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书《齐孙子》,学者多称其内容与传世史书有所不合,最为乐于援引称道者,即为载于该篇第一简简背之“……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按《史记·魏世家》记魏惠王十八年齐、魏桂陵之战,未提及庞涓,记其后十三年齐、魏马陵之战,谓庞涓自杀,太子申被虏;又《孙子吴起列传》记载马陵之战曰:“……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这就与《齐孙子》所载除战地不同之外,厥为庞涓的自刭与被禽之不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孙膑的故里,现有郓城、鄄城、阳谷三说。笔者在翻检了《春秋》、《左传》、《古本竹书纪年》、《史记》、《汉书》等文献材料后,对郓城①、鄄城、阳谷②三说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在这三说当中,以郓城说的根据最为充分,最接近历史的真实。兹予以申论。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孙子武者,齐人也。”“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这是我们研究孙膑故里的基本文献依据和基本出发点。《史记》这段文字谈清楚了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二年四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座汉武帝初年的墓葬里发现了散佚一千数百年的《孙膑兵法》。这部古兵书的出土,对于我们研究先秦时期军事问题和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特别是《擒庞涓》篇,对于进一步探讨早期军事家的战略、战术思想,提供了宝贵资料。 《孙膑兵法》里的《擒庞涓》篇,是记述战国中期有名的“围魏救赵”的魏齐桂陵之战。孙膑在这次战役中,采取“批亢捣虚”的战法,调动魏军于运动中,乘隙发起不意的攻势,击败魏军于桂陵,擒获大将庞涓。  相似文献   

4.
(一) 《孙膑兵法》大致是在什么时候失传的? 《孙膑兵法》早已失传,是在什么时候失传的,这是值得考察的一个问题。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汾银雀山一号、二号汉墓发掘时,内中出现大批竹简,除《孙膑兵法》外,还有《孙子兵法》,现两书均由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这是我国考古工作者近年来一大贡献,也是社会科学领域内一大喜讯。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早已说明:孙武是春秋末年齐国人,吴王阖庐用他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武著有兵法十三篇。孙膑是战国中年齐国人。齐威王曾向他“问兵法,遂以为师。”孙膑两次协助齐将田忌攻魏,他们采用“围魏救赵”和“减灶”等策略,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因此“显名天下,世传其兵法”。同时《史记》还提到:孙膑是生在孙武“后百余岁”,“膑亦孙武  相似文献   

5.
<正> 战国中期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向存两说。《史记·魏世家》集解:“徐广曰:‘在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虞喜《志林》云:‘马陵在濮州鄄城县(今山东鄄城县)东北六十里,有陵,涧谷深峻,可置伏。’按:庞涓败即此也。徐(广)说马陵在魏州元城县东南一里,庞涓败非此地也。”笔者认为以上两说皆非。本人初步考证,马陵战址应在今山东临郯之间的马陵山。据臧励和《古今地名大词典》:“马陵山,亦作马岭山,在山东省临沂县东南九十里,南抵江苏省之宿迁。绵恒数百里,山口崭然中直,宛如斧劈,相传为夏禹所凿”。此说根据有二:一是《史记·孙吴列传》载:齐军救韩入魏,“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今河南开封)。  相似文献   

6.
孙膑洞     
<正> 我国战国中期著名军事家孙膑,生于阿、鄄(今山东阳谷、鄄城一带)之间,曾与庞涓师事鬼谷子学军事。庞涓仕魏后,嫉妒孙膑才能,把他骗去加害膑足(剐掉膝盖骨)。孙膑脱难后,离魏至齐,为齐威王军师,协助齐将田忌指挥了桂陵和马陵两次战役,大败魏军,生擒庞涓,从而“名显天下”,并著有《孙膑兵法》。(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颇有盛名。但后遭齐相邹忌嫉妒,不得入齐(见《战国策·齐策》)。其晚年不见记载,很有可能是从此隐居不仕。据《莒州志·古迹》载,莒县东南百里甲子山  相似文献   

