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美妈妈     
时隔半年,“最美妈妈”吴菊萍再次成为焦点。因为徒手接住从楼上摔下的陌生女童,获奖金20万,吴菊萍表示,这20万要自己留着用。有人质疑,她应把奖金捐出去;有人力挺:“好人不必是圣人。” 鲁国规定,如国人在外沦为奴隶,有人出钱赎回来,事后可由国家报销赎金。子贡赎了一个同胞,却拒绝了国家支付的赎金。孔子说:唉,从此不会再有人替鲁国人赎身了。子路救了一个落水者,人家送一头牛谢他,他欣然接受。  相似文献   

2.
杨江 《金色年华》2008,(5):50-50
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家语》里说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肯出钱把这些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买回来,可以凭“发票”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这个法令出来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的救赎行动,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批评     
白金香 《老年人》2007,(1):33-33
春秋时期,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人去其他国家时,看到有鲁国人被沦为奴隶,应先垫钱为他赎身,带回鲁国后由官府报销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相似文献   

4.
《公关世界》2009,(3):34-34
鲁国曾经有这样一个规定:谁能赎出在其他诸侯国当奴仆的鲁国人,谁就能够从国库中支取一笔费用。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他是个大商人,在各个诸侯国做生意时赎出了许多做奴仆的鲁国人。但足,他回国后没有去领取该领的钱。  相似文献   

5.
罗云 《老年人》2005,(1):16-17
刘相国老人家住湖南石门县夹山寺附近。年轻时,他也是一条汉子,妻子早年去世,他含辛茹苦,照样把4个儿子抚养成人,而且一个比一个健壮结实。刘相国有眼光,深知农家娃唯有读书才有出息。为此,他节衣缩食,不惜砸锅卖铁,把4个儿子送进学校,都念完了高中。而后,又一个个给他们找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台 OEM 的掌上学习机,两年时间竟做到10个亿。当杜国楹站在橡果国际的窗边,俯视上海马路上的芸芸众生,心里大概会生出些许“谈笑间,樯鲁灰飞烟灭”的意气风发。2003年5月,当他在济南试水时,市面上已有文曲星、诺亚舟、好易通、快译通、名人、步步高等成名高手,但是现在,他们都站在了他身后,连商务  相似文献   

7.
等爱长大     
他们初相遇是在一家北方的广告公司,她负责文字,他则负责图案,这也切合他们所学的专业,一个是汉语言文学,一个是工艺美术。他们很快成为公司的台柱,每个月除了可观的工资,还有一个丰厚的红包。也许是彼此都觉得对方优秀,又同为圈子中人吧,不到一年,两人就有了一生携手的意思,他比她大三个月,玩笑时总坚持要她叫他“哥哥”。在这个广告公司呆了两年,熟悉了广告业运作的套路,他们辞掉工作,开始自己创业。 他们的公司取名叫“金冰”广告有限公司,“金”意味着兴盛,“冰”意味着纯洁,他做经理,她当业务总监。他们的广告质量过硬,又非常讲信誉,生意自然很好,  相似文献   

8.
张国喜 《老年人》2005,(8):54-55
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养生学家。他的养生理论,被后世尊称为“儒家养生之道”。特别是在《孔子家语》中,有一段孔子与鲁哀公谈论人类寿命的记载,至今仍有警诫意义,兹录如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对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之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兵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  相似文献   

9.
孔子主张“德润身”。他认为只有讲道德的人才能心宽体胖,得以高寿。据传,鲁哀公曾问孔子:“知(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子曰:“然,知(智)者乐,仁者寿。”接着孔子讲了人有三死:“夫寝处不适,食欲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  相似文献   

10.
杨智辉 《现代交际》2005,(10):17-17
生活中不免会接触一些“圆滑”的人,常常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们是既羡慕他们的这种在别人面前游刃有余的能力,同时也讨厌他们的“圆滑”。如果我们碰到一些左右为难的情况,需不需要也变得“圆滑”一些,以适应社会呢?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200多年前乾隧年间的纪晓岚已经做过很好的解释。他认为做人要“处事圆滑、内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为人谦和”。意思就是说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可以适当掌握尺度,依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但是内心一定要诚实忠厚,做人要保  相似文献   

11.
金色年华:“中华文化人物”评选活动自2009年开始至今,2012年已经是第四届,本届评奖的特别之处体现在哪里? 壬石:“中华文化人物”评选活动评奖特色是很重视这些人物对社会的启示性,今年依然。这些被授予“中华文化人物”称号的人,要让人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什么?我们感到,作为主办者,这个意识必须明确。比如书法家管峻,现在学习书法的人很多,管峻当然是其中一个佼佼者,他刻苦学习书法的故事也很有趣,所谓“水墨青砖”,即每天在青砖上写掉一斤水。  相似文献   

