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棠村序文的来由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十六回残本第一回(八页上),在正文“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一句上端,有脂砚眉批说: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简称《红楼》),又名《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简称《十二钗》)、《情僧录》,凡五种书名。为何有这么多书名呢?归纳起来大概有如下原因:一是曹雪芹在创作时就曾因侧重的内容不同而用过几个书名,如《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石头记》、《红楼梦》等;二是在评点中又出现了各用其名或混用数名的现象,如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脂砚斋仍  相似文献   

3.
<正>一部《红楼梦》,让人百读不厌,单说其命名的艺术,就叫人回味无穷。先就书名来说,原名《石头记》是自譬所记石头之事,《风月宝鉴》则戒妄动风月之情,《情僧录》指宝玉有情人做了和尚,《金玉缘》记金锁与宝玉相配的姻缘,《金陵十二钗》则明指书中十二女主角的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改编自《风月宝鉴》已为学术界所公认.然而,究竟何人创作了《风月宝鉴》,学者们则各持已说:或云曹雪芹,或云其弟棠村,或云其叔脂砚斋.这些观点说明,旧槁的作者是曹氏近亲,生活在清初雪芹时代或略早于雪芹时代.这些论点,看来都言之成理,但同时又留下了一些疑点.在重新研读《红楼梦》并考察有关资料时,我发现了一种现象:自称写实也被人们公认为写实的小说《红楼梦》中,流露了很多明人的痕迹.追溯它的源头《风月宝鉴》,因而设想:《风月宝鉴》可能是明人的旧稿,曹雪芹在加工改创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消除旧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在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过多种异名。如第一回就列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末又曾出现过称为《金玉缘》的本子。但最通行的是《石头记》和《红楼梦》二名。而其“本名”,则为《石头记》。在甲戌本第一回正文中《石头记》三字旁,脂砚斋即批曰:“本名”;程伟元《红楼梦序》亦称:“《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说《红楼梦》的“本名”是《石头记》,除上引脂批和程序可作重要证据外,还有两条佐证:其一、《红楼梦》第一回所列诸书名,首先出现者为《石头记》;其二,《红楼梦》早期抄本大多称之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相似文献   

6.
用以经解经的方法、以《红楼梦》的几个题名为切入点就其多层丰富的内蕴进行还原式的观照和解读:《红楼梦》和《金陵十二钗》对应的是文本对女子和青春的颂诗与挽歌;《石头记》则外化了作者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惭愧、悔恨和超越;而《情僧录》和《风月宝鉴》则凝淀了作家对世事人生的哲理性沉思。  相似文献   

7.
甲戌本的"凡例"称:《红楼梦》《风月宝鉴》《石头记》,"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然而我们在目前的书中,只看到了《红楼梦》《风月宝鉴》的"点睛"处,并没有看到《石头记》的"点睛",为什么呢?我们认为,《石头记》的"点睛",见诸于八十回之后的文字,而这部分文字,旨在为曹家"辩冤",势必会有"碍语",曹家不允许其"问世传奇",遂就称其在被人借阅时"迷失"了。  相似文献   

8.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从这只眼睛里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风采神貌。一个好的标题不仅会使人产生对文章急于一读,先睹为快的欲望,而且它本身就具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古往今来,所有的艺术大师在标题的择定上无不呕心沥血,精益求精,以至一题之立踌躇许久,推敲再三。例如一部《红楼梦》就曾有过《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红楼梦》和《金陵十二钗》等诸多拟名。作者几经斟酌,与朋友们反复品评,才定下  相似文献   