7.
1988年第2期《贵州文史丛刊》刊载拙文《马陵之战.并非史实》.1992年9月,海峡两岸100多名学者于山东省临沂市召开了《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讨论会,会后所发的“综述”和“会讯”(见《文汇报》1992年10月21日第6版;《中国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12期和1993年第1期)均将“历史上究竟有无马陵之战”以黑体头条列出。与会者一致认为马陵之战是无可否认的。“综述”“会讯”已画龙点晴出“有派”要旨:《孙膑兵法》为残简;庞涓于桂陵之战后乃复出;”卻氏左戈”是“有力佐证”。鄙人颜厚,愿再次张充质的。一、究竟怎样对待汉简《孙膑兵法》“有派”说:《汉书·艺文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吴孙子》八十二篇。《齐孙子》就是《孙膑兵法》,而汉简《孙膑兵法》只发现三十篇,还大部分残缺不全,怎么能根本仅占全书三分之一多一点的残简没有提到马陵之  相似文献   

8.
由于《史记》对桂陵之战的记载过于简略,且把此战的一些材料附会于马陵之战,因此令人对这次著名战役久久奠得穷其究竟。依据临沂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许多相关难题可试作考释,其中双方战地当在今山东菏泽东北郊之桂陵;激战结果,齐胜魏,俘庞涓。从此,齐最强于诸侯,而孙膑也因其奇妙战策而名显诸侯。  相似文献   

9.
孙膑是战国时代伟大的军事家。其所著《孙膑兵法》,古代文献中早有著录,惜中古以后渐不流传,前几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文物中有该书竹简,虽有残缺,但全书体制及主要内容基本保存下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如果说孙武是我国古代的武圣的话,那么孙膑可以说是武亚圣了。对于这样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的故里作一考辨是有意义的。关于孙膑的故里,司马迁《史记》仅有“膑生阿、鄄之间”的简单记载。“阿”是古阿泽,在山东郓城东  相似文献   

10.
<正> 春秋战国之际,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孙武、孙膑两位杰出的军事理论家。他们总结前人的军事经验,结合自己的实践,分别写出了《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两部军事名著。孙膑的弟子们把这两部兵法中的思想理论,合称为“孙氏之道”(《孙膑兵法·陈忌问垒》篇末残简。下引两兵法,不发生歧意的,只注篇名。),并指出,孙氏之道的创立与承继的源流及递传脉络:谓其首创于东南,“明之吴越”(同上),而后又流布发展于北方,“言之于齐”(同上)。两汉司马迁作《史记》时,将孙武、孙膑并称做“孙子”,且将二人生平事迹并入一传,载明两人的关系曰:“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史记》本传)。由是可见,古人是十分重视二孙子的共同点的。实际上,我们翻开二孙子的两部兵法相互比较对照,便不难发现他们的军事思想和理论,的确有几多相同、相似  相似文献   

11.
<正> 夏代是《史记》所记殷周以前的第一个朝代。《尚书·召诰》说:“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诗·大雅·荡》说:“殷监不远,在夏后氏之世。”这都是西周初年的记载,则殷前有夏,实无可疑。夏代相当于商代汤以前的世系,《史记·殷本纪》  相似文献   

12.
<正> 孙膑是战国时代卓越的军事家、思想家。他在任齐国军师期间,围魏救赵、添卒减灶、伏兵马陵、智擒庞涓,在我国军事史上写下了十分壮观的一页,而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精彩的军事辩证法观点,又为人类思维认识的宝库提供了新的养料。不仅如此,他甚至在数学发展史上也有重要的贡献。梁宗巨《世界数学史简编》称:“查阅历史,对策论的始祖却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学家孙膑”。这个说法并不夸张。  相似文献   

13.
近将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与《史记》对勘,偶得两则,兹录于下: 一、《史记·魏世家》:伐楚,道涉山谷,行三千里而攻冥阨之塞。”《战国纵横家中》无“山”字,《史记索隐》也说:“涉谷是往楚之险路。从秦向楚有两道,涉谷是西道,河内是东道。”可以肯定《史记》的“山”是衍文。涉谷,地名。道涉谷,是说取道  相似文献   

