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庄子尊天为至高权威,以达致天之无待境界为逍遥,在他看来,逍遥始终处于天的权威体系中,唯天乃为逍遥,舍此无可言逍遥。而郭象却从万物自生而独化的认知观念出发,主张万物各尽其性分即可达致逍遥,从而否定了其中统一权威体系的存在,最终实现了对庄子逍遥思想的改造。是否存在应当服从的统一权威,是两种逍遥观念的根本分异点。  相似文献   

2.
以今人视野回眸先哲庄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在庄子看来,"天"与"人"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是"人为",庄子主张顺从"天道",摒弃"人为",宣扬"万物齐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养生并不是脱离世界,而是要大胆感知和观察世界万物运动的内在规律.就这个意义上说采,庄子的认识论有其积极的一面.逍遥游是庄子主张的最高精神境界,所谓逍遥,就是自由,就是超越时空的、绝对而永恒的自由.庄子所追求的自由,是精神上的自由,是精神上的超越束缚.庄子的"游",就是若即若离,活在这个世界,但是又和这个世界保持距离.所谓"逍遥游"就要达到自由自在、若即若离、不拘名利、追求精神解脱,同时又大胆思索,追求真理.庄子关于个人修身养性的观点至今仍然有他的积极意义.庄子的养生,实际上是热爱生命,他主张人不为物累,顺应自然,远功名,却利欲,与世无争,做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才能够养生,享尽天年,这和现代医学所主张的情绪乐观,心态平衡才能保持健康是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3.
庄子主张从道的观点 (即天地整体的观点 )看事物 ,认为由此可以得到一种理解 :一切事物是无差别的 ,即万物齐一。齐物理论的重要性也较多地表现在它对人的生活的影响这种实践性上。在庄子看来 ,与道合一、齐物、与天地合一 ,三者是一回事。与天地合一即逍遥游 ,逍遥游是在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中对天地整体的冥想 ,对作为天地本性的道的冥想。  相似文献   

4.
精神自由的艰难追索与尘世超越的逍遥理想 ,是一部《庄子》的真魂。本文试图从“灵肉两分”入手 ,揭破“身的解脱与心的希冀”缘自“体道求真与天人合一”的心理、精神、思想依据及心斋、坐忘、悬解、见独的功夫序列 ,分析了《庄子》作为彻底理性批判主义者的感性色彩与诗家情怀 ,揭示其“安”与“不安”、“顺”与“破”、“无为”与“有为”、自由中的不自由及不自由中的自由所据的割裂社会历史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的矛盾症结 ,发掘了其哲学运思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5.
重论庄子“逍遥”的实质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逍遥”作为庄子思想的指归,源于其对文明的悖论存在的文化觉醒和对哲学及人类价值观念的反思。对形而上学传统的解构和对人类理智本身所造成的悖论式知识结构的解构,使庄子哲学具有了明显的现代哲学、尤其是西方后现代哲学的特性。庄子的“逍遥”既不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也不具有哲学上的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倾向,相反,它是对处身于文明困境中的现实人生境遇的积极承担,是以一种主体虚位的宽容心态和多视角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看待世界、善待世界,同时也善待人类自身,这体现了庄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文明的忧患意识,因此,将庄子思想视为文化蒙昧主义或历史虚无主义哲学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6.
赵琼宇 《理论界》2012,(11):149-151
郭象通过注解《庄子》而系统阐释的"适性逍遥"之理念,乃是魏晋时期"人的自觉"的重要体现,它将庄子"依循自然的自由"境界投射到人间,推衍成为"依循本性的自由"境界,使得"逍遥"不再是难以企及的梦想,而是张扬个性的精神出路。本文首先分析郭象逍遥义的理据,并以嵇康和王羲之这两个不同类型的魏晋士人之文与人对这一观念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7.
庄子有着一颗深邃的“心”,他努力地在心灵深处铺就着一条走向绝对自由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通过“坐忘”——“心斋”——“守神”的澄明工夫将心灵虚无化,进而使其在与“道”契合无间的过程中实现在道境中的游心逍遥。  相似文献   

