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夫妻老来宜相伴丁声时下,常见到不少的年老夫妻被自己的儿女拆开。究其原因,有的是因儿女“承包”单个赡养,有的是因儿女之家需要老人照顾。所以,相德以沫的老夫老妻不得不分居两地,过起牛郎织女的日子来。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一时不见心牵连。”人到老来,最...  相似文献   

2.
胡万里 《老年世界》2008,(23):24-24
老人退休后,各人都有自己的一些打算。比如有的想外出旅游,有的想上老年大学,还有不少人想养花钓鱼,修身养性;或打拳做操,增强体质。总之,退休老人想要做的事还很多,哪能只是替子女照看孩子。儿女们要多为父母着想,尽可能提供条件让老人有更多的生活空间,使他们真正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3.
阿莲 《当代老年》2006,(8):11-11
我认识一位86岁的老人,耳聪目明,思路清晰,是一位备受儿女尊敬的老人。最近在拜访这位老人时,她说的一句话令我很感兴趣。她说:“老人要受到儿女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儿女,要敢于向儿女道歉。”  相似文献   

4.
大雁 《老人世界》2011,(12):24-26
两位老人黄昏恋,儿女们为了财产坚决阻拦。为了儿女,两位老人只能委屈求全过起了“走婚”的生活。即便如此,仍被儿女们像防贼一样防着,房产证、户口本、存折都被儿女们“保管”着。  相似文献   

5.
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义务。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然而,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和人口流动的频繁,空巢老人不断增多,做儿女的要想在老人跟前尽一份孝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身在外地或工作忙碌,一些做子女的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回家看望父母,陪父母聊天、说话,甚至过年过节也不能回家和老人团聚。无奈之下,有的子女就只好出钱雇人代  相似文献   

6.
宋绍武 《老年世界》2011,(11):16-16
俗话说:养儿防老。可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的裂变,那种三代同堂传统的中国大家庭在大都市里早已鲜见。有的子女立业后另觅新居,尤其是年轻人,不习惯与老人住在一起;还有的异地创业或举家移民,照顾老人力不从心,鞭长莫及。都市独居的老人处境孤寂,有些老人相依为伴,或求助于邻居,或请保姆。即使与儿女同住,虽近在咫尺,可孝心却遥不可及。因此不少经济能力和身体状况尚可的老人投资“买”孝。  相似文献   

7.
章法 《老年世界》2006,(20):14-16
一曲《常回家看看》不仅唤醒了人们对家、对亲人的爱,更是唱到了无数老人的心坎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儿女却很难回趟“家”,很少与老人一块吃顿饭,拉拉家常。一些老人无奈之下走进法院打起“精神赡养”官司,不要儿女钱物,只要儿女常回家看看……  相似文献   

8.
《老年世界》2013,(2):8-8
我们居委会这几年有好几位老人丧偶,有些老人后来又找了老伴,可是他们再婚时却没有去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就以夫妻名义生活了。我们劝他们去登记,可有的老人说,婚姻登记是年轻人的事,现在儿女都这么大了,自己再去登记不好看,我们再婚以后共同生活的时间也不长了,办理登记没有多大必要。请问,他们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9.
宏亮 《老年世界》2008,(10):8-10
近日,杭州市一位老人以无人赡养为由起诉自己的儿子.要求儿子必须每周探望自己一次.对自己进行精神安慰。对此.有关专家表示.老人对“精神赡养”的维权揭示出赡养观念的新变化。如今一些具备自养能力的老年人.在衣食无忧的同时.渴盼儿女们的精神关爱。在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有的老年人已开始寻求法律帮助。  相似文献   

10.
若星 《老年人》2014,(5):8-9
正"大爷,您怎么把儿女3个都告上了法庭?是他们不孝,不常回家看望您吗?""他们回不回家看我无所谓,但他们不给我钱买酒喝,就是不孝。"这是法官与一位66岁老人的对话。老人喜欢喝一口,做儿女的咋就不能满足老人的愿望?是儿女们不孝,还是另有缘由?2013年7月底,这起奇特的"酒"官司在湖南省芷江  相似文献   

11.
徐莉 《老年世界》2010,(14):6-7
儿女双全在身边,老人却住在养老院——遇上这样的情况,人们除了会叹一声“老无所依”,恐怕还要狠狠地骂一句“儿女不孝”。可是,当眼下越来越多的老人独自在家中守着饭桌,深夜硬撑着等待儿女回家,工作忙碌的儿女为父母精心选择一家养老院,真的还是一桩“不孝”的“罪行”吗?  相似文献   

