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净土信仰是中国宗教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传入中国伊始,有关佛教净土的观念也随之传入中国。中晚唐时期,弥陀净土信仰已经深入到世俗社会的各个阶层,并与民众的社会生活相融汇,同时也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交融,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试通过对中晚唐时期民众弥陀信仰功德活动的分析.指出当时世俗社会中弥陀净土信仰的特点及原因。  相似文献   

2.
净土信仰是中国宗教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传入中国伊始,有关佛教净土的观念也随之传入中国。中晚唐时期;砾陀净土信仰已经深入到世俗社会的各个阶层,并与民众的社会生活相融汇,同时也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交融,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试通过对民众弥陀信仰功德活动的分析,指出世俗社会中的弥陀净土信仰的特点及原因。  相似文献   

3.
永明延寿是五代时期著名的僧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了永明延寿信仰净土的缘由,认为永明的净土信仰是理所必然,势所必至。进而依据永明延寿著述,考察了其净土信仰的具体内容。并从中国净土宗和净土思想的发展历程两个方面,对永明延寿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试论弥勒信仰与弥陀信仰的交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一般认为,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仰。其实,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具有一定的融合性:不但古来弥陀信仰者亦可兼修弥勒净土,而且弥陀类经典也包含了弥勒净土因素;无论是传统的弥陀净土信仰,还是李唐伊始的白莲净土信仰,都有弥勒上生或下生的痕迹;元代正统白莲净土信仰中的弥勒信仰,主要是往生弥勒净土,而宋末以来的民间白莲净土信仰,则逐渐将弥勒下生信仰取代了弥勒上生甚至于弥陀净土信仰,以之作为民族斗争的工具;元代传统的白莲净土信仰,与当时中国化、民间化的布袋信仰,彼此也是共存的。  相似文献   

5.
略论西夏的净土信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净土信仰对西夏佛教影响较为强烈,从现存绘画、佛经和发愿文看,不论僧人,还是俗人,祈求净土已成为普遍信仰。西夏人在净土信仰中重视随“他力”往生阿弥陀佛西方净土和弥勒佛的兜率天净土。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城隍神信仰迅速发展的时期,北宋末年至整个南宋时期,朝廷通过对城隍神的封爵赐额这一手段对其加以控制和管理,使得宋代城隍神的官方化色彩和人格化形象深入人心,并影响到了元明城隍神信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唐代弥陀净土信仰兴盛,净土寺院较多。唐人多崇尚游宿寺院,寺院中由壁画、石像、净土师、净土院等共同构成的净土环境往往会影响其创作。在弥陀净土信仰的氛围下,唐人游寺诗创作显示出比较独特的净土审美。  相似文献   

8.
龙华寺地处滨海,又处于上海地区中心,为四方经济交流的要道,所以它最能体现上海净土信仰之特点。龙华寺的净土崇拜具有多样性特征,多年来一直吸引和影响着广大下层信众,也引起文人们的兴趣。而西方净土的崇拜则是龙华寺净土崇拜的主要特色,它是由一系列信奉净土的高僧驻锡而形成的。西方净土与天台宗在龙华寺的紧密结合构成了该寺净土崇拜的另一特色。弥勒信仰虽在北方较南方为盛,但作为海道要冲的上海则又易吸收北方净土信仰的特色。因此,龙华寺净土信仰在弥勒信仰加盟下更具特色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李程 《源流》2020,(2):96-96
“梅花端的种梅州”,叶剑英元帅的梅花诗如三春暖阳,让梅州乡亲胸膛热流激荡。纯朴的客家人既有“心如铁石”的坚忍不拔,又有“玉骨姗姗”的和衷共济。因此,梅州人乐意以梅花自喻,而且喜欢植梅、赏梅、咏梅。梅州境内,遍地梅花,但花魁当推“潮塘古梅”。2018年暮春,潮塘古梅荣膺“中国最美古树”,是梅州唯一入选的古树。潮塘古梅树龄千年,广东树龄最长之古老花梅,填补了我国野生古梅分布之空白,以生长地为命名为“潮塘宫粉”,录编入《中国梅花》。  相似文献   