8.
论前人对庄子"逍遥"的不同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庄子》内七篇中 ,《逍遥游》是极为重要的一篇。但前人对庄子《逍遥游》意旨的理解 ,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玄学“各适其性”之思想解释 ;二是用佛、老的“空无”思想理解 ;其三是用儒家思想解释 ,认为体现了“自在快适”的人生境界。这些解释表现了前人对庄子“逍遥”的理解以及与庄子本意的差别。这种差别的产生 ,一是由庄子独特的表达思想的方式和在庄子思想中存在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造成的 ;二是因为解释主体所处时代及主体因素的不同 ,导致了前人对庄子“逍遥”理解的差异。所以 ,比较前人对庄子“逍遥”的不同理解 ,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古代思想的发展及存在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在谈到诗与思的近邻关系中,引导我们去经验作为让物存在的词语对物的指令、主宰。当海氏让我们去倾听诗人的道说时,也引导我们返回到我们居留的地方。庄子的梓庆的斋戒、静心是一种去达到把素朴之心向着树之天然敞开的路程,是去经验向着居留之处返回的路途。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在谈到诗与思的近邻关系中,引导我们去经验作为让物存在的词语对物的指令、主宰.当海氏让我们去倾听诗人的道说时,也引导我们返回到我们居留的地方.庄子的梓庆的斋戒、静心是一种去达到把素朴之心向着树之天然敞开的路程,是去经验向着居留之处返回的路途.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庄子的文艺美学思想表现在:一、崇尚自然之美,反对人工雕琢;二、重视精神美;三、“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说;四、“虚静说”。并分析了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生命本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本质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前苏联学者的生命定义局限于概括生命的具体生物化学成分 ,西方学者的定义仅仅概括了生命功能方面一些非本质的特征 ,它们都没有能够在生命本质探索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复杂性科学框架中发展起来的人工生命研究 ,从生命的功能和信息方面概括生命的本质 ,对我们很有启发。生命的本质应当这样概括 :生命是自复制、自适应、自组织的开放信息系统 ,它具有进化 ,对环境做出反应 ,不断自我更新的属性  相似文献   

13.
三分孔孟二分庄──袁枚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枚思想基础以孔孟思想为主,庄子思想为辅。他既尊 孔,以孔孟思想作为批评理学与汉学的根据;又疑孔,大胆提出与孔孟相对立的观点:显示 出他是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时期的思想学术批评家。而庄子的生死观、人生哲学等则 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4.
哈嘉莹 《河北学刊》2005,25(4):116-119
“生态伦理”主要思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它起源于现代工业文明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及其引发的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庄子的自然人本精神是以尊重生命、追求人的自然本性为主要特征,它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文明对人的自然性的冲击所带给人们的不幸。在今天看来,庄子的自然人本精神在很多方面与生态伦理观念都是相通的。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将对现代社会的生态问题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严春友 《河北学刊》2006,26(2):36-39
庄子的思想存在着内在矛盾,这些矛盾是由于庄子没有把道的观点贯彻到底造成的。这种内在矛盾或许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若把道的观点贯彻到底就会导致自我否定。《庄子》作为一个文本,是世界思想史上将哲学与诗完美结合的独一无二的经典,这样的文本是不可研究的。我们所谓的研究既违背了庄子思想的本意,又是对这个经典文本的某种破坏。  相似文献   

16.
自然宗教实质上是一种自由主义的自然神论 ,卢梭将宗教信仰的合理基础置于个体经验和道德情感之上 ,肯定了道德神学的唯一合法性。卢梭对“理性”和“自然”的重新理解 ,促使理性神学走向衰落 ,开启了道德神学、自由主义神学和浪漫主义思潮的进程 ,因而奠定了其在西方基督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杨珺 《晋阳学刊》2005,42(3):50-52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就是为了最大多数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人的关注贯穿始终,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也一如既往地体现着对人类生存的目的、体现的价值和最终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8.
胡适的<终身大事>与金镇的<李永女>是中韩两国第一部社会问题剧.尽管两位作家之间没有直接的影响关系,但两部作品出现了相同的文学现象.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在各自追求婚姻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过程中极力想摆脱封建礼教和男人的玩偶地位.在危机中主人公自觉意志的实现,决定了两部作品的不同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方以智吸收了《周易》及道家、儒家等学派对道的解读,提出了道即自然变易的中道,并认为这一道为三教及百家诸派以不同的学术方式诠释着,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复合式道统谱系,从而超越了儒家以尧、舜、孔、孟为核心谱系的单线条道统模式。从学术心理上探究,这种超越性的道统观是方以智内心深处奉儒家为正统的保守政治信仰与融三教百家于一炉的开放学术思维之间冲突与调和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道家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家伦理思想是不是一种非道德主义或道德虚无主义,涉及到对道家伦理思想基本特征和精神实质的认识与把握。深入研究道家伦理思想,人们会发现,道家的伦理思想并不是一种非道德主义或道德虚无主义,而是一种主张“道法自然”并将自然界定为素朴率真和少私寡欲的特殊的自然主义伦理思想,一种强调尊道贵德,崇尚为而不恃、功成弗居的真正的道义论伦理思想,一种反对道德形式主义、主张纯化道德动机的深邃的实质主义伦理思想。道家伦理思想包含着不少可供我们批判继承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