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监督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总监的监督机制分为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两大类,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的监督机制、制约机制弱化,是因为所有者缺位,经营者越权,以致在企业控制权转移、声誉机制、介入企业治理、破产清算等方面都难以按市场机制运行。  相似文献   

2.
浅议宋代税收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税收对宋朝统治者维持其财政收支平衡非常重要。宋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税收监督在内的制度体系。事前监督主要是重视对民赋簿籍的记录以保证税赋的合理性,事中监督主要包括对完税凭证、税收帐簿的记录,事后监督主要包括官员对税收的报告和对官员税赋征收的考核。事后的监督又成为事前监督的前期依据。这些较为科学的税收征管制度有效地维护了宋朝庞大的财政开支,在今天看来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单位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而这三个方面的监督必须相互联系,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会计监督,除了领导重视及完善控制环境外,内部控制机制尤为重要,同时还必须重视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培养,建立健全定期报告和分析制度,保证高校会计监督体系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4.
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地方性法规、规章数量的日益增多,出现了法规和规章交叉、重叠甚至冲突等问题。究其原因,立法权限不清,程序不明,固然是产生问题的根本,但立法监督机制不完善则是关键所在。完善地方立法监督机制,既要在有关法律中明确各级立法的权限,又要对立法的各个环节严格监控,同时还要加强事后监督;既要完善监督机构,提高监督者的素质,又要加强监督职权和职责。  相似文献   

5.
公司资本制度改革以事后监督取代事前监督的根本原因,是事前监督的实施效率和立法效益低下,而不是事后监督必定更有助于根除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 这意味着,改革之后仍应重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消除以及股东道德风险的防范. 为此,立法在转变行政机关职能的同时,还应当对行政机关之外的其他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进行重新定位,同时对配套的监督方法与机制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认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监督,否则就要犯大错误.监督来自于党内、群众和民主党派等三个方面.他要求健全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约束执政党各级领导的权力.当前腐败现象的蔓延暴露了监督执政党机制中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对权力的监督十分乏力.因此,必须以邓小平监督思想为指导,建立对执政党及其领导成员有效监督的新机制,包括建立对权力授予的监督机制、改革执政党自身的监督机制、探索群众监督法制化的有效途径等,以期对执政党各级领导人的权力起到切实有效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法典》规定的成年意定监护制度中,意定监护监督机制存在缺失。通过比较典型国家的意定监护监督机制可以发现,由公证机构介入意定监护监督的“双轨监督”有助于实现公力监督和私力监督的平衡。在我国法语境下,这一路径已经具备了规范基础与实践基础。未来,我国应以司法解释或特别法的形式,倡导以公证的方式设立意定监护并由公证机构作为意定监护监督人。公证机构在意定监护的设立(事前)、意定监护职责的履行(事中)和意定监护的救济(事后)三个方面,分别履行意定监护协议审查、监督私力监督人和监护人、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和参与意定监护纠纷调解等职责,从而构建起我国以公证机构为核心的意定监护全程监督方案。  相似文献   

