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孤岛的社会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时期孤岛的社会动态魏宏运上海旧称十里洋场,是外国人心目中的“冒险家乐园”。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英法租界处于日军四面包围之中,成为孤岛。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英法租界,孤岛不复存在。孤岛这个词,不知何人首先提...  相似文献   

2.
随着“八·一三”沪战的爆发 ,国民政府在上海的商业领导地位发生了动摇。通常认为 ,在194 1年 12月 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租界前 ,上海的“孤岛”地区是一个“自由”的商业市场 ,国民政府对“孤岛”的商业管理也并未完全放弃 ,但对此仅是一笔代过 ,言之不详。本文通过对现有档案等资料的研究 ,发现在整个“孤岛”时期 ,国民政府对上海的商业管理虽然较之战前有所减弱 ,但仍然尽其所能进行管理 ,不少政策、法令通过商会团体在“孤岛”继续得以贯彻实施。国民政府对上海“孤岛”有效的商业管理 ,不仅奠定了“孤岛”商业繁荣的基础 ,而且对大后方经济的稳定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 ,这种“繁荣”是畸形和变态的 ,对抗战所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3.
给徐的创作贴上浪漫奇幻的标签,拘囿了对徐作品的阐释向度,进而影响了对“孤岛”时期徐创作的价值判断和文学史定位。实际上,《荒谬的英法海峡》既构设了理想的乌托邦社会,又不断解构这个乌托邦,揭示了乌托邦与殖民的连带关系,形成了对“殖民乌托邦”的深刻透视。叙述中难以妥帖安置的裂隙矛盾和逸出的观念情感,引导我们把小说的故事视为上海“孤岛”的隐喻。无论是空间围困、观念悖论,还是人物组合、爱情关系,在隐喻中都实现了意义指涉的迁移。揭开乌托邦和浪漫爱情叙事的乔装外表,才能发掘小说中的上海“孤岛”体验和战时国家情怀的潜在表意。徐创作对潜文本的精心构设,为我们研究孤岛文学乃至半殖地写作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总结“文革”历史经验的启示○孙凯民一、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代替愤怒和忧伤的诅咒“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是邓小平革命生涯中经历的最艰难、最曲折的时期。他两次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并被撤销一切职务。他对林彪“四人帮”深恶痛绝,但他没有停留在愤怒和忧伤...  相似文献   

5.
<正> 大家都知道老作家陈白尘同志是著名剧作家,但很少有人晓得他还是一位诗人。他写过诗。闻名重庆的《我是较场口的土地》一诗,就是他作的。因这首诗发表时署名“马凡陀”,所以大都不知道是出自陈白尘同志手笔。一九四六年重庆“较场口事件”发生后,激起了广大群众的愤怒,文艺界进步人士纷纷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诗词是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精品。郭沫若尊其为“泰山北斗”,柳亚子称之日“雄奇瑰丽”。毛泽东诗词成集公开出版后,注家蜂起。遗憾的是许多种版本的注释,在涉及诗词中有关人性与阶级性问题时,或者避而不谈,或者只强调阶级性而抹煞其人性。诸如“崇高境界”、“豪迈气概”等几乎成了注释每首诗的公式。诗词中即使有明显抒情见性之处,也笼统地抽象地概括为“革命豪情”。这样,不仅损害了毛泽东诗词的原意,而且模糊了它的富有个性的风格特色。古今中外,凡是成功的诗作,必定是有真感情、真性情的诗。恩格斯说“愤怒出诗人。”这话不仅说明诗歌是人类历史上不平者的呼唤,反抗者的呐喊;而且揭示出诗歌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们从钱毅同志遗留的日记中,摘抄出有关父亲阿英同志在“孤岛”时期的戏剧活动的部分内容。1940年12日至次年9月这十个月的日记,已以《阿英在“孤岛”时期戏剧活动片断》为题,摘录在《戏剧论丛》1981年第一期上发表,这里是以后几个月的日记摘录。 “孤岛”沦陷后,钱毅赴新四军时,曾将日记交好友萧宁一同志保存,解放后才由我们取回。这  相似文献   

8.
1938年十一月十二日,在上海沦为“孤岛”的周年,我和另境先生借威海卫路中社礼堂结婚。我们的婚礼成为“孤岛”上的文艺界战友们一次大团聚的活动。我接触到文艺界的进步人士,听到和看到许多“新鲜”事儿,至今不能忘怀。第一件使我感到特别“新鲜”的就是关于《文艺阵地》的事。  相似文献   

9.
一 一九三七年将近年底光景,国民党军队撤离了上海,此后,除了英法租界这块“孤岛”外,整个上海沦陷了,恐怖气氛笼罩着整个“孤岛”。当时上海进步文艺界的一部分朋友已撤离到内地和香港去了,另有不少进步文艺界人士如郑振铎、许广平、梅兰芳等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够离开上海,留  相似文献   

