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不仅是古往今来的艺术家所追求、所讴歌的对象,也是一般人所喜闻乐见的。但是,光怪陆离的生活并不会屈从人的意愿,把一切都涂上美的光彩。事实正如雨果指出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美与丑是一对矛盾体的两个方面,它们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没有丑,也就无所谓美。既然如此,那么作为源于生活的艺术在反映生活时,是饰美避丑呢,还是真实反映?丑  相似文献   

2.
进入近现代以来,人类的审美活动从美扩展到了丑,审美活动并不局限于美的人、事、物,而是扩张到了不美甚至丑的人、事、物。人类审美观念的这一变化也鲜明地体现在当代中国的审美趋向上。顺应人类审美观念的这一转换,当前中国的审美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的表现之一就是,传统的审美诉求开始向下位移,"审非美"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景观,审美活动中形成了一种审"非美"的现象。当前的"审非美"具体表现在:审美追求的中性化;审美趣味的媚俗化;审美取向的怪诞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长期处在古典美学观念阶段 ,从现世人生或自然与社会规律的角度看待美丑 ,较早地以辨证的方法来分析和对待美与丑的关系、善与恶的关系 ,对丑是抱有一种宽容和包涵的态度的。明代以来 ,丑的地位上升 ,是伴随着个体意识的解放而发生的 ;然而传统的审美观念没有被丑的兴起所根本动摇。清代中后期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 ,美与丑的观念开始被置于学科的视野下得以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4.
个别和一般这对范畴,是个古老的命题。它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柏拉图(公元前427—347)认为,人们日常感觉到的个别事物,“总是变化不居的、不真实的。”只有通过理性所认识的永恒不变的一般概念,才是真实的“绝对存在”。例如,具体事物的美,是可变和不固定的,它因人因时而异,甲说美,乙说丑,此时美,彼时丑,因而不真实;只有一般的美,才是真正存在。因此,他认为,我们看到的个别人和个别房屋以外,还存在着一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中的美学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只有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中,才能真切地体验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谐之美。“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的思想是马克思对美看法的根本。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是人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结果,人通过劳动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在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的同时,还会产生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马克思的思想中,深刻蕴涵了“劳动创造了美”,通过劳动实现人类从必然到自由、实现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美的境界,从深层次上揭示了美与社会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发展本体论价值探析杜金亮一本体,就本来意义上是指世界的最初的、原始的本原或根基,是一个永恒的存在。而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发展的历史过程,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和最高的成果,因此,它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体的人既是自然的存在,又是...  相似文献   

7.
<正> 人类出现以前,世界上只有一种存在即自然存在。后来随着人类的出现才产生了社会这种特殊的物质现象即社会存在。构成自然存在的是自然的物质实体及其相互作用的场;社会存在是在自然存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级物质形式,构成社会存在的则是社会物质实体及其相互作用场,即可说是体现在自然物质实体之上的物质关系。它既保留了自然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又增添了自然物质所没有的物的社会性。这是它的最基本的特征。简言之,客观物质世界本身有两种基本的存在形式:自然形式和社会形式,或可简称自然物质和社会物质,其同一性即是列宁的物  相似文献   

8.
人类发展的正义追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正义的人性根据 正义的真正根据是人。人总是在追求着正义,也唯有人才会去追求正义。从人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这种追求。自然界无所谓正义与不正义。神话世界中的神,大多都是美的、善的、正义的。然而,对于人来说,“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在这里,真善美与假丑恶同在,正义与非正义并存。人类在自己的生活中深切地体验到:“有一种东西,对于人类的福利要比任何其他东西都更重要,那就是正义”。在人的社会中,“正义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思想家们所表达的这些观点,体现了人类对正义的钟爱。  相似文献   

9.
纵观人类审美历程和艺术历程,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线索,即:“美(及崇高)→变态美→丑”。追溯其社会历史根源,人们发现它不过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繁荣→衰退→荒芜”这一历程所造成的,同时又与“希望→失望→绝望”的心理历程相对应。当社会恢复了昌盛繁荣,人类又充满了希望时,人类的审美历程和艺术历程又会经由变态美而回复到常态美。当然,它不是前此美的重复,而是一种更高的美,更丰富的美。  相似文献   

10.
我们说,美是一种社会现象,这就是说,美是人类社会才有的现象,离开了人类社会,美就不存在。要说明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要说明,美不是自然现象;另方面,我们要说明,美不是个人私有的现象。首先,美是不是自然现象呢?也就是说,除了人类社会之外,其他的生物,是不是也有美感呢?在它们的世界中,是不是也有美这样一种现象呢?我们的答复,当然是否定的。我们把一束花,放在狗的面前,它不仅不会欣赏花的美,弃而不顾,有时甚至还会  相似文献   