12.
江玲 《老年世界》2009,(3):30-30
老人总是对儿女无私奉献,尽心尽力地关照儿女以及孙辈的生活,不给自己留半点退路,结果,很多老人把自己逼进了困境,晚年生活在经济上穷困潦倒、精神上痛苦不堪。“人无远虑,则有近忧!”老人一定要学会给自己留后路,在健康上、老窝上、金钱上都要留一手,自己给自己“留”出一个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6月,著名励志作家刘墉的新书《刘墉给孩子的成长书(第二辑)》结集出版了。这套书是刘墉为普天下的孩子们精心挑选的,其中也蕴含着他对孙辈深深的关心和牵挂。谈及如何做爷爷,刘墉说:"老人和孩子可以亲,但是不能腻!我的爱不能超过儿子、儿媳对孩子的爱。"在中国,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老人:他们一心扑在儿女身上,想方设法地把儿女拴在自己身边,企图掌控儿女的人生;等儿女成家生子后,他们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孙辈身上,百依百顺,娇宠溺爱不说,甚至越俎代庖,想要取替父母的地位……老人怎么爱,才能不越界?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著名作家刘墉,一起看看这位智慧的老人,是如何做父亲,做爷爷的。  相似文献   

14.
李海清 《当代老年》2008,(12):11-11
将“精神赡养”纳入地方法规,更重要的目的还是强调儿女常回家看看的重要性,弘扬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除了物质上保障老年人正常生活外,精神赡养也万万不可缺少,老人希望孩子能常回家看看,儿女应该尽可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为什么在许多家庭里变成了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呢?究其原因,是“家风不好,家教不严”。  相似文献   

15.
2001年2月28日下午,一位老太太来到衡东县人民法院,将一面绣有“为民作主,秉公执法”的锦旗送到了法官刘湘云手里,一个劲地道谢:“谢谢法院,谢谢刘法官!”老太太叫陈素云,今年84岁,住衡东县良种场堰湾村2组,生有两儿两女,均已分户成家。自老伴去世后,她大多是在几个儿女家“吃轮供”。近两年,老人体弱多病,儿女之间为出钱出力的事便互相推诿,老人无奈,只好常住小儿子家。尽管有了安身之处,但老人的日常生活却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吃饭有一餐没一餐,三病两痛也难以保证治疗。到后来,连冷暖也没人过问,冬天无以取暖,夏天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导刊》2010,(35):48-49
一个近百岁的老人,儿孙满堂却独居危房,她的儿女在哪里?每个儿女都理直气壮,每个人都忘记了老娘,老娘的最后一程谁来相送?  相似文献   

17.
樊发稼 《老年世界》2006,(16):23-23
子女对老人不孝.原因有三:(1)攀比心理。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子女多的老人,出现子女不孝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就是子女之间互相攀比。有的是比谁对老人孝顺,而有的是比谁对老人不孝。(2)依赖心理。子女多了,相互之间有某种依赖心理.也就是平时说的“踢皮球”。有人针对这一现象感叹:“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3)嫌弃老人。父母老了,病也多了。在有些子女看来,老人不但不能帮助自己做事。  相似文献   

18.
章法 《老年世界》2009,(2):20-21
2007年岁末,居住在湖南省益阳市的刘大妈走完了她75年的人生旅程。老人过世后,邻居柳女士忙前忙后,辛勤奔走,为她体面地操办了后事。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难道刘大妈是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吗?答案是否定的!老人有一对亲生儿女。也许还有人会问:难道是因为刘大妈遽然离世,而她的一双儿女却不及赶回吗?不!几年前,刘大妈就开始饱尝病痛的煎熬,过世前几乎已经病人膏肓,而她的儿女就居住在和老人相距不远的另一座城市里。  相似文献   

19.
《老牛家的战争》是一部表现家庭伦理道德题材的电视剧,剧中,两个儿子与老父亲围绕存款、房屋产权等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大战”。这部电视剧播出后,老年公寓的老人们茶余饭后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剧情,为老牛呜不平,对他的儿子、儿媳争夺家产的行为大加谴责。还有的老人将剧中人物和自己及儿女对号入座,认为自己就是老牛,儿女对自己好无非是为了将来得到自己的房子。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很多小区,推着婴儿车天天转悠,或是大包小包拎着新鲜蔬果准备回家煮饭的老人里,不少是“北漂族”。这些来跟儿女团聚安享晚年的外地老人,往往家乡人羡慕自己儿女有出息的满足感还没消退,就陷入完全陌生的异乡生活。惯于“熟人社会”的他们,在北京会遇到哪些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