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瑶传道教神祗体系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瑶族主要道教经书所载,瑶传道教的神祗系统可分为蓝靛瑶师边、道边和过山瑶三个不同的体系.其神祗体系具有排序不明确、神祗名目繁多且带有较大随意性、瑶族化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瑶传道教神祇体系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瑶族主要道教经书所载,瑶传道教的神系统可分为蓝靛瑶师边、道边和过山瑶三个不同的体系。其神体系具有排序不明确、神名目繁多且带有较大随意性、瑶族化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的瑶族分为五个族系,即茶山瑶、坳瑶、花蓝瑶、盘瑶、山子瑶。前三种族系因蓄长发,又习称“长毛瑶”;后两种族系因居住很不固定,经常迁徙,又称“过山瑶”。本文试就茶山瑶服饰略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瑶麓是贵州省荔波县东北约35公里处的一个村寨名,与其毗邻的七、八个村寨居住的均为瑶族,在建制上是一个乡,以瑶麓称之,故瑶麓又是一个瑶族自治乡的名称。全乡共有200余户1300余人,有韦、覃、卢、欧、常、莫六姓,故有时又被写作“瑶六”。瑶麓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接近苗语支,自称nu~55mhou~22,汉文史籍或当地汉族称之为“青瑶”、“青裤瑶”或“黑瑶”、“黑裤瑶”等。1983年3月作者曾在这里作了两个星期的田野工作,回校后遍查了有关史籍以及岑家梧1946年写的《瑶麓社会》、柏果成等编的《贵州瑶族》一书和《月…  相似文献   

5.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瑶族分布最集中的一个县,全县人口据1990年统计为42万,瑶族占51%。本文拟对过山瑶与平地瑶作一比较研究,分析处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瑶族各部分发展变化的轨迹,从而探讨这一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瑶族的爱好     
瑶族有多个支系,白裤瑶是其中之一。因其男子都穿白裤,故称“白裤瑶”。他们聚居在广西南丹县瑶寨公社和河池县红卫公社以及贵州荔波县瑶山公社,共约两万人。在语言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他们与别的瑶族有很大差别。这里只介绍他们的一些特殊爱好。 瑶族的特殊爱好有几种:喝酒、吃酸肉、打鸟、打猎、打陀螺等。  相似文献   

7.
在方圆二百多平方公里的广西大瑶山区(包括已划归桂平县管辖的木山乡),居住着5种不同自称的瑶族:拉珈(茶山瑶)、坳标(坳瑶)、炯奈(花蓝瑶)、勉(盘瑶)、甘迪门(山子瑶)。建国前,一些人把茶山瑶、坳瑶、花蓝瑶统称为“长毛瑶”,把盘瑶、山子瑶统称为“过山瑶”。  相似文献   

8.
明代,瑶族势力空前壮大。瑶族分布的重心已南移至湘南及两粤,三省瑶人势力最盛的是:湖南的衡、永、郴、桂等州诸瑶;广东为占据泷水流域的罗旁瑶;广西则为浔州大藤峡瑶。明代瑶族社会,虽然整个发展程度尚不高,但较前已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从社会经济、政治及民族关系诸方面可以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9.
荆蛮质疑     
对于瑶族的族源,一致认为来源于“荆蛮”,多数认为原始居地在荆襄。这是沿袭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瑶为荆蛮,僮则旧越人”的论点。后世言瑶族来源,则云“五溪或长沙武陵”,并称与百越无关。但清嘉庆谢启昆修《广西通志》则云:“瑶者,傜也,粤右土著,先时就抚,籍其户口,以充傜役,故曰瑶。”显然,瑶与百越有关。两说不同。因此,对顾说“荆蛮”进行考析,分析其与百越是否有关,是非常必要的,现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以就正于学者。  相似文献   

10.
平地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经过瑶族先民漫长的迁徙流离,大约于唐朝中期,平地瑶先民开始定居在湘桂边界的山脚、平坝及丘岗山地等较为平坦的地方.此后历经数朝,平地瑶族源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而生态环境的变迁则是导致平地瑶族群的形成分布以及多元化族源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的白云乡,位于广西北部,处在云贵高原山脉的苗岭山区之中。在这群山峻岭中,居住着苗、瑶,侗、壮、汉、仫佬各族人民,他们以林为主,兼以种粮和多种经营。全乡13个行政村(生产大队),65个自然村,计有4,396户人家,26,211人。其中瑶族(红瑶)1,017户,5,270人,人口和户数仅次于苗族。这里的瑶族人民,自为村寨,不与他族杂居。他们的  相似文献   

