阶层——的对立和分裂。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就劳动关系的研究来说,存在着偏重业缘关系,漠视劳资关系的偏向;就社会结构问题的研究来说,存在着偏重阶级关系,漠视阶层关系的偏向;就阶级内部关系的研究来说,存在着偏重水产分化、强调阶级利益的一致性,漠视垂直分化、否认阶层间权利利益差别的偏向。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一项涉及全国的较大规模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建立了工人阶级内部阶层分化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我国工人阶级整体的阶层分化(即垂直分化)状态进行观测和描述,初步分析了各个阶层的构成、特征及在整体中的地位,分析了各个阶层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地位,对各个阶层的状况和地位进行了比较,初步探讨了各个阶层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孔飞力《叫魂》以1768年中国社会“盛世”之时出现的“叫魂案”为着手点,引出中国大历史背后的种种社会现象,涉及内容广泛,研究方法多样。文章试图从叫魂事件中的普通民众、官僚等知识精英所表现的态度以及皇权阶层的思考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以期对孔飞力的史学思想和研究方法有较为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方式,改变了原有的所有制结构、阶级阶层结构,各阶级阶层的权力和利益分配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对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使改革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所有制结构、阶级阶层结构、收入结构、文化结构及各阶级阶层内部结构变化作一些粗略分组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策精英群体的社会资本:基于结构主义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资本理论一直受到功能主义观念的困扰,本文为解决社会资本理论逻辑上同义反复和观测上自相矛盾的困境,提出了社会资本的结构主义视角——社会资本应该用网络的结构来定义,而不是网络的功能。根据结构主义视角的研究路径,本文对中国政策精英群体的网络整体结构和网络阶层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2004年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具有代表性的301名政策精英的调查发现,分别体现身份标识、人际交往能力、个人努力三方面交往过程中个人特征的教育、职业流动体制稳定性、行政级别和交往投入都对政策精英的社会资本具有显著贡献。而且,由于与社会不同阶层人群交往时存在“准入门槛”的差异,上述因素的贡献具有明显的梯度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会正处于重大变革期,阶层群体冲突增加,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价值真空,频频爆出的丑闻和民众日益强烈的诉求,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和能力。社会管理问题在新时期已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全面布局、改革创新。针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魏莉莉 《社会学》2006,(3):59-64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和日本专修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经济与社会结构转型论题一中国和日本的经验”学术研讨会,2006年3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会议聚焦中日发展中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转型问题,围绕四个主题展开,即:(1)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企业体制结构;(2)大都市建设和规划;(3)阶层结构的变化和差距问题;(4)社会福利问题与社会政策。会上,来自中国和日本的8名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现将各位学者发言的丰要观点述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