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Wang Bogua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4,(3):140-142
On May 27-28, 2013, the first German-Chinese Academic Forum (Deutsch-Chinesisches Akademisches Forum) was held i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under the co- sponsorship of th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Pres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Bonn Academy for Research and Teaching of Practical Politics (Bonner Akademie ftir Forschung und Lehre praktischer Politik) of the University of Bonn. The forum drew together dozens of distinguished scholars from China and Germany, who discussed the topic of "Climate Change and Global Governance" from multi-disciplitmry perspectives. The participants stated that the issue of climate change and global governance is of international significance, and that given their differences in political systems, cultural tradit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deology, governmental and academic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re highly valuable. We selected three papers presented to this forum and one research paper from Zhongguo Shehui Kexue to form this special issue "Climate Change and Global Governance" for our readers. 相似文献
2.
Tu Zhengg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4,(3):158-173
基于优化的Laspeyres指数分解方法,通过考察1994-2008年我国八大行业部门碳排放量的总体趋势与特征,结果发现:经济规模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增加15Mt(百万吨),但不同行业间经济增长的边际碳排放量差异很大;经济结构重型化加剧碳排放量的增加,制造业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增加56Mt;技术进步推动能源强度下降,是减少碳排放的核心动力,能源强度每下降一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减少33Mt;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碳排放密度居高不下,能源结构变化的减排效应并不显著。但是,综合碳排放密度下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显现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迹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促进节能技术与工艺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中国低碳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Gu Xuewu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4,(3):187-198
欧盟和中国注定要成为伙伴,努力争取全球气候变化管理的第二承诺期,打造能够迎接21世纪可预期挑战的后京都制度。支持这个论征的基本思路是,与其它主要国家(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和加拿大)相比,如果《京都议定书》升级失败的话,损失最大的将是欧盟和中国。反之,如果这一制度将以现代的形式继续生存,并且更为全面地应用具有国际约束力的承诺,那么欧盟和中国则将是最大的赢家。也就是说,欧盟和中国如果希望更有效、更低成本地实现各自有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目标的话,它们别无选择,只能一起合作。 相似文献
4.
Wang Boguang ;Xia Ling ;Zhou Lei ;Wang Hao ;Zhang Chunl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4,(3):143-157
挥发性羰基化合物(cVOC)是大气光化学反应形成臭氧和灰霾等空气污染现象的重要前体物。超大城市是带动中国城市群快速发展的中心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且数量超过1000万。在这些超大城市的大气环境中检出21种cVOC化合物,其总浓度年均值达55.6μg/m3,含量之高惊人。由于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有机溶剂大量使用等原因,导致甲醛、乙醛、丙酮等三种健康危险物占据了中国城市大气cVOC总浓度的62.4%。采用日暴露水平、致癌风险和风险商等3种定量评价指标,发现北京、上海和广州大气环境中cVOC含量超标严重,具有较高的健康影响风险。在举办奥运会、亚运会和世博会等大型国际活动期间,中国式的空气质量保障运动仅能起到短期内缓解空气污染的疗效,但是难以长治久安。中国城市大气cVOC的健康风险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Pan Wenq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3,34(3):125-139
本文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1988.2009年问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存在着全域范围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大;另一方面,局域相关也显示出中国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以一个表征市场潜能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础,本文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经验分析表明,空间溢出效应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潜能每增长1%,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将提高0.47%,超过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弹性值。当然,实证分析也发现这种空间溢出效应会随着地区间距离间隔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家庭消费高峰期因素纳入,试探讨家庭消费结构变化对于中国碳排放量的影响。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在消费领域的相关研究,本文以家庭成员在40〖CD*2〗54岁年龄段可能存在更多消费为假设,在修正了STIRPAT环境压力模型的基础上,用“家庭户碳排放模型”分析了家庭消费阶段差异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同时,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对未来家庭消费高峰期变化对碳排放的可能影响做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Tong X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0,(2):135-149
1949年后在妇女就业知识上存在着三种主流话语。一是计划经济时代,妇女就业知识以“革命话语”来叙述,实现了对妇女参加公共领域劳动的动员;二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妇女就业知识是以“素质话语”被叙述的,其在力图将妇女推回家庭领域的过程中压低了女性劳动力的价格;三是市场化时代,妇女就业知识以“男性强势话语”被表述,显示了市场经济与父权制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有关妇女就业知识的女性主体性也在形成,它显示出女性自主意识及其对人权话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空间俱乐部趋同是指经济增长初始条件和结构特征相似且空间上相邻的一组区域的经济增长收敛于相同的稳态,是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其发生机制是空间外溢促成区域经济出现地方化增长,进而导致空间俱乐部趋同。运用包含空间外溢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可以证明,空间外溢有可能导致空间俱乐部趋同。对中国长江三角洲1990--2007年区域经济增长过程所做的经验分析也表明,空间外溢对区域经济增长确有影响,空间俱乐部趋同客观存在。在考虑空间外溢的情况下,长江三角洲的空间俱乐部趋同速度为1.57%。 相似文献
9.
王震中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2,(2):153-163
在古代中国,在夏商周时期的上古社会,邦君与贵族领地或采邑之间的某种隶属关系并不等于秦汉以后郡县制下中央与地方的那种具有行政级别的行政管理关系。那种只有具有四级聚落等级形态才表示国家已形成的理论是有局限性的,它并不能说明国家是否产生这一问题的实质,因而也不应作为衡量的标准。将聚落考古学与社会形态学结合起来研究古代国家和文明的起源,固然要对聚落的等级做出划分,同时还必须对史前社会组织、等级、阶层、阶级的产生、权力性质的演变等因素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因此,将阶层阶级的出现和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强制性权力的设立作为国家形成的标志是最具特征性的,而且在考古学上可以找到其依据和物化形式,因而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