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阶级阶层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分析阶级阶层状况的主要依据。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系统地分析了阶级的产生的前提条件,阶级形成的必备条件,阶级内部的阶层构成,阶级消亡的过程等。该理论对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分层研究仍具有指导意义,必须客观分析马克思阶级阶层理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能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阶层状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4.
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党的领导人将此日定位国家的赶考的日子。长期的实践证明,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度过了许多难关,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同时,这场考试仍旧在继续。我们党继续团结人民群众,努力前进,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我国在赶考过程中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阶层固化的问题日益暴露,我国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文革"时期:"中产"阶级子弟向下流动 中国最近的60年风云激荡,社会结构巨变,不同阶层在结构中的位置也是起起落落。谁在中间,这在西方稳定结构中不言自明的问题在中国也变得扑朔迷离。在有些历史时期,不要说中产的含义、应该包括哪些群体,就是用中产这个词都有些可笑。  相似文献   

6.
陆学艺 《中外书摘》2006,(12):68-70
就现在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每个国家的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以被划分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之中。当我们将一个社会划分为高低有序的社会等级时,不同的人,就在不同社会等级的阶梯之上。所不同的是,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社会学家,根据不同的社会学构想或不同的社会学阶级阶层理论,对同一个社会的阶级阶层划分标准,就可能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的不同,却并不能消除各个社会成员在既已取得的社会等级之上所形成的阶梯差异。  相似文献   

7.
滞后15年2011年5月20日,79岁的社会学家陆学艺站在“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的发言席上不禁感慨:“我参加过很多会议,但郁闷的是社会学议题的专家学者总是几张老面孔。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的文化透视:观点与简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学阶层继承和地位获得的研究范式,源起于先赋性与后致性理论。基于此,社会分层学家提出的操作性假设是:如果大多数社会成员在等级有序的阶级结构中获得的社会位置,主要是阶级出身和家庭背景所决定,这个社会就是封闭型社会(或传统性社会),在这种社会中,阶级继承是社会成员获得社会地位的主要形式;如果大多数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王朝社会曾经创造了人类物质及精神文明的最伟大成就,受到举世瞩目。但是,在世界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我们的帝国显得落后专制,与世界潮流格格不入。一些仁人志士在改造中国传统社会的时候,借助西方舶来的理论,但这些理论并不能与中国国情实现无缝对接,因此产生了许多问题。本文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些事物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0.
11.
在英语学界中,现在至少有两个词可以被用来界定劳苦大众的身份。一个是underclass,一个是subaltemate groups。前者在严格意义上应该译为“下层阶级”,后者则通常被译为“底层群体”,在很多时候,也可简称“底层(subaltern)”。在中国社会学界,很多人认为“下层阶级”和“底层群体”、underclass和subaltern这两个词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因而是可以相互替换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家茶座》2003,(4):155-156
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认为,如果社会结构不能调入良性轨道,中国有可能栽倒在类似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经济泥潭中,长久无法自拔。培育中间阶层既是经济健康发  相似文献   

13.
对于社会分层的研究,属于当今社会学的主流研究视角,算得上强势话语;而性社会学,则堪称社会学中最弱势者之一,在学术殿堂中艰难地挤得一席容身之地。性社会学的弱者地位,主要是因为其关注的问题相对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而言确实太细小了,但是,笔者认为这也同它未能与社会学的主流理论充分  相似文献   

14.
近日媒体纷纷关注警方解救被困在山西一黑砖窑的农民工的事件,其实这类事件很早就出现过。记得在2001年7月出版的一本杂志中,“热点聚焦”是一篇题为《警惕“现代奴隶”现象》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法国访问的时候,我们曾向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图海纳(OURAINE)提出一个问题:法国近些年来社会结构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图海纳的回答是,从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变为一场马拉松。他的意  相似文献   

16.
邓伟志 《科学发展》2009,(12):65-67
社会建设是一门大学问.社会建设在今日之中国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自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狠抓GDP是应该的.GDP蒸蒸日上是天大的好事.  相似文献   

17.
一、进步与危机的悖论 自19世纪末以来直至当今,中国社会似乎始终处于某种危机状态之中。一代又一代社会精英奔走呼唤,号召人们“担负起天下兴亡”,同时对于救国、治国、强国之路“上下求索”,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当“医国手”(龚自珍语)们为自己的时代开出“救世良方”时,往往将当时社会危机的症结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因素。例如,清末的维新志士、革命党人相信,当时国家的状况之所以那么坏,问题就在于君主专制体制,在于满人当政;民主革命时期的人们相信,当时的中国政治动荡昏暗、民不聊生,祸根全在于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文革”结束后,人们痛定思痛,认为“十年动乱”乃至1949年以后的所有偏差,问题全都出在“左”的路线。  相似文献   

18.
2005年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研究员等人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二十次集体学习进行授课演讲,这次授课演讲的成果,在李培林最近推出的新书《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中,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问:对社会进行准确的定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无论是一个社会的基本政策取向,还是思想的基调,都往往要以此为基础。您最近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社会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人们在庆祝粮食生产大丰收的时候,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教授就撰文《农业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要加强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并将中国农业生产的规律形象地描述成“多了少,少了多”。十几年过去了,中国的粮食生产虽然喜获几年的增长,然而依然是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尚未达到1998年5.12亿吨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