8.
深入领会并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必须走出以下五种思想误区:重团结,轻监督;片面强调监督纪律,忽视监督权利;重上级监督,轻下级与同级监督;重事后监督,轻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割裂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关系。只有走出这些思想误区,才能使党内监督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行政权力是公权力的核心。如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到位,则腐败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对腐败问题的研究,必须从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机制入手,才能找到其产生的根源和治理的对策。笔者认为,我国当前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主要表现在:正常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不到位,政党监督机制作用发挥不理想,社会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司法监督机制难以开展。因此,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建立以合理设置行政权力,加快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科学界定政府职能为重点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其二,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垂直领导体制,扩大党内民主范围,完善民主党派监督的政党监督运行机制;其三,提升公众的监督能力,完善信访举报制度的社会监督机制;其四,建立跨区域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制度,打破司法保护,形成有效的司法监督机制。在四大监督机制的建设过程中,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是重点,政党监督和社会监督是重要组成部分,司法监督是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物资采购由于采购过程、厂家选择、采购渠道、监督不力等方面的问题,采购价格偏高,应通过发挥价格监督机构专业化、信息化优势和事前控制、事中指导、事后监督的管理职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西方金融监管体制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因素日益积聚,社会各界对金融监管问题的理论研究随之深入,我国金融监管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长足发展。简要回顾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和特点,对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现状及其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借鉴意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金融监管制度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的不一致 ,以及在经营者控制经营活动的情况下 ,极易产生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问题 ,所以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就成为完善企业制度的必要手段。财务监督其实质是所有权监督 ,其具有两大监督体系 :内部财务监督体系和外部监督体系。采取何种监督体系 ,应结合企业的经营实际 ,因此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机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实施财务监管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改进、提高以及预防腐败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法规和制度、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监管人员法律保护和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工作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区域性金融危机相继爆发 ,促使人们又关注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及其系统性风险 ,一般倾向认为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监管放松并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到了 90年代后期 ,金融监管理论逐步转向协调风险和效益之间的均衡。与之对应 ,混业经营成为全球金融发展的四大趋势之一。从而混业监管模式也成为一种趋势。反观我国金融监管模式 ,现阶段以分业监管为重点 ,虽然在短期内适应我国分业经营为主的现状 ,但随着承诺WTO期限的到来以及混业经营的萌发 ,我国必然会走向混业监管模式。基于此 ,文章提出了我国金融监管模式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对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与监管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是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共同课题。但从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的实际情况来看 ,金融监管还处于一种低效率的状态 ,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面对加入WTO、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形势 ,要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 ,增强管理风险的能力 ,就必须从完善金融监管的基础和监管创新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目前,海峡两岸金融监管机构合作进入了实质阶段,但是海峡两岸的金融法律制度仍未与之相配套,其中金融监管体制的差异成为了海峡两岸金融监管合作的最主要法律壁垒。海峡两岸金融监管机构应借鉴欧盟金融服务法推行相互承认原则的成功经验,确定海峡两岸金融监管合作的原则,进而整合海峡两岸金融法律制度,以消除金融监管合作中的法律壁垒。  相似文献   

17.
论明朝财政监督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朝封建统治者为推行财经政策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大力实施财政财务监督。为此 ,建立了以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为中心的监察性质的财政监督体制 ,并制定和完善了有关的法律、法规。颇具成效的财政监督则促成了明初百年的繁荣和兴盛。明朝财政监督体制具有为君主集权服务的特征。同时监督机构的职责既有分工 ,又互相交叉 ,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网络。而财政监督机构又按行政区划来设置。这些都显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整个金融活动中,金融监管决定着金融市场规范性与绩效性的演化方向与路径,对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经济系统的绩优运行路径依赖具有全局性的关键作用。为揭示金融监管过程的复杂性及监管行为的动态演化路径,建立演化博弈模型来分析金融制度、市场参与者素养、市场有效性、交易成本与金融监管的相关关系。研究认为: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违规带来的超额收益、违规成本和监管者的查处成本、查处力度、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以及市场自身对违规行为的惩罚等因素决定着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选择,决定着金融市场的演化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金融监管是一国政府当局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纠正金融市场失灵所作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依托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分析研究了制约金融监管效率的金融伦理问题,指出金融监管的目的在于实现金融体系中伦理公平和市场效率的均衡。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相容和参与约束限制条件下,金融监管的效率受到了来自被监管者和监管者自身伦理障碍的双重制约,从根本上而言,有效金融监管有赖于金融伦理的建设和维护,有赖于"个人伦理完整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学术界和政界对金融监管体制构建和监管模式选择的深度思考。多元Logit模型可用于检验各种因素与金融监管模式选择的关系。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表明,部分统一监管和统一监管模式更适用于混业经营。而且,部分统一监管尤其是统一监管模式倾向于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分离。统一的监管模式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良好的政治制度以及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