10.
弥勒信仰是中国佛教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弥勒信仰中包含着深厚的"人间净土"情怀。中国弥勒信仰中体现的大度、忍耐、逍遥,将入世与出世完美统一的精神,对于在中国传统人本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古代知识分子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由于历史的原因,弥勒信仰较之其他的佛菩萨信仰———如弥陀净土信仰、观音信仰、文殊信仰等,显得更为复杂,甚至在某些历史阶段,出现讳言弥勒信仰的状况。从古代文人与弥勒信仰之间的关系角度入手,对弥勒信仰在中国古代的演变轨迹作视角比较独特的考察,可以揭示中国佛教弥勒信仰的某些独特内涵,为当代佛教建设提供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人后经历了漫长的中国化过程,最终与儒学、道教并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教。佛教思想能够在中土传播、生存、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思想基础,已多为前人所论。而发端于山西并流传到各地的净土信仰中土化之原因,即净土思想传人中土并为汉人接受的思想基础是汉文化中的隐净土思想。隐净土思想包含着汉文化与净土信仰在西方意义上的沟通、汉人对西方神秘世界的探索以及儒家文化中的隐净土思想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日本平安朝时代佛教盛行,信徒众多。往往笃信因果报应,厌恶现世,憧憬极乐净土。这种思想深深地浸透于文艺作品之中。本文从《源氏物语》出发,探讨作者的宗教思想特别是因果报应学说,弥陀净土信仰对其作品主题形成、形象塑造、情节安排及风习描绘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自贬谪江州后,逐步陷入净土信仰,诗风则从讽喻转向闲适,庸俗情趣渐多流露。晚年溺土净土,同时诗风的俗化亦达到极点。二者本质上有着必然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白居易“知足”思想的外在框架。  相似文献   

14.
孤山智圆是北宋天台宗山外派的著名学僧,也是宋代倡导儒佛互融的代表性人物。智圆一生致力于天台三观,同时又“刻心净土”,力求以天台宗圆教的“心性”论统摄净土法门的“唯心净土”,又以“心性”为诸法之体来消解净秽二土之别。智圆不仅是“唯心净土”论者,也是“实在净土”的坚定信仰者,其净土思想具有鲜明的“唯心净土”和“实在净土”两重性。  相似文献   

15.
宋代徽州人信奉的神灵名目繁多,既囊括了传统佛、道诸神,亦包括名目众多、带有很强地域色彩的英雄人物崇拜和自然神信仰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民间宗教信仰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宋代徽州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普通百姓祈求神灵保护、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态和愿望。而神灵种类的繁多,又体现了宋代徽州民间信仰的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托物以言志而使物皆著我之色彩,不啻为中国诗歌的一大传统。梅花,是诗人杨圻诗中萦绕不去的意象。诗人爱梅、种梅、画梅、咏梅。在他一系列的咏梅诗中,诗人托梅或表个人之志,或寄悼亡之情,或寓家国之痛。即句句系梅,处处写己。本文即以杨圻梅花诗为支点,以窥诗人之心志。  相似文献   

17.
咏梅,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相沿不绝的传统,宋代则是咏梅史上一座特起的高峰。于前人有质的发展,于后世沾溉深远。宋人诗中的梅花,不仅外在形象上与前人不同,而内中又濡染了强烈的人文精神。将人文品格赋于梅花,不仅是宋人对品格、德操执著追求的表现,也是宋人对于传统咏梅诗的突破性发展,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文化的人文特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五台山文殊信仰自北魏、中唐形成以来,很快就影响到了印度、日本等国,作为密教、天台宗等的教学中心,尤其吸引了日本各宗入唐留学生,五台山成为日本僧众入唐朝拜、巡礼的首选圣地。进入10世纪以后,由于末法思想、净土信仰的影响,五台山信仰在日本普遍流传,作为文殊净土象征地,五台山成为日本入宋僧巡礼皈依的佛国。  相似文献   

19.
宋词中,有许多描写女性妆容和服饰的作品,这些对妆饰的描写不仅反映了词作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也体现出当时女性妆饰的潮流。"远山眉"、"梅花妆"这些面部妆饰在宋代非常流行,这与宋代的社会风气有关,在经历了一个开放、华贵的唐王朝后,雍容华贵的装束不再是宋代的流行方向,而是转变为清新高雅,梅花在宋代代表淡雅高洁的品质,十分受人追捧。词人们用文墨写出了这些妆饰的特点,同时也表达出词作主人公或喜或悲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北宋主要以禅宗祖师形象示人的延寿,南宋却被逐渐描摹成了“专修净业”的净土祖师.这一形象转变影响了后世对其思想的评判,甚至认为其思想主旨是“禅净双修”.然而后人所理解的“禅净双修”主要指《禅净四料拣》表达的思想,与延寿之主张并不相同.延寿所说“净土”主要指“唯心净土”,无论是“禅净双修”,还是“弥陀”信仰,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都不居主流地位,其“弥陀”信仰则是杂揉“禅”、“华严”、“唯识”、“天台”、“净土”等五宗思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