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德国问题是当代国际关系中诸多矛盾的集结点之一,而四大国(苏、美、英、法)对德国统一态度的变化又是德国问题的关键环节,此种变化既影响德国战后历史的发展道路,又影响到战后东西方关系的发展进程。如今德国已经重新统一,它标志着战后德国分裂的历史已经结束。战后德国是怎样被分裂成两个国家的?四大国在其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后来四大国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态度又有过哪些变化等等,这些就是本文试予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联邦德国作为独立国家的诞生和发展,对于战后欧洲国际关系和东西方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战后40多年的东西方武装和平都是建立在德国分裂这一基础之上的。联邦德国成立伊始宣布的两大基本外交任务:完全恢复联邦德国主权与统一德国,前者早已实现,后者也在1990年成为现实。因此,重新认识和估价联邦德国成立初期(1949—1955年)的外交政策及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勃兰特新东方政策浅析罗预二战结束后,由于美苏冷战,德国正式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欧洲亦从意识形态和军事上基本分裂为东欧、西欧两大集团,分别加入了以苏联为首和以美国为首的两大敌对阵营之中.在紧张、动荡不定的欧洲局势中,德国问题是战后东西方关系的一根...  相似文献   

4.
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英、美、苏便提出对未来的德国实施割裂以彻底破坏它再次发动战争、威胁和平的能力。不过,三大国同时担心过度惩罚德国可能重蹈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凡尔赛之殇,于是逐步将惩罚方式更替为临时性地分区占领与一致管制。因四大国相互之间存有原则上的利益分歧且害怕对方构成威胁,前后五轮解决德国问题的四国外长谈判以失败告终,分区占领从临时性构想变成了长期存在。西方三国试图把自己手中的三大占领区(英法美)合并以增强对付苏联的力量,苏联发动第一次柏林危机进行抵制,这又进一步促动西方定下分裂德国道路的决定。1949年两个德国在东西方的控制下分别成立,战后德国分裂的局面也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术界对于战后联邦德国的统一政策研究颇多,如学者邓红英就对阿登纳统一政策进行了研究,她认为阿登纳的统一政策之所以没能实现德国统一反而加剧了国家分裂,是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的,主要体现在美苏两国掌握德国统一的主动权并按照自身利益处理德国问题、阿登纳立足于西方的统一政策没有牢固的基础以及敌视东方的统一政策实际加剧了德国的分裂这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战后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反对民族的分裂 ,并为德国的统一进行过努力。然而 ,他的德国统一思想与联邦德国倒向西方的外交战略是一致的。因而 ,他争取统一的努力反而加剧了德国的分裂 ,其原因主要是德国统一的主动权掌握在美苏手中 ,同时也与阿登纳依靠西方、敌视东方的统一政策有关。尽管阿登纳的外交战略使西德获得了主权、复兴以及稳定 ,但其统一政策在当时不可能实现德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德国的前途问题是二战期间美、英、苏均一致关注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战时美、英、苏曾多次进行过讨论和磋商。三方讨论的焦点有二:其一,是否肢解德国;其二,如何肢解德国。由于三大国在上述两个问题上意见无法统一,至德国投降之时,肢解一事不了了之。不过,尽管战争期间三大国围绕德国前途问题的争论无果而终,战后,被"分区占领"的德国最终还是未能逃脱分裂命运。  相似文献   

8.
“柏林墙”是美苏“冷战”在战后德国对峙的产物。“柏林墙”建成之后,两个德国相互对立、互不往来,民主德国逐渐放弃了德国统一的旗帜,两个德国的分裂局面进一步加剧。“柏林墙”在1989年11月被推倒,从而带来了德国统一的话题。联邦德国及时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重新提出了德国统一的问题,才导致了两个德国奇迹般地迅速实现了统一,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以美苏“冷战”对峙为标志的战后雅尔塔格局。“柏林墙”的建筑和被推翻是战后德国历史乃至欧洲和世界当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翔实的资料(包括作者和国外著名史学家交流所得的信息),追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三大国就战后如何处置德国所展开的讨论和斗争,涉及分割德国和德国赔偿诸问题,阐明了三大国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和策略,并着重分析了美英苏在这方面的得失。  相似文献   