12.
瑶族的支系很复杂,其中有一支俗称红瑶。以往在瑶族的研究中,对红瑶的研究很少。近几年,我们对红瑶做了一些实地调查访问,又查阅了一些史籍,撰写本文旨在抛砖引玉,请教于民族学界。 红瑶分布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灵川县、兴安县,共13000多人,其中的12590人居住在龙胜,400多人居住在灵川、兴安县。  相似文献   

13.
黔桂边区瑶山一带的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以习穿白色齐膝短裤得名。他们长期保持“五不通婚”之习俗,即不号兄妹通婚,不与同姓通婚(同姓不同宗者除外),不与其它民族通婚,不与本民族的其它支系通婚(如青瑶、长袍瑶等),不与外地的白裤瑶通婚(近年虽有人同广西白裤瑶通婚,但为数极少)。“五不通婿”之习俗,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婚姻形态:即封闭的“同民族同支系同地异姓婚”和近亲的“姑舅表婚”。  相似文献   

14.
宝庆理瑶(笔者注:此处的“瑶”是指明清古籍中的苗或瑶,有时单指苗族或瑶族,有时泛指各少数民族。此为后一概念)同知府是清政府在湘桂边界设立的治理城步,绥宁和广西极少部分地区少数民族的特别行政机构。建于乾隆五年(1740年),撤于宣统二年(1910  相似文献   

15.
广西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审美意蕴,它是南丹白裤瑶族群集体记忆的“史书”,是南丹白裤瑶身份认同的表征,凸显了白裤瑶族群独特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6.
茶山瑶是瑶族三个支系中的一个支系。它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只有口头语言,叫“拉珈”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是瑶族三大语言之一。“茶山瑶”为汉称,自称“拉珈”。“拉珈”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本文为叙述上的方便,采用“茶山瑶”称呼。茶山瑶主要分布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中、北部和金秀河两岸的村落,如金秀镇四村、梦村、美村、刘村、田村、金村、社村、六段、六定、长二、长丹、将军、寨保、杨柳、三片、平道、长垌、滴水和罗梦等村。总人口为9060人。和其他民族一样,茶山瑶的生活习俗也是丰富多彩的。其中的“做功德”(此为汉话,  相似文献   

17.
布努瑶是瑶族的第二大支系。文章选择学界关注度较高的密洛陀古歌、原始宗教信仰、族源三大主题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布努瑶研究成果进行回顾,认为从世界瑶学研究来看,布努瑶研究起步较晚,成果有限,没有形成学术团队,其学术价值有待发掘。布努瑶研究是世界瑶学的下一个突破口,今后应着力于探讨布努瑶在瑶族中的地位和代表性,布努瑶在历史上的迁徙时间和路线,布努瑶的族群认同及其变迁以及布努瑶与壮族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瑶族民间舞蹈概况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宋代,就有文人墨客描述瑶族民间舞蹈的情况,宋人周去非在其著《岭外代答》中说:“瑶人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其庙前,令男女之无室家者,男女各群连袄而舞,渭之蹋瑶。”沈辽在其所著的诗词中,也着笔描写了瑶族祭神跳《长鼓舞》的诗句:“社中饮酒不要钱,乐神打起长腰鼓。”  相似文献   

19.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自明初以来就成为以瑶、汉两族为主的杂居区域,居住在山中的过山瑶的饮食、服饰和语言等同平地族群逐渐模糊,但依然存在明显的族群边界。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居住的环境、生计取向以及风俗习惯上。本文描述富川过山瑶的族群特征,认为过山瑶族群与平地族群区隔形成有三个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前富川历代统治者对瑶族人民严酷的民族政策使其不断迁往偏远山区,形成族群的地理区隔;随着历史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计方式形成了过山瑶固有的社会价值观念;与生计方式相适应的过山瑶"两头扯"婚俗形成了族群文化圈,分享共同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盘王歌书》是瑶族的长篇史诗,是瑶胞的“国际歌”。它形成于唐朝中期,是我们今天研究瑶族史前社会、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民间文学以及民族融合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