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碧英 《理论界》2006,(4):133-134
教育在我国当代社会阶层分化和流动中起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作用。如何有效地促进弱势群体向上良性流动,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维护教育公平这一途径,可以切实有效地促进弱势群体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弱势群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防止"断裂"社会的产生;有利于其具备"向上流动"的人力资本,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有利于逐步形成以"自致性"因素为主的社会分层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整个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其"充分社会化",从而有效消除社会"结构性"紧张.  相似文献   

3.
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流动是建设现代社会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社会流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旧有的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并制约社会合理流动;二是"阶层固化"现象挑战社会流动公正底线;三是教育公平性恶化妨碍社会正常流动;四是社会渠道开放不够影响公民发展空间。推动社会合理流动可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消除制度性障碍,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二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现代社会结构;三是调整国家教育资源分配格局,促进教育公平;四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更多普通劳动者提供向上流动机会。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学历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学历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以及对作为地位教育的研究生教育的阐述,说明研究生教育在如今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中,对劣势阶层子弟替代优势社会阶层,底层精英向上流动,生存教育向地位教育的转变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此研究源于教育社会学家对于教育机会均等化的关注。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工作职位、人际交往也都要求教育程度。教育不仅对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作用 ,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由于现代社会存在着分化和分层 ,教育不但能促进社会分化 ,而且越来越成为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证明 ,教育确实能使人们向上社会流动 ,但是它的作用是有条件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流动。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 ,教育系统与劳动领域的筛选、训练以及个体在成人职业、经济和身份地位中的分配密切相关。实际上 ,取得成人地位的流动和非流动途径在教育系统内就已经形成了 ,教育系统的成层符应了社会分层。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晋江市216名被征地农民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个角度,研究被征地农民职业流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尽管被征地农民职业流动性相对较强,但不能促使其职业地位显著提升。在人力资本方面,受教育年限越长、非农技能、失地后非农工作时间越长,均促进被征地农民职业向上流动,并抑制其向下流动;在社会资本方面,征地后人际关系网络变大、政府或社区的就业帮助,均抑制被征地农民职业向下流动,但对向上流动影响均不显著。综合来看,人力资本对职业流动的影响程度强于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的加剧,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与农村学生的社会流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农村学生在社会流动与社会地位获得的过程中,因为制度、权力和资本的合谋,教育所铺架的向上流动的阶梯出现了明显的短路,结果导致部分农村学生弃考和辍学.重塑农村社会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差异补偿和完善市场与社会规则能够使教育改变农村学生的身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催生了规模日益扩大的民工潮,也造成了严峻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事关社会公平,也与农民工的前途和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流动儿童动荡的生活和转学经历、边缘化的学校教育、再生产阴影下的家庭教育、居住环境及文化资源、父母教育程度及亲子交流、家长的教育期望、流动儿童自身对未来出路的迷茫等问题的探讨,认为在当前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下,教育对于处在城乡夹缝中的流动儿童而言,更多地是一种阶级再生产的渠道,而非向上流动的阶梯。  相似文献   

9.
从教育功能论和再生产理论两种社会学理论范式出发,分析中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状况。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扩张有其社会流动的意义,但是在社会阶层差别扩大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高等教育的不协调扩张会加大社会阶层的差距,造就不合理的社会。要想真正有效地发挥教育的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有必要建立向弱势群体倾斜的教育体制。也可以尝试实施对农民等低收入阶层子女的扶助。只有这样,教育才会恢复它应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的"马太效应"与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高等教育的“马太效应”对弱势群体社会流动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公平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使公共教育资源从分配上向弱势群体倾斜以及使教育方式多元化等对策,来消除高等教育“马太效应”的影响,增加弱势群体向上流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试论当代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小彬 《人文杂志》2003,(5):134-140
本文着重探析了当代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机制。笔者认为 :知识与社会的关系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宏观动力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中观机制主要是教育机制和职业提升制度 ;在自主意识指导下的社会理性选择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微观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体系下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机制的内部作用力有所不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代转型社会中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特点 ,即当前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呈现整体结构性向上、并具有相对滞后性特征 ,主要表现为主流体制与自由市场间流动、体制内升迁以及短期空间流动 ,自主性流动增加 ,但政治调配仍发挥一定作用 ,人文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出现中心地位的互换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社会流动和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教育制度对原有社会结构的复制作用可以看作是已有社会结构在教育制度上打下的烙印;而另一方面,教育也为社会流动与社会合理分层提供动力。要促进教育在社会上升流动中的作用,其关键在于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进程中最脆弱的群体是流动儿童,流动儿童对自身角色、群体边界、社会关系、他人关系认识模糊,缺乏社会归属、孤独自卑心理强烈,与其他青少年儿童相比,他们有更多的人格缺陷.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和谐中国”的目标,郑重承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对此,我们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有效地建起一套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健全人格教育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士人在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战国时期所进行的活动,可概括为"社会流动"。战国士阶层社会流动有垂直流动、水平流动、代内流动、代间流动等几种方式。其中,垂直流动尤其是向上流动,是显著的流动方式。士人实现向上流动的途径包括从师、游说、引荐、国君招贤等。士阶层社会流动是对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作出的积极回应,同时也表明,战国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期。正因为此,战国士阶层社会流动呈现出主体平等性、非制度性等特征,与秦汉以后大一统社会下士大夫社会流动有着显著不同。目前,学界对战国士阶层社会流动的考察尚不够全面系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由于地位的低下,贫苦农民都希望实现向上流动,提高其社会地位.农民弃农经商的目的不单是为了维持其生活,也是为了提高其社会地位.一般情况下,农民可以通过弃农经商而致富,这能够为农民向上流动的实现奠定一定的经济基础,进而实现农民社会地位的提高.因而,弃农经商不失为一条农民向上流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弱势家庭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但弱势家庭对教育作用的怀疑导致其教育期望偏低,这无疑将抑制其子代的代际流动。通过2020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家庭社会资本越多,家庭教育期望越高,也越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对子代寄予更高的教育期望;并且,弱势群体的关系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更显著。对此,可从提高资源可触及性、增强资源可信任性、鼓励个人和家庭用开放包容的思维积极主动向外界寻求帮助三个方面提高弱势家庭的关系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进而推动社会阶层的代际流动。  相似文献   

17.
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整合与学校教育的指导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流动人口的增长带来了流动儿童的基础教育与社会整合问题。学校教育以其独特的社会整合功能,通过对儿童社会适应性的教育和介入家庭教育指导,可以有效促进流动儿童与流入地社会的良性整合。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阶层流动进入了以市场化为主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的职业高级化为主轴、以内涵式流动为特征的常态流动阶段.高等教育在社会阶层良性流动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社会分层使高等教育在起点、过程和结果中产生不公平现象己成为社会现实.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教育机会实现的平等,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社会机制,促进社会阶层良性流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2006年11月通过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所作的一项电话访问资料,通过香港代际和代内职业流动状况来描述分析香港近30年社会阶层流动的状况.本文指出香港社会阶层的流动性高,中层以下尤其显著,反映阶层结构具有开放性,其中教育是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在收入分配两极化越来越显著的香港社会中,个人奋斗的价值现为何仍然被多数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中功能主义和冲突论分别揭示了教育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中的不同面向,其中,功能主义分析了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流动中的动力作用,冲突论则着重于教育在地位传递中的作用,而有关地位获得的经典实证研究则揭示了教育同时作为地位生产机制和再生产机制在个体地位获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