10.
“柏林墙”是美苏“冷战”在战后德国对峙的产物。“柏林墙”建成之后,两个德国相互对立、互不往来,民主德国逐渐放弃了德国统一的旗帜,两个德国的分裂局面进一步加剧。“柏林墙”在1989年11月被推倒,从而带来了德国统一的话题。联邦德国及时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重新提出了德国统一的问题,才导致了两个德国奇迹般地迅速实现了统一,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以美苏“冷战”对峙为标志的战后雅尔塔格局。“柏林墙”的建筑和被推翻是战后德国历史乃至欧洲和世界当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也是冷战起源问题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尽管苏联封锁柏林的行动直接挑起了危机对抗,但从战后国际格局转换的整体视角看,危机的缘起与战后初期美苏关系的变化和两国对德政策的演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联。可以说,这次危机是战后初期美苏两国从盟友向对手转变过程中,围绕着如何处置德国问题而产生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自1989年以来,由于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德国的统一,宣告了统治战后40多年的旧的国际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的解体,也宣告了战后东西方长达数十年的“冷战”的结束。世界迎来了一个格局性的转换时期,即所谓“冷战后时期”。本文试就冷战后的美日欧经济关系作一初浅的探讨。在此之前,对其前提,即世界形势的变化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惩治战败的德国,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二战还未结束时就主张分割德国。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们又都放弃了分割德国的计划,一致同意由美英法苏四大国军队分区占领德国。由于在战后战时大国合作逐渐走向分裂,并导致美苏之间爆发“冷战”,德国问题便成为“冷战”的焦点。“冷战”使德国的分区占领格局演变成德国的分裂局面。美英法和苏联为了分别控制西占区、东占区,各自都在本占领区内推行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政策,逐渐将两个占领区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经济、政治实体,并最后成立了两个国家。德国的被分裂,是大国的意志强加在德国人民头上的结果,完全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为了惩治战败的德国,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二战还未结束时就主张分割德国。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们又都放弃了分割德国的计划,一致同意由美英法苏四大国军队分区占领德国。由于在战后战时大国合作逐渐走向分裂,并导致美苏之问爆发“冷战”,德国问题便成为“冷战”的焦点。“冷战”使德国的分区占领格局演变成德国的分裂局面。美英法和苏联为了分别控制西占区、东占区,各自都在本占领区内推行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政策,逐渐将两个占领区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经济、政治实体,并最后成立了两个国家。德国的被分裂,是大国的意志强加在德国人民头上的结果,完全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派遣占领军问题是在美国的亚洲政策及对日政策的影响下提出的,是国民党政府忙于打内战使此问题未果而终。这一结局影响中国战后对日处置一些问题的实施,进而影响战后一段时期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东西方关系走向缓和,东西方关系缓和并不意味着德国问题的解决。德国问题中最为敏感的是柏林问题,美苏等大国都在此有重大利益。由于柏林地位的特殊性,为苏联以柏林问题向美国施压提供了绝佳的场所。而在美苏核对峙下,联邦德国谋求核武装以及美国对此的支持,则让赫鲁晓夫如坐针毡,感到有必要加以制止。  相似文献   

17.
在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上,美英苏三大盟国首脑共同确立了战后德国赔偿的"实物赔偿"和"分区赔偿"原则,同时也暴露了苏联和美英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矛盾。1946年5月,美占区停止向苏联交付赔偿物资,标志着三大国在德国赔偿问题上正式决裂。苏联和美英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互不信任加快了冷战到来的步伐。分区赔偿的执行还导致了德国经济的分裂。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个国家.但是在外交上,联邦德国一直坚持“德国统一”的政策.在20世纪80年代末,东西方关系缓和,东欧局势动荡不安,苏联发生了剧烈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困难,民主德国也陷入了政治危机.联邦德国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展开频繁的统一外交,以经济援助为筹码逼迫戈尔巴乔夫做出让步,排除德国统一的最大障碍;利用美国的支持进行外交攻势,消除英、法等国的疑忌,终于使德国再次获得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东西方研究存在着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即东西方是否可以在知性思想上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很有必要探讨几个相关的问题:东西方的思想之间究竟有没有阻碍交流的障碍?如果有,那么究竟什么是阻碍东西方思想对话的知识藩篱?知性障碍是否已经渗透进了东西方研究并形成了研究的范式?若已形成范式,那么范式的概念基础和特征是什么?哪一方应该为知识屏障而负责,"西方中心论"还是"东方中心论"?东西方有哪些思想资源有助于消除彼此间的知识藩篱?在何种情况下,东西方知性思想能够相遇且平等地对话?一言以蔽之:如何跨越东西方思想交流的鸿沟?通过审视东西方思想在交流中出现的种种障碍,可以揭示东西思想交流的一些盲点,在本体论和方法论方面找到共同的概念性基础;而研究东西方思想交流中一些发人深省的成功先例,可以获得有助于消除彼此之间知性隔阂的思想资源,为东西方思想真正的交流提供洞见和启示,从而在东西方的鸿沟之上建立一座思想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如何处理德国的问题,在国际关系中占重要地位,它不只影响着欧洲而且也影响着战后世界历史的演变。过去我国有些论著对盟国处理德国有关政策的变化和发展的叙述和分析,颇有舛误。本文只就军事占领和分割德国两个突出问题作些探索,考证其原委,从中得出应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