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母亲生于江苏邳县(现为邳州市),因外祖父母过早去世,母亲靠兄姊培养成人,很小年纪便成为家庭重要的劳动力,家务农活,无不承担,针黹女红,样样通晓,成为一方有名的巧女。因此,我祖父母慕名求人作伐,将她许配给我父亲。讵料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刚刚牙牙学语时,父亲惨遭  相似文献   

2.
王福海 《老年人》2005,(11):34-34
母亲寿高八十,父亲过世后,她就由我们三兄弟轮流赡养。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神志不清,经常闹出麻烦事来。这个月,母亲住进了我家,尽管我和妻子百倍警惕,她有一天还是跑了出去,不见踪影。我急忙告诉大哥和二哥。于是,兄弟三人不得不分头寻找母亲。两天后,母亲终于被大哥找到了。我悬着心刚刚落下,大哥和二哥就发起了牢骚,说他们这几天花了钱,受了罪,还耽误了农活。我尴尬地苦笑着,向他们赔不是。可是,两个哥哥没完没了,一味责备我不该给他们添麻烦。我问到底怎么着,大哥故意咳了一声,说:挑破窗户纸明里说吧,母亲轮到你家吃住,她离家出走,应由…  相似文献   

3.
接到她的电话,我愕然。她说:“惠明,家里农活忙完了,我想去你那里住一段时间,帮你带带小宝……”她并不知道,军子离世前一个月,我们已经离婚了。也就是说,作为军子的母亲,她跟我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婚事     
邱晓冬 《老年世界》2006,(19):11-11
28年前,父亲得了肺癌,抛下母亲及我们兄妹7人,撒手人寰。 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白天在责任田里忙农活,晚上在家里忙家务,那时大哥在部队服役,二哥、我及弟妹们全还在上学。母亲倾注了全部心血,一人独自拉扯我们长大成人。那年,母亲刚刚40岁。后来曾有一位邻村小学离异的王老师有意与母亲再组家庭.但母亲怕贫困的家庭委屈了王老师,又怕影响我们兄妹的感情.同时,更担心乡亲们的闲言碎语。王老师来我们家几次后.母亲便坚决不准他再来.把自己的感情埋藏在内心深处。  相似文献   

5.
我们是兄弟     
1我出生那天,他和父亲一同裹着家里唯一的那件棉大衣,马不停蹄地给母亲送来了糖水鸡蛋。他刚进门,还顾不得拍落身上的雪花,便欣喜若狂地四处找寻:"妈,小弟呢?小弟在哪儿?快让我抱抱。"这是母亲在后来的很多年里,最喜欢提及的一幕往事。那年,他6岁,我刚出生,尚未取名。后来,在一次通宵达旦的农活中,他顿然消失了。母亲哭着找了整整一天,险些把茫茫田野翻遍,可还是找不到  相似文献   

6.
胥加山 《老年世界》2009,(23):28-28
在大学体育系上学的儿子利用国庆长假回家帮一辈子守着田地的母亲搞秋收。 儿子身高体壮,但在母亲的眼中仍是个孩子。儿子有这份孝心,母亲很知足她不愿儿子帮她干,她宁愿自己多干。儿子心疼靠种田维持他读大学的母亲,执意要利用假日包揽家中所有的农活。  相似文献   

7.
蓝中 《老年人》2009,(5):32-33
我母亲今年已经九十高龄,和我父亲一样都是广东梅县客家人。稍稍了解一点客家常识的人都知道,客家妇女是中国最能吃苦、最贤慧能干的女人。她们出门要下地种田,进门要生火做饭,她们的背上,即使是劳作的时候,还得用长长的布带捆裹着幼小的孩儿。而客家男人只做两件事:或者出南洋(泛指东南亚一带)谋生,或者在家打牌,农活和家务与男人是无缘的。男人做这些事反而要被人讥笑。所以,我的母亲和所有客家妇女一样,从小就吃尽了苦头,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相似文献   

8.
宁子 《伴侣(A版)》2011,(2):42-43
正一接到婆婆的电话,我愕然。她说:"惠明,家里农活忙完了,我想去你那里住一段时间,帮你带小宝……"我再无话可说,这一次,她是非来不可。她并不知道,军子离开前一个月,我们已经离婚了。也就是说,作为军子的母亲,她和我,已经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我们还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各自的家人  相似文献   