10.
1938年,“孤岛”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举行了一次极有意义的“鲁迅思想座谈会”。我是当年的与会者之一,虽已老迈,但深感有责任把此会的情况记述下来,以保存这份史料。 “鲁迅思想座谈会”尽管只举行过一次,却是极其令人难忘的一次。它的举行当然不是偶然的。那时候,上海“租界”已沦为“孤岛”,为了坚持  相似文献   

11.
郑志强 《中州学刊》2006,(6):169-174
自唐代孔颖达主编《毛诗正义》,首倡“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之后,关于《诗经》中只有“风”、“雅”、“颂”三体诗,而没“赋”、“比”、“兴”三体诗的主流见解,在《诗经》学史上流行了一千余年。但笔者认为,这种认识与《诗经》现存文本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事实上,现存《诗经》文本中,应是风、雅、颂、赋、比、兴“六诗”俱全的。然而,由于《毛诗故训传》至两汉交替之际已成断简残篇,所以在东汉末年,《诗》学大师郑玄对“六诗”的概念产生了误解。而孔颖达等又盲目遵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教条,武断认同了郑玄的解读,致使后来的《诗经》学者陈陈相因,谬种流传。经考析,现存《诗经》文本中保存有风体诗83首,赋体诗43首,比体诗55首,兴体诗39首,雅体诗46首,颂体诗约39首。  相似文献   

12.
记得前两年,锡金同志撰文回忆“孤岛”期间党组织了一部分同志“分头办了一些刊物”,这中间还有一本取名曰《万人小说》的文艺刊物,“似只出了一期”,“由王元化同志代它组稿”①。包天笑在《钏影楼回忆录》中说:在“孤岛”期间,有一位叫佐恩(王元化当年署用的笔名)的青年作家经常上门,他很能说话,是左翼阵营里的人,我的一部长篇小说《海市》,就是应他的邀约而创作的,并由他拿去发表在一份新办的《万人  相似文献   

13.
《古诗十九首》以不可遏抑的笔触集中关注了自然界中生存在繁复冗杂、困厄无休下的人的精神状态,真正以文学的手段展示了一个特定时代中“人学”在文学乃至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这种精神式的“回归”或“复位”使得《古诗十九首》在情感体现过程中更加趋于个体、趋于自我。也许正是如此的原因才会成就《古诗十九首》作为预示一个“文学自觉”时代到来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14.
江立中 《云梦学刊》2004,25(5):83-87
盛唐诗人贾至贬谪岳州三年,留下来约三十首诗和一篇散文。诗歌可分为送别寄赠诗、思归诗和山水诗三类。其总体风格是有哀怨而无愤怒,气度不凡。在众多唐代贬谪诗作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5.
上海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研究室全体同志,收集和编辑的《上海‘孤岛’文学资料丛书》,已整整搞了四年,到1983年9月止,这个项目的重头——《上海“孤岛”文学作品选》也已定稿。这使我们,特别是我这个被指定为全书定稿的人,舒了一口气。的确,我们全室人员,限于水平,也限于资料的残缺,不能尽如人意,然而对于我们全室人员来说,收获应该不能算小。我们邀游了一遍上海“孤岛”时期的文坛,我们有所充实。  相似文献   

16.
时代的变化真是快,比如说如今女性的穿着就越来越“大胆”,以至于今年肚兜、吊带装、拖鞋成为时尚。结果就出现了女性裸背露脐出入公共场所畅行无阻,而男士同样“透明度”却以“衣冠不整”为由被拒之门外的尴尬场面——于是有愤怒者提出“性别歧视”的抗议,出此言者乃须眉男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混沌学”理论中“蝴蝶效应”的视角解读菲利普·罗斯的小说《愤怒》,通过展现主人公一个个微不足道的选择,如何一步步地造成了他最后的命运结局,以期展示主人公生活中的“蝴蝶效应”,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8.
路翎小说中描述的疯癫诸相,如自虐、极端狂妄自大、虚妄的幻觉体验、道德上的自我惩罚、情欲绝望的兽性等,既是社会真实情状的书写,又是他的挖掘人物“原始强力”和发挥作家“主观战斗精神”文学观念的集中体现;这不但强化了作者对造成疯癫的黑暗丑恶社会愤怒的控诉,而且拓展了人性书写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统观《古诗十九首》中运用植物意象的十首诗歌,其植物意象可以分为四类进行诠释,即“时序之草”、“生命之树”、“遗远芳华”和表现“情爱依附”的植物意象,而每类植物意象又各自具有较为深远的文化意蕴。在对《诗经》、《楚辞》植物意象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古诗十九首》的植物意象在艺术表现上具有自己的特点,体现了“婉转附物,怊怅切情”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载诗十一首,其中一首署名应季先。应季先,东汉冲帝、质帝时(145—146年)任巴郡太守,汝南人。其余十首均未署名,有七首或谓“巴人歌曰”,或谓“国人作诗曰”,另外三首描述巴地人情风习,以“诗曰”提引。这十首汉文诗均系巴人所作。 在民族文学交相融汇的历史过程中,华夏文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向心力。这十首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