11.
<正> 庄子的哲学思想,其主要内容是贵齐说与全性说。单讲他的贵齐说,在《庄子》一书中,《齐物论》一篇作了集中的论述,其它各篇也多有阐发。贵齐说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要点: (一)齐彼此。对于认识对象,庄子认为其性质是相对的,没有任何分别。它们无所谓大,无所谓小;无所谓高,无所谓低。丑与美,宽大与狭小,奇怪与妖异,其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任何事物都没有了质的不同。庄子把这种没有彼此的境地叫做“道枢”。庄子抓住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性观念是近代以来人类文化的基础性思想 ,既导致了人类的进步 ,也导致了甚多恶果。主体性有其限度 ,人类不可滥用主体性 ,因为仅在人的有限的认识领域内 ,人才是主体 ,自然才是客体。人不可能是宇宙的主体 ,也不是社会或自身的主体。自然本身才是真正的主体 ,而人只是其一部分。人类如果不善待自然 ,自然也就不会善待人类  相似文献   

13.
论学术论文语言美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存在于人类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成果结晶的学术论文从本质上也是美的,语言美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术论文语言美的范畴属于现实美,学术论文语言美的特征主要包括准确性、抽象性、简洁性、层次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14.
美的本质离不开人的本质。美的客观发展史,正是牵涉着人的性质的一个非常形象的进化史。对美的研究只有以对人的研究为基础。离开了对人所服从于其中的自然机制、社会机制及人作为主体本身的机体机制三者关系的正确认识,都必然会影响我们对美学基本问题的理解。一正确的研究,总是以对象的开放的、动态的结构为自己理论塑造的模式。种种范畴间的关系,也总是按其各自所予概括的客体间的客观运动结构形态来处理的。因而把人做为核心的哲学和美学体系,也正是把人做为其最能动最重  相似文献   

15.
庄子立足于道的哲学高度,对日常层面理解的丑的否定性价值进行了消解,而把丑定位为天道自然分化、命定的万物之形的自然状态.从"以庄解庄"观之,庄子哲学中的美和丑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一种互为关联、相互转化的"对待"性关系.简单的以"庄子对丑的肯定"、"美丑相对性"、"丑中见美"等相关理论来评价庄子的话,就可能与庄子道之视域对丑的定位有隔膜之处.后世对庄子丑论的高扬,并非庄子思想的本意,而只是立足于价值分际立场的一种接受学诠释.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产生两种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一方面是人们对自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人对人的作用。只有具备这两个方面,才能有社会的发展,不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或其他社会形态下都是一样。人和自然的矛盾通过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得到解决,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对人的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里主要就是阶级矛盾,被剥削阶  相似文献   

17.
<正> 关于美的本质属性,现在不少文章着意从人类劳动史和主客体关系上来探讨,这个方向是正确和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具体论证和得出的结论方面,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比如,能否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讲的劳动不但创造世界、而且也创造人类本身,直接引伸出美是劳动的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又根据人类劳动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活动,产品所具有的审美特征是审美意识物化的表现,因而说美是审美感觉的物化,或社会和自然,实践和本能、认识与生理相结合的产物?我感到都是有不少问题的。笔者坚持美是实践基础上主客体的统一说(见《求是学刊》1982年第3期)。现在结合这些问题,再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石元康 《中国学术》2003,4(4):177-206
任何社会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所组成的统一体。小至核心家庭,大至国家,都具有这种性质。要把众多个体组织成一个统一体,就必须有一套能够将他们组织起来的机制。甚至是连蚂蚁、蜜蜂这样较低等的动物社会,也离不开这样一套机制。它们到底用什么样的一套机制去组织它们的社会,是昆虫学家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认识论是对人类认识的反思。它以认识本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包括知识的形成、发展和运用的一般途径、方法为研究对象;并且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以自己的对象特点同其它科学相区别。正确揭示认识论的对象,是确定认识论研究范围和方法的前提。人类生活在世界上,一天也离不开认识。一方面,人类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生活资料,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总要结成一定的关系,而只有认识了社会,才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西方热播的、林林总总的真人秀电视节目中,"审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现象。"审丑"是一种以其艺术的存在否定丑自身的独特的美,它拓展了人们的感性世界,具有美的事物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审美魅力,历来是文学家、艺术家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倘若"审丑"不是审美的手段而是终极目的,就背离了人类道德与社会价值观的要求。因此,如果西方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丑总是把镜头对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庸俗低劣,就不能鼓舞人们用积极进取的态度来战胜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