9.
做一个塑料工仔的不寻之梦 谭雪飞先生1978年出生在贵港市一‘个农村家庭里,由于家境困难,初中没有毕业就到了舅舅开的一家塑料小厂做了一名“小工仔”。“当时家里非常困难,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农活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  相似文献   

10.
英涛  江明 《现代交际》2008,(6):29-29
从小,她就显露出沉稳的天性。5岁的那年,家里新弄了一个储萝卜的土窨子。有一天,母亲出去干农活了,就让舅舅帮忙照看她。在舅舅不注意的时候,贪玩的她一蹦一跳,跑到窖井附近玩,一不小心就掉了下去。等到舅舅听到地下传来一阵一阵扑通扑通的声音时,感觉不对,慌忙跑到窨井  相似文献   

11.
到今年4月2日,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5年了。25年来,母亲那刚毅的面容和忙碌的身影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好像母亲就在我身边。 母亲出生在旧社会的书香人家。她识文断字,知书达理,吃苦耐劳,刚毅不阿。从我记事时起,母亲就为我们这个家遮风挡雨,辛勤操劳,不但养育了哥哥、姐姐、我和三个弟弟,  相似文献   

12.
牛年是我第七个本命年。虽说“虎老雄心在,人老体不衰”,我天天痴于学习.笔耕不辍.但毕竟岁月不饶人呀!大球小球玩不动了,农活家务不用干了,玩就成了我的健身术,生活的全部。  相似文献   

13.
身世之谜折磨父亲一生上小学的时候,每到寒暑假听到班里的同学嚷着要回老家,我就羡慕得不得了。我就问母亲.我什么时候也能回老家。母亲的回答总是叫人一头雾水:你现在就在老家呢!你不是天天都和姥姥睡一屋吗?我明白,我们的奶奶其实是我母亲的母  相似文献   

14.
李文成 《老年世界》2007,(21):17-17
编辑同志: 我母亲因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就在此时,父亲因第三者插足提出与母亲离婚,请问,如果在我母亲去世前离婚,或者是我母亲先去世,对于我母亲的财产应如何处置?  相似文献   

15.
当年,红透全国的京剧《沙家浜》催生出我刻骨铭心的初恋。1974年7月,我和另外19名同学作为"末代知青"意气风发地来到吉林市永吉县下乡插队。很快,我就学会了铲地、间苗、插秧、犁地、施肥、赶车等农活。农  相似文献   

16.
金子花 《老年人》2005,(7):24-24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跟着我的哥哥在农村老家生活。去年,买了新房,我和妻子才把母亲接进城来,与我们住在一起。没料到,母亲一来,婆媳之间就龃龉不断,闹得很不愉快。说实在的,母亲和妻子斗嘴,常常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弄不懂,她们为什么就不能彼此迁就一点?就说第一次吵嘴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大福     
流沙 《女性天地》2005,(11):27-27
我们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相似文献   

18.
风中白发     
每看到拥有一头白发的人,我就想起母亲,想起母亲那过早斑白的令人辛酸的头发。我是一个满崽,小时候对母亲年过40岁就白了头没在意,直到18岁离开家乡,参军入伍,母亲送我到村外,站在寒冷的北风中,我才仔细端详母亲那一头白发,在风中轻轻飘动,好像一片白云。我...  相似文献   

19.
1977年母亲病危时,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母亲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母亲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当天午夜,母亲走了。办完母亲丧事的第二天,我住进一家宾馆,让四弟将哥哥从精神病院接回来。哥哥一见我,  相似文献   

20.
生死相守     
靠着一句关于做饭的诺言生死相守,这,就是爱情吧。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母亲是父亲追到手的。如今看来,母亲真是小女人,从小,我就天天听母亲唠叨,说父亲见到她的第一天,就被迷住了,为了追到她,不顾扛着被处分的危险,半夜从部队跑出来坐火车去看母亲。父亲最后还是为了母亲挨了处分,肩章上被捋掉了一颗星星。他们的生活不算幸福,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母亲出生于书香门第,只喜欢读书写字,而父亲17岁就当了兵,读报纸都经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从小,我就常见他们吵架,母亲总是为了芝麻大点的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