12.
发扬长征精神 再为军旗添光辉钟德灿,蔡彦彪湖南省军区有离休老干部1000余人.其中60%安置在长沙。他们虽然年事已高,但雄心.状志不减当年,依然在各尽所能,继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贡献力量。八一建军节前夕,我们访问了几位“老红军”、“老八路”。他...  相似文献   

13.
《女性天地》2013,(11):51-51
薇薇:我跟男朋友交往半年多了,现在出现了问题。在和我交往之前他有一个女朋友,有时我会好奇他们之间的事情,比如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分手之类的。但是他总是不愿意提起,来回也就是那句“那个女孩儿挺好的,分手也不是因为谁做错了什么,只是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不合适”。他特别维护前女友,这让我很不舒服,我觉得他不是对我有所隐瞒,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在养生补养方面是很有研究的,认为养生不仅是吃吃补补之类。很重要的补是强调几方面的综合,例如保持精神愉快,情志调和,注意饮食有节,营养适度,做到适应自然、生活有序,重视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等等。在这方面中国历史上是有很多代表人物的,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提出“清净无为,忘我无欲”,他拒绝给楚威王当相国,做到“不为轩冕肆志”,同时还重视全身锻炼而寿迭天年。唐朝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很重视药食调养,特别指出老年人年迈力弱“非药不救”,但也强调“动养”。认为运动比营养、休息更重要。他把按摩导引,摇动肢体等全身运动作为养身之要,寿竞过百。这些代表人物长寿的共同特点是动与静,脑与体、食与药、作与息的全面平衡协调不偏废一个方面,不走向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5.
高士鲁仲连     
孙晓春 《现代交际》2005,(12):42-42
鲁仲连,齐国人,“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 职。”为人足智多谋,游走于诸侯之间,为各国排忧解难, 但却从未涉足官场。被后人推为战国时期第一高士。 鲁仲连出身布衣,在养士之风盛行的战国时代,像他 这样的人,大多投靠到贵族门下,成为贵族豢养的门客。可 是,鲁仲连对此却不屑一顾。齐国有一个以“养士”而知  相似文献   

16.
人生在世,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碰上。1981年3月,邵阳市一中教师申智生被确诊患上了帕金森氏综合症。“这种病目前属于不治之症。”医生告诉申智生的妻子郑绮纹,“你要有心理准备,他最多还能活5年。”郑绮纹和申智生是1968年结婚的,婚后相继生下3个女儿。他们一个是中学教师,一个是小学教师,工资都不高,扶老养小,虽然经济上时常捉襟见肘,但是一家和和美美,让人羡慕。申智生患病时,刚进入不惑之年,他正在进行高等院校的函授学习,争取在事业上有更大的作为。然而,帕金森氏综合症却让他的生活能力突然降到了婴幼儿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彭真平 《职业时空》2005,(17):39-39
鲁班是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显示自己的本领,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本领。  相似文献   

18.
柏杨的时代     
就是他,就是这个人——他曾经是蒋中正的崇拜者,宣誓“愿为领袖活,愿为领袖死”,后来却阴差阳错因“侮辱元首”而坐牢;他多次企图自杀,也曾几乎被枪决,但最终活到了88岁高龄;他曾经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义无反顾地坚持“不但要崇洋,而且要彻底崇洋”;他也曾经因在牢狱中经受酷刑后屈打成招,而被一些人斥为没有骨气和气节,但出狱以后依然愤世嫉俗、嫉恶如仇、锋芒毕露,以批判者的姿态揭露文化的污垢和世俗的恶习,攻战不休;他时常痛骂传统文化,临终却没有忘记嘱托马英九找个忠心耿耿的“魏征”,仿佛一种回归;他嬉笑怒骂,其实内心沉重;1985年,他的《中国人史纲》当选为台湾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一旦结了婚,就得“养儿防老”,因而,“养老”和“抚幼”成了人一生的基本义务。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的思想观念里已没有了“养儿防老”的守旧思想,他们之中更有一部分人要事业、要爱情、要婚姻,但就是不想要孩子。这部分人被称为“丁克”一族,这是从美国传来的词,即“无孩家庭”的意思。 “丁克”们不要孩子,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 出于工作方面的考虑。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生活节奏和人才竞争,紧张的生存状态使人们不愿意在业余时间为子女操劳费心,他…  相似文献   

20.
截竿进城     
鲁国有个人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进城。起初他竖着拿竹竿,进不了城门;然后又横着拿竹竿,还是进不了城门。他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有个老头走来,说道:“我虽不是圣人,但见的事情多。你怎么不把竹竿锯成两截拿进去呢?”那人听了,便把竹竿锯成了两截,进了城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