9.
邹自振 《南都学坛》2004,24(3):49-50
曹雪芹原有《风月宝鉴》一书,后在其基础上改写成《红楼梦》。从《风月宝鉴》到《红楼梦》,作者有一个思想认识的提高过程,在这一改变过程中,作者并非完全抹去所有的痕迹,以至形成秦可卿形象的分裂。《红楼梦》有抄本和印本之分。抄本中的尤三姐更接近曹雪芹塑造的原始形象,这是因为抄本更接近原本,也更能确切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0.
《复旦学报》1987年第5年期载刊了数学家李贤平先生的红学论文:《<红楼梦>成书新说》。说他用电子计算机对47个虚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发现前80回的风格也不一致,在“正视图”中呈三种分布;于是他认为,这80回也不是曹雪芹一人所写,而是他据前人的《石头记》增删而来,并在其中插入他早年的小说《风月宝鉴》。”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是北京人、北京作家。这个认识意义重大。北京的"帝都文化"是《红楼梦》一书的文化渊源。不了解18世纪中叶的"帝都文化"就无法真正读懂《红楼梦》。曹雪芹倘若没有回到北京这段生活经历,今日我们所读到的《红楼梦》,极可能就真的是一本《风月宝鉴》或是一本《情僧录》。在语言文字方面,曹雪芹熟练地运用了含有广大北方地区语言中方言土语的北京话,使《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雅俗相融、生动鲜活、字字传神,从而使这部小说脍炙人口、雅俗共赏。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京味十足的小说,而且是京味小说中的典范之作。红学中的一些问题争论不休,恐怕是与不熟悉或没有考虑帝都文化背景有关。"帝都文化"问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邓美华 《南都学坛》2003,23(2):41-46
《风月鉴》成书于嘉庆二十三至二十五年间,属《红楼梦》早期仿作之一。小说书名出自“风月宝鉴”,继承了《红楼梦》“大旨谈情”的方向,在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上与《红楼梦》相仿。所不同的是,仿作中主人公的遭遇,对情的参透,更多表现的则是一种“常人之家”的气息。《风月鉴》模仿的路数无疑已预示了之后大量狭邪类仿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两书合成《红楼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绍良、杜春耕提出《红楼梦》是由《石头记》、《风月宝鉴》两书合成的观点是能够成立的,《红楼梦》中有许多两书合成的痕迹。文章从《红楼梦》中的“石头”旧事;“假作真时真亦假”;爱情故事的错位三个方面对此观点作了深入地探讨与论证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文学典籍中巅峰之作的《红楼梦》,在情节事理、人物塑造、场景布置等方面均存在不少相互抵牾之处。文章从《红楼梦》文本中择要列举其悖谬瑕纰,加以分析,探析《红楼梦》是由《风月宝鉴》、《(红楼梦)初稿》和《(石头记)初稿》三部不同主旨的小说合成的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故事已经深入人心,“风月宝鉴”就是借用了佛学白骨观的思想,它源自佛学思想,而作为佛学经典的《俱舍论》,则十分形象地传达了“风月宝鉴”里面蕴含的深刻的思想。《俱舍论》第六品详细介绍了“白骨观”(《俱舍论》用的是“骨锁观”)的修法和作用,专门用来对治各类贪欲的方法。今天,这种方法对我们依然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红楼梦》的本事研究,自从胡适先生“自叙传说”问世,学术界多认同曹家即贾府原型一说、然而,以雪芹生平思想及曹氏家世而论,这种观点实在无法解释小说中的诸多矛盾,如果仅川“艺术虚构”为遁词,似乎过于简单草率.《红楼梦》与作者曹雪芹的矛盾其实指向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即小说明人痕迹太浓.即使经过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改创加工,这痕迹仍然掩饰不了也抹煞不去.也许,曹雪芹根本无意掩饰.《风月宝鉴》可能本是明人旧稿,《红楼梦》主体故事——贾氏故事可能源出明代.  相似文献   

17.
<正>在文学研究领域,冤假错案也是常有的.《红楼梦》有一空空道人,既云“道人”,且复“空空”,以宗教徒视之,自然理所当然.他“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虽强调了“情”,据说那是禅宗骂佛杀祖,一种否定之否定,本质上仍是宗教色空观.他把“石上”的“编述”“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又有人认为是曹雪芹为他“抄阅再评”《石头记》的脂砚斋纪功,空空道人即脂砚斋.对此,我总有些疑心,以为即使不算冤案,恐怕也是个假案错案.  相似文献   

18.
一、《红楼梦》的象征是否隐藏着揭示该书主题的重大意义 《红楼梦》向读者是现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以大观园为中心的写实世界,在这个精雕细凿的世界里,一切都象“事实上可能发生”的那样发生着;另一个世界却令人费解;那里的一切不仅事实上不可能发生,而且使读者难以把握其若有若无的关系,可以用“扑朔迷离”“变幻莫测”来形容这个世界给人的印象,捕捉到这么一些东西:青梗峰下的石头,太虚幻境,把这两者与大观园世界联系起来的一僧一道,此外,还有那个要了贾瑞性命的风月宝鉴。  相似文献   

19.
霍克思英译的《红楼梦》(前八十回)艺术成就很高,引发了很多研究。范圣宇的英文新著《译者的风月宝鉴:曹雪芹的〈红楼梦〉与霍克思的〈石头记〉》旨在考察霍译艺术胜境的生成基础(译者的汉学素养与版本校勘)、具体表现(翻译中的音、形与风格、玩趣与想象以及对西方文学经典的引用)和生成过程(基于翻译手稿等一手文献的翻译修改),挖掘霍译本身的艺术与审美价值。作者在书中论及或躬行的很多理念与方法颇有启发价值,如翻译生成研究、以经译经的理念、翻译游戏观等。作者长期沉浸在霍译《红楼梦》的艺术世界里,通过反复的译文细读以及对霍克思翻译手稿、翻译笔记等一手文献的通读,再加上校勘霍译《红楼梦》汉英对照版的经历,造就了一部不可多得的《红楼梦》翻译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20.
士林正气学苑奇功──评《曹雪芹祖籍考论》周汝昌1922年胡适始著《红楼梦考证》,所考以作者与版本为两大主题。版本一题另论,作者一题则迟至1931年方有李玄伯《曹雪芹家世新考》发表,是为雪芹祖籍河北丰润说之源头。胡氏《考证》之后历25年,拙著《红楼梦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