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云 《中华魂》2014,(21):40-41
岁月匆匆,人间巨变。洪泽湖畔的千家万户又在深情的怀念之中,迎来了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将军70周年的忌日。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将军不幸牺牲在抗日战场上。虽然,时光的帷幕隔开了人们与那个峥嵘时代的视线,但彭雪枫将军的风范懿德已被淮北革命老区一代代人摄印在心灵的胶卷上。  相似文献   

2.
1944年9月,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在河南夏邑县八里庄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牺牲。新四军军长陈毅闻讯,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哭彭雪枫》一诗:“我党匡天下,得君亦俊才;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高度评价了彭雪枫的一生。正如诗中所赞誉的那样,彭雪枫一生为人师表,受人爱戴。他牺牲后的半个世纪中,有许多怀念文章见诸于报端。他在太原工作时的情景,又抖落了历史的尘埃,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3.
1938年2月,彭雪枫奉党中央、毛泽东之命,来到河南,担任河南省委常委、省委军事部长、省委统战委员会主任,开始了他中原抗战的戎马生涯.随后,又先后担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豫皖苏区党委书记、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政委、淮北军区司令员等要职,驰聘于竹沟、豫皖苏、淮北等地,进行抗日斗争.他坚定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创造性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动员与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积极发展抗日武装,创造和开辟了豫皖苏、淮北抗日根据地,为中原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创造性地贯…  相似文献   

4.
彭雪枫将军是新四军中赫赫有名的战将之一,他于1925年在北京大学投身革命,随后参加红军,经历了四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之初,时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雪枫,和参谋长张震率领一支几百人的新四军游击队员挺进淮北地区,创建了淮北抗日根据地,同时创建了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师部驻在淮北泗洪县半城镇。1944年4月,日寇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中原战役,大举向河南腹地进攻。国民党军队不战而溃,中原大片河山沦于敌手,中原人民在日寇的铁蹄下,生  相似文献   

5.
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同志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英勇殉国。岁月虽流逝,但彭雪枫同志的光辉形象却彪炳千古,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彭雪枫同志是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人,大革命时期,他投身“五卅”运动,参加北京南苑暴动。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的峥嵘岁  相似文献   

6.
曹晋杰 《中华魂》2008,(9):25-27
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是1940年9月中旬接到陈毅要他支援"黄桥决战"的电报后,集中5个团的兵力,分路从淮海地区兼程南下的。在进军途中,传来了"黄桥决战"的胜利捷报,他便和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部留在阜宁的东沟一带。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被任命为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坚持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活动在盐阜区,直到1945年10月奉命进军东北。  相似文献   

7.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位于津浦路西、陇海路南、黄泛区东、淮河北的黄淮平原,该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八路军同华中新四军联系的纽带之一,是我党发展华中抗战、向东挺进敌后、向西连接中原的重要阵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新四军第四师的主要领导人彭雪枫同志,是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开拓者,他在创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过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回顾先烈的光辉业绩,对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搞好两个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与新四军游击支队创立的同时,一份革命报纸——《拂晓报》也诞生问世了。我新四军游击支队成立后不久,就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同志率领下,于豫南确山县竹沟镇举行东进誓师大会,到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拂晓报》亦随军出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漫长岁月中,这份革命的报纸,曾随军转战在豫皖苏广大地区,为革命战斗任务的完成和发展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拂晓报》从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创刊,到一九五一年四月停刊,共经历了十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竹沟是河南省委和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在这里,刘少奇、彭雪枫、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大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这里,诞生了新四军二师、四师和五师。竹沟是中原抗战的中心和战略支撑点,她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冯晓蔚 《中华魂》2015,(3):40-44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1914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一生中两授军衔,1955年授中将衔,1988年授上将衔。历任红军营长、团参谋长,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师参谋长,华中野战军第九纵司令员兼政委,第一兵团和第三野战军参谋长,解放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长,国防大学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战争  相似文献   

