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尔斯华绥是英国近代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也是优秀的散文作者。高尔斯华绥的散文文笔优美,描写细腻。以他的散文《喜悦》为例,对其进行具体详细的语言分析,较为清晰地揭示出高尔斯华绥的语言艺术特点,展现其文笔的精确、细腻、优美和生动。  相似文献   

2.
高尔斯华绥在20世纪初的英国乃至世界文坛享有广泛声誉,其影响却在20世纪中后期逐渐衰落。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纷繁芜杂的西方文艺理论思潮、社会学的阶级批判方式乃至文学史通用的分类方法、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都对高尔斯华绥声誉的衰落构成影响,高尔斯华绥研究尚有较大的发掘空间。  相似文献   

3.
比喻(Figures of Speech)在英语中和在汉语中一样,是一种重要的修辞(rhe-torical)手段,所有的英、美名作家没有一个不在他们的作品中大量运用比喻。英国小说家及剧作家高尔斯华绥(J.Galsworthy,1867—1933,曾获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特别善于运用比喻,他语言丰富广博,勇于大胆想象,还能创新地运用早期名作家莎士比亚等人的用语。他的比喻手法是广泛的,多方面的,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高尔斯华绥大量地运用了比喻,所以他的作品语言简明而美丽,生动而形象,深受读者的赞尝。本文对高尔斯华绥作品中隐喻、明喻和转喻的运用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过河》是约翰·高尔斯华绥最后一篇长篇小说,也是继《福尔赛世家》《现代喜剧》之后《尾声》三部曲的最后一篇。小说风格细腻柔婉,情节构思巧妙,生动刻画出了20世纪初英国女性身份认同的坎坷历程。在作品中,高尔斯华绥多次提到"河"这一意象,它象征着女性在社会、性别、文化的多次视域下,获得身份认同的渴望与现实之间无法逾越的距离;同时,这条"河"也暗含着希冀的彼岸,给了主人公"过河"的勇气。  相似文献   

5.
戴·赫·劳伦斯说过:三百年内没有人会理解他的作品.这种悲观论调不是出之无因,不少人由于政治偏见或狭隘的道德观念,对他无情地责难或诽谤,过多地批判他的偏颇谬误,不适当地谴责他的天真幻想.高尔斯华绥称他的作品为“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作品”,“脆如玻璃,纵然有一点光彩.”①甚至连相当赞赏过他的默雷于1953年写给弗莉达的信中说:“呃,《虹》出版后,其中一半我都无从领会.”②他认为劳伦斯不是个伟大的作家,  相似文献   

6.
曼吉和她的“苹果树”李恒方为什么要献身艺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认为“只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为了巨大的幸福和人的伟大”。①正因为如此,他的小说,他的剧本,才那样忠于生活。他说:“生活──这是伟大的和诱人的奇遇。”②而“作家的职责就是...  相似文献   

7.
威尔斯是英国文学中一颗独放异彩的明星。20世纪初,他同高尔斯华绥和班纳特并称为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在科学幻想小说王国里,他与凡尔纳一起被誉为创始人。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1946)出身于社会下层阶级,通过刻苦学习和顽强的奋斗,成了一名博学多才的学者和蜚声于国内外的作家。他的著作十分丰富,包括文学、科学、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共有110多部。他的文学作品是以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现实主义小说,而他的科幻小说创作的成就更大。下面仅就威尔斯科学幻想小说的特色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绥拉菲莫维奇是作家亚力山大·绥拉菲莫维奇的笔名,他的真名为波波夫.1861年1月7日出生于下古尔莫亚斯卡娅镇,现称罗斯托夫州茨姆良镇.1949年1月19日逝于莫斯科.著名作家、新闻记者,哥萨克军官家庭出身.童年在顿河渡过,顿河的大自然美景给他幼小心灵留下难忘的印象.家庭几度搬迁,后来于1874年定居于乌斯季梅特维季茨基镇.该镇于1933年塑立作家雕像,并因此获得新名,绥拉菲莫维奇市.他早年在家自学,后来考入中学,中学时代并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印象.在童年时代印象最深的是对逃亡哥萨克百姓的镇压,这一段的回忆后来反映在他的短篇小说《童年插曲》中(1989年).接触俄罗斯精典著作之后,他步入成名之路.他拜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托氏直朴的文笔使童年的作者羡慕不已,作家的文集《首篇》曾提到这点.后来他又称契柯夫为自己导师,终生崇拜契氏的写作天才.  相似文献   

9.
塞缪尔·勃特勒(Samuel Butler,1835—1902)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也是一个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卓越作家.他继承并发展了狄更斯、萨克雷等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的优秀传统,并给二十世纪初的作家如哈代、肖伯纳、高尔斯华绥等以深远的影响.他出生于一个牧师的家庭.他的祖父是神学博士,利希菲尔特的主教,三十八年来  相似文献   

10.
何辉 《国际公关》2022,(4):83-84
李德?哈特(1895-1970)是英国著名的战史作家和战略思想家.他曾经参加过索姆河会战.1924年退役后,他开始了写作生涯.他的一生,主要研究战史,代表作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为何不向历史学习》(《殷鉴不远》)《战略论:间接路线》(Strategy:The Indirect Approach...  相似文献   

