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弗洛姆利用社会批判和心理分析,针对权威主义的伦理学构建了自己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即规范人道主义伦理学.主要包括人道主义批判、人道主义伦理学和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弗洛姆的异化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弗洛姆站在西方传统的人道主义立场上批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从异化的角度阐释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他认为,异化的症结所在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重占有"的本性;主张通过对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变革来消除异化。对弗洛姆的异化理论,要给予正确的客观评价,尤其是要看到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启示作用。但是,他的异化理论的核心是人道主义,使他的思想陷入空想漩涡,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均表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有交集,显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对人道主义的肯定;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基本关系可以表述为:人道主义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态,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创新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内容。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宪政,有必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重新审视与认识现代国外人道主义与人权的政治背景,并从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理性超越等中吸取对我们有启发的东西,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汤普森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以对斯大林主义的诊断为突破口,以纠正对"基础-上层结构"与"反映"等概念的斯大林式错误解读为手段,通过引入英国经验主义传统,在人的反思性"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地将"基础-上层结构"与"反映"等概念解释为历史动态系统与过程;进而提出,真正的社会主义要关注现实的人,肯定人的历史主体地位,反对以"抽象"之人压迫现实之人,推崇符合人之天性发展的纯粹道德之价值。主张真正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道路,是一条有别于斯大林主义与结构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的社会理想是以人的解放为核心,通过"心物"的双向改造,使社会的变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把"对人的统治的政治"改造为"对物的管理的政治"。其社会理想的精神纲领是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原则,具体内容大体包括四个方面,即"平民主义的政治","个人自由与大同团结的统一","世界主义","妇女解放"。这一社会理想的基本精神及其基本原则,在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具有极强的启示力。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可以称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它是从人的角度对世界发展规律的反映和概括。它与从社会角度对世界发展规律概括和反映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理论界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倾向:要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而否定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么用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抽象人道主义否定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同时高举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这两面旗帜,进行“左”、右两个方面的斗争,才能促使社会主义事业在全世界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包含人道主义,因为从实践和主体出发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在对人的研究的基本思路上、对实现人的解放或自由发展的路径上、建立理想社会的依靠力量上,与其他各种人道主义有根本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关系重大,它表明不能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抽象人道主义的观点和单纯经济的观点来理解社会主义,而应当把“以人为本”或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9.
实践人道主义是马克思在总结革命的实践经验和以往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而实践人道主义则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内容。这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守人道主义提供基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政治制度建设和民生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对马克思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是一次"全面修正",而时下国内"马哲"界许多著名学者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又是一次"根本性误读"."卡尔哲学"绝对不是任何形态的"唯物主义",而只能是"实践人道主义"和"实践唯心主义",是不同形态的"人道主义"哲学理想的交换和发展.其"人道主义"的心路历程是:"自我意识的自由人道主义"、"社会批判的自由人道主义"、"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出发的人类解放的人道主义"、"积极的彻底的完成了的实践人道主义"、"社会化了的人类的人道主义"、"个性的个人的人道主义"、"每一个人自由发展的人道主义"、"在每个人自由发展基础上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人道主义"、"自由个性的人道主义"、"自由王国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1.
人道主义干涉和人道主义援助是国际政治中存在的两种现象,除了它们各自存在的争议,还有将两者混淆在一起的看法,这对实行有益的人道主义行动是有害的。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人道主义干涉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有些方面进行比较,以区分开两者,从而使有益的人道主义行为得以规范实行。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人道法是保护战争受害者和适用战争与武装冲突的法律规范。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军事对抗属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台湾军队对大陆的"报复"目标违背国际人道法的哲理、原则和法律规范,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相似文献   

13.
人类能在多大程度上从科学发展中获益,主要取决于其在发展科学、利用科学过程中确立人生价值及意义的智慧,即人文理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群体与群体、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关系是人文理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只有在宇宙中正确定位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让人的"此在"成为"诗意的栖居".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还要调解好与社会的关系,找到其在社会中的位置.人文理性在群体间的关系中表现为对他者的尊重、理解和宽容,体现着群体间询求认同、进行沟通、消解矛盾的智慧.个体的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人文理性的调解才能达到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是个人素质提高的表征,也是实现人文理性的人格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近期爆发的美、英对伊拉克战争中 ,“注重人道主义保护 ,防止人道主义灾难的发生”是联合国安理会及国际舆论对交战双方的一致要求。国际人道主义法成为战争中世界各国评判交战双方军事行动性质的主要依据 ,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战争孕育了国际人道主义法 ,国际人道主义法在现代战争中迅速发展 ,又反作用于战争 ,制约着交战双方的行为 ,影响着现代战争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人道主义法明确禁止武装冲突中的"恐怖行为".从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角度看"反恐战争",其正义性体现在谨慎选择打击对象、只实行有限而且必要的报复等自我克制措施上.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与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等国际法基本原则相违背,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一直存在争论。但是国际实践的发展尤其是对人权的关注,也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何对人道主义干涉进行国际法规制,使其朝着国际法制化的方向健康发展而不为霸权者所利用、滥用显得至关重要。将人道主义干涉纳入联合国体制,进一步完善集体安全机制是最符合目前的国际社会现实和要求的。  相似文献   

17.
国际刑法与国际人道法关系密切,在国际刑法实践的推动下,国际人道法不断发展,主要表现为:国际人道法的实施力度得以增强,其立足点由国家转向了个人,国际人道法不断朝着人本化的方向发展,国际人道法中的习惯法和强行法规则得以确认。但同时国际人道法也呈现了不成体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学史上,从化视域对中国社会深刻体认,对国人心态的独到感知,最具穿透力的莫过于鲁迅。他透过庸懒沉滞的物化世态层面.洞察了国人人性荒寒、灵魂愚蒙、心智弱钝的种种精神弊源。提出了救世先“救人”,立国先“立人”的博大至诚的人道慨念,并以清醒的意识.做出了择取西方科学、明的价值判断。在理性层面上,鲁迅接受了尼采、叔本华及托尔斯泰的人本学说和人道思想;在感性上,决绝封建礼教,启悟国民精神、指陈社会世相,切割人性弱点,救赎病态人生,展示了先生人道主义思想家的独具特质和民族魂人格高度。  相似文献   

19.
孟子是具体人性和实践伦理学的发现者和创始人,他是第一位真正将伦理的普遍视野和人道观念与人具体、实际的需要相结合的伟大思想家,这种结合正是施韦泽非常强调的。在全球化时代,需要发现一种新的途径来扩展应用伦理学的方法,以强调新的世界范围的功能毗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从伦理上来说,全球化引发的剧烈变化呼唤一场发生在我们伦理思想领域以及伦理实践和人道主义实践中的革命。  相似文献   

20.
从国际法看人道主义干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合法性问题一直是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对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合法性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国际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人道主义干涉不仅涉及国际法,而且还涉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但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问题,当前的某些人道主义干涉同现行国际法是冲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