11.
开国大将黄克诚,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文武兼备,雄才大略,无私无畏,刚正不阿,在党内军内享有崇高的威望。连比他年长9岁的毛泽东主席都亲切的称他为“黄老”。1941年皖南事变后,黄克诚担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同时兼任苏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后又兼中共苏北区党委书记,一肩挑起了领导苏北党政军民抗击敌寇和建设根据地的重担。面对复杂的局势和艰巨的任务,黄克诚正确执行中共中央的各项指示和决策,他襟怀坦荡,正直无私,敢于坚持原则,与各种错误思想特别是“左”的思想作斗争,传出了许多为人称道的佳话。这里且录几则,…  相似文献   

12.
彭雪枫将军等领导的新四军四师和开创的豫皖苏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培养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干部,壮大发展了抗日骨干力量;宣传、动员、教育了广大群众,激发了他们参加抗日斗争和建设根据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淮北抗日根据地是彭雪枫统率的新四军四师为主力创建的一块解放区。它是华中抗日根据地中较大的根据地之一。以津浦路为中心,淮河以北、陇海路以南、京汉路以东、运河以西的地域是其活动范围。这是一块拥有六百万人口,横跨豫、皖、苏,鲁四省边区的广阔地带。新四军游击支队和淮北人民正是以它为依托,由三个连三百多人发展成为拥有十二个团一万九千余人的抗日队伍。他们在抗日战争中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不仅保卫了  相似文献   

14.
彭雪枫倡导创办的《拂晓报》,是新四军中创刊较早、办得较好的报纸之一。彭雪枫对办报的意义、方针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办报人员的工作作风、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不仅参加审阅重要新闻、社论和稿件,也参加校对和指导印刷,他既是该报的抚育者、领导者,又是它的热心读者和撰稿人。在彭雪枫的关怀和指导下,《拂晓报》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动员广大军民,对豫皖苏根据地的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芦蒲革命烈士纪念塔是盐城市境内一座气势宏伟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之一。该塔高耸于阜宁县境内的芦蒲乡,塔高18米多,塔面朝东。塔的正面镌刻着当年在盐阜区指挥华中抗战的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书写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塔的背面刻写着当年任新四军军长陈毅的题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塔的左侧刻写着当年任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的题词:“为国为民,奋不顾  相似文献   

16.
豫皖苏边区位于河南、安徽和江苏的三省交界之处。1938年初,徐州会战后,战略地位日益重要,敌我顽三方都加以关注。1939年11月,中共中央指示彭雪枫开创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此生长成新四军第四师,并对冀鲁豫、苏北、皖东北和皖东抗日根据地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屏障作用。皖南事变后,边区失而复得,到解放战争时期,发展成豫皖苏解放区,成为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前进基地和主战场之一;淮海战役后,又成为渡江南下的基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豫皖苏边区位于河南、安徽和江苏的三省交界之处。1938年初,徐州会战后,战略地位日益重要,敌我顽三方都加以关注。1939年11月,中共中央指示彭雪枫开创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此生长成新四军第四师,并对冀鲁豫、苏北、皖东北和皖东抗日根据地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屏障作用。皖南事变后,边区失而复得,到解放战争时期,发展成豫皖苏解放区,成为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前进基地和主战场之一;淮海战役后,又成为渡江南下的基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纪念新四军重建军部四十五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0月17日至10月20日在盐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由江苏省让联、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省党史学会、盐城市社联、市党史办、市党史学会等单位发起、组织的。出席会议的有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河南、上海等省、市理论工作者,有新四军老战士,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共一百三十多人。新四军原苏中军区二分区司令员,八十四岁高龄的管文蔚  相似文献   

19.
1942年元旦,我在新四军二师卫生部政治处工作时,组织派我去看望时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的徐海东。他住的是一栋竹林之中的茅草房,里面隔成两间,一间是首长住的,陈设极其简单,房中间是一个用竹制的担架床,床头只有一桌一凳。另一间住的是警卫员和勤务员。我在他夫人周东屏同志陪同下,第一次见到这位久闻大名的首长。  相似文献   

20.
《老友》2007,(8)
国民党第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曾在南京对中外记者拍着胸脯说:"我的二十六师从头到脚都是钢。要吃掉我,要等一百年。"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在军歌中有一句:"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钢"、"铁",谁硬?请看:1947年1月在鲁南战役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