14.
<正> 由山东省社联、山东省史学会、临沂地区社联和郯城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19日至21日在山东临沂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士169人出席了会议,提供论文33篇,对《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对马陵山古战场及出土文物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参观。会议讨论问题主要如下:一、《孙膑兵法》与马陵之战有无的讨论历史上有无齐魏孙膑擒杀庞涓的马陵之战,自汉代以后便有人怀疑。因为《孙膑兵法》失传,疑古派便  相似文献   

15.
《阎宗临史学论文集》序姚奠中我国古代最早谈及海外情况的,当推战国齐国的邹衍。司马迁在《史记孟荀列传》中记邹衍的言论说:“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乃有太瀛海环其外。”这些话的根...  相似文献   

16.
颜回,名渊,字子渊,春秋末年鲁国人,孔门弟子之首。《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回年二十九,发尽白,早死。”其生卒年说法不一,主要有享年四十一岁(公元前521—481年)说和享年三十一岁(公元前521——491年)说。《论语·雍也》记他“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知他家并不富裕。《庄子·让王》则记他家有“郭外之田五十亩……郭内之田四十亩。”《史记》又记他和父亲颜季路“父子尝各异事孔子。”父子二人同  相似文献   

17.
孝道新解     
<正>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曾参……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明确地指出《孝经》乃曾子所作。《汉书·艺文志》之《六艺略》记:“《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是说孔子向曾子陈述孝道后所作。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他陈述后,由曾子记下来,亦可证明《孝经》的作者是曾子。从《论语》记曾子“慎终追远”等论述看,曾子本人尽孝道、讲孝道,确有一套孝的理论和主张。  相似文献   

18.
<正> 全国孙膑故里研讨会于1992年4月18日至20日在山东省郓城县举行。来自全国七省市的历史、地理、考古、文博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编辑、记者等70余人出席了会议,提供论文48篇。经过讨论、访问和实地考察与会者较一致地认为,孙膑故里在郓城古邑廪丘的依据最为充分。目前对孙膑故里存在三说:阳谷说、鄄城说和郓城说,以后二说争论较烈。《史记》载:“膑生阿鄄之间。”阳谷说取阿(阿在今阳谷县境),鄄城说取鄄(在今鄄城县境),郓城说则取阿鄄之间。阳谷说认为阳  相似文献   

19.
关于《拾遗记》的作者,前人多有论述,如“王嘉说”、“虞义说”、“萧绮说”等,莫衷一是.笔者在研究该书的过程中,找到了多条材料能够进一步证明原本《拾遗记》确实出自王嘉之手,萧绮《拾遗记序》中所说“搜检残遗”并非虚言.同时,有关《拾遗记》的版本,卷数上有二卷本、十卷本、三卷本、十九卷本之别,不同卷数版本的出现是古书整理流传的方式和古人著书通例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苏秦兄弟排行及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史上的著名纵横家苏秦、苏代、苏厉三弟兄,孰兄孰弟,纷纭众说,迄今无定论;关于他们的事迹,史书上也记截不一。现依据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以下简称《帛书》)提供的新证,来初步探讨这些问题。苏氏三兄弟的次序,据《战国策·燕策一》曰:“苏秦死,其弟苏代欲继之,”“苏秦弟厉因燕质子而求见齐王”;《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遂,亦皆学”。史、策所叙,似颇相表里。但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其《史记志疑》中提出了疑问,近人也意见不一。唐兰先生认为:“《史记·苏秦传》说苏代是苏秦之弟,事实上苏代当是兄”;诸祖耿先生继续坚持“苏秦的弟弟苏代”,“苏厉就是苏秦的弟弟”的说法;《帛书》的注释者说:“苏厉是苏秦的兄或弟”可见这个问题,至今并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