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培刚先生主编的《新发展经济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这是一部运用历史的综合的分析方法,首次试图建立发展中国家自己的发展经济学的学术专著。这部重要的学术专著的面世,打破了由西方经济学家垄断发展经济学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局面,解救了发展经济学的“危机”,开创了发展经济学的新阶段,使发展经济学获得了新的生机。这部著作具有较高的理论学术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作为张培刚先生的学生,在拙文中,仅仅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学习体会,与该书的广大读者交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西方发展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与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的视角,评述了张培刚早在40年代就系统地提出了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主题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思想,包括:(1)关于农业与工业的相互依存关系;(2)独特而全面的工业化定义;(3)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在工业化中的“先行官”作用;(4)工业化的发动因素与限制因素;(5)工业化的程序、阶段和速度;(6)工业化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7)关于引进外资和开展对外贸易。文章最后还评析了张培刚关于建立“新型发展经济学”的构想及其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思想的第一次飞跃,其标志就是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提出;第二次思想的飞跃则是从扩大研究范围、改进研究方法入手全面改造西方发展经济学,创建我国新型发展经济学。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始终是发展经济学不变的主题,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则是新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张培刚关于中国问题研究的"六论",即"猴子变人论"、"历史幽灵论"、"多元经济中国——历史教科书论"、"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论"、"武汉小康论"和"牛肚子理论"等意蕴深远,对拓展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视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回顾与再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如何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四十年代中后期,张培刚教授在留美期间所著《农业与工业化》(此书中译本直到1984年才由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一书,是最早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研究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的专著。四十多年过去了,重读张先生的著作,并把他当时提出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现在的西方发展经济学一些成熟观点相互比较和印证,就会发现:经过不断演进的西方发展经济学,在许多方面是张先  相似文献   

5.
张建华  温杰 《江汉论坛》2007,(10):142-143
首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暨庆祝张培刚教授95华诞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9-10日在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分会主办,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承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80余名经济学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这既是一次庆贺张培刚教授95华诞的盛会,也是我国发展经济学界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6.
正当国人远渡重洋到西方学习发展经济学时,一位来华讲学的世界银行学者告诉我们:“发展经济学的创始者是你们中国人——张培刚。”现任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张培刚教授早年在哈佛大学学习时以他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为东方人第一次赢得了威尔士奖,并在1949年作为“哈佛经济丛书”之一出版。尽管这本书在国外享有盛誉,但我们是在1984年才看到中译本的(《农业与工业化》的上卷《农业国工亚化问题初探》,以下简称《初探》)。  相似文献   

7.
发展经济学中的民族主义问题伴随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而逐渐变得严峻起来。考察民族主义的起因,弄清民族主义问题的实质内容,认真分析对待民族主义的不同态度,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发展经济学的兴衰,积极推动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一、发展经济学中民族主义问题的起因1.发展经济学最初的殖民经济学特性,决定了与之相对立的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发展经济学是战后从西方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尽管它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表面上看一开始就是为发展中国家服务的经济学,但…  相似文献   

8.
郭熙保  马媛媛 《江海学刊》2013,(1):72-79,238
发展经济学家提出的发展战略在中国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这些战略可以归纳为四种模式:增长优先、沿海先行、投资驱动和出口鼓励。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些模式逐渐暴露出它们的弊病,因此必须适时加以转变,即增长优先转到增长与公平并重、投资驱动转到投资与消费共同驱动、沿海先行转到区域平衡发展、出口鼓励转到出口中性。发展经济学只探讨处于贫困陷阱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如何启动,但对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将如何发展却研究甚少。中国在高速增长时期采取的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学中都能找到其理论来源,但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中国经济应如何发展,发展经济学却未提出有价值的理论与战略。中国将在探索中前进,其发展经验将会促进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陈文科是我国经济学界尤其是农经学界的一位知名经济学家。 2 0年来 ,他不唯上 ,不唯书 ,不跟风 ,唯勤唯实 ,实行理论经济学研究与应用经济学研究相结合 ,致力于大国发展问题 ,特别是大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著述颇丰 ,新论迭出。这集中反映在他的大国经济研究成果的代表作———《陈文科选集》(以下简称《选集》)中。一、中国农村 :陈文科大国经济研究的切入点转变研究方法 ,扩大研究范围 ,将研究重点由发展中小国转向发展中大国 ,这是发展经济学创始人张培刚的振聋发聩之论 ,也是发展经济学走出困境的基本途径。多年来 ,陈文科作为大国…  相似文献   

10.
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经济学理论的逻辑演变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一方面,理论和实践的演进在基本走向上是一致的,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共性和规律;另一方面,这两个进程在阶段转换的时间上、在内容特征上又不尽一致.本文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照应贯穿于时序分析之中,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中去透视中国经济的实践,并从中国经济实践中去反思发展经济学理论,力图揭示出理论发展与实践进程在基本一致的取向中,存在"不一致"的根源、理论蕴涵和实践启示,从而为我们正确地把握发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方向,认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一种分析框架.文章认为,这两个或分或合、或慢或快、或滞后或超前的发展进程表明,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其经济实践需要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指导,发展经济学也需要中国经济实践为其提供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