11.
阿尔志跋绥夫(1878—1927)是一个俄国作家。在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革命高涨的年代,一度以自由主义者的立场反映沙皇的黑暗统治,创作过一些反对沙皇专制的有进步倾向的作品。1905年革命失败后,在反动统治的镇压下,知识分子阶层的颓废情绪增长了,阿尔志跋绥夫成为颓废文学的代表作家。1917年十月革命后流亡波兰,死于华沙。鲁迅在1920年译介过他的中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短篇《幸福》,1921年又译介短篇《医生》,并给予较高评价,认为“阿尔志跋绥夫是俄国新兴文学典型的代表作家的一人,流派是写实主义,表现之深刻,在侪辈中称为达了极致。”与此同时,也深刻地指出:“阿尔志跋绥夫是厌世主义的作家,在思想黯淡的时节,做了这一本被绝望所包围的书。”  相似文献   

12.
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用“苹果树、歌声和金子”的隐喻和象征,不仅将自然和人心交融在一起,而且也以此呈现了其分裂的一面。爱情本身的哲学性难题在人物爱舍斯特的取舍之间,将读者的视角转向社会女性的政治问题。在人物梅根自杀后,从女性的生存意识出发,作品提出了精神世界危机是否合理化,理智与情感间的张力是否隐含着爱情本有的困境等问题,也使得整个文本具有了更为深厚的意义维度。  相似文献   

13.
英国著名律师汉特(M.Hunt)在英国《法律与社会杂志》1999年3月号上发表了《人权法与法律文化:司法和法律职业》一文,对即将生效的人权法对英国现行的法律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考察。文章一开始提出了两个问题:什么是“法律文化”?人权法所面对的又应是怎样的一种“人权文化”?文章从这一立法与英国法律职业和司法是相互作用上定义法律文化和人权文化的概念。法律文化应涵盖职业的敏感性、思维习惯和理性的反应。汉特试图从体现现行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获得充分且有效的辩护”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的诉讼权利.1996年《刑事诉讼法》在律师参与刑事诉讼以及辩护权行使方面限制较多,司法实践中律师辩护难的问题较为突出.2007年修改的《律师法》对律师辩护制度作了较大修改,但实践中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认了律师参与侦查程序的辩护人身份,拓展了法律援助辩护的范围,完善了辩护律师的职责及权利义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有产业的人》被公认为高尔斯华绥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主要描绘了19世纪朱英国社会中产阶级生活的图景。高尔斯华绥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对当时英国社会个人道德沦丧和社会伦理失序的关注。从责任伦理的视角对小说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作者通过小说所表达的建立和谐秩序的伦理理想进而认识到这部作品的重要的当代社会价值.即重视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摆脱个人道德论丧和社会伦理失序的危险,是英国社会获得新生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6.
马丁·博伊德(Martin Boyd,1893——1972)是澳大利亚小说家,出生于维多利亚州显贵家庭,曾学习建筑设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去英国,在英国军队任职,战后返墨尔本。1921年再度赴英,成为作家。1928年获澳大利亚文学奖金.1957年移居意大利直至去世。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度过的,在澳大利亚只生活了26个年头。博伊德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小说大多以他所熟悉的上流社会家族为题材,通过这些家族浮沉兴衰的历史,反映时代的变迁。作品述叙简洁生动,行文平易流畅。主要作品有《爱神》(1925)、《蒙特福特一家》(1926)、《春天的丑闻》、(1934)、《晨境中的修女》(1940)、《露辛达·布雷福德》(1946),《如此快乐》(1949),以及四部曲《卡纸皇冠》(1952)、《难办的年轻人》(1955))《爱情的奔放》(1957)和《百舌鸟歌唱的时候》(1962)等。本篇介绍博伊德的文章原载于1975年的第二期《西风》杂志,后收入《澳大利亚作家》(1980)一书。  相似文献   

17.
伊姆雷 拉卡托斯(Imer Lakatos,1922—1974)是现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1922年出生于匈牙利.他本姓利普施茨,纳粹占领期间改姓莫尔纳尔,战后又改姓拉卡托斯.他是反对纳粹抵抗运动的成员,匈共党员,1947年在勾牙利教育部工作.1950年被捕,在狱中关了三年多,1956年逃至维也纳,后到英国,取得英国国籍.1960年起一直在伦敦经济学院任教授,波普退休后,他接任该院哲学·逻辑·科学系主任,他还是英国《科学哲学》杂志的主编,1974年逝世.作为一个科学哲学家,他是以提出“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著名于世的.  相似文献   

18.
詹姆斯·斯图亚特(1712—1780年)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时期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是“建立了资产阶级经济学整个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他的代表著作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1767年).他与亚当·斯密同处于资本主义从确立到发展的工场手工业极盛时期.他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他的理论在某些方面具有重商主义残余.但他在价值论、货币论、利润论以及资本理论等方面,较多地站在历  相似文献   

19.
威廉·戈尔丁是荣获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他是继温斯顿·邱吉尔1963年获得此项文学奖之后的三十年中第一位英国获奖者。据瑞典科学院宣称,戈尔丁之所以获奖是因为他的小说对现实的描写“阐明了当今世界的人类状况”。他的获奖作品有《蝇王》、《塔尖》、《金字塔》、《看得见的黑暗》等。1911年戈尔丁出生于英国康沃尔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他从小就想当作家。但是起初他入牛津大学学习理工,两年之后才弃理从文,潜心研究盎格鲁撒克逊文学。大学毕业后,他  相似文献   

20.
何辉 《国际公关》2022,(1):83-84
李德·哈特(1895-1970)是英国著名的战史作家和战略思想家。他曾经参加过索姆河会战。1924年退役后,他开始了写作生涯。他的一生,主要研究战史,代表作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为何不向历史学习》(《殷鉴不远》)《战略论:间接路线》(Strategy:The Indirect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